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支持体系

搜索文档
育儿补贴填报人数已超80%!国家卫健委晒“十四五”成绩单:基本医保覆盖超13亿人 去年人均预期寿命比4年前提高1.1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9:41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就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90%以上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医疗点[1]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达1578万人 为更好服务创造良好条件[1] - 建成全球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居民健康素养从2020年23.2%提升至2024年31.9%[3]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包括覆盖最广能力最强的传统医药服务体系[3] - 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未来5年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 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较2020年提高1.1岁[1] - 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1] 医保与生育支持体系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保持在13亿以上 稳定在95%左右[4] - 实施育儿支出个人所得税抵扣 逐步推行学前免费教育[4] - 千人口托位数达4.1个 推行建立育儿补贴制度[4] - 育儿补贴申领注册人数超80% 信息系统运行良好[4] 老年健康服务 - 设立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 - 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6151家 占比84.6%[5] - 94.4%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5] - 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约1.4亿人次健康管理服务[6] 儿科服务能力 - 设置3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7] - 儿科执业医师数量达24.39万人 较2020年16.34万人增长49.3%[7] - 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2.47张 较2020年2.18张增长13.3%[7]
非凡“十四五” | 极不平凡的五年!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新华社· 2025-09-11 08:37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同步提升 [3]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扩增至1578万人 [3] - 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持续缩小 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提升 [1][3] 医疗保障与公益性改革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稳定超13亿人 覆盖率维持在95%左右 [6] -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持续深化 组织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开展服务 [6] - 中央财政支持7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6] 基层服务与专项能力建设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至人均99元 中医药服务城乡医疗机构全覆盖 [10] - 加强儿科 精神卫生及血液透析等专项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10] - 千人口托位数达4.1个 8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 [12] 生育支持与人口发展 - 推行综合性生育支持政策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12] - 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岁 通过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12] 国际医疗合作 - 持续60余年向7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 [14] - 累计2000余人次获受援国国家级荣誉奖励 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14]
“去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基本医保覆盖超13亿人,育儿补贴填报人数已超80%”,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7:32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就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109万所 超过90%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医疗点[1] - 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达1578万人 为更好医疗服务创造良好条件[1] - 建成全球最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居民健康素养从2020年23.2%提升至2024年31.9%[2]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包括覆盖最广能力最强的传统医药服务体系[2] - 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未来5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2] 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较2020年提升1.1岁 8省份超80岁[1] -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 健康水平稳步提高[1]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稳定在13亿以上 覆盖率约95% 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2] 生育支持体系发展 - 实施延长产假 育儿支出个税抵扣 学前免费教育等综合性生育政策[3] - 千人口托位数达4.1个 推行育儿补贴制度 申报人数超80%[3] 老年健康服务建设 - 设立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 - 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6151家 占比84.6%[5] - 94.4%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老年人绿色通道 提供医务社工服务[5] - 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约1.4亿人次健康管理服务[6] 儿科服务能力提升 - 设置3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7] - 儿科执业医师达24.39万人 较2020年16.34万人增长49.3%[7] - 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2.47张 较2020年2.18张增长13.3%[7]
国家卫健委:育儿补贴填报人数已经超过80%
人民网· 2025-09-11 03:30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国家出台延长产假 加强孕育服务 实施育儿支出个人所得税抵扣 逐步推行学前免费教育等综合性政策举措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1] - 到去年年底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1个 今年开始推行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1] - 育儿补贴申领系统填报人数已超过80% 系统运行良好且程序便捷高效 [1] 人口发展成效 - 我国积极完善生育支持体系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1] - 普惠托育服务持续发展 托育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1]
