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噪声污染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什么是噪声地图?能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环境报· 2025-09-29 01:35
噪声污染防治既是关乎"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噪声污染具有动 态性、分散性等典型特点,捕捉难、量化难、治理难,使其成为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人居环境的短板之 一。随着噪声监测、预测模拟等科技的发展,噪声地图技术有望成为破解噪声污染治理难题的有效工 具。 噪声污染防治面临诸多难点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为强化噪声污染防治奠定了重要法治基础,《"十四五"噪 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部署了噪声污染防治任务。但噪声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距离建 设"宁静城市"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因地制宜推广。"十四五"期间,全国噪声自动监测网络逐步完善,为噪声地图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数 据基础。各地可在此基础上,借鉴参考相关试点城市的实践经验,根据当地噪声污染防治需求推广应用 噪声地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一个区域内的噪声大小和分布情况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地图上, 可以直观反映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居民小区的噪声状况,支撑精准找出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从而为采取精准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随着计算机、噪声监测预测等技术的发展,噪声地图的应用日 渐成熟并得到快速推广,逐渐成为破解 ...
文山麻栗坡县多维度提升城区声环境质量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1:46
声环境功能区划与调整 - 2024年底完成城区声环境功能区系统性调整 涵盖居住 商业 工业等功能板块并明确噪声限值标准 [1] - 新区划紧密结合县城最新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现状及人口分布特征 为精细化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噪声监测体系与数据 - 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城区功能区声环境监测168点次 [2] -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93.75% 夜间达标率89.3% [2] 协同治理与执法机制 - 建立环保牵头 部门联动 属地负责的协同治理机制 [1] - 2025年开展5次静音联合执法行动 解决8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 [1] -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确保噪声投诉第一时间受理 [2] 投诉处理与群众满意度 - 2025年噪声投诉举报件54件 处置完成率100% [2] - 声环境质量满意度达85.6% 较区划调整前大幅提升31.4个百分点 [3] - 建立噪声投诉快速响应与闭环处置流程 包含登记 编号 交办 跟办 催办和回访程序 [2] 专项治理行动 - 组建夜间巡查小组开展常态化静夜守护专项行动 [3] - 针对夜间施工 娱乐场所 广场舞音响等突出问题实施不定期检查 [3] - 推进宁静小区创建工作 制定专项方案明确噪声达标 管理规范等创建指标 [3]
珠海市修订环境保护条例 夜间施工引发噪声污染最高可罚10万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5 08:01
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 核心观点 - 珠海市对《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中环境噪声污染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 - 修订后的条例加强了对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1] - 新增了对禁止装修时间内进行装修造成噪声污染的处罚规定 [2]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 建设单位未按要求监督施工单位噪声污染防治的,处5000元至5万元罚款 拒不改正的处5万至20万元罚款 [1] - 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安装使用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处5000元至5万元罚款 拒不改正的处5万至20万元罚款 [1] - 非特殊情况在夜间或特定时间从事噪声污染施工作业的,处1万至10万元罚款 拒不改正的可责令暂停施工 [1] 装修噪声污染防治 - 在禁止装修时间内进行装修造成噪声污染的,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200至1000元罚款 对单位处2000至2万元罚款 [2]
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该怎么治?
