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式

搜索文档
国新国证基金:积极推动“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新浪基金· 2025-09-17 08:07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在资管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风格快速轮动的今天,传统的"明星基金经理单打独斗"模式正面临巨 大挑战。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推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据此,公募基金行业积极推动构建"平 台式、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新体系。投研新体系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性的生态系统,它是指建 立跨部门资源协同平台,强化投研与风控、运营的深度融合,构建不同风险等级的策略矩阵以适应市场 波动和政策导向。 公募基金推动"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行业发 展的必然要求。随着A股市场机构化、国际化程度加深,获取Alpha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依靠一体化 的团队作战和流程化挖掘,才能持续发现认知差和价值差。同时,过度依赖单一基金经理,会导致产品 业绩因其状态或市场风格不适而剧烈波动,多策略和平台化可以有效分散风险,保障业绩的可持续性和 稳定性,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平台式",本质是通过投研、科技赋能构筑统一资源枢纽,公司开发集成化I ...
招商基金:顶流基金经理离去,ETF布局崛起,转型升级进行时
搜狐财经· 2025-08-27 00:09
基金经理变动 - 招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 由拥有超过14年投研经验的陆文凯接任 [1][4] - 翟相栋管理期间该基金规模从不足4000万元跃升至2024年末突破百亿元 离职后基金遭遇净赎回且规模回落业绩排名下滑 [1] - 陆文凯接任后表示将秉持估值和成长性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采取逆向投资策略 [4] 行业人才流动状况 - 截至2025年8月公募基金行业年内已有超过240位基金经理离任 同比增长约14% 其中包括多位市场知名绩优基金经理 [1] - 人才流动现象反映公募基金行业在人才保留、平台建设和体系化投研能力方面面临挑战 [1] 公司管理层调整 - 2025年5月招商基金总经理由徐勇变更为钟文岳 同时任命三位副总经理级高管 [4] - 管理层调整为公司带来新的气象和挑战 [4] 公司经营表现 - 近年来招商基金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下滑 管理规模承压 [4] - 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规模持续下滑拖累整体增长步伐 [4]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需要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做强投研团队并提升长效激励措施 [6] - 需继续发挥ETF领域优势抓住市场机遇 推动规模进阶和业绩回报改善 [6] - 行业转型过程中公司既充满潜力也面临考验 [6]
葛兰大幅增持300765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14:47
基金经理调仓动向 - 中欧医疗健康基金新进入丽珠集团和贝达药业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数量分别为593.9万股和435.13万股 [1][3] - 该基金在二季度大幅增持新诺威1391.77万股至2018.39万股,增幅达222.11% [1][3][6] - 对信立泰增持1209.72万股至2616.3万股,增幅86%,成为第二大流通股东 [3][4][6] - 对诺诚健华增持398.07万股至1304.78万股,增幅43.9% [3][4][6] - 对华东医药和百利天恒分别加仓362.01万股和25.86万股 [3][4][6] - 减持仓位包括药明康德减持7.54万股和九洲药业减持438.84万股 [6] 基金公司投研体系改革 - 中欧基金增聘赵磊与葛兰共同管理中欧医疗健康基金,近一年约30只基金实行"共管式增聘" [8] - 公司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投研体系,核心理念为"中欧制造" [8][9] - 专业化通过精细化分工提升研究深度,工业化解决组织协作问题,数智化将经验固化为数据资产 [8] - 目标是从"个体"向"体系"转型,构建长期可持续产生阿尔法的组织 [9]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 ,成为资管行业主要力量
深圳商报· 2025-06-11 12:35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达33 12万亿元刷新历史新高 [1] - 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包括148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5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1] - 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达12705只不含清盘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 12万亿元 [1] 公募基金类型分布 - 混合基金规模3 58万亿元股票基金4 58万亿元债券基金6 56万亿元货币基金13 99万亿元QDII基金6440 24亿元 [1] - 4月规模增长主要来自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分别环比增加6648 39亿元1401 82亿元和1120 44亿元 [1] - 货币基金增量占4月公募净值整体增长的74%是当月规模增量的绝对主力 [1] 行业扩容加速 - 2024年4月末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达30 