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传播
icon
搜索文档
中新网上网30周年!各界专家共话创新网络外宣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01:21
中新网上网30周年!各界专家共话创新网络外宣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三年前,2022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并就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重要论述、提出重要要求。去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 性变革""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等重大命题,进一步指明了主流媒体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9月26日,中国新闻网上网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智库高校、媒体机构、商业平台 的嘉宾,围绕"创新网络外宣 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展开交流探讨。 创新与坚守:不断开拓事业新版图 1995年,中国新闻社在香港率先"触网",成为亚洲最早进入网络世界的中文媒体之一。30年来,中国新 闻网紧跟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步伐,实现了从传统通讯社供稿模式向全球化、全媒体、综合性新闻门户的 转型,成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在致辞中表示,过去30年,互联网不仅重塑了中国社会,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 界对话的方式。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始终坚守"以新闻立网"的初心,将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展现时 代变迁作为根本职责;始终坚定"以网络架桥"的使命,坚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广泛联 ...
3项国际传播项目在北京大学启动
北京青年报· 2025-08-31 18:00
项目启动 - 北京大学启动三个国际传播项目 包括斯诺国际学者项目 国际友人研究数据库建设项目 新时代斯诺全球媒体采访计划项目 [1][2] - 斯诺国际学者项目每年选择1-2名海外专业人士 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平台开展学术研究和国际传播活动 [3] - 国际友人研究数据库建设项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友人开展研究和展示传播 [3] - 新时代斯诺全球媒体采访计划项目每年设定特定主题 组织全球媒体和专业人士来华采访交流 [3] 历史背景 - 抗日战争时期包括斯诺在内的大批国际友人来华 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1] - 斯诺夫妇协助发起一二·九学生运动并争取张学良支持 后者发起西安事变改变中国抗战历史 [2] - 《红星照耀中国》让西方世界认识毛泽东并首次让中国民众了解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 [2] 学术建设 - 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1993年成立 系统开展斯诺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 [2] - 研讨会通过主旨演讲和专题分享等形式回顾国际友人在抗战国际传播中的重要贡献 [1] - 人文交流中以共同记忆人物构建平台 需要代代重复推陈出新的人文交流活动 [2]
中外嘉宾共话"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故事"
新华社· 2025-08-31 06:57
研讨会背景与主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于8月30日在北京大学举办 聚焦"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故事"主题 [1] - 中外嘉宾涵盖国际传播及斯诺研究领域 包括埃德加·斯诺亲属、学术机构代表及国际组织负责人 [1][2] 历史贡献与国际友人作用 - 抗日战争期间埃德加·斯诺等国际友人向世界传播真实中国形象 其夫人海伦·斯诺补充《红星照耀中国》素材并撰写《红色中国内幕》 [1] - 斯诺家族代表埃瑞克·福斯特强调历史资料收集对国际传播的奠基作用 [1] 国际传播策略与方法 - 中国民航大学专家提出利用歌曲、展览、戏剧、电影等多媒介形式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贯通 以飞虎队案例说明史料故事化对共情传播的效能 [2] - 英中了解协会代表强调数智化时代需结合原始资料研究与前沿技术 明确区分AI生成内容与真实影像的界限 [2] 学术项目与平台建设 - 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与中宣部国际传播局联合主办 同步启动"斯诺国际学者"项目、"国际友人研究"数据库及"新时代斯诺"全球媒体采访计划 [2] -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张国际传播需突破"欧洲中心论"框架 构建全球化二战叙事视角 [1]
让海外网红讲好中国故事
经济观察报· 2025-08-30 12:56
海外网红兴起与中国故事的全球传播 - 海外网红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用镜头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在国际上产生深刻影响[1] - 海外网红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力量向全球受众讲述中国故事 成为独特跨文化交流现象[2] - 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内容创作最活跃市场之一 抖音 快手 B站 微博等平台为外国创作者提供展示舞台[3] 海外网红受欢迎原因 - 外国人身份讲述中国带有新鲜感和稀缺性 第三方评价更易被接受和信任[4] - 表达方式符合互联网传播逻辑:短小精悍 轻松幽默 贴近生活 使用多语种突破语言障碍[4] - 中国社会巨大发展为海外网红提供源源不断内容素材 形成人与故事双重吸引力[4] 热潮背后的社会反响 - 海外网红视频常登热搜引发网友讨论 被认为有效国际传播方式[5] - 引发对"外国人声音"过度依赖的质疑 产生利与弊讨论[5] - 海外网红兴起为中国故事打开新窗口 让世界听到更多元声音[5] 国际化传播的新优势 - 拥有天然国际化视角 熟悉海外受众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8] - 表达方式更为生活化和轻松 通过日常细节展示中国故事[8] - 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亲和力 