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务重组方案 - 公司推出针对6只境内债券的全面重组方案 未偿还本金余额合计122亿元 提供现金购回 以物抵债 应收账款信托份额抵债等6种化债方式 [1][3] - 现金购回分三次实施 每张债券按剩余面值20%折价购回 总金额不超过6亿元 首次购回在持有人会议后5个月内开放申报 3个月内完成派付 [3] - 以物抵债方案允许每100元面值债券兑换价值30元实物资产 总额度不超过66亿元 应收账款信托以3亿元应收回购款为基础资产 每100元面值可兑30元信托份额 额度不超过10亿元 [3] - 资产信托份额以实物资产收益权为基础 每100元面值兑35元信托份额 额度不超过57亿元 股票经济收益权通过定向增发不超过2亿股港股进行兑付 [4] - 全额留债展期方案将剩余本金统一展期至2035年9月16日 从2031年起每半年支付1元本金 利息统一下调至1%单利计息 [4] 财务表现与资金状况 - 上半年公司亏损40.82亿元 较2023年同期23.31亿元亏损扩大75.12% 归母净亏损40.46亿元 同比扩大73.6% [6] - 总资产2891.49亿元 其中发展物业1207.38亿元占比41.75% 总负债2643.79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22.43亿元 [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6.88亿元 包含受限资金在内的现金总额为35.07亿元 [5][7] 行业化债模式演进 - 此次重组首次将应收账款信托纳入公开债处置工具箱 相比单纯展期+债转股模式更具创新性 但底层应收款多来自政府或关联项目 现金流能见度较低 [1] - 房地产行业化债正从"一刀切展期"转向"菜单式"方案 特征包括现金门槛抬升 实物资产折价力度放大 期限普遍延长至10年以上 利率向1%-2%靠拢 [4] - 行业重组能力取决于资产质量 一二线城市土储和商业资产持有者具备实物切割债务优势 住宅尾盘项目则缺乏谈判筹码 落地速度成为企业生存关键指标 [7]
账上现金仅6.88亿元,未偿债务122亿元,知名地产巨头境内债重组方案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