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发者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吴晓波探展模力工场:开发者从技术到商业化的关键一跃
AI前线· 2025-09-26 12:07
2025 年 9 月 25 日上午,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意外出现在模力工场 xAI 交易所的展台前。一个研究商业趋势的老江湖,和一个 做 AI 应用发布平台的创业者,他们会聊什么? 吴晓波开门见山地抛出了一个问题:"其实现在很多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做服装的,做童鞋的,或者我有一个贸易公司、工厂,不知道哪些工具 可以帮到我。" 这句话点明了现在 AI 应用落地的痛点: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连接的问题。 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和 CEO、模力工场创始人霍太稳的回答很有意思:"现在很多人说模力工场是 AI 应用的大众点评,确实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我 们正在针对各行业乃至金融领域的合作,专注于找到千行百业中的 AI 应用实践,来帮个人和企业找到好用的、合适的 AI 应用。" AI 应用的"大众点评"?这个比喻一下子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十年前我们想要找个餐厅,是不是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街上餐厅那么多,哪家好吃?哪家适合你?哪家性价比高?大众点评解决的就是这个信息不对称 的问题。 现在的 AI 应用市场,不就像十年前的餐饮市场? 开发者生态的"繁荣悖论", 酒香也怕巷子深 作为持续关注 AI 领域发 ...
华为云康宁:坚定投入技术创新和根生态建设,成就行业AI先锋
搜狐财经· 2025-09-20 16:13
2025年9月18-20日,第十届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25)在上海隆重召开。在9月20日上午举行的大会主题演讲中,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 康宁围绕"成就行业AI先锋,与开发者共赢"主题演讲,详细阐述了华为云生态的最新进展,并宣布华为开发者空间全面升级,全新集成多种AI原生应用开发 能力。 康宁表示:"华为云致力于构建以开发者为核心的、开放共赢的AI生态体系。我们将大力投入技术创新和根生态建设,持续打造更高效的开发平台,始终坚 定与全球开发者同行,成就行业AI先锋。"目前,华为云全球开发者规模已经超过850万,云学堂累计赋能550万人次,合作伙伴数量达到5万,云商店年交易 次数已突破100万。 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康宁发表主题演讲 持续投入技术创新和开发平台,与开发者共赢AI未来 其次,华为云通过开发者学堂打造华为根技术与AI时代开发者的学习聚集地,让开发者快速获取前沿技术能力。开发者学堂新上线了昇腾学习专区,提供 了从算子开发,CANN,AI科研,昇腾模型开发等1200多门课程,并提供了免费昇腾实验环境。开发者学堂把华为根技术大量的最佳实践经验沉淀到开发者 认证课程,如,在AI场景 ...
「只参与,不参赛」奖牌数却仅次于宇树,这个幕后玩家如何做到的?
