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腔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一天中最该刷牙的时刻,现在知道还不晚!
央视新闻· 2025-09-27 21:51
大家都知道"早晚刷牙,不长蛀牙",但一些小伙伴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天要刷两次牙?""懒人只想刷一次,早上刷好还是晚上刷好?" 今天就告诉你为什么一天要刷两次牙?为什么晚上刷牙不能省? 为什么每天至少刷两次牙? 口腔健康的两大公敌:龋病(蛀牙)和牙周病(老掉牙),都是由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不断堆积繁殖,持续破坏牙齿和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的。 但是这些细菌并不是一开始就牢牢地粘在牙面上了,形成稳定成熟的菌斑需要一个过程: 一阶段——初期附着(0—2小时)当你刚刷完牙,其实新的牙菌斑就又开始形成了,但这时候只有少量松散的细菌借助唾液薄膜附着在牙面上。 二阶段——细菌附着(2—12小时)越来越多的细菌通过与唾液膜相互作用附着在牙面上,并且比一阶段更牢固。 三阶段——成熟菌斑(12小时后)附着的细菌开始繁殖代谢并形成复杂的生物膜结构,菌斑逐渐成熟。成熟的菌斑结构更加紧密,难以通过简单的刷牙去 除。 四阶段——完全成熟(24小时后)经过24小时,牙菌斑完全成熟,形成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此时的菌斑对口腔健康威胁很大,容易引发龋齿和牙周疾 病。 从菌斑成熟的过程和时间可以看出,通过刷牙机械摩擦和牙膏辅助清洁,能够去除牙面上 ...
一天中最该刷牙的时刻,偷懒的人危险了!现在知道还不晚
齐鲁晚报· 2025-09-21 14:18
口腔健康维护核心观点 -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且间隔不超过12小时是维持口腔健康的关键措施 可有效清除牙菌斑并预防龋齿和牙周病[1][5] 牙菌斑形成过程 - 初期附着阶段(0-2小时):刷牙后细菌立即通过唾液膜松散附着牙面[2] - 细菌附着阶段(2-12小时):细菌数量增加且附着更牢固[3] - 成熟菌斑阶段(12小时后):细菌形成复杂生物膜结构 难以通过普通刷牙清除[4] - 完全成熟阶段(24小时后):菌斑形成完整微生物群落 对口腔健康构成重大威胁[5] 夜间刷牙重要性 - 睡眠时唾液分泌量降至白天1/8-1/10 自洁能力显著下降[8] - 夜间酸性物质堆积加速牙釉质脱矿过程 刷牙可清除食物残渣[9] - 细菌在夜间繁殖加速 刷牙可减少牙结石形成风险[9] - 有效预防晨起口腔异味 减少挥发性硫化物产生[10] - 降低全身性疾病风险 牙周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较高[11]
智齿要拔掉?“老掉牙”不可避免?这些误区要注意
央视网· 2025-09-20 20:22
央视网消息:9月20日是 "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在口腔疾病中,牙周炎的症状在多数情况下相对较轻,但您是否知道,它 却能引发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牙周炎又该如何防治呢? 学会爱牙护牙·警惕牙周"沉默杀手" 牙周炎可诱发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 数据显示,在我国,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病。而在众多诱因中,有一个"沉默的杀手",它就是牙周炎。数据显示,牙周炎患者的致命性心 脏病发生率,约为普通人的2倍,心肌梗死风险也高出30%。 不仅如此,大量医学研究证实,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炎,是多种全身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孕妇的重度牙周炎,与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也存 在关联。患有重度牙周炎的2型糖尿病人两年后的血糖值恶化概率,是没有牙周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的6倍。 尽早识别牙菌斑堆积 可防止牙周炎恶化 牙周炎自身发展相对缓慢,少有特别明显的急性症状,这是很多人并不在意的原因。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导致牙周炎的出现呢?这主要是因为附着在牙面上 的牙菌斑、牙结石。因此,对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尽早识别,可以有效防治牙周问题恶化。 定期检查:每年 ...