78万亿元同年5月末突破31万亿元9月末突破32万亿元 [2] - 2024年末规模创32 83万亿元新高2025年1月略降2月重返32万亿元 [2] - 投资者数量和资金净流入持续增长表明投资者对公募基金认可度提升 [2] 公募基金行业地位 - 公募基金成为资管行业主要力量行业逐渐走向成熟 [2] - 相较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募基金核心优势在于高度专业化灵活透明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2] - 公募基金是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核心载体未来将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主要桥梁 [2] 高质量发展方向 - 公募基金应推动平台式一体化与多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3] - 平台化发展通过投研科技赋能构筑统一资源枢纽头部机构开发集成化IT系统实现跨部门协同 [3] - 一体化运营将平台能力融入投资价值链闭环缩短决策链条 [3] - 多策略融合构建宏观对冲量化CTA等策略工具箱通过核心+卫星模式实现动态配置 [3]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公募基金篇:“平台式、一体化与多策略”行动方案
国信证券· 2025-06-08 08: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在大资管中具高度专业化、灵活透明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等核心优势,是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核心载体 [2] - 资本市场正反馈形成,未来公募基金将是长期资金的核心管理方 [2] - 公募基金推动平台式、一体化与多策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2] 各部分总结 格局篇:资管地位 - 我国居民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约68%且呈下降趋势,中高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61%并呈上升趋势,公募基金近年来增速较高,复合增速达15% [4] -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是管理规模最大的资管行业之一,2016 - 2024年规模CAGR为17.1% [5] - 截至2025年5月末,资管行业规模约147.82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为31.77万亿元,位居行业第二位 [11] - 近年来货币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两者规模分别为13.33万亿元及10.10万亿元,分别占总规模的42.2%及31.8%;混合型基金规模有所收缩,较2023年11月下降约15% [15] - 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人数量达163家,基金规模达32.01万亿元,对应基金数量12771只 [22] 对标篇:发展路径 - 截至2024年底,全球开放式基金总规模达73.86万亿美元,美国基金合计净资产为38.84万亿美元,中国共同基金合计净资产为3.98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1/10 [44] - 2024年,开放式基金总净资产反弹,股票型基金是资产规模占比最大的类型,占全球基金净资产总额的48.3%,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 [52] - 地区分布上,全球基金总净资产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地区,亚太地区基金市场有持续增长潜力 [56] - 2024年,全球对公募基金的需求连续回暖,美国和亚太市场是基金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60] - 美国公募基金基本情况:注册投资公司净资产总额同比提升15.5%,共同基金占比最大,股票型基金持有近20万亿美元的净资产,占2023年年末投资公司总规模的59% [69] - 美国公募基金的三大买方为养老金、主权基金/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司 [70] - 美国公募基金发展趋势包括从单一产品走向服务集成、产品细分不断丰富、产品费率持续下降、由单一基金经理制向团队管理制的转变 [73][77][80][84] - 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日本分红公司占比高,股票类基金成为主要产品,月度分红型产品曾较成功但规模后来减少 [91] - 中国台湾ETF被视作财富存储工具,本土高股息与海外债券两类资产是重要配置方向,高股息ETF受追捧 [96] 风口篇:探路寻机 - 贝莱德是全球一流的全能型资管机构,资管规模达11.58万亿美元,衍生出以被动风格为主的产品布局体系 [99][106] - 贝莱德通过旗下iShare平台全面布局ETF市场,约占美国ETF市场份额的34% [115] - 贝莱德以阿拉丁平台为核心布局科技体系,该平台整合多种功能,能定制化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116] - PIMCO是全球精品类资管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达2.03万亿美元,坚持主动管理型投资理念 [124] - PIMCO通过结合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投研框架,打造主动型投资组合,产品线以生命周期基金和全资产配置基金为主 [129][130] - 日本形成多方参与的资管体系,民众理财选择谨慎,倾向增持低风险资产,资管公司调整资产配置 [134][142] - 日本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扩表,推动资管规模扩张 [143] - 日本保险资管通过配置国内股票、国外股票和国外债券增厚投资收益,加大海外固收配置,增配境外权益类资产 [149][155][160] 突破篇:范式转变 - 我国保险资管、理财、基金均进入全球资管榜单,部分公司排名有变化 [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