组织文化

搜索文档
麦肯锡倪以理:生成式AI恐加剧技术鸿沟 发展最大瓶颈在组织文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09:33
地缘政治变动带来全球化退潮隐忧。据麦肯锡2024年全球经济状况调查,未来12个月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潜 在风险位列第一的是地缘政治不稳定和/或冲突,位列第二并在三个月内大幅增长的是贸易政策和公共关系变化。 另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全球出口占GDP的比例2010年后在25%以下波动,中断了此前50多年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投资关注度和创新投入均强劲增长。据Crunchbase News,2025年第二季度AI公司共获得约 900亿美元风投。麦肯锡调查显示,92%的高管计划在未来三年增加对AI投资。另据Yahoo财经,2025年Meta、亚 马逊、Alphabet及微软计划投资325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较2024年增长46%。AI正在赋能所有关键科技趋 势,从智能体执行复杂任务,到推动专用半导体创新,再到加速生物工程研发和提升机器人自适应能力,其催化 作用覆盖能源、制造、科研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瓶颈不在于技术或应用场景,而在于组织与文化。倪以理指出,成功的AI转型必 须由CEO主导、业务驱动而非IT部门推动;需要聚焦利润而非应用场景;必须对流程和组织进行重构,而非简单 优 ...
投资大家谈 | 好的管理——投资框架体系
点拾投资· 2025-08-30 11:00
组织文化层级理论 - 文化最深层为基本假设 包含无意识信念 如人性本善或本恶 个体与群体关系 对不确定性容忍度及冲突看法 形成于长期解决内外部问题过程[6] - 中间层为价值观 代表组织公开倡导原则 包括战略目标 哲学规范及道德标准 如客户至上 创新 诚信与团队合作[6] - 最表层为实践 包含可见现象 如物理环境 建筑风格 着装规范 行为模式 仪式典礼及沟通方式[7] 组织认知-行动-绩效整合范式 - 范式作为认知底层框架 决定问题定义方式 信息筛选及方案验证 如同认知过滤器 识别现象是否为问题[8] - 原则将范式操作化表达 例如传统原则视员工为成本 而精益原则视员工为资产[8] - 程序将原则转化为可重复步骤 作为方法论容器 实践则强调行动中反思 在实体情境中应用程序[8] - 业绩为最终输出 需通过量化指标评估 如KPI与ROI[8] 管理思想体系演变 - 官僚主义体系核心为组织 结构 规则及效率 人性假设为经济人与组织人 侧重被动与工具性[9] - 人本主义体系核心为人 需求 动机 关系及潜能 人性假设为社会人 自我实现人及复杂人 侧重主动与潜能[9] - 控制方式从正式规则 层级监督及外部激励 转向价值观引导 文化熏陶 内在激励及赋能信任[9] - 沟通方向从自上而下单向命令 转向多向开放与参与 决策模式从高度集中化转向分权化与参与化[9] - 激励基础从薪酬 职位及惩罚 转向工作意义 成就感 认可 成长及归属感[9] - 组织结构从刚性 高度正式化金字塔型 转向扁平化 柔性化及网络化 领导风格从命令控制型转向支持型 服务型及教练型[9] - 目标导向从效率 稳定及可预测性 扩展至效率 创新 适应性 员工满意度及可持续发展[9] 工作能力五层级 - 创造力层级要求挑战传统并创新方法 如跨界寻找解决方案[10] - 勇气 主观能动性及韧性层级要求将工作视为使命 全身心投入 包含突破舒适区 主动发现问题及应对挫折[10] - 专业性层级要求掌握岗位所需专业知识与技能 如技术能力及行业认知[11] - 勤勉层级要求主动投入工作并高效完成任务 体现责任感与坚持[12] - 服从层级要求遵守规则 按时出勤并执行指令 体现基础纪律性[13] 官僚主义特征与弊病 - 官僚主义形式包括正规层级结构 职务决定权力 自上而下权威 顶层决定战略预算 核心团队制定政策 严格界定工作规则 通过监督规章制度实现控制 管理者委派工作评估业绩 薪酬与职位挂钩[17] - 官僚主义弊病包括层级鲜明目光短浅 形式化沉重呆板 专门化局限性 标准化愚昧昏聩 打压逆向思维 造成感知反应滞后 组织结构僵化 领导者身处孤岛 权衡取舍次优化 阻碍资源快速重新部署 不鼓励冒险精神 决策政治化 审批流程冗长繁复 权力与领导能力错配 限制个人贡献机会 破坏一线员工责任心 有组织贬损创造力[18] 组织创新环境要素 - 创新环境需要值得在乎的使命 开放沟通与透明数据 足够安全感让员工做自己 家的感觉[20] - 要求对等问责 发挥各自优势 自主决断权力 相互尊重与协作 领导力本质为增强团队凝聚力并发挥成员优势[20] - 具体措施包括项目制与工作室 消减业绩指标评判 专业素养与权利统一 薪酬与贡献挂钩 建立自然动态层级结构及组建创新团队[21]
