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东北四省区五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大会召开
辽宁日报· 2025-09-17 01:23
9月16日,2025东北四省区五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大会暨"庆丰收 聚才智 促转化"新品种新技术 推介会在省农科院召开,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襄农业科技盛举。大会现场发布了300项重大成果推 介,并举行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及农业优质品种、技术路演推介。 副省长李强出席会议。 为促进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资源共享,提高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效率,东北四省区五院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联盟于2023年成立。两年多来,东北四省区以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资源配置为目标,紧密协 作、合力攻关,在黑土地保护、种业振兴、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科技创新及应用上取得较好成效。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气候变化影响 加深、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加快推动东北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迈向更高水平,联盟责任重 大、大有可为。未来,联盟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全力推进四省区农业 现代化建设。 ...
山东省农促会完成新一届理事会换届,将持续搭建科企合作平台
齐鲁晚报· 2025-09-11 10:3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殷婷 通讯员 王健运 会议听取并审议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和财务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章程 (审议稿)》《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会费管理办法(审议稿)》和《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 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等相关文件。选举产生了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第二届理事 会负责人。 新当选的吴修理事长表示,作为全省首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领域非营利性法人社会组织,将始终秉 持"服务会员、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的办会宗旨,持续聚焦成果转化主责主业,紧密团结并依靠全体会 员,只争朝夕,全力为农业强省建设、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还举行了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先进工作者表彰仪式,对在服务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 作出突出贡献的54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9月11日,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成功召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党委委员、副院长吴家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科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杨英阁,省农促会第一届理 事会理事长吴修等负责人,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监事和会员代表130余人参加大会。 吴家强充分肯定了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 ...
第五届全省科技兴农奖表彰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
齐鲁晚报· 2025-09-11 10:3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通讯员 王健运 项,另有优秀专利奖4项。目前,"科技兴农奖"的品牌影响力与行业权威性显著提升,已成为推动全省 农业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引擎。 会上还举行了团体标准集中发布仪式,64项农业领域团体标准正式对外发布。部分获奖单位代表在会上 分享了成果转化的经验与做法。 据悉,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是全省首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领域非营利性法人社会组织。近年来, 始终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核心需求,紧紧围绕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全链条全过程,提供科技咨询、转化中 介、成果评价、团体标准制定等多层次、精准化服务。 山东省农业科技转化促进会理事长吴修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并系统回顾了"科技兴农奖"设立五 年来的发展历程。他表示该奖项设立的初衷是表彰全省在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 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全省农业科技成 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强省建设。 第五届"科技兴农奖"评选工作共收到来自全省16个地市报送的申报材料179份。经专家评审和奖励委员 会审定,最终评选出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20名,以及优秀项目特 ...
南农晨读丨茶香胜境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01:01