打破西方媒体固化刻板印象[8] - 与官方媒体形成互补 使国际传播更具层次和多样性[8] 潜在风险与现实困境 - 存在舆论风险与政治不可控性 言论触碰敏感议题可能引发舆论塌方[9] - 价值冲突与不良言论问题 缺乏深入理解可能夸大歪曲甚至贬低中国现实[9] - 国内舆论场存在对"崇洋媚外"反感 外国网红更易获得关注和资源支持[9] - 海外网红传播受众为全球用户 各国舆论环境与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9] 善用海外网红独特优势 - 帮助海外网红更好理解中国 通过培训交流文化体验营主题参访提供系统知识储备[12] - 给予海外网红更大舞台和更好资源 通过官方与社会机构支持扩展国际平台影响力[12] - 引导海外网红进行多元化内容创作 关注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等议题[12] - 建立必要风险预警与舆论引导机制 形成灵活舆论应对策略[13] 加强中国人自身讲述能力 - 增强叙事自信 转变"外国人说更有效"心理 认识中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不可替代性[14] - 提升内容创作者国际化素养 鼓励学习国际传播表达方式掌握外语理解不同文化价值取向[14] - 推动平台建设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YouTube TikTok Instagram等平台合作打造专属传播专区[15] - 注重青年群体培养 通过高校课程青年交流项目国际志愿活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青年叙事者[15]
看芭蕾舞动中国神话
苏州日报· 2025-08-29 23:20
以艺术为媒介,苏芭耗时半年筹备的《鹊之桥》,希冀冲破时空阻隔、跨越东西方文化壁垒,让观 众看到,这个从姑苏大地破土而出的芭蕾舞团,可以跳出怎样的一番新天地。 众星捧"鹊" 足尖轻绽江南韵 昨(8月29日)晚,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指导,苏州 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出品的苏州芭蕾舞团年度大戏——原创芭蕾舞剧《鹊之桥》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首 演。 麦静雯说:"《鹊之桥》的突破性在于,谭元元总监提供了一个很巧妙的构想,就是把整出剧目处 理成一个穿越的题材,让整出剧在传统之外,在视听形式上更为丰富多元。"以此为基础,她和胡颂威 在《鹊之桥》中,将中国古典舞、古典芭蕾、现代芭蕾三者有机结合,让织女的云锦化作群舞的翩跹丝 带,鹊鸟的羽翼凝成跨越阶层的桥梁,相思的绵长,潜入每一次双人舞的呼吸交织之中。 担纲服装设计的阳东霖,在《鹊之桥》中尝试一种颇具颠覆性的服装设计思路。"我最早加入这个 项目的时候,还以为这会是一部全古风元素的芭蕾舞剧,但拿到剧本以后,就发现完全不是这样。芭蕾 是舶来品,它'开绷直立'的运动体态,其实和中国古典舞的服饰是有冲突的。对于我来说,最大的难点 就是,如何将中国传统古典 ...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东盟联络中心在马来西亚挂牌
海南日报· 2025-08-02 00:35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东盟联络中心成立 -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东盟联络中心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正式挂牌成立,旨在搭建海南与东盟之间的国际传播、经贸合作、文化互鉴和智库协作桥梁 [2] - 该中心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牵头建设,将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与东盟主流媒体协同合作 [2] - 同步揭牌的"陆海新通道东盟经贸驿站"将为东盟企业对接海南自贸港政策、拓展合作空间提供务实服务 [2] 区域文化合作倡议 - 10家中马机构联合发起《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区域文化合作(吉隆坡)倡议》,呼吁通过文化交融、开放协作和青年共创为区域文化繁荣与经贸联动注入新动能 [3] - 倡议机构包括海南国际传播中心、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光华日报社、南洋商报社等媒体机构,以及经贸促进组织和高校 [3] 具体合作项目 -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与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签署《风从海上来》合拍片协议 [3] - 与光华日报、南洋商报达成战略合作,深化内容共创、财经智库研究与国际传播网络构建 [3] - 与马来西亚美兰大学签署青年人才培养协议,共建"海南自贸港人才实践基地" [4] - 海风国际影视基地东盟创作中心、广西国际传播中心(马来西亚)国际联络站等机构同步揭牌 [4] 未来发展计划 -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将以东盟联络中心为支点,携手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持续深化与东盟的务实合作 [4] - 依托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面向东盟重要门户的区位优势,以及东盟作为海南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合作基础 [4] - 推动自贸港开放活力与东盟发展潜力双向奔赴,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4]
《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现状与案例》征稿启事
环球网资讯· 2025-07-14 05:47
出版物概述 - 环球网与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联合组建智能国际传播课题组,计划于2025-2026年出版《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现状与案例》,系统梳理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成果与创新范式 [1][3][4] - 出版物由独立研究报告和精选行业案例两大板块构成,旨在为从业者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方法 [4] 案例征集细节 - 征集对象覆盖政企、高校、商业团体及个人,要求案例需实际应用智能技术于国际传播领域 [5][21] - 案例提交形式包括3000字图文文档或完整材料压缩包,需包含背景、实践、成效等要素,强调真实性、创新性和典型性 [7][8][24][25] - 征稿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入选案例将获出版物标注、赠书及行业论坛邀请机会 [6][22][26] 技术应用方向 - 聚焦七大智能技术领域:AI内容生成、智能翻译、虚拟形象、沉浸式互动、大模型智能体、智能分发、舆情监测 [9][27][32][36][37] -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AI生成多语种宣传素材、虚拟数字人海外推广、VR跨文化导览、大模型驱动的舆情分析系统等 [28][30][34][35][38] 案例评估标准 - 课题组基于创新性、代表性和实践价值筛选案例,非评选活动,符合主题的真实案例均有机会收录 [6][23] - 案例需无版权争议,入选后将由课题组编辑修改后出版 [16][38]
