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债重组

搜索文档
账上现金仅6.88亿元,未偿债务122亿元,知名地产巨头境内债重组方案出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23:18
公司债务重组方案 - 公司推出针对6只境内债券的全面重组方案 未偿还本金余额合计122亿元 提供现金购回 以物抵债 应收账款信托份额抵债等6种化债方式 [1][3] - 现金购回分三次实施 每张债券按剩余面值20%折价购回 总金额不超过6亿元 首次购回在持有人会议后5个月内开放申报 3个月内完成派付 [3] - 以物抵债方案允许每100元面值债券兑换价值30元实物资产 总额度不超过66亿元 应收账款信托以3亿元应收回购款为基础资产 每100元面值可兑30元信托份额 额度不超过10亿元 [3] - 资产信托份额以实物资产收益权为基础 每100元面值兑35元信托份额 额度不超过57亿元 股票经济收益权通过定向增发不超过2亿股港股进行兑付 [4] - 全额留债展期方案将剩余本金统一展期至2035年9月16日 从2031年起每半年支付1元本金 利息统一下调至1%单利计息 [4] 财务表现与资金状况 - 上半年公司亏损40.82亿元 较2023年同期23.31亿元亏损扩大75.12% 归母净亏损40.46亿元 同比扩大73.6% [6] - 总资产2891.49亿元 其中发展物业1207.38亿元占比41.75% 总负债2643.79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22.43亿元 [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6.88亿元 包含受限资金在内的现金总额为35.07亿元 [5][7] 行业化债模式演进 - 此次重组首次将应收账款信托纳入公开债处置工具箱 相比单纯展期+债转股模式更具创新性 但底层应收款多来自政府或关联项目 现金流能见度较低 [1] - 房地产行业化债正从"一刀切展期"转向"菜单式"方案 特征包括现金门槛抬升 实物资产折价力度放大 期限普遍延长至10年以上 利率向1%-2%靠拢 [4] - 行业重组能力取决于资产质量 一二线城市土储和商业资产持有者具备实物切割债务优势 住宅尾盘项目则缺乏谈判筹码 落地速度成为企业生存关键指标 [7]
账上现金仅6.88亿元,未偿债务122亿元,知名地产巨头境内债重组方案出炉!上半年净亏超40亿元,总负债超26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5:43
核心观点 - 富力地产推出针对6只境内债券的全面重组方案 涉及未偿还本金余额122亿元 提供现金购回 以物抵债 应收账款信托份额抵债等6种化债方式 旨在通过"现金+资产+展期"组合模式缓解债务压力 [1][2][5] 债务重组方案细节 - 现金购回分三次实施 每张债券按剩余面值20%折价购回 总金额不超过6亿元 首次购回在持有人会议后5个月内开放申报 3个月内完成派付 资金来自处置大宗资产 酒店物业 政府退地收储及第三方筹资 [3] - 以物抵债选项允许每100元面值债券兑换价值30元实物资产 未偿还本金余额限额66亿元 [4] - 应收账款信托份额抵债以3亿元应收回购款为基础资产 每100元面值债券兑换价值30元信托份额 未偿还本金余额限额10亿元 信托存续期不超过60个月 [4] - 资产信托份额抵债以实物资产收益权为基础 每100元面值债券兑换价值35元信托份额 未偿还本金余额限额57亿元 [4] - 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通过香港特殊目的信托定向增发不超过2亿股股票 处置所得外币资金净额等额境内资金用于偿付债券持有人 [4] - 剩余债券本金全额展期至2035年9月16日 自2031年3月起每半年支付1元本金 利息统一降至1%且单利计息 [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亏损40.82亿元 较2024年同期23.31亿元扩大75.12% 归母净亏损40.46亿元 同比扩大73.6% [6] - 总资产2891.49亿元 其中发展物业1207.38亿元占比41.75% 总负债2643.79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22.43亿元 [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6.88亿元 受限现金后现金总额35.07亿元 [6] - 公司自2019年起通过出售资产 股权融资 减少拿地等措施缓解现金流压力 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未见明显成效 [7][8] 行业化债趋势 - 房地产行业出险企业化债从"一刀切展期"转向"菜单式"方案 特征包括现金门槛抬升 实物资产折价力度放大 期限压至10年以上 利率向1%-2%靠拢 [5] - 富力方案首次将"应收账款信托"纳入公开债工具箱 比单纯展期+债转股更碎片化 法律结构简单但底层应收款现金流能见度低 [1] - 行业重组能力取决于土储质量 一二线城市土储及商业沉淀多的企业可通过实物切割债务 住宅尾盘为主的企业基本丧失谈判筹码 [8]
