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脑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科技巨头英伟达和字节跳动不谋而合,两者都对机器人下了手
搜狐财经· 2025-09-19 14:14
公司战略动向 - 英伟达和字节跳动近期均将发展重心转向机器人大脑领域 尽管两家公司分别专注于底层算力平台和算法模型集成 [1] - 英伟达通过推出Jetson AGX Thor芯片和GR00T N1模型构建机器人技术生态 该芯片算力达2070 FP4 TFLOPS 是前代产品Orin的7.5倍 [3] - 字节跳动通过Seed团队自主研发GR-3 VLA模型 该模型参数规模达40亿 在多项任务测试中表现优于英伟达GR00T模型 [5][7]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英伟达GR00T N1模型使机器人具备自主环境适应能力 挪威1X Robotics公司人形机器人NEO Gamma可无脚本预设完成房间整理任务 [3] - 字节跳动GR-3模型实现复杂动作连贯执行 包括将衣架插入衬衫并挂起 并能理解"较大盘子"等抽象语言指令 [5] - GR-3采用混合训练策略 先通过大规模图文数据训练 再经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微调 最后通过现实动作进行系统性强化 [7]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进展 - 搭载GR-3控制器的Robix机器人可完成餐桌清理 收银打包 饮料筛选等任务 在多数项目测试中得分超过GPT-4o与Gemini模型 [7] - 字节跳动2023年量产超1000台物流机器人 应用于电商仓储场景 英伟达Jetson平台已被全球7000多家公司采用 开发者超200万 [11] - 英伟达建立完整Isaac机器人平台 包含模型库 仿真工具和开发接口 使开发者无需从零训练模型即可实现省力训练 [3][5] 行业发展态势 - 人工智能发展焦点从语言生成模型转向机器人大脑技术 被视为AI技术落地现实世界的关键进展 [11] - 机器人大脑领域需同时具备感知与理解能力 科技公司正从芯片平台与模型集成不同方向切入该赛道 [1][9]
大豪科技:公司暂无向机器人大脑或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方向相关的并购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3:49
公司战略与研发方向 - 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已形成技术积累 包括针对缝制机械开发的自动换旋梭装置和长期深耕的缝纫设备控制系统 [1] - 公司暂无向机器人大脑或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方向相关的并购计划 [1] - 公司坚持"资本并购和自身发展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未来持续聚焦核心优势 [1] 业务拓展领域 - 公司重点向智能工厂、网络安全等与现有智能电控主业具有协同效应的领域拓展 [1] - 通过业务间协同加成进一步巩固并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908
腾讯研究院· 2025-09-07 16:01
Anthropic地缘政治限制政策 - Anthropic停止向多数股权由中国资本持有的集团或子公司提供Claude服务 无论其运营地点在哪里[1] - 限制适用于直接或间接被中国公司持股超过50%的实体 官方声明出于法律、监管和安全风险考虑[1] - 政策同样适用于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对手国家"实体 预计对Anthropic全球收入造成"数亿美元"范围影响[1] AI硬件设备市场动态 - AI Key作为定价89美元的iPhone外接AI助手硬件 上线7小时内几乎售罄 通过USB接口连接实现语音控制功能[2] - 当前iPhone已自带强大芯片能访问各类AI模型 外接硬件本质是给已足够智能的设备增加冗余功能[2] - AI硬件创业潮(如Humane Ai Pin和Rabbit R1)多数是短期热度 未来真正有价值的是将AI作为系统"属性"嵌入所有智能设备[2] 腾讯混元游戏平台升级 - 混元游戏2.0正式发布并全面开放使用 新增游戏图生视频、自定义模型训练、角色一键精修等能力[3] - 新推出的AI动画/CG能力支持角色360度旋转 用户只需上传游戏图片并输入动态描述即可生成高质量动态视频[3] - 