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球化

搜索文档
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10 20:52
全球发展趋势 - 全球形势高度不确定 大国须管控全球化风险 发展呈现数字化 低碳绿色化 金融化 城市化 老龄化 新型全球化六大不可逆趋势 [1] - 全球化转向新型全球化 无法逆转 特朗普政府尝试的实质是另一种全球化形式 [1] - 数字化进入智能化快速发展阶段 发展势头良好 低碳绿色转型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 - 金融化认识 理解及相关体制严重滞后 将金融视为虚拟经济不利于国际竞争力提升 [1] -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认识不清晰 现代化强国需金融强国加持 大国博弈中金融强国建设至关重要 [1] - 数字货币引发货币革命和支付革命 对国际竞争影响深远 [1] - 国家竞争力比喻中 农业为刀把 工业为刀身 金融为刀刃 三者结合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1] 城市化挑战 - 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未缩小 拖累国内大循环和经济增长 [2] - 约2.9亿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 按现有速度10-20年难以完成 [2] - 若在"十五五"期间完成目标 每年需转化4000-5000万人 当前准备不足 [2] 趋势演进风险 - 原有规则 制度 法律已不适用 人工智能渗透千行百业带来巨大变化 [2] - 数字革命催生新型就业形态 社保制度面临适应性挑战 [2] - 金融数字化产生新业态 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监管制度 中央银行制度等面临不适应 [2] - 趋势演进过程中宏观风险扩散 管控公共风险成为重大考验 [2]
聚焦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这场世界级“头脑风暴”为全球经济寻新机
中国青年报· 2025-06-26 01:23
全球经济新增长点与贸易重塑 - 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全球90多个国家1700多位嘉宾参会,围绕五大核心议题开展近200场讨论,参会人数创近年新高 [1] - 中国市场持续扩容提质,为国际经贸扭转颓势创造增量空间,中国创新持续突破跃升为全球发展注入新活力 [1] - 厄瓜多尔在国际贸易中更多扮演中转站角色,当地仓库建设加速以应对供应链扰动,例如谷仓和油罐存储设施增加 [2] 供应链韧性建设与贸易多元化 - 墨西哥商品贸易因多元化出现成倍增长,当地提升仓储能力并扩建航空枢纽仓库,物流活跃度显著提高 [3] - 埃及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吸引欧洲投资平衡贸易逆差,而非依赖关税手段 [3] - 意大利30% GDP依赖出口,中小企业受美国高关税冲击,呼吁通过对话解决贸易争端,避免供应链资源浪费 [3] 企业全球化战略与供应链转型 - TCL提出应对关税冲击三大策略:抓住新市场机会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全球经营与供应链体系、快速适应变化调整战略 [5] - 中国企业全球化模式从产品出口转向本地化产业链布局,通过贡献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5] - 贝恩公司强调供应链多元化重要性,企业需增强预测力与韧性,AI可辅助识别风险并探索新业务模式 [5] AI技术驱动的新机遇 - AI被视为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工具,可打通业务孤岛、简化流程、降本增效,并助力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 [6] - IMF指出AI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弯道超车"机会,但需基础设施、技术积累和监管支撑 [6] 行业创新与创业生态 - 中国在AI、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和绿色创新领域创业生态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2] -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认为中国是全球发展和转型的核心引擎,呼吁通过合作加速创新与包容性增长 [2]
联想杨元庆:以中国为锚点“新型全球化”破局挑战,“两不掉”承诺显大本营信心
第一财经· 2025-05-08 13:57
联想集团的全球化战略 - 公司以中国为全球战略和制造的核心大本营,依托完整的制造业生态、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与强大的研发能力抵御外部冲击 [2] - 采用"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新型全球化模式,承诺实现"市场份额不掉、利润不掉"的双重目标 [2] - 中国作为制造中枢、研发高地与供应链核心,是全球化布局的能力输出源,形成端到端整合的"ODM+"模式 [3] 供应链与生产布局优势 - 构建"1+N"分布式供应链网络:以中国为核心枢纽,在11个国家建立33家工厂,形成覆盖美洲、欧洲、亚太的本地化生产集群 [3] - 通过进口中国核心零部件在海外组装(如巴西市场),既满足当地政策需求又规避关税成本 [3] - 掌握核心制造环节,可在几个月内完成生产与供应链重组分配,而依赖外包的竞争对手需1-2年 [5] 应对关税压力的策略 - 本地化交付能力前置,在目标市场建立全链条运营,将"中国制造"转化为"本地整合"以规避贸易壁垒 [5] - 通过集中采购中国零部件并在海外工厂组装,兼具中国供应链效率优势与关税规避能力 [6] - 全球统一的研发平台与采购体系优化成本结构,分摊固定成本并缩短交付周期 [6] 商业模式与竞争力分析 - 端到端整合避免外包环节利润分流,全球制造网络协同效应优化成本结构 [7] - 本地化交付能力贴近客户需求,通过定制化产品和快速响应供应链巩固PC市场第一地位 [7] - "中国制造+本地组装"模式将高关税市场的成本控制在较低范围,保障利润可持续性 [7] 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启示 - 全球化需从"产品输出"升级为"能力输出+本地融入",构建本地化纵深能力(生产、研发、服务) [8] - 通过"全球资源本地交付"降低单一市场依赖,提升供应链弹性应对贸易环境波动 [8] - 掌握核心环节(如研发、制造)而非完全外包,确保产业链重构时的主动权 [8] 新型全球化的行业范式 - 公司实践表明全球化竞争力在于"全球资源整合"与"本地价值创造"的深度融合 [9] - "ODM+"模式与"Global+Local"战略兼顾效率与韧性,成为抵御贸易战冲击的"防火墙" [9] - 在不确定性常态下,"整合全球+扎根本地"的能力是中国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