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化产品

搜索文档
公募行业演进新范式:“赛道化”“工具化”渐成风尚 基金经理主动“缩圈”
中国经济网· 2025-09-08 00:47
核心观点 - 公募主动权益产品呈现显著"赛道化"和"工具化"趋势 由行业竞争 客户需求及市场环境共同推动 但需建立适配的评价体系和风控机制 [1][2][3] 行业趋势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采用类工具化策略 聚焦创新药 机器人 算力等细分赛道以捕捉板块轮动机会 [2] - 新发产品侧重行业主题导向 下半年成立的混合基金中50%名称含明确主题词(如科技 医疗)[2] - 股票型基金中主动产品占比极低 同期187只仅6只为主动型 [2] 驱动因素 - 中小基金公司通过赛道基金降低投研成本 在风口期实现净值快速上涨和规模扩张 [3] - 投资者需求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 更倾向策略明确的工具化产品 [3] - 结构化行情下 细分赛道存在超额收益机会 行业共识聚焦细分行业实现业绩突围 [3][6] 产品与策略转型 - 基金经理主动"收缩能力圈" 从全市场轮动转向聚焦科技 创新药等高锐度领域 [5][6] - 产品标签化特征易获关注 类似2019-2020年聚焦核心资产的逻辑 但方向转向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 [4] 投研体系变革 - 基金公司需建立"宏观-中观-微观"联动机制 结合深度投研预判赛道和逆势布局 [8] - 投研体系需平衡深度与广度 构建"深度为点 广度为面"的立体化结构 [8] - 考核制度需调整以适应"大赛道制" 加强不同赛道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的协作 [8] 评价体系挑战 - 传统评价体系存在局限性 需引入相对主题指数的超额收益 波动率控制等多维度指标 [9][10] - 业绩比较基准需与产品风格匹配 避免用宽基指数(如沪深300)造成阶段性偏差 [10] - 天相投顾正将赛道基金基准纳入分类体系 监控风格漂移并分析超额收益稳定性 [11] 竞争格局影响 - 中小公司借赛道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 形成"赛道深耕+专业壁垒"优势 [18] - 综合性公司通过全品类覆盖和多策略配置分散风险 两种模式互补推动行业多元化 [18][19] 监管与投资者适配 - 监管收紧细分赛道产品审批 需思考如何将此类产品纳入高质量发展战略 [19] - 投资者需避免盲目追热点 将工具型产品作为组合一部分配置 而非押注单一赛道 [20] - 基金公司需加强投资者教育 确保客户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并做好风险适配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