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操作系统开源
icon
搜索文档
vivo蓝河操作系统内核开源:一场国产操作系统的「Rust革命」
36氪· 2025-07-30 13:42
AI时代操作系统变革 - AI时代操作系统成为承载大模型运行和守护数据边界的核心桥梁 需满足高安全、轻量级、跨平台需求 [4] - 传统操作系统内核面临结构性限制:C语言开发存在内存安全风险 核心代码达数百万行导致功能臃肿 难以适配IoT等多样化终端场景 [5] - 传统系统内核主要面向PC架构设计 无法满足多端协同、异构计算的AI时代环境 [6] Rust语言技术优势 - Rust语言在编译期实现内存安全和并发安全 通过所有权管理机制避免空指针、缓冲区溢出等漏洞 [11] - 具备"零成本抽象"和"无GC运行时"特性 可适配IoT节点、边缘计算单元、智能穿戴等轻量级设备 [11] - 超过80%开发者愿意继续使用Rust 远高于C/C++的不到50% [12] 蓝河操作系统内核特性 - 采用Rust语言构建内核 实现内存安全运行环境 从源头保障内存安全 [14] - 最小内存仅占用13KB 支持RISC-V和ARM多种芯片架构 [14] - 兼容POSIX接口标准库 拓展已有软硬件生态 [14] vivo操作系统战略布局 - 2018年蓝河操作系统立项 2024年成为行业首个全栈使用Rust语言编写的操作系统 [17] - 通过开源蓝河内核推动开发者生态构建 与开放原子基金会及高校合作培养开发人才 [20] - 举办三届蓝河操作系统创新赛 吸引超过90所高校四百多支队伍参与 [21] 产业生态共建 - 开源蓝河内核旨在推动国产Rust语言基础软件发展 构建操作系统生态土壤 [21] - 头部厂商需以自研实力牵引生态共建 单打独斗模式在操作系统领域难以持续 [20] - 通过技术竞赛和校园活动扩大Rust影响力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21]
转型 AI 公司后,理想交出首份成绩单
晚点LatePost· 2025-04-16 15:37
理想汽车星环OS开源战略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宣布4月底开源自研汽车操作系统"星环OS",目标构建行业生态,推动从Smart System到Intelligent System的跨越 [5][8] - 开源动机源于2020-2022年芯片短缺危机,当时更换MCU芯片需6个月适配周期,潜在营收损失超100亿元 [5][6] - 采用Apache License开源协议,不收取费用、不控制数据、不干涉使用方式,商业模式区别于Google Android [7][12] 技术架构与研发投入 - 星环OS由四大模块组成:智能车控系统(小脑)、智能驾驶系统(大脑)、通信中间件(神经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免疫系统) [6] - 已投入超200人研发团队和10亿元资金,实现芯片适配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4周 [6] - 分三阶段逐步开源安全实时RTOS、通信总线-Lite等核心组件 [6]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传统AUTOSAR架构无法满足高性能和灵活迭代需求,星环OS针对AI时代重构底层架构 [11][16] - 通过开源吸引车企/供应商共建生态,类比Android推动硬件厂商同频共振 [10][13] - 支持硬件抽象层和模块化选择,非汽车领域企业也可灵活使用 [15][18] 生态建设策略 - 采用社区治理模式,设立技术委员会审核代码,贡献者参与版本决策 [19][21] - 提供白皮书和技术文档,与芯片厂商合作预装开发板降低使用门槛 [15][17] - 供应商反馈积极,认为开放系统有助于降低产业链成本 [9][17] 用户价值与迭代能力 - 底层系统不直接面向用户,但支撑更快的OTA更新和硬件升级可能性 [14][15] - 未来车型均搭载星环OS,现有车型通过OTA部分升级兼容组件 [14] - 系统开放性允许厂商自由修改,不设功能限制协议 [15][19]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技术变革窗口 - AI驱动汽车操作系统架构变革,普华基础软件预测未来将出现主导性AI架构 [6] - 特斯拉通过重写代码应对芯片短缺的案例启发理想全面自研操作系统 [6] 开源模式差异 - 区别于手机领域Android的GMS服务变现,理想明确不通过开源获取直接商业回报 [12][13] - 现有开源系统未被广泛采用因缺乏完整车控/智驾整合及前瞻性设计 [16][17]
理想汽车CTO谈OS开源:我们看到了智能汽车的4个问题|36氪专访
36氪· 2025-04-16 09:27