机器之心· 2025-08-23 10:51
赛事表现 -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宇树科技G1和H1机器人分别获得11枚和8枚奖牌,成为奖牌榜第一和第二名 [3][4] - 加速进化T1机器人获得6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三名 [3][4] - 在纯AI足球项目中,加速进化T1被清华火神队、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德国HTWK队等十多个国家参赛队伍选用,成为标准化平台 [5][6] - 加速进化T1在2025 RoboCup巴西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上帮助中国队首次在AdultSize组别夺冠,打破欧美国家28年垄断 [6] - 加速进化T1组成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首个入场机器人方阵,实现全球首次5x5 AI机器人非遥控方式走方阵 [8] 技术路线与战略 - 加速进化选择"先让四肢健全,再让心智健全"的技术路径,重点投入运动控制、动态平衡和抗冲击性等物理能力 [12][17] - 公司通过端到端运动大模型将机器人射门高度从35厘米提升至2米,最快1秒自主爬起,续航超1小时 [18][20][23] - 选择足球场景作为技术试炼场,因算法迁移价值高,已应用于家庭陪伴、工业巡检和智慧物流等领域 [24] - 战略定位为平台型公司,构建"本体+系统+开发工具"开放生态,目标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苹果" [25] - 软硬件平台已沉淀超过500名足球Agent开发者,支持高中生团队数周内开发出竞技级足球智能体 [27][29]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加速进化与宇树科技形成"南宇树,北加速"行业格局,分别代表"产品驱动"和"生态驱动"两种成功路径 [30][31][37] - 2025年上半年交付数百台机器人,7月销量超100台,其中50%以上销往海外,交付量居行业前列 [35] - 核心团队融合清华机器人技术(20年经验)与互联网大厂产品思维,是唯一兼具顶尖硬件基因与软件工程经验的公司 [36] - 2024年获得多轮融资,2025年6月由深创投领投A轮,7月由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领投A+轮 [38] 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7.6亿元,预计2050年增至6万亿元 [37] - 公司规划短期深耕百亿级赛事/科研/教育市场,中期切入千亿级家庭陪伴市场,长期走向万亿级通用机器人市场 [38]
鸿蒙5终端数量已破千万华为启动鸿蒙应用开发者激励计划2025
证券日报· 2025-08-17 16:44
鸿蒙生态发展现状 - 搭载鸿蒙5的终端已突破1000万,成为鸿蒙生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 - 公司今年已投入近百亿元等效资金,全面支持应用开发者进行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与迁移 [1] - 鸿蒙操作系统历经6年研发,目前已进入关键发展阶段,今年3月起全面告别安卓应用兼容模式,进入"真原生"时期 [1] 开发者激励计划 - 公司启动鸿蒙应用开发者激励计划2025,开发者完成应用开发并上架华为应用市场可获得现金奖励 [1] - 计划采用阶梯式奖励,覆盖全周期,并降低开发与商业化门槛,提供分布式开发框架、云调试工具等支持 [2] - 计划时间窗口为2025年7月23日至2025年12月31日,给予开发者更充裕的打磨时间 [1][2] 开发者生态与产业链合作 - 开发者规模不断壮大,已有数千家应用厂商加入鸿蒙生态,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字节跳动等 [2] - 支付宝、淘宝、微信、抖音、京东等国民级应用已完成或正在加速鸿蒙原生适配 [2] - 公司对开发者的支持将加速鸿蒙生态闭环,形成终端用户增长、应用需求扩大、开发者涌入的飞轮效应 [2] - 通过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完整国产化技术体系 [3]
Coze开源了,为什么AI产品经理还是不会用?
36氪· 2025-08-04 11:17