连续三年引燃海南“村VA”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海南日报· 2025-07-02 01:18
赛事概况 - 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村VA")吸引32支来自全省11个市县的乡镇球队参与,形成"山海+体育+文旅"的夏日狂欢[1] - 赛事连续三年爆火,成为海南乡村振兴的亮眼"IP",并擦亮海南九人制排球赛名片[1][2] 群众参与与基层活力 - 海南排球文化底蕴深厚,文昌被誉为"排球之乡","村村有球场,人人会打球"是当地真实写照[2] - 参赛球员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渔民、养殖户、装修师傅、老师、学生等,草根本色赋予赛事强大生命力[2] - 海南省政府连续两年将"村VA"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赛事提供保障[2] - 赛事坚持大众路线,不设门槛不收门票,观众涵盖从几岁孩子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激发全民参与热情[3] 体育与文化融合 - 赛事期间融入海南民族文化元素,如"非遗展演"和民族风情美食摊位,丰富排球"全家福"[4] - 各参赛队伍将地域文化符号与排球运动结合,如潭牛镇天赐良鸡队上演"鸡宴上菜仪式",文教镇书香队手持书法画卷亮相[4] - 海南方言频繁运用,儋州调声和海南话解说增强观众亲切感,展现地方文化独特魅力[5] 产业赋能与乡村振兴 - 赛事展现浓厚"乡土味",同步举办村歌、村秀、村集和"千人村宴",让球迷感受乡村"烟火气"[7] - 今年赛事选址对接文昌"4+1"主导产业,打造"排球+产业"示范带,将体育赛事转化为消费场景[7] - 自2023年创办以来,"村VA"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120万人次,全网曝光超13亿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7] 国际化传播 - 赛事围绕"一镇一品"理念打造流动赛场集市,推介乡村美景与特色好物,具有浓郁海岛特色[9] - 吸引来自俄罗斯、日本、英国等12国的外籍博主组成的"海南旅游国际推荐官"观球团,并组建九人"海外队"[9] - 68场赛事全程直播覆盖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丹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升海南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9]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首日都有哪些精彩活动?
新京报· 2025-06-19 10:38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概况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于6月18日开幕,主题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交流互鉴共赢",共有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22万种中外精品图书亮相 [1][3] - 与去年相比新增智利、塞浦路斯等9个国家参展,爱思唯尔、企鹅兰登、施普林格·自然等全球知名出版公司参展 [3] - 香港馆以"漫步香港:非遗与城市记忆"为主题,展出逾500件出版及文创产品,并设立"世界华语文学节"永久会址 [8][10] 重点活动与新书发布 - 中国作家馆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发布《中国文学新力量丛书》并签约西班牙文版版权,涵盖军旅、科幻等多元题材 [13][17] - 第三届雪漠作品国际学术论坛探讨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路径,其作品被评价为"跨文化对话的精神桥梁",已在29个语种实现版权输出 [18][20][22] -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通过生活细节解读经典礼仪,被评价为"抗AI性"强的原创内容 [29][31][34] 行业合作与技术趋势 - 202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聚焦"新质生产力与全球出版合作",探讨AI技术对版权保护、内容创作的变革,呼吁加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 [26][27][28] - "怪物大师"IP启动跨次元开发,漫画、动画及周边产品同步推进,该系列累计发行2500万册 [38][40][42] - 联合国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发布纪实文学《汪洋缀星》,展现难民题材的全球共鸣价值,中英文版同步推广 [35][37]
全省唯一!日照这一案例成功入选
齐鲁晚报网· 2025-06-13 01:58
网络文明国际交流案例 - 日照市《借力洋网红让日照故事跨文化出圈》案例入选"2025年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城市典型案例",为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1] - 该案例从全国27个省(区、市)提报的6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最终20个优秀案例入选[3][7] - 案例通过外籍网络大V群体(如"洋女婿"雷哥)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日照特色,内容被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国内媒体及美国《洛杉矶时报》国际媒体转载[6] 传播策略与成效 - 以"海鲜美食""绿道骑行""乡村大集"等本土特色为切入点,通过共鸣、共振、共情方式打造国际认知标签[6] - 雷哥系列报道成功将日照城市形象推向国际,显著提升城市美誉度[6] - 活动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指导,《中国网信》杂志主办,体现权威背书[3] 入选案例地域分布 - 覆盖黑龙江、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20个地区,涵盖文旅、非遗、中医药等多领域[7] - 典型案例包括哈尔滨亚冬会故事、浏阳烟花非遗、南阳仲景文化出海等[7] 城市网络文明建设 - 日照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明建设,创新国际传播方式[6] - 通过培育外籍网络大V群体,以生动故事促进跨文化交流,落实核心价值观传播[6] - 案例展示城市在融入强省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