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与通胀影响 - 美国实际有效税率已升至10.6%,预计本轮理论有效税率或升至16~17% [1][2] - 关税成本对样本企业利润率平均拖累1.2%,生产商压力更大(如通用汽车关税成本占收入2.3%) [18][19] - 过去4个月CPI抬升低于预期,主因抢进口、豁免、应税范围较小等因素 [1][4] 企业应对策略 产品端调整 - 可选消费品提价更激进(如汽车零部件行业O'Reilly Automotive提前提价1%) [13][19] - 必需品提价谨慎(沃尔玛明确避免日用品价格传导) [13] - 高端品牌(如拉夫尔·劳伦)较折扣零售商(TJX)更早转嫁成本 [14] 供应链调整 - 短期:供应商谈判分摊成本(各环节均承担部分) [15] - 长期:生产转移(Best Buy中国采购占比从55%降至30-35%) [15] - 本土化生产增加(通用汽车、特斯拉扩大美国工厂投资) [16] 需求结构性变化 - 耐用品需求前置:汽车行业4-5月需求激增(通用汽车提及10%为提前采购) [21] - 性价比消费攀升:Best Buy观察到消费者偏好低价产品,二手车替代新车效应显现 [22] - 二季度耐用品消费环比折年率从-0.28%升至0.27%,但后续或面临透支压力 [21][22] 宏观数据影响 - 美国进口额从一季度9481亿美元降至二季度8181亿美元 [16] - 中国大陆进口占比从2024年13.4%骤降至2025年6月7.1%,越南/中国台湾占比分别增2.5%/2.8% [17] - 进口来源地占比标准差从5.07%降至4.71%,反映供应链多元化 [16][17] 政策与市场预期 - 若关税分摊比例稳定,通胀压力或推迟至四季度见顶(预计12月CPI同比3.2%) [23]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升至96.2%,年底前或降息75bp [25][26]
中金:美国企业承担了多少关税成本?
智通财经网·2025-08-20 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