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危险驾驶罪
icon
搜索文档
假期前看看醉驾案例:视情节、后果等有可能触犯最高死刑的犯罪
新京报· 2025-09-28 04:39
与2013年的司法解释相比,《意见》最大的变化就是优化了醉驾入罪标准。《意见》没有改变醉驾的标 准,但改变了之前"超过80毫克一律入罪"的司法实践。通过把"具体情节"考虑进去,设置了血液酒精含 量每百毫升80、150、180毫克三条线。首先,在80至150毫克之间的,如果没有司法解释规定的从重处 理情节,不再刑事立案;其次,对于150至180毫克之间的,如果没有规定的情节,则适用缓刑;超过 180毫克的,则判处实刑。 醉酒驾驶不仅可能触犯法定最高刑期为6个月拘役的危险驾驶罪,视情节、后果等还可能触犯最高刑期 为15年有期徒刑的交通肇事罪或最高刑期为死刑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国庆、中秋双节即将到来,假期是亲朋好友聚会饮酒的集中时间段,由此导致的醉驾也比日常高发。9 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醉驾以案释法案例,明确对6种情形的醉驾犯罪依法从重处理。 醉驾入罪标准优化后案发量大幅下降,但仍高发频发 2023年底,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以 下简称《意见》),进一步优化了醉驾入罪的标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醉酒驾驶刑事案件案发 量、起诉量大幅下降, ...
男子酒驾被查谎称是路人,妻子到场顶包,最高检:应从重处罚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03:07
南都讯记者刘嫚发自北京男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血液中酒精含量虽然不满150mg/100ml,但其在被查 获时谎称自己系路人,并在其妻子到场后主动顶包过程中未予否认,妨害公安机关侦查,以危险驾驶罪 被判处拘役一个月,缓刑两个月。9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起醉驾以案释法案例,上述案例入 选。 案例显示,被告人丁某,男,46岁,务工人员。2024年6月20日21时30分许,被告人丁某饮酒后驾驶小 型汽车行驶至上海市奉贤区东海路其住宅附近下车,为便于停车欲移动路边路锥时,遇民警执勤检查盘 问,其谎称自己系路人,否认驾驶过该车辆,民警遂排查邻近住宅业主,丁某之妻贺某某在排查过程中 到场,冒充自己系车辆驾驶员,丁某未予以否认。后民警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证实系丁某驾驶车辆,于次 日凌晨对其作呼气测试和血液酒精含量鉴定,经鉴定,丁某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00mg/100ml。 2024年8月1日,检察机关以丁某犯危险驾驶罪提起公诉。2024年8月7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判决丁 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一个月,缓刑两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千元。鉴于贺某某与丁某系夫妻关 系,对丁某当日是否饮酒并不明知,其临时顶包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 ...
醉酒后开启自动驾驶,能否从轻处罚?
人民网· 2025-09-22 00:50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呈爆发式发展,在诸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其中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应用尤为 瞩目。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也催生出一系列法律新课题:当人工智能赋能人类活动时,人与智能系统 之间的责任边界该如何划分?人工智能在拓展人类能力的同时,能否减轻甚至转移人的法律责任? 日前,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涉及醉驾时开启自动驾驶功能的危险驾驶案。经审理,法院 明确指出,当前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仍属于辅助驾驶范畴,车辆行驶安全的最终责任人仍是驾驶者。最 终,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该案判决不仅厘清了现阶段自动驾驶场景下的 刑事责任认定,也向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价值导向:技术进步的目的系服务于人类福祉,其不应成为规避 责任的借口。 男子夜间酒后驾车,血液酒精含量超过200毫克/100毫升 2023年3月某日夜间,闫某某与几位朋友聚餐饮酒。聚餐结束后已是凌晨,其中一位朋友叫了代 驾,代驾驾驶闫某某的汽车将闫某某的朋友送到了家,由于朋友叫代驾后设置的终点仅是到朋友家,因 此代驾送完闫某某的朋友后就离开了。 代驾离开后,只剩下闫某某自己在车上。闫某某看时间很晚了,觉得路上没有什么车,且认为自己 新买的电动 ...
法治在线丨酒后“自动驾驶”,醒来已上高速?这项行为涉嫌危险驾驶
央视新闻· 2025-08-21 05:54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应用现状 -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汽车行业应用日益普遍 但不等同于自动驾驶技术[1] - 驾驶员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后车辆可自主行驶 案例中车辆自动驶入高速公路[1][3] 醉酒驾驶与法律责任认定 - 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达138mg/100ml 远超80mg/100ml的醉驾标准[3] - 即使启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醉酒状态仍构成危险驾驶罪 驾驶人需承担全部法律责任[4] - 交管部门明确车辆行驶中所有事件责任由驾驶人承担 与是否启用辅助驾驶功能无关[4] 行业监管与安全警示 - 公安机关强调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中驾驶员仍是车辆第一掌控人[4] - 行业需加强技术边界宣传 防止驾驶员对辅助驾驶功能产生误解[1][4] - 当前案件按法定程序办理中 体现交管部门对智能驾驶场景的执法规范性[4]
最高法:上半年劳动争议一审案件超40万 同比上升4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4:37
刑事案件审判 - 全国法院受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审案件3.5万件,同比上升2.65% [1] - 串通投标罪一审案件707件,同比上升30.44%,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6件典型案例 [1][2] - 危险驾驶罪一审案件12.1万件,同比下降14.96%,仍居刑事案件第一位 [2] 民商事案件审判 - 受理民商事一审案件1237.2万件,同比上升38.87% [3] - 劳动争议一审案件43.6万件,同比上升40.17%,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人社部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3] - 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一审案件9.7万件,同比上升78.42%,最高人民法院加快推进公司类纠纷司法解释制定 [3] - 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30.7万件,同比上升36.15% [3] - 涉外民商事一审案件2万件,同比上升52% [3] 执行案件办理 - 受理首次执行案件531.2万件,同比上升13.62% [4] - 执行完毕率和执行到位率分别为41.96%和54.38% [4] - 新纳入失信名单103.3万人次,同比下降2.46%,连续五个季度下降 [4] - 网络司法拍卖成交1610.9亿元,上拍量、成交量、成交率同比上升 [4]
隔夜醉驾“当严则严”(以案说法)
人民日报· 2025-04-23 22:07
【案情】隔夜醉驾,一般是指行为人在饮酒当日没有驾驶机动车,而是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次日驾驶机 动车时血液酒精含量仍达醉酒标准的情形。 2023年11月21日晚,被告人孙某华在家中饮用大约半斤白酒。次日,孙某华睡醒后,5时30分即出门驾 驶小型载客汽车,在某网约车平台上接单。8时许,孙某华驾驶载有乘客的汽车,行驶至北京市东城区 广渠门内大街某路口处,被民警查获。经鉴定,孙某华血液酒精含量为193.9毫克/100毫升,属醉酒驾 驶。当日,孙某华在被查获前已在网约车平台完成2个订单。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 孙某华隔夜醉驾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五千元。 【说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 的,构成危险驾驶罪。 本案中,孙某华饮用大约半斤白酒,只休息5个小时左右,结合其血液酒精含量高达193.9毫克/100毫升 的情节,其对自己仍处醉酒状态具有一定认知,仍驾驶机动车上道路上行驶,具有醉酒驾驶的犯罪故 意。同时,案发时,孙某华驾驶机动车从事客运活动并载有乘客,在被查获前已完成2个载客订单,且 醉酒程度高,综合考虑全案情节,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