账上现金仅6.88亿元 富力地产如何撬动122亿元债务?最新境内债重组方案出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12:23
公司债务重组方案 - 公司推出境内债券全面重组方案 涉及6只债券 未偿还本金余额合计122亿元 [2] - 提供6种化债方式 包括现金购回 以物抵债 应收账款信托份额抵债 资产信托份额抵债 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和全额留债长展期 [3][4][5] - 现金购回分三次进行 每张债券按剩余面值20%折价购回 总金额不超过6亿元 首次购回在5个月内开放申报 3个月内完成派付 [3] - 以物抵债方案每100元面值可登记价值30元实物资产 总额度不超过66亿元 [3] - 应收账款信托以3亿元应收回购款为基础资产 每100元面值可登记价值30元信托份额 额度不超过10亿元 存续期不超过60个月 [3] - 资产信托份额以实物资产收益权为基础 每100元面值可登记价值35元信托份额 额度不超过57亿元 [4] - 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通过向香港特殊目的信托定向增发不超过2亿股股票实现 [4] - 剩余本金将全额展期至2035年9月16日 自2031年起每半年支付1元本金 利息统一降至1%且单利计息 [5]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录得亏损40.82亿元 较2024年同期23.31亿元亏损扩大75.12% [6] - 归母净亏损40.46亿元 同比扩大73.6% [6] - 总资产2891.49亿元 其中发展物业1207.38亿元占比41.75% [6] - 总负债2643.79亿元 较去年末增加22.43亿元 [6] - 现金总额35.07亿元(含受限金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6.88亿元 [6] 行业化债趋势 - 房地产行业化债从"一刀切展期"转向"菜单式"方案 现金门槛抬升 实物资产折价力度放大 期限压至10年以上 利率向1%-2%靠拢 [5] - 应收账款信托首次被纳入公开债工具箱 相比单纯展期+债转股更具碎片化特点 [2] - 行业重组能力取决于将账面存货转化为债权人接受的另类现金的能力 重组成功按落地速度而非规模排序 [7]
恒大退市倒计时10天,许家印夫妇400亿分红追讨悬顶
搜狐财经· 2025-08-13 01:36
退市与法律后果 - 恒大集团于8月22日在港交所正式取消上市地位 并非破产清算但上市地位直接被终止[1] - 香港法院追讨许家印夫妇418亿港元违规分红 该分红发生于2020-2021年债务危机期间并被裁定为不合规[3][8] - 境内超500亿资产遭司法冻结 但主要资产已被地方政府监管 冻结属司法程序补充措施[4] 财务与债务状况 - 公司总负债规模达2.4万亿元 境内债重组方案通过率不足30% 若失败可能触发大规模诉讼[4][5] - 境外债务重组清偿率不足3% 债权人面临重大损失[8] - 境内债重组仅覆盖总债务24% 即使通过仍失去资本市场融资能力[3] 运营与资产处置 - 存在160万套未交付房源 依赖地方政府"府院联动"机制逐步盘活而非公司自有资金[4] - 香港清盘人刚获得资产调查权 境内数万套抵押房产及跨境资产追索处于初始阶段[5] - 500亿冻结资产中或含部分现金 但相对于万亿级负债规模作用有限[4] 公司治理与风险警示 - 许家印已于2023年9月被控制 丁玉梅境外追债其子许腾鹤涉及10亿金额[3][4] - 公司存在财务造假、挪用资金等刑事风险 案件尚未结案[5] - 高分红行为在现金流恶化时可能构成掏空公司手段 非良性分配[6]
旭辉境内债重组困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24 12:10
