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成本分摊
icon
搜索文档
掌握议价权,中国商品无惧关税挑战
金投网· 2025-09-02 12:32
中国出口商议价能力 - 中国出口商仅承担美国加征关税造成9%的成本负担 显示强大议价能力 [1] - 中国商品进口价格下降2.4%而实际关税增加27个百分点 印证竞争优势 [3] - 通过第三国转运可能隐藏部分竞争力较弱产品的真实成本 [3] 关税成本分摊结构 - 美国进口商承担约50%关税成本 消费者承担8%-10%成本 [5] - 东盟和日本分别承担20%和37%关税成本 远高于中国9%的承担比例 [6] - 中国承担比例显著低于世界其他地区40%的平均水平 [5] 价格传导机制 - 美国进口商难以完全转嫁成本 通过压缩利润率应对关税压力 [3] - 实际税率维持16%-17%将推动美国CPI上涨约1个百分点 [6] - 核心CPI可能上涨1.1个百分点 主要压力集中在第四季度显现 [6] 研究方法与数据 - 采用货运规模/关税税率/进口价格变化的回归分析计算成本分摊 [3] - 研究覆盖4月至7月期间美国进口价格变化数据 [3] - 中国9%的承担比例远低于美国零售巨头要求的66%降价幅度 [6]
中金:关税成本到底由谁来承担?
中金点睛· 2025-08-31 23:39
关税政策对美股及通胀影响的核心观点 - 主流观点对关税影响的误判源于过度关注终点而忽视传导过程 强调关税征收成本而忽略税收使用方向 [2][3] - 关税对通胀影响低于预期主要由于传导缓慢和成本分摊 实际税率10.6%显著低于16-17%的理论税率 [7][9] - 关税收入年化3000-4000亿美元恰好覆盖"大美丽法案"每年3400亿美元新增支出 形成财政对冲 [3] 关税传导机制与时间滞后 - 政策执行存在2-3个月时滞 包括货物运输时间及45天缴税宽限期 [11] - 豁免政策多次延长 如对华关税豁免暂停日延长90天至11月10日 [11] - 应税范围从2024年底31%升至二季度43% 缓冲关税税率提升影响 [11][12] 库存与贸易结构变化 - 生产商库存同比增速从5月0.8%升至7月1.44% 库存规模提升0.5% [12] - 贸易结构显著变化 中国大陆进口份额回落5.5ppt 越南和台湾分别提升1.8ppt和2.3ppt [7] - 补库行为预计支撑至四季度 零售商库销比小幅抬升显示需求走弱 [12] 关税成本分摊结构 - 外国出口商承担40%成本 美国进口商承担50% 消费者仅承担8-10% [16][18] - 中国大陆出口商承担比例不足10% 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显示较强议价能力 [36] - 欧盟出口商承担37%成本 墨西哥和加拿大承担比例超100% [38] 区域与品类差异 - 食品饮料出口商降价幅度达2% 资本品和可选消费品反而涨价0.3% [30] - 墨西哥进口价格上升0.7% 但经汇率调整后实际降价6% [31][33] - 中国对美出口下降 对东盟出口占比抬升 转口贸易影响显著 [38] 通胀影响测算 - 核心PCE和核心CPI在4-7月分别上升0.74%和0.66% [43][49] - 进口依赖型商品价格涨幅明显 家用电器价格上升5.4% [43][44] - 零售价格截至8月8日较去年底上升3.5% 远低于关税税率升幅 [46] 资产配置含义 - 标普500目标区间上调至6200-6400 乐观情形看6700 [62] - 预防式降息环境下 10年期美债利率中枢预计4-4.2% [56][61] - 美国地产链和有色金属可能受益于降息周期 [64][66] 政策前景展望 - 四季度CPI同比或从7月2.7%升至3.2% 核心CPI从3.1%升至3.4% [54] - 美联储降息不必等待通胀回落 更关注就业和增长挑战 [56] - 转口贸易新关税政策实施后 8月数据将提供更准确参考 [53]
中金:美国企业承担了多少关税成本?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00:08
关税政策与通胀影响 - 美国实际有效税率已升至10.6%,预计本轮理论有效税率或升至16~17% [1][2] - 关税成本对样本企业利润率平均拖累1.2%,生产商压力更大(如通用汽车关税成本占收入2.3%) [18][19] - 过去4个月CPI抬升低于预期,主因抢进口、豁免、应税范围较小等因素 [1][4] 企业应对策略 产品端调整 - 可选消费品提价更激进(如汽车零部件行业O'Reilly Automotive提前提价1%) [13][19] - 必需品提价谨慎(沃尔玛明确避免日用品价格传导) [13] - 高端品牌(如拉夫尔·劳伦)较折扣零售商(TJX)更早转嫁成本 [14] 供应链调整 - 短期:供应商谈判分摊成本(各环节均承担部分) [15] - 长期:生产转移(Best Buy中国采购占比从55%降至30-35%) [15] - 本土化生产增加(通用汽车、特斯拉扩大美国工厂投资) [16] 需求结构性变化 - 耐用品需求前置:汽车行业4-5月需求激增(通用汽车提及10%为提前采购) [21] - 性价比消费攀升:Best Buy观察到消费者偏好低价产品,二手车替代新车效应显现 [22] - 二季度耐用品消费环比折年率从-0.28%升至0.27%,但后续或面临透支压力 [21][22] 宏观数据影响 - 美国进口额从一季度9481亿美元降至二季度8181亿美元 [16] - 中国大陆进口占比从2024年13.4%骤降至2025年6月7.1%,越南/中国台湾占比分别增2.5%/2.8% [17] - 进口来源地占比标准差从5.07%降至4.71%,反映供应链多元化 [16][17] 政策与市场预期 - 若关税分摊比例稳定,通胀压力或推迟至四季度见顶(预计12月CPI同比3.2%) [23]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96.2%,年底前或降息75bp [25][26]
高盛:64%关税成本由美企“买单”,消费者仅承担22%
智通财经· 2025-08-11 01:13
关税成本分担分析 - 高盛分析显示截至6月美国企业承担64%关税成本 美国消费者承担22% 外国出口商消化14% [1] - 关税已推动核心PCE价格指数上升0.2个百分点 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再增0.66个百分点 [1] - 计入关税影响后核心PCE通胀率同比达3.2% 剔除关税后潜在通胀趋势降至2.4% [1] 企业应对策略与影响 - 早期财报显示公司仅小幅提价 但受关税影响较大公司涨价幅度更显著 [2] - 企业若承担超预期比例关税成本将面临利润率压力 普遍预期修正反映部分企业无法完全抵消影响 [2] - 部分公司利用提前积累库存缓解关税冲击 标普500成分股库存与销售额比率在2025Q1保持稳定 [2] 市场预期与历史对比 - 高盛经济学家曾预测70%关税成本转嫁消费者 但商业调查显示实际转嫁程度低于预期 [1] - 投资者持续关注关税对美国企业的最终影响 尤其关注成本分担机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