自定义模型训练功能大幅降低生图模型精调门槛 用户上传数十张相同风格图片即可训练专属LoRA模型[3] 阿里大模型技术突破 - 阿里发布Qwen3-Max-Preview超万亿参数模型 在全球主流权威基准测试中碾压Claude-Opus 4、Kimi-K2和DeepSeek-V3.1[4] - 新模型在知识推理、数学推理、竞争性编程等多项评测中表现优异 证明参数越大模型性能越强[4] - 模型已上线阿里云百炼平台和Qwen Chat 支持100+语言 最大支持256k上下文 按token数阶梯计费[4] 字节跳动机器人研发进展 - 字节跳动Seed团队发布机器人研究成果Robix 将推理、任务规划与人机交互无缝整合的统一"机器人大脑"[5] - Robix采用层次化架构将"大脑"与"小脑"解耦 高阶认知层负责复杂任务决策 低阶控制层执行具体动作[5] - 通过三阶段训练构建了Robix 使机器人能理解模糊指令、处理实时反馈、进行动态推理决策[6] AR/AI智能眼镜市场表现 - Rokid Glasses开售5天全渠道已售40000台 9月产能已排满 以49g轻量化设计和精细产品体验赢得市场认可[7] - 产品核心优势包括可拆卸鼻托适配各种鼻型、三种音频模式、三种拾音模式 显示位置无级调节 89种语言实时翻译[7] - Rokid开放SDK 首次提供面向AI智能眼镜的完整开发工具链 产品已布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7] Anthropic版权纠纷解决 - Anthropic同意支付至少15亿美元和解作家集体诉讼案 成为美国版权案件历史上金额最高的赔偿[8] - 和解金涉及约50万本书 平均每本赔偿3000美元 同意销毁从盗版网站下载的原始文件及所有副本[8] - 相比Anthropic近期130亿美元融资和50亿美元年化营收 影响有限 此案或成为AI公司与创意产业版权纠纷转折点[8] 开源机器人项目发展 - XLeRobot开源机器人项目零件成本仅3999元起 可完成擦桌子、浇水、逗猫等家务[9] - 项目已累计1.6k标星 包括抱抱脸联合创始人Thomas Wolf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给予高度评价[9] - 硬件组合包括LeKiwi开源低成本移动机械手、SO-100/101机械臂、RGB摄像头和树莓派5 组装时间仅4小时[9] AI应用市场数据报告 - 2025上半年全球生成式AI应用下载量近17亿次 IAP收入19亿美元 环比增长67% 收入翻倍[10] - 头部AI助手用户仍以年轻男性为主 但ChatGPT、Copilot等应用女性用户已超30% ChatGPT全球用户月均活跃13天[10] - 垂直领域应用面临被"颠覆"压力 应用名称/描述加入"AI"可带来显著下载增长 头部应用主推图像生成与语音模式功能[10] OpenAI幻觉研究突破 - OpenAI发表论文定义幻觉为"模型自信地生成不真实答案的情况"[11] - 研究发现幻觉持续存在原因是当前评估方法鼓励模型猜测而非承认不确定性 基于准确度的评估奖励侥幸猜对的回答[11] - 提出解决方案:对自信错误的惩罚力度大于对不确定性的惩罚 奖励恰当表达不确定性的行为[11]
专访逐际动力张巍:不搞定最后一公里,会“杀死”机器人落地
36氪· 2025-09-02 02:28
公司定位与商业模式 - 公司定位为具身智能领域的英伟达 专注于提供本体、小脑和模型开发工具链 而非直接进入具体场景[3][22] - 商业模式服务三类目标客户IDS:Innovator(科研院所/科技公司)、Developer(功能开发者)、System Integrator(系统集成商) 分别对应技术创新、开发创新和方案创新[4][20] - 商业策略相比同行后退一步 不直接服务终端用户 而是通过工具链赋能下游客户开发应用[4][22] 行业落地挑战 - 机器人落地难的核心在于OPEX(运营支出)被低估 占整体价值链80%-90% 而CAPEX(资本支出)仅占10%-20%[8] - 行业普遍存在技术业务脱节问题:懂技术者不懂业务 懂业务者不懂技术 导致项目后期维护成本极高[9] - 当前行业困境表现为项目越多亏损越大 因最后10%的落地难度需要耗费超预期资源(如需搭配算法博士)[9][10] 技术路径选择 - 重点研发带腿机器人形态(双足/人形) 因腿部运动控制需小脑AI化 能大幅缩短开发周期[15][16] - 摒弃轮式双臂机器人方案 认为其属于成熟红海领域 本质是供应链逻辑而非技术创新[15][16] - 小脑AI化实现从符号推导到数据训练的范式转变 通过仿真数据训练控制器提升效率[18] 数据战略与工业母机 - 反对盲目堆砌真机数据 主张高效利用仿真数据与互联网视频数据降低模型开发成本[24][25] - 提出工业母机概念:核心是通过数据降维打击 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持续生产具身模型[3][24] - 关键竞争力在于视频数据利用能力 而非单纯数据量堆砌 强调从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6] 形态分类与价值判断 - 将机器人分为四类:机械臂、轮式双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纯腿机器人[13] - 人形机器人虽无立即落地场景 但是CAPEX最优解 且最能发挥大脑价值的形态[12][19] - 腿部核心价值在于地形适应能力 解决从A点到B点的移动问题[14]