重组方案进展 - 旭辉境内债重组方案涉及7笔债券,已有4笔债券投资人投票通过重组方案 [2] - "20旭辉01"债券持有人投票未通过,旭辉将投票时间延长至7月24日 [2] - 旭辉优化后的重组方案调整包括:现金兑付比例从18%提升至20%,总额从2亿元增至2.2亿元;以资抵债兑付率从35%提升至40%;定增股票上限从6.8亿股增加至10.2亿股 [14] 投资人会议动态 - 由涞熙基金召集的第一次"20旭辉01"投资人会议被宣告无效,融芃投资随后召集第二次会议 [6] - 第二次投资人会议六项议案均获100%通过,出席投资人占未偿还债券余额的50.46% [15] - 近80名"20旭辉01"投资人通过邮件声明不参加旭辉召集的投资人会议 [8] 投票规则分歧 - "20旭辉01"要求"双50%"投票规则(50%投资人出席且50%同意),部分债券要求"两个三分之二"规则 [17] - 旭辉多次召集投资人会议,但因多数投资人拒绝参与,未达到法定投票门槛 [21] 违约争议 - 旭辉认为"20旭辉01"仍有5个交易日缓冲期,若重组方案通过则不构成违约 [20] - 投资人代表陈广川认为债券到期未兑付即构成实质性违约,且募集说明书中无缓冲期约定 [20] 重组僵局原因 - 旭辉提出的重组方案未获投资人认可,投资人提出的方案也未获公司接受 [4] - 受托管理人认为融芃投资召集的第二次会议议案对发行人无约束力,除非获得书面确认 [20] 行业影响 - 旭辉表示境内债重组已增加交叉违约豁免条款,单笔债券违约不会影响其他债券重组进程 [22] - 投资人项清鹏、陈广川等人的反对行动在房地产信用债领域尚属首次 [20]
旭辉境内债重组困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7-24 11:39
旭辉境内债重组进展 - 公司发布"20旭辉01"债券持有人会议第六次补充通知 披露未能与持有人达成新偿付安排 也未能筹措足额资金按原定到期日偿付[1] - 境内债重组涉及7笔债券 已有4笔通过重组方案表决 "20旭辉01"投票未通过 投票时间延长至7月24日[1] - 重组方案包括现金 股票 以资抵债 一般债券及留债五个选项 7月8日优化方案包括增加0.2%同意费 现金兑付比例从18%提升至20% 以资抵债兑付率从35%提升至40%[5] 投资人会议情况 - 由投资人召集的"20旭辉01"第二次会议通过六项议案 包括否决发行人重组议案 调整本息偿付安排等 出席投资人占未偿还余额50.46% 议案获100%通过[3][5] - 近80名投资人声明不响应公司召集的会议 仅通过指定邮箱参与投票[3] - 公司多次召集会议未获50%投资人参与 导致无法通过重组方案[10] 重组方案分歧 - 投资人对重组方案反对强烈 公司提出的方案未获投票通过 投资人提出的方案未获公司认可 重组陷入僵局[1] - 部分投资人接受优化后的重组方案 另一部分投资人继续反对 导致不同债券投资人出现分化[7] - "20旭辉01"要求"双50%"表决规则 部分债券要求"两个三分之二"才能通过[6] 债券违约争议 - 公司认为"20旭辉01"有5个交易日缓冲期 若期内通过重组不应视为违约[8] - 投资人认为债券7月22日到期未兑付即构成实质性违约 不存在缓冲期约定[8] - 公司表示已通过议案的4笔债券同意费已打入指定账户[10] 投资人行动 - 投资人依据法律法规召集两次会议 第一次因程序不合规无效 第二次通过议案但未获公司确认[9] - 投资人通过媒体刊登会议通知 因未通过受托管理人审核[4] - 投资人行动在房地产信用债领域尚属首次[9]
龙光更新219亿境内债重组方案,拟额外筹集现金保障偿付
第一财经· 2025-06-04 12:00
公司债务重组方案调整 - 龙光集团对3月中旬提出的219亿元境内债务重组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新方案涉及29项原始增信资产的重新配置 [1] - 股东将额外筹集现金资源和龙光集团股票资源以增强偿债能力 [1] - 公司增设现金提前偿付安排,同意方案的持有人可获得0.2%的提前兑付 [3] 重组方案具体选项 - **全额转换特定资产**:设立信托,每100元债券兑换100元信托份额,首次分配0.5%,期限15年,预计接纳40.1亿元本金 [2] - **资产抵债**:包含以物抵债(每100元债券兑换34元资产+1元现金)和信托抵债(每100元债券兑换35元信托份额,首次分配0.5%,期限5年) [2] - **折价购回**:按面值18%价格回购,预计使用4.5亿元现金,接纳25亿元本金 [3] - **债转股**:通过龙光集团定向增发不超过5.3亿股股票抵债,每张债券面值按6港元/股折算,预计接纳29.2亿元本金 [3] - **全额留债**:未选择其他选项的债权人展期至2033年,本金从2030年起每半年支付,利率1%/年 [3] 行业动态与背景 - 龙光是继融创、旭辉后第三家对境内债进行大幅削债的房企 [4] - 融创的境内债重组方案从展期转向削债,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4] - 当前房企境内债务重组条款趋同,普遍包含现金回购、债转股、以资抵债和全额留债等选项 [4] - 部分出险房企因现金流紧张及资产缩水,需系统性措施化解债务风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