中国环境报· 2025-08-05 03:11
行业监管体系不足 - 噪声污染防治涉及监管部门众多 目前联合发文单位达16家 实际涉及单位更多[2] -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 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管 有13个条款工作需要地方政府指定监管部门[2] - 部分部门未给予足够重视 认为噪声监管主要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责任[2] 全过程防治制度缺陷 - 当前制度建设仍以末端治理为主 源头防治制度较少[3] - 交通设施规划设计阶段未充分考量噪声问题 对安全防护距离和噪声防护距离统筹不够[3] - 建筑施工领域缺乏源头低噪声设备使用的强制性要求 仍以推荐性为主[3] - 低噪声产品制度体系尚未全面建立 产品设备类噪声是主要投诉类型之一[3] - 休闲广场建设和住宅规划中缺乏噪声防护距离要求[3] 综合监管能力短板 - 新噪声法缺乏配套的具体实施条例[3] - 科技支撑主要依赖人防 技防应用有限 如广场舞定向传声设备应用较少 施工工地在线监测未普及[3] - 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在受重视程度和投入方面与群众期待存在差距[3] 社会共治机制不完善 - 解决噪声问题主要依赖政府力量 但政府力量相对有限[4] - 依托社会力量和基层力量解决噪声问题的实践较少[4] - 噪声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4] 监管效能提升建议 -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和属地政府监管职责 从文件制度层面明确具体责任[5] - 加大宣传力度 以案释法让噪声监管责任分工深入人心[5] - 推动规划交通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将噪声作为要素统筹考虑[5] - 通过政策法律统筹交通设施噪声防护距离 建筑设施噪声防护距离 夜间施工低噪声设备使用等措施[5] - 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 以噪声重复投诉点位为发力点破解污染问题[5] 技术与管理创新 - 推动各地制定地方法规 明确广场舞活动时间 居民家庭装修时间等规定[6] - 推广广场舞定向传声设备 噪声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6] - 将噪声巡查监管处置纳入网格化巡查 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置[6] 社会参与机制建设 - 采用喜闻乐见方式加大噪声防治法律法规宣传力度[7] - 推行社区噪声共治会 由居委会组织制定小区安静公约并明确违规处理规则[7] - 探索试点宁静楼栋长制度 招募志愿者监督邻里噪声并给予物业费优惠奖励[7] - 开发随手拍噪声政务小程序 实现市民上传录音自动定位和系统派单至责任部门[7]
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压实责任加强协同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苏州日报· 2025-08-05 00:34
昨天(8月4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听取姑苏区安全生产和全市校园安全稳定、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情况的汇报,审议研究相关事项。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主持会议。 濮建明 摄 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将"找问题"和"立 标准"相结合,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六化"建设,加强"一件事"全链条治理,举一反三加强新能源、农商文体旅、低 空飞行等新业态风险管控,进一步压实责任、排除隐患,以铁腕手段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要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安 全监管,聚焦新业态新领域深入排查"想不到、看不到、查不到"的风险,明确牵头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安全生 产风险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和应急清单,加强跨部门协同,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和专项攻坚,确保隐患 排查整改到位。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苏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草案)》。《条例(草案)》共七章五十四 条,秉持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统筹、学校尽职、家庭尽责、社会支持,进一步完善联合工作 机制、建强心理人才队伍、探索数智赋能路径,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学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爱体 系,以法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 ...
智慧工地、定向音箱让成都重归宁静
中国环境报· 2025-07-11 00:06
