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因地制宜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与共同繁荣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09:08
核心观点 - 因地制宜的多元发展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通过深度利用本地资源与科技创新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1][2][3] 产业发展模式 - 云南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托优质水资源开发生态漂流项目 楚雄双柏县利用稻田养鱼传统打造农旅结合新模式 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1] - 新疆和田地区在沙漠中成功养殖海鲜 打破传统认知框架 展现科技与智慧改造自然的可能性[1] - 新疆吐鲁番利用坎儿井水养殖冷水鱼 保持传统水资源利用智慧的同时创造新经济价值[2] - 沙湾市马铃薯产业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成功打入国际市场[2]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贵州桐梓县采用无人机吊运技术采收方竹笋 提高效率并解决山地运输难题 降低人力成本[2] - 科技创新推动乡村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重塑价值创造模式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帮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利润[2] 政策支持与市场对接 -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 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拓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2] - 乡村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机制[2]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多元化产业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2] - 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推动中国乡村现代化转型[3] -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 乡村美 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每个地区基于自身条件探索特色发展之路[2][3]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做到“因地制宜”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40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1] -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提出"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1] - 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1] 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 我国高质量发展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 体现为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和不同地区发展基础、资源禀赋、能力潜力存在显著差异 [1] - 不同地区因自然地理和社会条件不同 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如东北地区具有重工业基础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发达的轻工制造业 [1] -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 仍是经济的重要支柱 尤其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就业稳定和财政收入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 一些地方存在盲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为 未能正确认识"立"与"破"的辩证关系 一味求新求异求快 导致产业发展与实际严重脱节 [2] 因地制宜的实施路径 - 全面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 跳出"新产业依赖症" 摒弃片面"抄作业"思维 聚焦地方优势资源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 重视用好"穷办法"和"土办法" 采取符合本地实情、实效明显的产业发展路径 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条件 尊重地方性知识、文化传统和产业基础 [3] - 强化产业链协同与新旧产业联动 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产业链效率和质量 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协同机制 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企业集聚 [4] - 增强链主企业带动作用 鼓励开放技术接口与数据平台 引领上下游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开展强链补链工程弥补关键环节缺失 [4] - 自觉将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协调 中央提供方向性指引和制度保障 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实践路径 形成可复制经验 [4][5] 发展过程中的综合考量 - 新质生产力发展伴随就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技能需求升级 需兼顾全面深化改革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5] - 要求各地将历史、文化、社会等非经济因素纳入经济政策评估 同步设计社会政策防止"合成谬误" [5] - 重视通过市民服务热线等渠道聆听社会声音、汲取群众智慧、做好社会动员 努力补齐民生短板 [5]
学习手记 |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环境优势——读懂“两山”理念的科学路径
新华社· 2025-08-14 13:46
就拿治沙来说,"既不能在不适宜的地方改造沙漠,也不能观望、畏手畏脚。有些沙漠改不好、改 不了,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山海情》剧中农技专家的原型林占熺记得,上世纪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生态脆弱是当地经济发展 的瓶颈,为此,他们在干旱荒漠地上试种菌草。当时的福建农业大学还向省政府提供了一份情况汇报, 建议利用包括菌草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在宁夏实施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9年时间,冰天雪地在新的发展思路中逐渐变为资源优势,由竞争短板锻为发展长板。源起于浙江 安吉的"两山"理念,让龙江大地的"冷冰雪"透着热乎劲儿,在冰天雪地中写下因地制宜的实践篇章。 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说:"来到哈尔滨,我们 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因势利导,理论一旦与具体实际结合,就迸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 量。 早在1988年8月,习近平同志深入福建福鼎考察调研,指出,"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10 年、15年、20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还鼓励大家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环境优 势"。 思路一变天地宽。郁郁葱葱的森林、广袤无垠的草原 ...
补短板要立足实际
经济日报· 2025-04-17 22:08
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现状与增速 - 甘肃省村集体经济总量小、底子薄、起点低,但仅用一年时间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倍增,且倍增后仍保持高速增长 [1] 发展机制 - 健全完善各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组织部牵头与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推进,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责任机制 [1] - 通过将党建镶嵌在产业链上,持续引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1] 发展模式 - 立足实际扬长补短:有基础的延长产业链,有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缺人才的引进外部力量,缺市场的借力企业打开局面 [1] - 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通过"强带弱""大带小"等方式实现抱团发展 [1] 龙头带动作用 - 产业发展收益好、后劲足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均依靠龙头带动,包括懂经营善管理的基层干部、有经济实力和市场资源的经营主体、产业强村等 [2] - 龙头带动补上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短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