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型基金

搜索文档
公募行业演进新范式:“赛道化”“工具化”渐成风尚 基金经理主动“缩圈”
中国经济网· 2025-09-08 00:47
核心观点 - 公募主动权益产品呈现显著"赛道化"和"工具化"趋势 由行业竞争 客户需求及市场环境共同推动 但需建立适配的评价体系和风控机制 [1][2][3] 行业趋势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采用类工具化策略 聚焦创新药 机器人 算力等细分赛道以捕捉板块轮动机会 [2] - 新发产品侧重行业主题导向 下半年成立的混合基金中50%名称含明确主题词(如科技 医疗)[2] - 股票型基金中主动产品占比极低 同期187只仅6只为主动型 [2] 驱动因素 - 中小基金公司通过赛道基金降低投研成本 在风口期实现净值快速上涨和规模扩张 [3] - 投资者需求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 更倾向策略明确的工具化产品 [3] - 结构化行情下 细分赛道存在超额收益机会 行业共识聚焦细分行业实现业绩突围 [3][6] 产品与策略转型 - 基金经理主动"收缩能力圈" 从全市场轮动转向聚焦科技 创新药等高锐度领域 [5][6] - 产品标签化特征易获关注 类似2019-2020年聚焦核心资产的逻辑 但方向转向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 [4] 投研体系变革 - 基金公司需建立"宏观-中观-微观"联动机制 结合深度投研预判赛道和逆势布局 [8] - 投研体系需平衡深度与广度 构建"深度为点 广度为面"的立体化结构 [8] - 考核制度需调整以适应"大赛道制" 加强不同赛道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的协作 [8] 评价体系挑战 - 传统评价体系存在局限性 需引入相对主题指数的超额收益 波动率控制等多维度指标 [9][10] - 业绩比较基准需与产品风格匹配 避免用宽基指数(如沪深300)造成阶段性偏差 [10] - 天相投顾正将赛道基金基准纳入分类体系 监控风格漂移并分析超额收益稳定性 [11] 竞争格局影响 - 中小公司借赛道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 形成"赛道深耕+专业壁垒"优势 [18] - 综合性公司通过全品类覆盖和多策略配置分散风险 两种模式互补推动行业多元化 [18][19] 监管与投资者适配 - 监管收紧细分赛道产品审批 需思考如何将此类产品纳入高质量发展战略 [19] - 投资者需避免盲目追热点 将工具型产品作为组合一部分配置 而非押注单一赛道 [20] - 基金公司需加强投资者教育 确保客户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并做好风险适配 [13][17]
基金,重磅!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15:04
在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的背景下,部分基金公司主动权益条线凭借前瞻性布局与创新性策略实现快速发展,主动权益产品 "赛道化""工具 化"势头正盛,这一现象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现象由行业竞争、客户需求与市场环境共同推动,但 "全能型"基金经理并不会就此落幕,市场需要更多具有多元能 力的基金经理。整体来看,这一变化给基金公司的投研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 行业竞争与客户需求等多因素共振 主动权益基金趋向 "赛道化""工具化" 公募行业演进新范式: "赛道化""工具化"渐成风尚 基金经理主动"缩圈"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张燕北 从致力于在全市场挖掘超额收益,到聚焦细分领域打造更高锐度的赛道型产品,公募主动投资类工具化趋势正在形成。 在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看来,有两种情形需加以区分:若产品成立以来一直聚焦某个细分领域且获得较好成绩,这是积极的现象;若产 品前期业绩较差导致规模缩水,通过押注某一细分赛道而实现规模及业绩增长的,属于风格漂移。 在市场被动投资趋势之下,主动权益基金 "赛道化""工具化"特征愈发明显,成为公募行业不可忽视的趋势。 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主动权益基金的投资运作采取类 ...
公募行业迎来历史性变革
上海证券报· 2025-05-11 18:50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方案核心内容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具体改革措施 [1] - 方案重点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和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 [1] - 改革涉及六大方面:收入报酬绑定机制、长周期考核、行业功能发挥、投资机构建设、风险底线、监管执法 [1] 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 建立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管理费率与产品业绩表现挂钩 [2] - 头部机构需发行浮动费率基金数量不低于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2]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明确其产品定位和投资约束作用 [2] 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改革 - 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2] - 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权重 [2] - 投资收益指标包括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 [2] - 3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2] 投资者盈亏情况纳入考核 - 首次明确将投资者盈亏情况纳入考核指标 [3] - 重点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痼疾 [3] - 通过费率设计和考核机制寻求破解之道 [3] 行业现存问题分析 - 投资者多在牛市中后期追涨买入导致亏损 [3] - 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利用投资者情绪进行营销 [3] - 赛道型基金通过短期高收益排名诱导投资者 [3] 行业利益链条重构 - 传统模式下基金公司、销售机构以自身利益为导向 [4] - 新方案将各方利益更好捆绑 [4] - 有望遏制过度营销现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