噪声污染治理成效 - 成都市噪声投诉量同比下降11.9%,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投诉同比分别下降6.4%、19.1%、28.3%、43.9% [1] - 2025年噪声污染百日攻坚期间全市学校噪声投诉量同比降幅高达52.2% [4] - 2024年成都市餐饮类(含酒吧)噪声投诉量首次同比下降27.2%,2025年攻坚期间同比降幅为12.8% [6] 建筑施工噪声治理 - 施工噪声投诉量占成都市噪声投诉总量近三成 [2] - 成都市住建部门出台《成都市建设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四环路内新开工项目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施并接入"智慧工地"监管平台 [2] - 截至2024年年底,成都市已在1720个施工工地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备2236套 [2] - "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噪声污染"发现—预警—派单—整改—督办—销号"全过程闭环管理 [3] 校园噪声治理 - 成都市教育部门在9个中小学校操场安装34套操场定向音箱,通过控制声音传播方向和范围减少对周边居民干扰 [4] - 采取安装定向传声降噪系统、规范校园广播使用时段等措施有效解决校园广播扰民问题 [4] 商业噪声治理 - 成都市出台《成都市餐饮行业噪声防控指引》等行业噪声管理制度 [6] - 青羊区对酒吧街采取加装隔音设施、优化营业时段等措施,并成立酒吧经营者联盟加强行业自律 [6] - 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协同共治推动酒吧业态健康发展 [6] 行业监管措施 -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开展噪声污染现状分析,梳理出高发行业和领域 [1] - 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完善行业噪声管理规范和管理措施,引导形成行业自治 [1] - 教育、体育、商务部门分别出台学校、体育场馆、餐饮行业噪声管理文件 [6] - 成都市计划进一步健全噪声工作配套管理制度,推动更多行业完善源头管理措施 [7]
高铁降噪座椅、社区“噪声地图”……新技术助力破解噪声污染难题
快讯· 2025-06-06 05:53
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噪声污染问题仍不容忽视 [1] - 全球有15亿人听力受损,其中约7.5亿人因环境噪声污染导致 [1] - 长期噪声暴露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直接相关,噪声每增加5分贝,心理疾病风险上升1.5% [1] 政策规划与监测目标 - 根据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5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1] - 夜间达标率需得到进一步提升 [1]
中高考等特殊时期杭州加强噪声管理
每日商报· 2025-05-07 03:06
杭州市中高考期间噪声管理政策 核心观点 - 杭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2025年度中高考等特殊时期噪声管理的通告》,旨在保障考生复习、考试和休息环境的安静 [1] - 政策明确禁止建筑工程夜间施工、考点周边噪声作业及其他干扰行为,并设立具体时间限制 [1][2] 政策实施时间范围 - 禁止夜间施工时段:2025年6月1日22时至6月10日6时、6月15日22时至6月22日6时、2025年12月31日22时至2026年1月8日6时 [1] - 考试日禁止噪声时段:高考(6月7-10日)、中考(6月21-22日)、学考(7月5-6日)、2026年选考(1月6-8日)考前半小时至考试结束 [1] 禁止行为清单 - 建筑工程夜间施工(抢修抢险工程除外) [1] - 考点周边建筑施工作业、装修作业、高音广播、机动车鸣笛、燃放烟花爆竹 [1] 监督与执行 - 市民可通过110(公安部门)或12345(其他部门)举报违规行为 [2] - 政策自5月26日起施行,要求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噪声污染防治法规 [2]
国际噪声关注日 | 《住宅项目规范》即将施行 如何让居住环境更加静谧?
央广网· 2025-04-30 11:47
噪声分类与影响 - 噪声分为建筑外部声源传入噪声和建筑内部人员活动或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两大类 [1] - 建筑外部噪声源分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四类 [2] - 建筑内部噪声包括人员活动产生的噪声(如跑跳、拖动桌椅)和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如电梯、排水系统) [2] 噪声标准与限值 - 1类声环境功能区(含居民住宅区)白天环境噪声限值55分贝,夜间45分贝 [2] - 室外声源传入睡眠房间噪声白天不应大于40分贝,夜间不应大于30分贝 [4] - 建筑内部设备传入睡眠房间噪声不应大于33分贝 [4] - 冰箱运行噪声约40分贝,正常交谈约60分贝,马路汽车声约85分贝,装修电钻声可达100分贝 [4] 住宅隔声新规范 - 《住宅项目规范》提高新建住宅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要求 [1] - 卧室与邻户房间空气声隔声从45分贝提高到50分贝 [4] - 其他分户墙、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从45分贝提高到48分贝 [4] - 卧室、起居室分户楼板撞击声隔声从不大于75分贝提升到不大于65分贝 [4] 隔声技术措施 - 新建住宅卧室分户墙可采用现浇混凝土墙体或面密度超400kg/㎡的重质砖墙 [4] - 精装修卧室可铺设木地板满足隔声要求 [4] - 毛坯房或瓷砖地面需设置浮筑楼面系统,在结构楼板与装修面层间加弹性隔声垫层 [4] - 既有建筑改造可更换隔声外窗、给水管粘贴阻尼隔声毡等措施 [6] 行业研发动态 - 相关声学企业和研究团队正围绕新标准开展材料和技术攻关 [6] - 已研发出低成本高性能保温隔声一体化隔声垫产品,隔声性能比规范要求高10分贝以上 [7] - 新产品成本比国际同类产品便宜一半 [7] - 正在研发轻质高隔声墙体材料和低成本高隔声性能浮筑楼面系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