文章核心观点 理想汽车宣布开源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 OS”,该系统历经多阶段发展,解决了芯片适配、系统性能与安全等问题,具备多种核心技术能力,开源旨在与行业共同解决问题 [1][9]。 理想星环 OS 基本信息 - 是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汽车操作系统,包含智能车控、智能驾驶、通信中间件、信息安全系统四大重要支柱 [1] - 项目于 2021 年启动,投入两百人研发团队,累计研发费用超十亿,2024 年首次实现自研操作系统上车 [2][9] 研发背景与挑战 - 2020 年疫情致全球供应链紧绷,引发三年芯片荒,芯片交货周期拉长、价格上涨、资源分配不均、适配困难 [5][9] - 供应商商用车载系统难定制,开源 RTOS/Linux 不满足车领域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车企对操作系统有定制化需求 [10] - 计算需求、传感器数量和数据量激增,研发迭代效率节奏加快,各域软硬件各自为战影响系统最优性 [14][15] 研发阶段及成果 阶段一(2021 - 2022) - 解决“芯片荒”问题,实现芯片选择自由,通过自研操作系统将新型号芯片适配时间从 6 个月减至 1 个月,支持车用芯片各种架构 [9] 阶段二(2022 - 2024) - 解决系统性能、安全性等痛点,全面实现自研系统上车,车控、智能、通信中间件领域领先业界优秀供应商方案 [10][11] 阶段三(2024 至今) - 构建整车 AI 操作系统,软硬结合、跨域联合创新,横向构建大平台实现全局视角与协同优化,纵向实现软硬联合架构优化 [14][16] 核心问题解决 软件与硬件解耦 - 通过软硬解耦、软软解耦、定制化工具实现软件与硬件、不同业务软件之间解耦,提高软件迭代效率,降低硬件变更影响 [17] 整车级资源共享与协同 - 算力池化,将底层异构计算资源抽象为“算力池”,实现跨域、跨应用算力共享 [20] - 车载通信以太网化,集成管理车载以太网通信协议栈,提供数据通路和协同基础 [20] - 应用平滑迁移,提供标准化接口和工具链,方便上层应用部署、迁移和管理 [20] 全栈设计与优化 - 硬实时内核,具备极低中断延迟和任务切换开销,采用抢占式调度策略 [21] - 端到端确定性调度,具备全局视角,统一编排计算任务与数据流 [21] - 确定性通信,优化车载以太网通信栈,保证关键数据流传输质量 [22] - 一体化工具,帮助开发者进行时序分析与验证,确保系统实时性与确定性 [22] 原生安全能力建设 - 数据加密与保护,运用强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机制,确保数据机密性与完整性 [22] - 系统完整性保护,构建安全启动机制,持续监控关键系统文件 [23] -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控,严格验证实体身份,实现细粒度访问控制 [23] - 可信执行环境,利用硬件隔离技术创建安全运行环境 [23] 商业模式与上车节奏 - 不通过开源直接获利,希望行业共同参与,实现打造 Intelligent 智慧系统愿景 [24] - 后续发布车型将搭载理想星环 OS,部分组件已在之前车型使用 [25] 概念对比与解释 算力池化与舱驾一体 - 算力池化将 AI 算力整合开放给所有域,避免浪费,解决多域 AI 算力需求;驾舱一体将座舱与智驾域控融合,共用 GPU,但可能带来成本上升和不灵活性问题 [26][27] 开源系统普及问题 - 现有开源项目未解决核心问题、创造价值,且可能过时,理想星环 OS 开源旨在与行业共同解决问题 [8][28] 系统深度与适配 - 涉及芯片内核,驱动和外设由厂家提供;通过开源工具链、良好解耦性和好用工具链实现快速适配 [29][30] 与 Li OS 关系 - “Li OS”是智驾中间件,属应用层,不开放,与系统层解耦 [31]
转型 AI 公司后,理想交出首份成绩单
晚点Auto· 2025-04-15 13:02
理想汽车星环OS开源战略 - 公司宣布4月底开源自研汽车操作系统"星环OS",旨在构建行业生态[4] - 开源决策源于2020-2022年芯片短缺危机,当时全球汽车减产超630万辆,公司面临芯片价格暴涨(博世ESP芯片从13元涨至4000元)和6个月以上的芯片适配周期[5] - 自研系统实现软硬件解耦,将芯片适配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4周,已投入200+人团队和超10亿元研发费用[5] 技术架构与开源规划 - 系统由四部分组成:智能车控系统(小脑)、智能驾驶系统(大脑)、通信中间件(神经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免疫系统)[5] - 开源分三阶段推进,逐步开放安全实时RTOS、通信总线-Lite、智能车控和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代码[5] - 采用Apache License许可证,不收取费用、不控制用户数据,商业模式区别于Google Android模式[6][9] 行业价值主张 - 解决AUTOSAR架构在AI时代的局限性,满足高性能和灵活迭代需求[8] - 通过开源加速行业从Smart System到Intelligent System的跨越,类比Android对手机行业的推动作用[6][7] - 供应商反馈积极,认为开放系统有助于降低行业整体成本[19][12] 实施路径与挑战 - 新车型将全面搭载星环OS,旧车型通过OTA实现部分功能升级[12] - 建立社区化治理架构,由委员会和维护者共同推进版本迭代[22] - 主要挑战在于系统接受度,需证明其能解决行业共性问题[22] 生态建设策略 - 不设使用门槛,欢迎车企、供应商及非汽车领域企业参与[12][13] - 提供技术文档和硬件适配支持,但不设专门客服团队[13][14] - 数据所有权归属使用者,公司不掌握运营数据[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