岭南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7][8] -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11][12] - 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10][11] 产业发展挑战 - 特色产业规模不大 生物种业实力不强 农机推广应用面小 [5] - 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分散 产品同质化严重 部分农业标准仍不完善 [6] - 土壤酸化与耕地质量提升科技支撑不足 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力度需加强 [26] - 水稻合理密植等技术推广需加速 农产品加工损耗率较高 高值化产品研发滞后 [27] - 丘陵山区适用技术及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仍需推进 [28] 海洋牧场发展 - 需从产业发展角度理解海洋牧场以精准识别发展痛点 [16][20][21] - 建议将优质海产品纳入政府粮食储备计划 [14][15] 科技支撑体系 - 需建立农业科技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 [23] - 开渔后湛江渔人海鲜码头餐饮消费显著回暖 现捞海鲜吸引跨区域食客 [43][44][45][46] 区域协作与推广 - 粤桂协作主题调研活动启动 30人媒体团将开展4天跨省区调研 [32][33][34][35] - 广东乡村歌手大赛云浮-江门赛区海选开启 角逐30强晋级名额 [37][38][39][40]
《中国杨凌农创汇入驻优惠政策》印发 杨凌积极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体
陕西日报· 2025-08-22 08:55
政策支持 - 出台20项入驻优惠政策 覆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人才集聚 技术转移队伍建设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发展 [1] - 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和100万元后补助 [2] - 设立10亿元"现代旱区种业(杨凌)发展基金" 投资前瞻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2] 人才激励 - 对年促成5项以上技术成果转化或500万元交易金额的人才 按实际交易金额2%给予奖励 每人每年最高20万元 [2] - 首次获评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一次性奖励 [2] - 打造多元化"5分钟品质生活圈" 包含书咖 餐饮和休闲健身设施 保障人才安居乐业 [3] 机构扶持 - 年促成1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或1000万元转化金额的服务机构 给予30万元一次性补助 [2] - 头部科技型企业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及国内农业500强企业总部落户 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 [2] 平台建设 - 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 设置六大功能区包括农创体验区 生活配套区和创业孵化区等 [1] - 贯通构建科技研发 中试验证 孵化加速和产业应用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体 [3] - 核心区位于陕西杨凌示范区城南路与杨凌大道交叉口 共24层 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1]
【杨凌】积极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体
陕西日报· 2025-08-20 00:25
政策支持 - 出台20项优惠政策 覆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人才集聚 技术转移队伍建设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发展 [1] - 设立10亿元现代旱区种业发展基金 用于投资前瞻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产业化项目 [2] - 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和100万元后补助 [2] - 对促成技术成果转化的人才按实际交易金额2%给予奖励 每人每年最高20万元 [2] - 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一次性奖励 [2] - 对年促成10项以上成果转化或转化金额达1000万元的服务机构给予30万元补助 [2] - 头部科技型企业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及农业500强企业总部落户最高可获500万元补助 [2] 平台建设 - 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 共24层 设置六大功能区包括农创体验区 生活配套区 共性服务区 对接交易区 创业孵化区和科创人才社区 [1] - 构建集科技研发 中试验证 孵化加速 科创生态 产业应用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体 [3] - 打造包含书咖 餐饮 休闲健身等多元化5分钟品质生活圈 [3] 战略定位 - 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目标 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1] - 推进创新要素跨区域 跨主体链接 [2] - 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1]
农业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启动会在京成功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08-01 13:33
农业科技大市场建设启动 - 农业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启动会于2025年8月1日在北京举行 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投资联合体等承办 [2][3] - 活动旨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大市场建设 促进科技和产业无缝对接 [4] -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 科技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 工信部火炬中心等多部门负责人出席 金融机构 科研院校 农业科技企业等代表线上线下参会 [9][10][12][13][14][15] 市场定位与目标 - 农业科技大市场定位为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鉴宝"平台 提供经济价值评估和成果展示窗口 [16][17] - 目标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三年内打造一站式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 [18][25][26] - 计划建设分中心 培养农业技术经理人 培育农业科技企业 推动成果转化产业化 [27][28] 运营模式与支持措施 - 采用"政府主导+市场主体联合"模式 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要素集聚与专业服务结合三大原则 [24][25] -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支持市场建设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9][30][31] - 中国农业银行承诺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 从资源投入 服务模式创新 生态共建等方面支持市场运营 [33][34][35] 成果转化成效 - 活动现场发布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模型 并推介金翼耘农业技术成果交易平台 [23][24] - 12个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路演 湖南大学 江苏三黍生物科技等10家单位达成1 6亿元合作意向 [38][39][40] - 市场建设将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42][43]