港股概念追踪 | 两部门最新发文!事关学前教育资金 政策部署下这些标的有望受益(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23:26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对幼儿园大班儿童免收一年保育教育费 资金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1][3] - 财政部、教育部修订《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免除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公办标准给予减免 [1] -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分五档:第一档中央负担80% 第二档60% 第三至五档均负担50% [1] 财政投入与教育现状 - 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5382亿元 家庭分担比例约36% [2] - 2024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7.26% 在园幼儿普惠率91.61% 毛入园率92% [2] -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年均财政投入预计约450亿元 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分项 [3]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免费学前教育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组成部分 旨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教育成本 [2]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补贴 [2] 企业参与与行业影响 - 自2021年以来超过十家企业发布鼓励员工生育举措包括名创优品、携程、快手等 [3] - 政策覆盖范围从"困难群体"扩展到"全体在园儿童" 体现"民生为大"政策取向 [3] 相关上市公司动态 - 中国东方教育(00667)预计2025年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45%-50% 新生注册数量增加约7%带动收入增长约10% [4] - 新东方-S(09901)获交银国际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26/2027财年收入增速10%/14% 营运利润率10.2%/10.5% [4] - 中教控股(00839)2025财年上半年收入36.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 股东应占净利润9.67亿元同比减少9.7% 高中学生入读率同比上升9.5% [4][5]
撬动生育意愿,除了发钱还需要做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8-07 05:39
生育补贴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1] - 生育补贴已成为欧美、日韩等众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生育支持措施,但补贴效果在不同国家、不同政策实施方式下存在差异 [1] 生育补贴的有效性研究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石智雷教授团队的研究首次证明了补贴对中国的有效性,当每年发放的生育补贴超过1650元时,明确想生育的概率提升7.06%,明确不想生育的概率降低9.66% [2] - 生育补贴效果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区域差异,对于落后地区、农村偏远山村等收入较低的地方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于大城市或经济稍好的城市,补贴几乎没有效果 [5] - 受教育水平较低和未缴纳生育保险群体,以及第一个孩子为男孩的家庭,更可能因为生育补贴而增加生育意愿 [5] 补贴政策的实施与挑战 - 湖北省在2016年开展基本生育服务免费试点,补贴额度分为800元、1200元、1650元、2100元、3000元和4500元等多个档次 [4] - 部分地区因缺乏目标激励、跨部门协同困难、地方财政支持不足等原因,主管部门采取被动、保守的执行策略,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6] - 当人们对当地计划生育服务感到不满意时,生育补贴对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6] 政策实施的关键因素 - 发挥生育补贴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及时、准确的补贴发放,更关键的是社会舆论和生育理念等非正规制度环境的塑造 [6] - 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营造鼓励生育的社会舆论,把"生育友好"融入日常生活和对生育政策的认识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生育补贴的作用 [6] - 国家和各级政府,尤其是卫健部门需集中发力做好政策引导和宣传,才能带来补贴的放大效应 [6] 政策的长远意义 - 生育率的提升非常艰难,即便在实行多年大力度补贴的西方国家,生育率也并未显著增加,但生育补贴延缓了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4] - 每年3600元的补贴是"生育政策的重大跨越",此前鼓励生育的措施主要是产假、托育政策等,现在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刺激生育 [5]
超10家企业发布鼓励员工生育举措
第一财经· 2025-08-06 17:10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民办幼儿园参照执行 [3] - 政策要求各省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保障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制定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升办园质量 [3] - 生育支持体系包括育儿补贴、教育、托育等多方面措施,需长期综合施策 [3][4] 免费学前教育推进 -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将分阶段推进,未来可能延伸至学前三年及高中阶段 [4][5] - 政策需考虑地域差异和教育结构多样性,聚焦教育普及与质量提升 [4]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姜全保认为该政策有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4] 育儿补贴制度 -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年发放补贴,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5]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健指出,育儿补贴在宏观层面有利于提升或稳定生育水平 [5] - 地方层面如江西乐安正等待省级实施方案下发,预计8月下旬开通补贴申请通道 [7] 地方生育支持措施 - 北京提出加强生育服务支持,完善育幼服务体系,健全人口发展支持体系 [7] - 四川攀枝花出台《辅助生殖补贴实施细则》,减轻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对象的经济负担 [7] - 多地正根据国家方案制定地方育儿补贴政策,如江西乐安等待省级实施方案 [7] 企业鼓励生育举措 - 自2021年以来,超10家企业发布鼓励员工生育措施,包括名创优品、携程、快手等 [8] - 企业措施有助于提升社会生育友好氛围,同时提高企业美誉度和员工凝聚力 [8]
财达证券每日市场观察-20250707
财达证券· 2025-07-07 03:17
市场表现 - 7月4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涨0.32%,深成指跌0.25%,创业板指跌0.36%[2] - 7月4日上证净流入147.02亿元,深证净流入1.76亿元[4] 市场分析 - 7月4日创短期新高,未突破前期高点,大盘收上影创新高,资金试探性上攻,月线偏离小周期均线,上攻进入去年10月量堆区间,或宽幅震荡[1] - 短期建议观察,长期围绕国家政策扶持产业投资,可借短期调整找机会[1] 政策消息 - 四川计划到2027年培育30家以上领军企业,打造5个千亿级、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明确23个重点突破方向[5] - 北京将研究适用生命科学的AI基础理论和算法,探索前沿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应用[5][6] - 多地将出台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政策,如湖南、江西、鄂尔多斯等地[7] 行业动态 - 预计2025年全球游戏行业收入达2340亿美元,技术供应商产值占比超30%[9] - 到2028年中国安全智能体相关应用市场规模将达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30%[10] 基金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境内ETF发展强劲,多个热门赛道涌现代表性单品[11]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7月7日起发售[12]
中国生育报告2024
泽平宏观· 2024-12-24 09:53
中国生育政策演变 - 中国生育政策经历了五个阶段:1949-1953年鼓励生育、1954-1977年宽松计划生育、1978-2013年严格计划生育、2014-2020年放松计划生育、2021年至今生育支持阶段[5] - 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2022年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2024年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11] - 当前生育支持措施包括经济支持(个税抵扣、生育补贴)、服务支持(托育服务)、时间支持(延长假期)、文化支持(婚育价值观宣传)[12] 生育现状分析 - 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的6降至2023年的1.0,不足更替水平(2.1)的一半,全球倒数[16] - 育龄妇女规模从2011年峰值3.8亿降至2022年3.1亿,主力育龄妇女(20-35岁)年均减少353万人[28] - 出生人口连续7年下降,2023年降至902万人,比2022年减少54万人[31] - 90后、00后生育意愿仅为1.54和1.48个,远低于更替水平[17] 生育率下降原因 - 生育成本高企:中国抚养成本/人均GDP达6.3,在统计的14国中仅次于韩国[45] - 职场性别不平等:中国城镇就业人群性别薪资差距达22.9%,在OECD国家前列[45] - 教育内卷严重:中国学生每周学习时间达57小时,远超美英日等国[47] - 房价收入比高:北上广深市中心房价收入比达32-44,远超纽约伦敦东京[47] 国际经验借鉴 - OECD国家生育支持政策包括:提供男女平等育产假、经济补贴、托幼服务、促进就业性别平等[51] - 法国通过津贴体系、托幼服务和企业氛围建设,2023年总和生育率1.7,居发达国家前列[57] - 德国通过鼓励男女共担育儿责任,生育率从1.3以下升至1.5左右[6] - 日本因传统性别分工固化,生育率跌破1.3陷入"低生育陷阱"[6] 政策建议方向 - 全面放开生育,将生育权回归家庭自主[6] - 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现金补贴、加大托育服务供给(目标入托率从4%提至40%)、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6] - 发放生育补贴:建议国家层面按孩子数量每月补贴1000-6000元[6] - 完善辅助生殖顶层设计,发放辅助生育补贴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