中国口腔新健康行动·2025年全国爱牙日活动在京举办
人民网· 2025-09-20 09:39
9月19日下午,中国口腔新健康行动·2025年全国爱牙日活动在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办。本次活动由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协办,人民健康、小红书支持,来自政府机 构、行业协会、大学、科研机构、三甲医院、知名企业及媒体代表等百余位嘉宾,围绕"共筑口腔健康社 会防护新长城"主题,聚焦口腔健康行业热点,剖析口腔健康事业、产业创新模式与实践经验,共同探讨 创新发展路径,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在口腔健康领域的落地实施注入新动能。 张建红对"中国口腔新健康行动·资阳计划"进行了介绍,她表示资阳坚持聚焦"小牙齿、大健康、热 产业",以口腔健康为抓手,推进资阳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民生幸福双丰收。 活动现场,郭强、廖文科、荣文笙、张建红、韩向龙以及登康、美加净、两面针、云南白药、薇美 姿、宝洁中国、高露洁、小阔科技、无限极、确成等公益支持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中国口腔新健康行 动》2025年白皮书发布。该白皮书整体规划了口腔健康"从政策引领到技术创新,从行业议题到全民行 动,从认知升级到习惯养成"的实施蓝图。在活动中,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相建强 宣布"中国口腔新健康行动"优秀企业、 ...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生建议:用吸管喝含糖或酸性饮料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1:42
在限制游离糖摄入量的前提下,还应减少摄入频率,这样不仅有利于口腔健康,也有利于预防和控 制儿童、成人超重与肥胖。 周腾飞表示,学会看商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识别隐形糖:若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蜂 蜜等成分排在前5位,说明游离糖含量高,需谨慎选择;切断"最大游离糖来源"——含糖饮料;用"高纤 维、高蛋白食物"替代高糖零食以增强饱腹感。 与此同时,周腾飞认为还应该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指标,牙釉质脱 矿的临界pH值为5.5。口腔中的细菌能分解游离糖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口腔pH值降到5.5以下,对牙齿造 成直接腐蚀、破坏,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病"。 今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主治医师周腾飞19日表 示,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建立科学的膳食模式,既有利于牙齿生长发育,预防龋 病、牙周病及牙酸蚀症等口腔常见病,也有利于预防肥胖以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今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护牙促健康"。糖分为 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 ...
科学膳食有利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新华网· 2025-09-19 14:04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陈泽涛为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新华社发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陈泽涛说,牙周炎与糖尿病存在双向关系,牙周炎产生的炎症因子和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会加重胰岛素抵抗, 使血糖更难控制。牙周炎的致病菌及产生的炎症因子等还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其他器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 卒中的风险。此外,严重龋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等导致的牙齿疼痛或牙缺失导致患者咀嚼功能下降,影响营养物质的初步消化和吸收,增加胃 肠道负担。 如何科学膳食促进口腔健康?专家建议重视减糖,可采取少添加、少摄入、少频率的"三少"原则,包括在烹饪饮食中减少糖分添加,个人减少糖 分摄入,降低食用含糖食物的频率,并且吃过含糖食物后及时用清水漱口。 "老年人还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并且适当补钙,避免咀嚼高硬度食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副主任医师赵世勇 说。 新华社广州9月19日电(记者徐弘毅)膳食如何影响口腔健康?口腔问题对全身健康有何影响?如何科学膳食促进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在第37 个"全国爱牙日"到来之际,口腔科医生来解答。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陈泽涛说,牙齿和牙周组织发育、 ...
爱牙日将至,这份护齿指南请查收
人民日报· 2025-09-19 02:13
口腔健康重要性 - 口腔健康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 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洗牙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 洗牙可清除无法通过刷牙去除的牙菌斑和牙结石 防止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牙齿松动甚至掉落 [1] - 洗牙后牙齿发酸松动是因去除牙结石后暴露了原本已被破坏的牙齿真实状态 牙缝变宽错觉会随牙龈炎症消失而好转 [2] - 健康人群建议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牙周病患者3到6个月洗一次牙 抽烟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需定制个性化计划 [2] 日常口腔护理工具选择 - 电动牙刷提高刷牙效率 对手部不灵活人群友好 但牙本质敏感和牙齿磨损严重者更适合普通牙刷 [2] - 刷牙只能清洁60%牙面 剩余40%牙缝区域需借助牙线 不建议长期使用牙签以免损伤牙龈 [2] - 牙线通过物理摩擦有效刮除邻面菌斑 冲牙器用高压水流清洁牙缝和牙龈沟 建议配合使用 [2] 牙齿矫正适应症分类 - 需要矫正的九类牙齿畸形包括:排列不齐、牙缝过大、咬合过深、龅牙、小下巴、露龈笑、地包天、前牙咬不上、恒牙长不出 [3] 矫正前准备及矫治器选择 - 矫正前需专业医生进行口腔扫描、X光片和照片评估 可能存在需先洗牙或补牙的情况 [3][4] - 活动或功能矫治器多用于青少年早期矫正 固定矫治器可矫正几乎所有畸形但美观度差 隐形矫治器美观舒适但适用症有限且价格较高 [4] - 戴固定矫治器需避免过硬过黏食物和碳酸饮料 进食后需认真清洁矫治器 [4] 矫正后保持要求 - 拆除牙套后需定期复查并佩戴保持器以防反弹 初始需全天佩戴 后续逐步减少至夜间佩戴 [5] 牙齿文身风险警示 - 牙冠表面刻字会损耗瓷层厚度 降低强度并增加崩裂风险 [6] - 个性化图案会导致表面形成菌斑滞留区 难以清洁并可能引发继发龋坏 [6] 缺牙危害及种植牙优势 - 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影响咬合关系 可能引发牙周创伤甚至丧失咀嚼功能 [7] - 种植牙通过植入人工牙根实现接近真牙的功能 5年成功率可达94%以上 优于活动假牙和固定桥修复方式 [7] 种植牙适用人群及风险 - 适合人群包括身体健康、颌骨条件良好且不愿破坏邻牙的个别缺牙者 或全口缺牙不适应活动假牙者 [8] - 严重糖尿病、骨质疏松、长期吸烟或口腔卫生极差者需先控制状况再评估种植可行性 [8] - 手术存在肿胀、出血、疼痛、神经损伤等风险 但可通过术前评估和规范操作降低 [8]
看看这些伤害牙齿的行为,你中招了吗?
