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研成果产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1400余家
新华财经· 2025-09-25 09:46
在成果转化方面,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水平打造了成都科创生态岛,建设西部中试综合服 务共享平台,聚集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服务机构104家,引进培育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070人、 创新团队231支,打造开放共享的一流创新生态。 目前,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还落地了商飞软件、天府轻动、天齐锂业、天府聚变能源等重大 项目,有力支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核聚变等产业创新发展。 新华财经成都9月25日电(记者袁波)25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四川省以工代赈办主任陈亮在会上介绍,目前,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 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1400余家、瞪羚企业9家,国省专精特新企业124家,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速 超50%。 除了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外,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还承担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 通科研成果产业化通道等重点任务。陈亮表示,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已构建"高水平实验室 +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创新平台"科技力量矩阵,国家实验室、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川藏铁路技术 创新中心等相继落地。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三大联盟 激活协同发展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5:09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盟成立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企业出海服务联盟、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覆盖9个市(区) [1][3]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包括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 [1] 产业联盟体系成果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组建"1+7+N"产业联盟体系,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飞机等产业取得显著成果 [3] 重大科创平台联盟 - 重大科创平台联盟汇聚9个市(区)近百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重大科创平台 [3] - 旨在打破地域与体制壁垒,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与共享流通,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3] 企业出海服务联盟 - 企业出海服务联盟汇聚17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 [3] - 通过构建国际化合作平台、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务、举办助企出海系列活动,服务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3] 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 - 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汇聚300余家成员单位,涵盖低空制造产业链、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应用场景及配套服务 [3] - 聚焦技术攻关、产业协同与场景应用,打造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3]
航材股份使用超募资金收购大股东知识产权资产 延长募投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13:58
资产收购交易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收购控股股东航材院持有的DZ406等六种高温合金母合金知识产权,评估值为1.84亿元,采用成本法评估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1] - 高温合金母合金是生产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发动机关键部件的重要原材料,标的资产已完成材料研制和应用研究全过程并实现产品设计定型 [1] - 本次收购将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完善公司高温合金母合金业务资源条件和能力体系,有利于该业务长远发展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无需支付原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降低后续年度关联交易规模 [2] 募投项目延期 - "大型飞机风挡玻璃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从2025年7月31日延期至2027年6月30日 [1][2] - 截至去年底项目投资进度5.71%,已使用募集资金2198.3万元,已签署合同未支付资金461万元 [2] - 已完成风挡结构设计、模拟计算、试验验证等工作并获得需求方认可,开展了选材验证和工艺设计 [2] - 后续将进行工艺试制优化、全尺寸试验验证、鸟撞/疲劳等可靠性试验及适航认证工作 [3] - 延期原因包括宏观环境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和实际建设进度等因素 [3]
科研成果转化需注重“市场阅卷”
经济日报· 2025-05-13 21:48
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推动 - 黑龙江省制定《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方案》,明确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等重点任务 [1] - 安徽省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提出26项措施包括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1] - 政策导向强调以市场为核心,采用"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模式推动产学研融合 [1] 科研成果转化现状与挑战 - 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量科技成果处于"沉睡"状态,企业创新需求与科研供给缺乏有效对接机制 [2] - 成果转化困难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造成科研资源浪费 [2] - 部分先行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应用新技术,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区域产业整体实力 [2] 政府与企业协同机制 - 政府需精准对接产业链需求,依据企业关键技术清单布局科技攻关项目 [3]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中试平台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3] - 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和梯度培育,促进校企融合与产学研创新对接 [3] 体制机制改革方向 - 推动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等制度改革 [4] -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制度体系,优化成果转化导向的评价考核机制 [4] - 落实科研人员激励政策,包括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尽职免责机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