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续债
icon
搜索文档
恒大二号人物的亡命天涯
商业洞察· 2025-08-22 09:23
核心事件 - 2025年8月香港高院冻结夏海钧妻子在美国加州的3处不动产和4辆豪车 总价值约2400万美元[4][5][6] - 夏海钧被指控借妻子名义持有资产 涉嫌转移财产和防范追债[5][6] - 夏海钧2008-2022年累计薪酬达18.55亿元人民币 平均日薪77万元 2017年年薪峰值2.7亿元 2021年套现股票债券约12亿元[7][52] 职业轨迹 - 夏海钧1964年出生于哈尔滨 拥有中南大学工学学士 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及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3][24] - 早期任职于中信华南集团 从中信东莞公司总经理升至中信华南集团常务副总经理[25][26] - 2007年6月加入恒大 任董事局副主席兼常务副总裁 三个月后升任集团总裁[30][31] 恒大扩张阶段 -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恒大上市计划中止 销售额从2007年31亿元降至25亿元[35][36] - 2009年恒大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成功在香港上市[40] - 2010年营收203亿元 2016年营收3733亿元 登顶全国房企销售榜首[43] - 采用"三高一低"模式(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低成本)推动规模扩张[49][50] - 2017年许家印以290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首富[45] 财务操作与风险积累 - 通过信托、私募基金、美元债等多渠道融资 包括面向高管的高息美元债[58] - 2019-2020年财报虚增利润分别为407亿元和512亿元[60][63] - 发行永续债等表外融资工具隐藏债务[65] - 2016年推动回A股计划未果 2020年耗资数百亿元回购战投股份[66][68] - 总负债峰值达1.97万亿元(含合同负债)[72] - 2020年"三道红线"新规出台后 恒大被列入红档房企[73] 危机爆发与高管行为 - 2021年6月广发银行申请资产保全引发市场恐慌[78][79] - 2021年9月恒大财富理财产品逾期 涉及资金400亿元[81] - 夏海钧2021年7-8月分14次抛售美元债券套现3.6亿元 减持恒大物业1000万股和恒大汽车300万股 套现1.155亿港元 总计变现近12亿元[86][87] - 2021年下半年夏海钧未出席公司重要会议[85] 关键违规事件 - 2022年3月发现恒大物业134亿元存款被用于质押担保 贷款资金回流恒大集团[98][99] - 夏海钧、潘大荣、柯鹏被确认为直接责任人 2022年7月22日被要求辞任[104][105] - 公告称许家印未审阅相关文件[106] 后续处理与影响 - 2023年9月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112] - 证监会2024年3月对恒大地产2019-2020年财务造假处以顶格处罚 夏海钧被罚1500万元且终身禁入证券市场[116][118] - 深交所2024年5月公告夏海钧失联[120] - 香港清盘人起诉夏海钧等高管 追讨470亿港元非法所得[123][124] - 2024年1月香港法院冻结夏海钧在港资产约600亿港元[125] - 中国恒大最终从港交所退市[127]
成都银行拟发80亿元永续债 获AAA双评级
经济观察网· 2025-08-14 06:49
成都银行资本债券发行 - 成都银行计划发行2025年首期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基础规模80亿元 [1] - 债券将于8月19日簿记建档 [1] - 中诚信国际评定发行人及债券均为AAA级 [1] - 中信建投证券担任牵头主承销商 [1]
上海K11写字楼出售传闻背后,新世界发展的资金困局
观察者网· 2025-07-11 03:50
上海K11写字楼出售传闻 - 新世界发展否认出售上海淮海中路K11写字楼部分(建筑面积8.05万平方米),称仅为出租[1] - 业内人士分析公司可能通过中介放风寻找买家,以避免公开承认导致资产贬值[1] - 戴德梁行专家指出上海大宗交易市场处于以价换量阶段,核心区物业在合适价格下易成交[1] 上海写字楼市场现状 - 2025Q2上海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仅8.53万平方米,环比降18.4%,同比降67.6%[2] - 市场空置率攀升至23.6%,平均租金降至6.99元/平方米/天(环比跌1.9%)[2] - 香港K11写字楼与上海K11商场出租率数据暗示上海写字楼出租率不理想[2] 新世界发展财务状况 - 2024年底持有现金219亿港元(含受限4亿),但短期负债达326亿港元(现金短债比0.67)[3] - 总有息负债1514亿港元,其中810亿为无抵押银行贷款(占比53%)[3] - 2023/24财年营收357.82亿港元(同比降62%),持续经营归母净亏损118.07亿港元[5] 融资与永续债压力 - 公司于6月30日完成882亿港元现有债务再融资[4] - 但延迟支付4笔合计34亿美元永续债利息(A系列7亿/B系列12亿/C系列5亿/D系列10亿)[5] - 永续债每年消耗约20亿港元净利,延迟付息引发股价单日暴跌6.47%至4.48港元[7] 战略调整背景 - 出售写字楼可缓解资金压力,但交易受阻需转向降本增效等其他措施[7] - 2013年改造的K11艺术购物中心曾是年客流超千万的文化商业标杆[1][2] - 当前市场环境使写字楼从优质资产变为潜在处置标的[2][7]