人民网· 2025-09-19 02:11
"牙好,胃口才好",一句朴素的俗语,道破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紧密联系。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日常 生活中哪些行为正在伤害我们的牙齿?又该如何科学护牙? 9人民好医生 5.每年最好洗一次牙 建议要定期进行口腔洁治,洗牙是预防牙周病重 要手段,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结石。 没有牙周病的人群,一般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洗一 次牙。患有牙周疾病或者口腔卫生清洁不理想的 人群,要适当缩短洗牙间隔。 人民网 0人民好医生 全国爱 开E 个切男性行分 官网 Call HROS 1.常喝含糖饮料 很多饮料除了本身是酸性以外,还添加了糖,这 些糖容易被牙面致龋菌分解产生有机酸,进一步 加重牙面脱矿。对牙齿危害最大的是碳酸饮料, 如可乐雪碧、苹果醋、冰红茶等的危害也不小。 2.频繁咬合硬物 用牙齿咬硬物,容易导致牙齿松动和牙隐裂,甚 至是牙齿劈裂。牙隐裂常伴随咬合疼痛,由于咬 合疼痛而不使用这一侧的牙齿,则引起偏侧咀 嚼,导致更复杂的咬合和颗下颌关节等问题。 【民网 © 人民好医生 全国爱牙E 个玩男上不行 PE C 3.冷热交替刺激 当冷饮进入口腔后,牙齿受到突然寒冷,使牙齿 的神经末梢受 ...
爱牙日将至,这份护齿指南请查收(服务窗·爱牙日特别策划)
人民日报· 2025-09-18 22:12
9月20日是第三十七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我们能否"咬得动、吃得香",更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整 体健康。定期洗牙是否有必要?哪些牙齿问题需要及时矫正?缺牙有什么危害,什么情况下需要选择种 植牙?本报请口腔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这份护齿指南请读者查收。 ——编 者 定期洗牙有无必要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洗牙的时候感觉头皮发麻、牙齿发酸,洗牙后又觉得牙缝变大、牙齿松动,洗了两次不敢再去了。"前 不久,南京溧水区市民夏先生找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继生咨询:"洗牙有没有 必要?" "洗牙很有必要。"张继生说,洗牙最重要的作用是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食物残渣与口腔细菌产生化学 反应,就会形成附着在牙齿上的牙菌斑,牙菌斑是口腔疾病的始动因子,经过钙化就成了牙结石,无法 通过刷牙去除,时间一长会导致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牙齿松动甚至掉落。牙结石要请专业人士使用 专业工具才能彻底去除。医生在洗牙时还能发现蛀牙、牙周疾病早期迹象。 张继生建议,健康人群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牙周病患者3到6个月洗一次牙;抽烟人群、糖尿病患者以 及特殊人群应 ...
直播预告:科学减糖这样做 帮你拥有一口好牙
人民网· 2025-09-18 08:01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 康"。您知道吗?其实,科学减糖除了跟健康体重有关系,也与口腔健康密切相关。做好科学减糖,除 了可以拥有健康体态,还有助于拥有一口好牙。 专家简介: 王春晓,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口腔健康室主任、主任医师。主要研究领域:口腔健康流行病学。 深耕人群口腔健康监测、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等重点领域,承担或主要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 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普专家库专家。 如何收看直播: 直播在人民好医生App进行,请扫描二维码下载或在苹果市场、安卓市场搜索"人民好医生"。 二、关注人民健康公众微信号(微信号:rmwjkpd),右下角点击健康互动 "下载人民好医生 App",下载后进入客户端收看。 9月19日15: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口腔健康室主任、主任医师王春晓将做客人民好医 生客户端直播间,与大家聊一聊科学减糖与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敬请关注。 重要提示: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只提供疾病科普,不做具体诊断和开处方。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一、下载人民好医生App,进入"名医直播"栏目进行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