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品类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男人的衣柜”正步入低谷
36氪· 2025-09-05 03:42
核心观点 - 海澜之家作为国内男装龙头面临增长乏力困境 营收微增但利润下滑 库存高企 品牌转型效果未达预期 行业整体复苏缓慢[1][4][7][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5.66亿元同比增长1.73% 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减少3.42% 扣非净利润15.66亿元同比增长3.83%[4] - 2024年全年营收209.57亿元同比减少2.65% 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同比减少26.88%[7] - 销售费用激增63.9%至2.18亿元 但营收仅增长不足2% 经营压力显著[13] - 线上营收23.08亿元 毛利率略高于线下 海外市场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长27.42%[18] 品牌战略 - 频繁更换代言人包括周杰伦/张颂文/曾舜晞等 但未能显著提升业绩 存在品牌形象一致性风险[2][4][7] - 主品牌海澜之家上半年营收83.95亿元 毛利率超40%增长2.2% 团购定制业务营收13.43亿元毛利率超40%但同比减少[7] - 孵化女装OVV/童装YeeHoO/运动品牌HEAD等多子品牌 但新品牌培育存在不确定性且需持续资金投入[9][10] 库存问题 - 2025年6月末存货102.55亿元较上年同期95.53亿元增长7.35% 2024年末存货达119.87亿元[11][12] - 鞋子库存量同比激增143.28% 茄克衫增58.26% 羽绒服增34.88% 多数品类销售量同比下降[11][12] - 库存商品账面余额78.75亿元 存货跌价准备7.07亿元 存在变现困难风险[13] 运营策略 - 门店总数7209家 其中直营店2099家占比近30% 直营店毛利率63.89%远高于加盟店[7] - 加大运动品类及奥莱渠道拓展 授权代理阿迪达斯门店达529家 HEAD首店进驻上海PAC购物中心[17][18] - 海外门店111家 覆盖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市场 海外毛利率68.13%显著高于国内45.68%[18] - 推动中亚/中东/非洲市场布局 计划在悉尼开设澳大利亚首店[18][19] 行业环境 - 服装行业消费复苏不及预期 呈现"弱复苏、强分化"格局 可选消费品类整体承压[15][16] - 居民收入预期及CPI持续低位徘徊 社零消费复苏缓慢 消费意愿不足[16]
万店时代下的零食量贩店:扩张泡沫全靠加盟商承受?
36氪· 2025-08-18 09:4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零食量贩市场规模达到1040亿元 同比增长28.6% [11] -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达到1547亿元 [11] - 头部企业鸣鸣很忙2024年零售额突破555亿元 在营门店超1.5万家 [3] - 万辰集团旗下品牌签约门店数量超1.5万家 其中好想来品牌在营门店数超1万家 [3] 企业财务表现 - 万辰集团2024年实现营收323.29亿元 同比增长247.86% [5] - 万辰集团归母净利润2.94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5] - 量贩零食业务营收317.9亿元 同比增长262.94% [5] - 鸣鸣很忙2024年实现营收393.44亿元 同比增长282.15% [8] - 鸣鸣很忙归母净利润8.34亿元 同比增长288.67% [8] - 鸣鸣很忙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0.81亿元增至2024年9.13亿元 [10] 加盟模式现状 - 鸣鸣很忙1.4万家门店中仅有15家为自营店 加盟店占比超过99% [8] - 加盟一家零食量贩店成本约80万元 [9] - 品牌方给加盟店的利润空间为18-20个百分点 [9] - 加盟店单日销售额从去年12000元下滑至8000元 [9] - 月销售额约30万元情况下 每月毛利不超过6万元 [9] 盈利能力分析 - 鸣鸣很忙毛利率持续在7.5%左右徘徊 [10] - 鸣鸣很忙净利润率仅2.1% [10] - 传统商超毛利率通常在15%至25% [10] - 便利店毛利率可达25%至40% [10]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双雄并立"格局 [4] - 2023年行业经历重大洗牌与合并 [4] - 小品牌通过差异化经营策略在细分市场寻找生存空间 [11] - 区域品牌如"零食小栈"主打本地化特色商品 [11] - "零食家族"等品牌通过增设生鲜专区和快递服务拓展客源 [12] 经营挑战 - 加盟店面临回本周期遥遥无期的困境 [9] - 品牌方要求选址不低于5万人次单日人流量 [9] - 门店面积要求不低于150㎡ [9] - 每月固定开销导致盈利能力承压 [9] - 全品类转型面临供应链管理和商品保鲜等挑战 [15] 行业发展趋势 - 头部品牌通过并购扩张实现快速增长 [4] - 小品牌采用灵活经营策略和本地化优势参与竞争 [11] - 部分企业开始向生鲜、日化等领域拓展 [12] - 行业逐渐步入成熟期 面临利润下滑和竞争加剧问题 [15]
收购?大窑,大仗,大考
虎嗅APP· 2025-06-25 15:06