文章核心观点 - 字节跳动旗下AI agent平台Coze近期选择开源其AI模型管理工具 采用Apache-2.0开源协议并允许商业使用 旨在通过开源策略扩大开发者生态并提升商业化机会 [1][6] - 当前AI agent平台竞争从底层模型转向生态建设 Coze在开源协议开放性上具有优势但功能完整度落后于竞品 需解决插件支持度低 知识库处理能力不足及云服务绑定等问题 [1][6][9] - Coze采用微服务架构和Go语言技术栈 适合高并发场景但开发者门槛较高 而Dify更适配中小企业和科研团队 两者在架构设计 功能覆盖及生态成熟度方面形成差异化定位 [7][8][17][18] 开源策略与协议 - Coze开源协议采用Apache-2.0 商业化自由度极高 几乎无任何限制 对企业法务吸引力最高 [7] - 相比竞品Dify采用Apache-2.0附加条款(限制提供竞争性SaaS服务) n8n采用Sustainable Use License(禁止软件作为商业产品销售) Coze协议法律阻力最小 [7][8] - 开源核心目标为快速扩大生态系统 通过逐步开放微服务功能模块吸引开发者 形成社交裂变效应 [7] 功能与架构对比 - Coze由两个平台组成:Coze Studio(一站式AI Bot开发平台 支持无代码/低代码构建)和Cozeloop(平台级解决方案 覆盖提示词开发 系统化评估及全链路观测) [15] - 架构采用微服务设计 后端使用Go语言 前端使用TypeScript和Rush.js 适配大型企业级monorepo需求 但技术栈门槛较高 [8][17] - 知识库功能存在局限:仅支持本地文档上传 不支持在线文档/公众号等数据源 且文档向量化存在解析失败问题 [4][5] - 插件生态受限:开源后仅18个插件可用(原生态有上千个插件) 因本地授权限制需逐个授权 [2] 开发者生态现状 - GitHub星数显著落后:Coze Studio约777星 Cozeloop约194星 而Dify超过100,000星 社区优势压倒性 [8] - 需解绑火山引擎云服务:当前部署强制关联字节跳动火山引擎 需支持腾讯云/阿里云等其他云服务以吸引更广泛开发者 [9] - 字节跳动开发者生态基础较弱:因历史闭源策略及缺乏社交场景流量入口 相比阿里/腾讯缺乏天然吸引力 [6] 竞品对比分析 - Dify采用单体应用架构(Python/Flask技术栈) 提供统一集成平台 在复杂逻辑控制 RAG管道透明度及模型支持广泛性(支持众多开源和商业模型)上更成熟 [8][14] - Coze在可观测性(独立Cozeloop平台提供全链路追踪)和评估能力(系统化自动测试)上更专业 且官方SDK覆盖多语言(Go Python JS Java) [8] - 搜索指数显示n8n>Dify>Coze 反映当前市场认知度排序 [9] 目标用户与适配场景 - Coze适合有高并发需求 具备Go语言技术能力及测试资源的大型企业团队 [13][18] - Dify更适配AI科研团队及中小企业 因Python技术栈普及度高 部署改造成本较低 [14][17] - 当前Coze开源版本主要吸引个人开发者 企业级应用需克服团队技术栈匹配度及维护难度问题 [18]
【私募调研记录】丰岭资本调研乐鑫科技
证券之星· 2025-06-19 00:12
公司调研概况 - 知名私募丰岭资本近期对乐鑫科技进行特定对象调研及现场参观 [1] 公司商业模式 - 通过构建开发者生态提供标准化开发路径 不定义细分行业需求 [1] - 软硬件一体化构建完整生态 全球市占率约30% 模式难以被复制 [1] - 收入70%来自中国客户 其中约50%业务最终出海 [1] - 模组和开发板占营收60% 软件服务打包进模组销售 [1] - 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 占比超70% 销售费用低 [1] 技术研发进展 - ESP32搜索热度高于STM32 超过400名开发者参与ESP-IDF开发 [1] - 每天新增约100个GitHub开源项目 通过生态模式获客 [1] - 自主研发实现成本领先 优化晶圆面积和器件集成度 [1] - 研发Wi-Fi 7芯片及SoC架构AI芯片 测试周期长需反复打磨 [1] - 暂未计划训练大模型 但支持用户构建场景化AI应用 [1] 产品应用领域 - 增长驱动力包括智能家居/工业/能源/医疗等领域数字化转型 [1] - AI端侧产品将率先在玩具领域落地 [1] - Wi-Fi 7技术主要应用于路由器端和PC 提升连接性能 [1] - 推动ESP32成为工程教育标准平台 主办教育类赛事 [1] 财务与战略 - 价格保持稳定 维持40%以上毛利率 [1] - 坚持长期主义 提前布局关键技术 持续投入自研 [1] - 目标成为新兴应用中的"默认选项" 提供完整开发框架 [1]
【私募调研记录】华夏未来调研乐鑫科技、思特威等4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6-19 00:12