上海农业科创谷总投资额已超200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30 14:46
上海农业科创谷建设进展 - 上海农业科创谷建设一周年总投资额超200亿元[1] - 聚焦植物萃取、核心种源、生物合成与基因技术、智能设施装备四大赛道[1] - 在植物萃取等领域落地重大项目31个[1] 长三角中医药转化平台 - 长三角中医药概念验证及成果转化中心正式启动[1] - 建立毒理、药理、安评等核心环节的可行性评估体系[1] - 创新"产业资金+市场基金"双轨驱动机制形成全链条资金池[1] 产学研合作与产业发展 - 成立上海农业科创谷联合创新中心[2] - 加快实施落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四个一批"工程[2] - 智能装备、生物科技与数字农业等新锐企业入谷加盟[2]
黑龙江:做强农业“芯片” 夯实丰收根基
科技成果转化 - 黑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克豆91"以3155万元转让生产经营权,刷新国内大豆品种市场化交易最高纪录 [1] - 此前大豆新品种"绥农148"以1155万元成交,创下当时省内新高 [1]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成果转化1.2万余项,到账资金7.1亿元,连续两年位列省属科研院所转化榜首 [1] - 2024年至今成果供给库和企业需求库常态化汇聚高价值可转化成果600余项、企业需求近500项,推动超60项成果进入转化环节 [5] - 建设10个新优成果示范基地、2个概念验证中心,80%以上转化项目通过示范基地当场签约 [5] 品种研发成果 - "克豆91"粗蛋白含量46.52%,粗脂肪含量16.87%,试种3年比对照品种"北豆40"平均增产7.2% [2] - "十四五"以来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737个,占全省1/4 [2] - 2023年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中,该院水稻和大豆品种分占4席和6席 [2] - 水稻品种"龙粳31"、大豆品种"黑河43"推广面积连续多年领跑全国 [2] - 松粳系列6个品种7次获全国优质稻食味金奖 [2] - 2024年农业农村部推荐的150个主导品种中,黑龙江省5个上榜品种均为省农科院选育 [2] 科技创新领域 - 完成国际首例猪T2T全基因组组装构建,育成的国审龙民黑猪新品种填补了黑龙江省40年生猪育种空白 [3] - 研发的"瘠薄黑土地心土改良培肥技术""侵蚀沟生态治理技术"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高效治理方案 [3] - 研发的鲜食玉米收获机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3] 转化机制创新 -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政策,将成果转化审批权适度下放院属单位,实现"当天议定、当天签约" [4] - 明确转化净收益分配比例,将转化业绩与职称评审、人才认定纳入同等考核体系 [4] - 构建成果转化"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成立企业化运营的黑龙江省龙科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 [5] - 今年上半年通过完善"专家论证"+"公开竞买"模式,实现转化溢价3210万元 [5] 科技服务与人才 - 启动院地合作、科技包联活动,选派骨干科研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团,与全省13个市(地)的主要农业生产县(市)打通科技增粮途径 [7] - 35名科研人员入选黑龙江省"科技总师" [7] - 牵头组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将76家高校院所、企业和金融单位整合 [7] - 与省内外涉农企业共建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 [8] - 337项(次)品种转化为企业创造超140亿元产值 [8]
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新华日报· 2025-07-03 22:27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南京国家农高区作为长三角唯一国家级农高区 通过校地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1] 人才与政策支持 - 引进高层次人才131人次 实施"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机制 选派30余名科技人员下沉服务 包括江苏省农科院草莓新品种转化和南京林业大学冬青种植技术产业化 [2] - 联合高校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与新农科基地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7500人次 [2] - 省市级专班统筹资源 优先保障土地与资金 划拨土地建设三大研发平台 投资19亿元打造22.6万平方米科技创新港 设立食品科技产业基金(首期4亿元)和股权投资基金(3亿元) [2] 科研平台建设 - 集聚7家高校院所 布局55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 包括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国际最大)和华东最大P3实验室 [3] - 南林大与创新港共建"碳谷"项目 涵盖智慧生态与林木生物质利用研究中心 联合江南大学建成江苏省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 [3] - 实现世界首次细胞培养猪脂肪中试放大生产(500L生物反应器) [3] 产业转化成效 - 成立长三角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联盟 挂牌成果转化交易中心 2024年举办6场对接活动 发布500余项成果 技术交易额破2亿元 [4] - 种业创新成果显著 中科院植物所蓝莓黑莓推广超10万亩(经济效益20亿元) 江苏省农科院南粳系列水稻推广超1亿亩 [4] - 本地蓝莓产业2024年鲜果产值1.6亿元 深加工产值4.2亿元 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