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

搜索文档
当“带娃”成为一门大学问,本科教育如何破局?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13:33
编者按:新时代的高校正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知识走出象牙塔,在实践中绽放光芒。即日起,齐鲁晚 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推出"高教瞭望"专栏,带您直击高校服务社会最前沿。在这里,实验室的"黑科 技"变身百姓"好帮手",校园的"金点子"成为行业"新引擎",一起来看看这些是怎样发生的。 "最大的难题就是师资!托班老师大多从小中大班转型来,根本不懂0-3岁的照护要点,要是能有懂评 估、会指导的专业人才,我们的托育服务才更专业。"德州一所幼儿园老师的感慨,道出了无数幼儿园 的迫切期待。如今,这份期待正随着一批新生的入学迎来曙光。 今年4月,山东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同步获批全国首个普通本科"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 业。教师节当天,首批学生已正式踏入校园。该专业的开设,填补了托育本科教育的空白,试图让"科 学守护婴幼儿前三年"的愿景照进现实。 不仅要"带好娃",还要做"懂孩子的守护者" 目前全国有12万所托育机构,山东有5000多家,济南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约600家,但"会照护的不懂管 理、懂管理的缺专业理论"的问题一直突出。"托育要高质量发展,不能只停留在'看好孩子'的层面。"于 正浩说,行业急需一批"既能蹲下身子带 ...
大学要培养“带娃专家”了
人民日报· 2025-08-25 02:42
行业需求背景 -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 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存在托育服务需求[2] - 双职工家庭普遍面临婴幼儿照料难题 家中老人协助有限 专职带娃又影响家庭经济与职业发展[1] - 家长普遍期望托育服务具备价格实惠 就近入托和服务质量有保障三大特点[2] 人才供给现状 - 全国持证保育人员仅50万 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不足10%[2] - 现有人才存在三大结构性矛盾:学历结构失衡 专业能力短板(缺乏发展评估与家庭养育指导技能) 职业发展受限导致高流失率[2] - 2019年国务院出台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指导意见 2021年职业教育目录增设托育相关专业 但本科层次培养仍较为少见[2] 专业培养体系 - 新专业为多学科交叉领域 涵盖医学 教育学 管理学和心理学四大领域[5] - 核心培养目标为"会照护 精评估 能指导 懂管理 可发展" 课程包括婴幼儿生理学 心理学 保育学和营养喂养等[5] - 山东女子学院首批招生40人 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模式 联合托育机构与社区建立实践基地网络[5][6] 职业发展路径 - 毕业生可就业于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幼儿园托班 早教中心及妇幼保健院等机构[6] - 重点面向社区嵌入式机构等新兴业态 覆盖从基础照护到行业标准制定的全产业链需求[6] - 从业人员专业价值将更受认可 职业通道更加畅通 收入水平预计稳步提升[6] 行业特殊要求 - 从业者需具备对婴幼儿发自内心的热爱 能适应生命最初1000天的特殊呵护需求[7] - 要求极高耐心与包容力 能理解婴幼儿弱表达能力与高重复性行为特征[7] - 需掌握观察和回应个体差异的能力 提供个性化照护支持而非标准化服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