乐鑫科技 - 构建开发者生态,提供标准化开发路径,关注底层基础能力,不定义每个细分行业需求 [1] - ESP32搜索热度高于STM32,拥有超过四百名开发者参与ESP-IDF操作系统开发 [1] - 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构建完整生态,全球市占率约为30% [1] - 暂未计划训练大模型,但支持用户构建适合业务场景的应用 [1] - AI端侧产品以玩具为代表将很快落地,硬件研发测试周期长 [1] - 增长驱动力包括智能家居、工业、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1] - 收入70%来自中国客户,这些客户的业务中估计一半又出海 [1] - 模组和开发板占据营收60%,软件服务打包进模组一起卖 [1] - 通过GitHub上的开源项目数量跟踪,目前每天新增约100个项目 [1] - 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直销占比超过70% [1] 思特威 - 已成为智慧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 [2] - 2024年全球安防CIS出货量排名第1,车载CIS市场全球第4、国内第2,手机CIS市场全球第5 [2]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329,115.57万元,占主营收入55.15%,高阶旗舰手机产品营收占比超50%,同比增长269.05% [2] - 2024年研发投入44,740.33万元,同比增长56.35%,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64项 [2] - 产品覆盖高中低端,满足低照度、高温、高帧率等需求 [2] 沪电股份 - 差异化经营,将技术能力、制程能力、产能结构动态适配市场中长期的需求结构 [3] - 2024年企业通讯市场板实现营业收入约100.93亿元,其中I服务器和HPC相关PCB产品约占29.48%,高速网络的交换机及其配套路由相关PCB产品约占38.56% [3] - 汽车板整体实现营业收入约24.08亿元,其中新兴汽车板产品约占37.68% [3] - 800G交换机市场需求良好,由I的快速发展驱动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的变革 [3] - 泰国工厂已小规模量产,正提升生产效率和稳定生产良率 [3] 中密控股 - 在国内石化领域存量市场的市占率约为20%出头,增量市场市占率达60%~70% [4] - 海外项目与国内项目相比,要求更高、建设周期更长、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4] - 国际市场增量业务毛利率略高于国内市场,存量业务毛利率预计也较高 [4] - 国内增量业务毛利率已很低,再大幅下降可能性不大 [4]
字节高管杀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北京春晚秀硬核“叶问蹲”,要做机器人界“苹果”
创业邦· 2025-03-12 02:51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加速进化定位为高校和科研行业提供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和开发平台,构建"硬件+软件+开发工具"生态 [7][8] - 公司目标成为机器人领域的苹果公司,通过开发生态构建壁垒 [12] - 创始人程昊提出"不敢摔机器人的公司做不好机器人"理念,以足球训练倒逼算法突破 [1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3年8月成立后4个月内研发出第一代工程机BR001,但存在发热和易损问题 [14] - 2023年12月迭代出BR002,采用独特360°旋转关节设计,可完成高难度动作 [14] - 2024年4月BR002成功复现波士顿动力Atlas"旋转起身"动作,视频获200万次观看 [15] - 2024年8月推出Booster T1人形机器人,身高1.2米/30公斤,可持续行走2小时,获RoboCup技术挑战赛亚军 [15] 市场与商业化 - 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公司约150家,中国超80家,超半数来自高校创业 [10] - Booster T1国内定价19.9万元/台,海外3万美元/台,2024年10月已出货数十台 [20] - 海外出货量占比达50%,覆盖中东/欧洲/日韩/美印等地 [21] - 预计2025年实现数百台出货量 [21] 团队与融资 - 核心团队来自清华机器人控制实验室和"清华火神队",首席科学家为赵明国教授 [18] - 2023-2024年完成三轮融资:天使轮数千万、Pre-A轮数千万、Pre-A+轮近亿人民币 [19][20] - 投资方包括源码资本/英诺天使/水木创投等机构 [20]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行业缺乏类似手机iOS/安卓的技术底座,开发成本高限制规模化 [11] - 加速进化开发平台可使本科生2小时配置环境,1天完成简单任务,1周实现踢足球 [16] - 高校科研场景是目前最可能实现标准品量产的领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