马云回应的那篇万字长文【原文】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2 23:51
阿里巴巴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公司成功因素 - 时代趋势推动:中国GDP从1999年1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8万亿美元,互联网用户从1999年890万爆发至2020年9.86亿,为业务奠定基础 [6] - 战略眼光与定力:B2B、淘宝、支付宝、阿里云等关键决策抓住先机,尤其在阿里云坚持长期投入 [7] - 价值观驱动团队:早期文化强调"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通过花名平等制度、期权激励和HR政委角色凝聚战斗力 [8][9] 当前核心问题 外部挑战 - 增长停滞:2017年起互联网用户增速降至个位数,2024年渗透率见顶 [12] - 收购失败率高:口碑、饿了么、ofo、虾米音乐、优酷等收购案例市占率从领先地位滑落,仅高德、UC成功 [13][14][15] - 创新乏力:2015年后非电商衍生业务仅钉钉、夸克取得突破,错失新兴市场机会 [17] 内部管理积弊 - 人才体系失衡:迷信外部高薪空降但水土不服,新人招聘标准松弛,野狗文化(急功近利)和白兔员工(低效躺平)蔓延 [19][20] - 激励机制扭曲:职级通胀严重,绩效分配不透明助长老板文化,短期KPI导向取代长期价值创造 [21][22] - 战略执行脱节:战略模糊导致"既要又要"目标泛滥,运营数据造假盛行,官僚主义阻碍专业决策 [23][24][25] 价值观与文化衰退 - 价值观名存实亡:客户第一演变为老板第一,团队合作退化为零和博弈,诚信让位于数据包装 [32][33][35] - HR体系失效:从员工"小棉袄"沦为业绩附庸,失去文化守护与制衡作用 [38][39][40] - 中高层能力断层:草台班子比例上升,战略分解与落地能力弱化 [41] 改革建议 - 文化重建:恢复价值观考核逐条Review,清除文化不匹配者 [43] - 组织革新:HR体系回归员工服务本质,职级与绩效公示透明化 [43][44] - 业务聚焦:裁撤1/3冗余人员与无效业务,弱化短期运营包装 [44] 高层回应 - 马云肯定反思价值,承认发展必经阵痛,但未具体回应改革措施 [46] (注:严格遵循要求,未包含风险提示等无关内容,数据与观点均来自原文标注段落)
互联网公司的普通员工,就不能锐评公司战略了?
虎嗅· 2025-06-12 11:44
公司战略与文化问题 - 阿里老员工"元安"离职前发布万字长帖,直指公司战略、文化、组织问题,引发马云罕见回应 [2][6][7] - 华为曾发生类似事件,资深员工因提出组织效率低下、KPI异化等问题被开除,理由为"破坏组织稳定" [8][9][10] - 公司内部存在"信息茧房",CEO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中层忙于修饰汇报导致决策层脱离实际 [12][13] 收购与战略失误 - 阿里收购名单被描述为"失败图鉴",包括口碑、饿了么、虾米、优酷等,仅高德和UC成功 [14] - 天天动听被收购后改名"阿里星球",4亿用户惨淡归零 [14] - 战略拍板者持续复盘失败经验,而最早发现问题的一线员工已被边缘化 [15] 组织与产品成功真相 - 大厂组织并非高效严密,许多成功产品仅是踩中风口的偶然结果 [17][18][19] - 互联网公司中仅字节、腾讯、阿里、小米等少数能持续穿越周期,多数公司因缺乏反馈机制重复犯错 [21][22] - 产品成功依赖用户反馈系统和容错文化,而非单一团队经验 [26] 行业竞争与战略滞后 - 百度在信息流、AI、自动驾驶等领域多次战略滞后,从看不懂今日头条到追不上抖音 [31] - 阿里短视频业务难产,抖音已形成兴趣电商闭环,腾讯曾因微博、短视频失误依赖微信视频号挽回 [31] - 公司内部形成虚假闭环:上级听增长汇报,下属做漂亮数据,市场最终用留存率揭穿 [32][33] 战略透明与员工参与 - 战略不应成为上层特权,需建立员工反馈机制,OKR工具被用于战略透明与上下对齐 [35][36][38] - 元安作为15年资深员工,其发声反映公司存在用户流失、数据造假、一线员工被架空等问题 [39][40] - 组织强大需依赖团队共创与纠偏机制,压制异见将导致战略脱离现实 [4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