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

搜索文档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 四个关键词,读懂向海图强成绩单
新华社· 2025-09-10 10:57
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 海洋产业门类齐全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4]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稳居世界首位[4]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4]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4] - 海洋旅游产业2024年增加值达1.6万亿元[4] 海洋科技装备突破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8]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8] -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建成使用[9] -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深蓝一号"交付使用[9] - 全球首座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稳定运行[9]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在防城港市圆满落幕
广西日报· 2025-08-21 01:51
活动规模与成果 -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及防城港市政府联合主办 涵盖合唱、器乐、戏剧三类 共有18支代表队145个节目及2700多名演员参与集中会演 [1] - 经评选产生一等奖14个、二等奖29个、三等奖29个、乡镇节目"金花茶奖"7个及优秀奖69个 [1] - 活动自2月启动后获得全区超万人报名参与 创作主题聚焦乡村振兴、向海图强等民生领域 [2] 文化内容与特色 - 闭幕式演出包含器乐联奏《山海和鸣·八桂交响》、合唱《问湘江》、桂南采茶小戏《一碗乡愁》及民乐合奏《一碗螺蛳粉》等节目 展现群众文艺多样性 [2] - 作品通过质朴形式反映改革发展与城乡巨变 突出"诚信为本"价值理念及广西地域文化特色 [2] 文旅融合举措 - 会演结合文旅融合理念 与2025北部湾开海节及"活力夜广西"嘉年华防城港主场活动联动 推动群众文化与旅游节庆协同发展 [2] - 活动依托"广西旅游年"背景 助力防城港市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2]
“媒体+”助力茂名博贺开渔领“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8 03:04
媒体传播策略 - 通过无人机航拍记录第一艘渔船离岸 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开渔叫卖声 形成全国性传播效应 [10][11] - 各大媒体全程直播"云赶海"活动 网友通过直播间沉浸式参与祭海大典等非遗文化体验 [9][18][21] - 南方农村报团队完成11场"三天两晚开渔游"直播 媒体矩阵实现开渔仪式 渔市交易 文化活动的多维度覆盖 [77] 文化旅游融合 - 开渔嘉年华推出"三天两晚开渔游" 通过旅游手册和游玩路线预热 带动酒店订单爆满和景点客流激增 [47][48] - 西葛夜市成为网红美食街 村民通过疍家特色烧烤摊实现月收入8000多元 体现文旅对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 [56][57] - 2025年上半年滨海旅游发展带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周边营收超2000万元 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65][66] 渔业转型升级 - 95公斤蓝鳍金枪鱼以26.8万元成交 媒体传播推动海产品线上销售和"代购"空运模式 [40][49] - 西葛驿站通过直播间向数十万观众介绍"茂八鲜"特产 实现传统渔业向品牌化数字化转型 [42][43][46] - 构建智能化养殖工船 深水网箱和冷链物流体系 现代化海洋牧场夯实粤海粮仓根基 [62][63][64] 区域发展规划 - 茂名滨海新区依托97.67公里国际A级海岸线 以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为轴线串联西葛驿站 博贺渔港等地标 [60][61] - 从渔港向渔港经济区跨越 建设"千年渔港 黄金海岸"特色生态渔港小镇 成为海洋强省镇域实践典范 [12][67][74] - 海洋文化基因通过新老对话传承 孩童宣言和祭海仪式通过全国媒体传播 强化文化根脉守护 [24][25][31]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暨2025北部湾开海节开幕
广西日报· 2025-08-16 02:14
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概况 - 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于8月15日在防城港开幕,涵盖合唱、器乐、戏剧三个类别的12场集中展演,共有来自18支代表队的2700多名演员参与 [1] - 活动包括开幕式、闭幕式、集中会演及惠民演出多个板块,并与2025北部湾开海节及"活力夜广西"嘉年华防城港主场活动联动举办 [1] - 活动聚焦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向海图强等主题,创作推出新节目,吸引超万名群众报名参与 [1] 活动特色与影响 - 活动坚持基层性群众性惠民性,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同步进行网络直播,让基层群众成为主角 [1] - 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是全区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12届 [2] - 截至今年,该活动已实现全区14个设区市承办全覆盖 [2] 文旅融合与创新 - 活动延续群众文艺与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广西旅游年"安排,积极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 [1] - 各地组织群众文化机构深入一线指导节目创作排演,集中展示全区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 [1]
学习笔记|向海图强,广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5:42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1] - 广东省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 拥有大陆海岸线4084.5公里及近2000座海岛 具备向深远海发展的地理与经济优势[1] - 广东省发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并于7月1日施行 通过法治手段落实海洋强国战略[2] 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 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升级 重点发展深远海渔业工程装备 海洋油气探采装备及海洋新能源装备[2] - 支持新型海洋装备研发 包括深潜器 无人船艇和水下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2] - 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 加强物联网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场景的融合应用[3] 能源与基础设施布局 - 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与产业基地建设 完善全产业链并支持运维产业发展[3] - 优化港口资源整合 推动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 科学布局临港产业项目[3] - 支持广州 深圳与港澳共建世界一流港口群 培育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及国际船舶登记中心[3] 资金支持与区域优势 - 广东省连续7年投入近20亿元专项资金 支持六大海洋产业315个创新项目[4] - 广州和深圳凭借资本实力与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为海洋科创企业融资及成果转化提供支撑[4] - 广东需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发展 释放海洋经济新增长空间[4]