核心观点 - 大窑饮品正面临从餐饮渠道向零售渠道扩张的关键转型期,同时通过扩品类策略(轻养和年轻化方向)寻求突破[1][6][7] - 美国私募股权机构KKR拟收购大窑85%股权,可能为公司带来资金和资源支持[1][2] - 在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计占据90%以上份额(可口可乐60.46%、百事可乐29.59%),大窑目前市场份额2.64%但增速达11.15%[2] - 大窑2023年销售额约30亿元,是陕西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成为国产汽水盈利能力第一品牌[2]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碳酸饮料赛道创新空间有限,主要形式为气泡+口味调配,难以实现颠覆性创新[1] - 即饮茶已超越碳酸饮料成为市占率最高的饮品品类,无糖茶增速达行业两倍[13] - 无糖茶市场从蓝海快速转为红海,品类增速从2021年78%骤降至2024年12.5%[14] - 国产老汽水品牌普遍面临销售区域集中和主营产品单一两大挑战[11] 公司战略演变 - 2022年关键转型:与华与华合作启用吴京代言,加大央视/电梯/地铁广告投放,奠定品牌基础[8] - 2023年策略调整:推出功能性能量饮料和零糖系列,实施"配料表做减法"策略[8] - 2025年全品类转型:新增五大品类(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能量风味饮料/茶饮料),推出益生元果汁汽水等年轻化产品[6][7] - 渠道策略:先深耕餐饮渠道(贡献85%销售额),再拓展商超零售,2023年开始铺设商超渠道[8][9] 运营数据表现 - 2025年1-5月线下零售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4.35%,市场份额同比增速11.15%[2] - 消费者购买渠道分布:餐饮店78.4%、便利店55.9%、大中型超市31.2%[8] - 新品表现:益生元果汁汽水成为爆品,采用罐装形式突破传统玻璃瓶形态[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饮料行业创新速度成为关键竞争要素,难以依靠单一爆品长期维持优势[14] - 不同渠道运营逻辑差异显著,餐饮与零售渠道的经销商体系存在根本性区别[12] - 本土品牌全国化扩张面临复杂渠道网络和经销商人情江湖的阻碍[4] - 产品同质化严重,多个老牌汽水品牌均布局无糖饮品赛道[14]
身陷收购传闻的大窑,尚需突围
虎嗅· 2025-06-25 11:35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公司2025年关键策略为"扩品类",重点布局轻养和年轻化方向,推出益生元果汁汽水、无糖茶果茶系列等新品[4] - 2025年提出"全品类"转型目标,规划五大品类: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能量风味饮料和茶饮料[5] - 2023年转型节点发力功能性能量饮料和零糖系列,策略为"给配料表做减法",同时加大营销投放力度[6]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碳酸饮料赛道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计份额超80%,公司2025年1-5月线下零售市场份额为2.64%,增速11.15%[2] - 2023年公司销售额达30亿元,为陕西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推算为国产老汽水盈利能力第一品牌[2] - 有糖汽水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2] 渠道策略与销售结构 - 公司85%以上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78.4%消费者通过餐饮店购买,55.9%通过便利店购买[6] - 2022年启动商超渠道布局,2023年加速铺设,策略为先做强餐饮渠道再拓展KA渠道[6] - 零售与餐饮渠道存在逻辑差异,公司在零售场景仍需探索突破[8] 资本动态与行业趋势 - 公司拟被KKR收购85%股权,创始人可能保留少数股份[1] - 2025年无糖茶市场从蓝海转为红海,品类增速从2021年78%降至2024年12.5%[11] - 即饮茶超越碳酸饮料成为市占率最高品类,无糖茶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 营销与品牌建设 - 2022年与华与华合作,选择吴京代言并全面投放央视、电梯、地铁广告[6] - 2023年新增一二线城市机场和高铁站广告投放,实现营销出圈[6] - 新品包装延续多巴胺风格,电商平台成为益生元果汁汽水首发渠道[12] 行业挑战与瓶颈 - 碳酸饮料产品创新空间有限,赛道内卷严重[1][8] - 需突破两乐垄断格局,在商超渠道建立优势[11] - 全国化扩张面临复杂渠道网络和经销商体系挑战[3]
换帅、转型,良品铺子2025年更急了
36氪· 2025-05-26 09:45
商业模式调整 - 公司从零食拓展到全品类食品销售 包括脐橙 咸蛋 小龙虾等生鲜商品及暖宝宝 眼罩等生活用品 [3] - 转型以端午节上新为起点 开始销售产品原料及衍生品 将供应链积累变现 [4] - 新任董事长程虹上任两个月后推出该重要举措 目标是在2025年完成全品类转型 [4] 人事变动与战略调整 - 2025年3月董事长兼总经理杨银芬辞职 由程虹接任董事长 4月聘任创始人杨红春为总经理 [7] - 管理层变动源于2023年杨银芬任内出现十年来首次亏损 因降价策略影响毛利率及错失并购机遇 [8] - 公司选择程虹因其熟悉公司情况且具备学术背景 自2019年参与公司"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 [10] 财务状况与竞争环境 - 2020-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波动剧烈 2023-2024年双双两位数下滑 毛利率从32%降至26-28% [14] - 疫情对线下业务冲击严重 华中地区为主要市场 2020-2022年线上增速从8.35%降至0.23% [16] - 市场份额从2020年3.7%降至2022年1.6% 因消费降级趋势及量贩零食品牌竞争加剧 [17] - 子品牌战略效果不佳 2021年"小食仙"销售额4.17亿元 低于三只松鼠"小鹿蓝蓝"的5.5亿元 [17] 产品策略与行业趋势 - 2025年端午礼盒策略调整为提前23天上新 针对不同场景推出四款产品 通过原料宣传提价 [12] - 粗粮粽礼重量增加20克至1320克 价格从55元提至59元 强调原料来源 [12] - 行业普遍拓宽品类 三只松鼠跨界饮品 好特卖卖衣服 因零食毛利率普遍下滑至24-30% [19] 转型挑战 - 生鲜品类毛利率低且品控成本高 东方甄选因农产品销售导致毛利率从38.2%降至25.9% [21] - 抖音生鲜赛道竞争激烈 仅1个良品铺子直播间近30天场均销售额超10万元 [22] - 农产品与零食消费场景不匹配 天猫旗舰店咸蛋 脐橙销量仅600+ 远低于零食新品2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