评司论企|882亿再融资落地,新世界发展能否走出困境?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7-09 09:24
核心观点 - 新世界发展延迟派发4笔美元永续债利息,引发市场对其流动性的担忧,但根据会计准则,永续债属于权益工具,延迟派息不构成一般债务违约 [2][4][7][8] - 公司通过882亿港元再融资计划缓解短期债务压力,覆盖810亿港元无抵押银行贷款,最早到期日延长至2028年6月30日 [2][12] - 盈利困难与现金流紧张主要源于投资物业回报周期长、流动性弱,以及2023-2024年累计26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亏损 [10][16][18] - 公司计划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如上海K11写字楼)和抵押核心资产优化债务结构,优质资产(2058亿港元投资物业)提供资本操作空间 [25] 债务与融资 - 2024年底公司有息负债1514亿港元,其中53%为无抵押银行贷款(810亿港元),现金短债比0.67(现金219亿港元 vs 一年内到期负债326亿港元) [12] - 永续债规模354亿港元,延迟派息的4笔涉及2020-2022年发行,票面利率4.13%-6.15% [4][5] - 再融资882亿港元覆盖现有境外无抵押债务,债务期限延长至2028年 [2][12] 财务与资产 - 2024年总资产4276亿港元,投资物业占比48%(2058亿港元),发展中物业及待售物业占比19%(824亿港元) [16] - 2018-2024年累计现金流净流出394亿港元,主要因偿还债务本金及支付股息,2024年资产处置净流入120亿港元仍无法覆盖债务偿还 [18][19] - 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266亿港元,永续债持有人应占利润稳定在20亿港元 [10] 业务表现 - 2024年香港及内地物业投资营收分别下滑3%和4%,内地物业合同销售额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21%,2024年-8%) [21][23] - 香港物业发展营收2024年同比暴跌77%,建筑业务营收增长50% [22] 应对措施 - 计划出售非核心资产(如上海K11写字楼拟28.5亿港元出售)并抵押核心资产优化债务期限 [25] - 股东权益1727亿港元(含943亿港元储备)为债务重组提供缓冲空间 [25]
郑志刚全面退出!882亿港元再融资能否化解新世界发展债务危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04:17
融资情况 - 公司签订新银行融资协议,涵盖约882亿港元现有境外无抵押金融债务,最早到期日为2028年6月30日 [1] - 新融资贷款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永续债投资者形势不容乐观,公司已延迟支付4笔永续债利息至年底结算,涉及本金34亿美元,延后支付约7720万美元(约6亿港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债务净额约1246.3亿港元,较上一财年末增加近10亿港元,净负债比率上升至57.5% [2] - 有息负债(银行借贷、其他借贷和固定利率债券及应付票据)约1465亿港元 [2] 债务与销售情况 - 公司存续离岸债合计22只,6月有8只债券面临付息,其中4只固定利率债券需支付利息 [2] - 截至6月25日,公司完成2024/2025财年260亿港元合约销售目标 [2] 管理层变动 - 郑志刚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非执行副主席,7月1日起生效,此前已辞任执行副主席和行政总裁职位 [3] - 郑志刚最近一次公开参与公司事务是今年4月底出席深圳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首期试业开幕,以K11创始人身份出席 [3] - 郑志雯(郑志刚妹妹)今年4月进入公司核心管理层,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 [4]
突发!香港超级家族,意外生变!
券商中国· 2025-06-02 06:58
新世界发展延迟派息事件 - 新世界发展宣布延迟四只永续债派息 涉及金额7720万美元 相关债券价格跌至历史新低 其中6 15%永续债跌至23美分 4 8%永续债跌至15 5美分 [1][3][4] - 延迟派息导致公司股价单日最大跌幅超10% 午盘收跌7 52% 成交额1 48亿港元 并拖累港股地产板块整体表现 [1][4] - 大摩指出若公司6月16日前未赎回3 45亿美元永续债 分派利率将从6 15%跃升至10 1% 年度支付额增加1060万美元 占2024财年租金EBIT的3% [4] 公司财务状况与市场反应 - 公司永续证券总名义价值达34亿美元 延迟派息虽改善短期流动性 但显示财务压力 可能影响未来股息支付能力 汇丰预测2025财年零股息 [6] - 公司正为875亿港元银行借款再融资 已抵押尖沙咀维港文化汇获取156亿港元贷款 2024年7月以来已完成177 61亿港元贷款再融资 [7] - 晨星分析师认为延迟派息不构成违约 但累积债务增加长期下行风险 [4] 业务表现与市场评价 - 本财年公司合约销售达248亿港元 完成全年目标95% 香港项目"柏蔚森"和"皇都"销售额分别为40亿和36亿港元 内地销售额134亿元人民币 [6] - 汇丰环球研究维持减持评级 目标价3 58港元 认为物业销售改善但业务转势信号不足 [6] - 公司公告强调业务正常运作 与债权人保持沟通 否认市场传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