政策加码深蓝经济,关注风电、油气装备与船舶行业成长新机遇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4 11: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向海图强”战略落地提速,深海装备建设节奏加快,政策顶层设计强化“向海发展”导向,为深海科技等相关产业带来中长期发展机遇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跟踪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议题,强调加快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等 [3] 风电 - 2025年风电装机需求高景气,1 - 4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9.96GW,交付起量;1 - 5月央国企287个项目定标,开标容量达53.4GW,其中陆上37.39GW,海上3.01GW;深远海风电建设推进,浙江深远海示范项目启动机组招标,为相关设备厂商带来新增量空间 [3] - 推荐标的为新强联,相关标的为通裕重工 [3] 油气设备 - 2024年中国海洋能源供给持续增长,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近八成,成为油气增储上产重要增长极;我国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超越,自主设计建造的“奋进号”超深水动力定位钻井平台实现深水装备零的突破 [3] - 推荐标的为杰瑞股份、纽威股份,相关标的为中集集团、中海油服、石化机械、海油工程 [3] 船舶行业 - 政策催化深海装备建设提速,深海多领域发展对深海装备形成系统性需求,我国在高端船型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海工装备新签订单、交付排产处于高位,产业链向“系统解决方案”升级,掌握相关能力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3] - 相关标的为中国船舶、中船防务、振华重工 [3]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股票代码 | 公司名称 | 股价(元) | EPS(元)(2025E) | EPS(元)(2026E) | EPS(元)(2027E) | PE(2025E) | PE(2026E) | PE(2027E) | 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2353.SZ | 杰瑞股份 | 34.25 | 2.89 | 3.43 | 3.98 | 11.9 | 10.0 | 8.6 | 增持 | | 603699.SH | 纽威股份 | 30.80 | 1.81 | 2.15 | 2.46 | 17.0 | 14.3 | 12.5 | 增持 | | 300850.SZ | 新强联 | 35.20 | 1.10 | 1.23 | - | 32.0 | 28.6 | - | 增持 | [4] 自有资金持仓 - 公司持有新强联已发行股份1%以上,2025年6月30日自有资金持仓量为19453497股,无锁定期 [5]
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海洋经济政策解读:为何要强调“向海图强”?
银河证券· 2025-07-03 13:58
政策导向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六次会议将海洋经济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位置,提出“五大原则”和“六大重点”[5][7] - 预计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出台,带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高端化、多元化发展[5] 发展背景 - 陆地空间开发趋于饱和,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破10万亿达105438亿元,同比增5.9%,海洋服务业成新增长点[13][14] - 各国海洋经济领域差异化竞争,我国需把握机遇提高竞争力[5] 我国优势 - 海洋产业门类全、制造基础厚、市场潜力大,海洋二产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35%,海工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7年全球首位[5][23] - 深海技术成熟,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多项涉深海科技领域[5][24] - 海洋经济区域带动效应显著,山东、广东、海南等地形成标杆样本[5][25] 投资机遇 - 行业聚焦海洋科技、新能源、生物与医药、文旅与智慧物流等领域,海洋科技关注深海材料、装备、信息化[27] - 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具战略示范意义,关注深海油气等五方面[28][29] 风险提示 - 国内外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4][30] - 国内政策落实不到位风险[4][30]
向海图强看海南
海南日报· 2025-06-08 00:07
海洋经济发展 - 海南海洋生产总值从2022年的2009.3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2707亿元,年均增速16.1%,增速列居全国第一 [2] - 海工装备产业实现从无到有,深海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6.3%、67%、66.7% [2] - 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标箱,同比增长显著,跻身中国主要港口20强 [1] 海洋产业布局 - 绘制《海南省重点海洋产业地图》,初步构建"5+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2] - "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招商大会深海产业推介会"签约深海产业重点项目23个,涵盖海上风电、深海油气等领域,总投资超117亿元 [2] - "深海一号"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一期和二期先后建成投产,高峰年产量提升至45亿立方米 [1] 海洋科技创新 - 我国首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正式入列 [1] - 区域海洋创新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梯次 [2] - 计划通过标准牵引、场景验证、产业孵化"三步走"商业模式,打造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4] 海洋生态保护 -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9.90%,与地表水质量同为十年来最高值 [3] - 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新增、改建岸基站点、海基站点数百个,环岛观测站位密度增大 [3] 战略规划 - 出台《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2] - 部省协同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机制初步构建 [2] - 围绕"向海图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