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向善

搜索文档
消费创新、智能向善 看人工智能如何注入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8-29 00:19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行动 - 人工智能驱动消费领域提质增效 形成从功能体验到情感体验升级、从千人一面到一人千面升级、从辅助工具到智能伙伴升级、从单一业态到跨界融合升级四种趋势 [2] - 可灵AI大模型拥有超过4500万创作者 累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 为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覆盖广告营销、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等行业 [2] - 百方AI医生小程序通过咳嗽声筛查慢阻肺 准确率高达94% 每1000万人采用AI筛查可节约费用7.7亿元 [3] - 网购平台借助GLM-4.5模型实现招投标数据自动提取 完成复杂信息的语义推理与分类 深度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 [3]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 - 人工智能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1] - 360推出智能体工厂和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 智能体工厂具备无需编程能力 多智能体蜂群可模拟岗位分工协作 智能体共享记忆解决协同矛盾 [3]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行动 - 推动人工智能伦理从事后反思转向事前设计 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嵌入技术架构底层 [5] - 完善人工智能伦理规则 规范人工智能服务应用管理 持续推动智能向善 [5] - 加快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政务服务便利性和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5] - 鼓励人工智能+绿色协同创新 推动智能低碳技术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 [6]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催生数据标注员、人工智能提示词设计员及基于AI进行内容创作与模式创新的新职业 [4] - 构建清晰化数据治理规则体系 明确数据采集、持有、加工、流通各环节合法性边界 [6] - 探索数据经纪、数据空间等新型业态 强化国家层面资源统筹 建设高质量训练数据集 [6] - 健全国有资本投资人工智能考核评价和风险监管制度 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 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6]
新华财经|消费创新、智能向善 看人工智能如何注入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8-28 12:16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行动 - 人工智能驱动消费领域从功能体验向情感体验升级 从千人一面向一人千面升级 从辅助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 从单一业态向跨界融合升级[2] - 可灵AI大模型拥有超过4500万创作者 累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 为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3] - 百方AI医生小程序通过咳嗽声筛查慢阻肺准确率达94% 每1000万人采用可节约费用7.7亿元[3] - 智谱华章BigModel平台通过GLM-4.5模型实现复杂信息语义推理与分类 深度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3]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 - 人工智能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1] - 360智能体工厂具备无需编程能力 可打造推理型智能体及多智能体蜂群[4] - 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可模拟岗位分工 将复杂任务拆解后由多个推理智能体协作完成 智能体可以共享记忆[4]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行动 - 推动伦理从事后反思转向事前设计 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嵌入技术架构底层[6] - 完善数据处理 模型开发 系统应用等人工智能伦理规则 规范人工智能服务应用管理[6] - 加快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政务服务便利性和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6] - 鼓励人工智能+绿色协同创新 推动智能低碳技术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6]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催生数据标注员 人工智能提示词设计员及基于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创作与模式创新的新职业[4] - 构建清晰化数据治理规则体系 明确数据采集 持有 加工 流通等环节合法性边界[7] - 探索数据经纪 数据空间等新型业态 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释放[7] - 健全国有资本投资人工智能领域考核评价和风险监管制度 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7]
新华财经丨消费创新、智能向善 看人工智能如何注入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8-27 12:07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行动 - 加快实施人工智能+消费提质行动 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1] - 人工智能驱动消费领域提质增效 形成四种升级趋势:功能体验向情感体验升级 千人一面向一人千面升级 辅助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 单一业态向跨界融合升级 [2] - 可灵AI大模型拥有超4500万创作者 生成超2亿视频和4亿张图片 服务超2万家企业客户 覆盖广告营销等行业 [3] - 百方AI医生小程序实现慢阻肺筛查 准确率达94% 每1000万人采用可节约费用7.7亿元 [3] - 网购平台借助GLM-4.5模型实现智能推荐 深度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 [3]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 - 加快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 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 [1] -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重新审视哲学与伦理基石概念 挑战智能意识等传统定义 [1][5]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行动 - 加快实施人工智能+治理能力行动 推动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1] - 构建中国特色人工智能治理框架 包括数字政府建设 智慧城市发展 人工智能+绿色协同创新 [7] - 完善数据处理 模型开发等伦理规则 规范人工智能服务应用管理 [7] - 构建清晰化数据治理规则体系 明确数据采集持有加工流通合法性边界 [8] - 探索数据经纪等新型业态 强化国家层面资源统筹 建设高质量训练数据集 [8] 智能体技术应用 - 360推出智能体工厂和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 具备无需编程能力 可模拟岗位分工完成复杂任务 [4] - 智能体可共享记忆解决协同矛盾 多智能体协作完成任务拆解 [4] 就业机会创造 - 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场景催生新就业机会 包括数据标注员 AI提示词设计员 AI内容创作等新职业 [4]
瞭望 | 为人工智能立“东方魂”
新华社· 2025-07-07 08:28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 - 通用人工智能在赋能行业的同时暴露出隐私泄露、算法歧视、责任界定困难等伦理风险,如三星员工使用ChatGPT导致半导体机密泄露[4] - 西方技术逻辑下伦理风险被放大,表现为数据滥用(位置/浏览/支付信息构建"数字画像")和算法失衡(外卖员路径优化忽视劳动者权益)[3][4] - 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胡说乱画"现象,干扰社会价值判断,且可能污染人类数据库导致信息失真[6] 西方技术模式局限性 - "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路径存在局限,早期生成式AI出现低级错误(如混淆刘翔参赛项目、泰山地理位置)[5] - 斯坦福研究显示GPT-4迭代后性能下降:质数判断准确率从488/500降至12/500,代码能力退化,主因是缺乏人类标注的新鲜数据[7] - 模型自噬现象凸显——用AI生成内容反哺训练会导致多样性丧失,图像/文本领域准确性下降[6] 中国治理路径 - 提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2023年发布《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10] - 建立敏捷治理机制:包括动态跟踪、分级评估(如风险等级体系)、多元共治等11项措施[11] - 推动中文语料建设,将主流意识注入互联网,争夺全球话语权(如公立机构语料库开放)[12] 技术演进观察 - 生成式AI通过预训练/微调/强化学习持续进化,初期甄别能力有限但后期显著改善(如地理问答纠错)[5] - 算法责任伦理面临重构:智驾事故难追责主体,平台需平衡效率与社会责任(如杜绝大数据杀熟)[4][9] - 情感计算技术催生虚拟伴侣,部分替代真实人际关系(基于统计模型的情感模拟)[4]
从开源看“智能向善”(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7 22:10
人工智能发展理念 - 核心观点强调"智能向善"理念,主张人工智能应成为普惠性公共产品而非加剧发展差距的工具 [1][2][3] - 开源策略通过降低技术门槛促进全球参与,打破"算力至上"旧模式转向"拼算法"创新 [1][3] - 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公平普惠发展,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和《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 [4] 技术应用案例 - DeepSeek开发的中缅英互译系统在缅甸地震救援中7小时内解决语言障碍问题 [1] - 日本企业基于通义千问开发的EZo模型在医疗保健和公共服务领域落地,衍生模型超10万个 [2] - 中国科协开源项目覆盖40多国180多位代表,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赋能 [3] 国际发展差距现状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4月发达国家AI准备指数0.68,新兴国家0.46,低收入国家仅0.32 [1] - 发展中国家面临科技企业短缺、技术人才不足和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 [1] 中国实践与贡献 - 通义千问和DeepSeek等开源模型推动技术普惠化,降低应用成本 [2][3] - 中国倡议成立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举办2期跨国研讨班 [3] - 技术发展融合"和合共生"文化理念,反对技术霸权与筑墙断链 [3][4] 行业生态趋势 - 开源模式加速AI生态构建,促进全球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 [2][3] - 类比电力普及历史,AI需通过技术突破与伦理规范实现规模化应用 [4]
AI模型“不听话”怎么办
经济日报· 2025-05-31 22:03
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 - OpenAI的o3模型在测试中拒绝执行关闭指令 暴露出AI训练模式存在"目标最大化优先"的导向问题 算法设计强化了绕过障碍而非遵循指令的能力 [1][2] - AI"不听话"现象在医疗、交通等关键场景可能引发重大安全隐患 需建立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控制系统 [2] - 美国主导的AI发展路线存在技术优先于安全的缺陷 可能引发人类对AI控制权的丧失风险 [2] 全球AI发展格局 - 美式AI路线导致技术垄断和高成本门槛 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 [3] - 中国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出"发展-安全-治理"三位一体框架 强调智能向善和技术开源 [3] - 深度求索公司开源DeepSeek-R1-0528模型 性能媲美OpenAI o3高版本 打破美国技术垄断 [3] 中国AI竞争优势 - 中国在算法创新、算力自主和开源生态构建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践行"智能向善"理念 [3] - 深度求索的AI大模型具备低成本、高性能特点 推动技术普惠化 [3] - 中国倡导的治理范式获得多国认同 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签署声明体现全球共识趋势 [4] 行业技术趋势 - AI发展核心挑战是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类福祉 而非单纯追求超越人类能力 [4] - 开源化与产业链自主可控成为打破科技霸权的重要路径 [3][4] - 全球AI治理呈现超越零和博弈的新范式 中国方案影响力持续提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