人形机器人系列(八):北京机器人大会、亦庄机器人马拉松有哪些亮点?
长江证券· 2025-04-29 01: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大脑与产业落地讨论度提升,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显示人形机器人性能提升;未来应用场景将扩大,产业应用从部分垂直场景拓展至规模化2B、2C应用,产业链降本助推商业化;建议关注技术领先主机厂和具备核心零部件技术、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的零部件企业 [5][11][9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机器人大会总结:产业逐级形成共识,大脑与灵巧手发展加速 - 2025年4月15日,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在北京开幕,为期两天,主题为“竞逐人形具身万亿赛道·重塑未来产业新纪元”,集结超40家企业展示全产业链创新成果 [8][18] - 参展企业包括宇树、乐聚等本体企业和帕西尼等供应链企业,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关节、电子皮肤和传感器等产品 [22] - 多家企业演讲分享,产业发展趋势形成共识:应用侧2025 - 2027年部分垂直场景应用落地,2028 - 2030年规模化2B应用,2030年2C开始加速;软件侧大脑训练及具身智能开发是重点,多家企业提出“大脑”技术架构;数据采集、虚拟训练结合在大脑训练讨论度提升;灵巧手手部架构优化及降本加速 [8][31][41] 人形机器人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比赛 - 4月19日,北京亦庄马拉松活动开跑,20个战队采用17款人形机器人参赛,包括“天工”“夸父”等知名机器人和部分科研机构产品 [9][66] - 6支队伍完成半马赛程,天工队、小顽童队、行者二号队分获前三名 [9][72] 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运控和泛化能力构建引领者 - 天工Ultra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制造,该中心2023年11月成立,是国内首家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创新中心 [74] - 天工有多个产品系列,天工Ultra专为马拉松设计,腿部结构长、髋部关节大,能输出高扭矩,自带内增高、可快速换电 [76] - 北京国创中心3月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支持多本体多场景应用,天工机器人已在电力场景开展应用试验落地 [78][80] 松延动力:新兴的人形机器人头部创业公司 - 松延动力2023年9月成立,成立后完成N1初代机设计、装配和测试,进行多地形行走测试 [87] - 2024年5月推出通用型人形机器人Dora和仿生机器人头,2025年3月推出N2产品,可实现连续后空翻及稳健快速行走,售价3.99万起 [87] - 松延动力N2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第二名、第四名,能完全自主奔跑,摔倒后可快速修复,展示出较强适应性和可靠性 [93] 投资建议:产业快速发展,场景落地未来可期 - 2025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人形机器人性能提升,未来应用场景扩大,产业链降本助推商业化 [11][94] - 建议关注技术领先的主机厂,以及具备核心零部件技术、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的零部件企业 [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