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整合

搜索文档
晶澳科技:聚焦主业稳健发展 上半年实现营收239.05亿元
中证网· 2025-08-25 15:2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39.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亿元 [1] - 二季度亏损幅度较一季度环比收窄超40%,毛利率改善明显 [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32%,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6.82% [1] - 2025年二季度期间费用率优化至5.23%,环比下降2.61个百分点 [1] 成本与费用控制 - 公司通过内部协同降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摊薄固定成本 [1] -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销售期间费用率分别为6.59%和7.84% [1] - 关键费用指标呈现双降态势 [1] 现金流与资金状况 - 2025年二季度单季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达37亿元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45亿元,连续三个季度明显改善 [2] - 公司已连续15年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2] - 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货币资金达260.75亿元 [2] 行业趋势与市场观点 - 光伏行业底部信号已现,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和市场自我调节有望带来价格修复、技术溢价和行业整合三重利好 [2] - 产业链盈利回归理性,市场集中度向具备资金、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倾斜 [3] - 光伏市场从低价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 [3] 公司战略优势 - 公司是全球少数实现硅片、电池、组件全链条自主生产的企业 [1] - 充沛的现金储备和融资渠道为公司行业整合期获取优质资源创造条件 [2][3] - 对高效组件的集中采购显示央企对技术升级的支持 [3]
调研速递|TCL中环接受南方基金等24家机构调研 聚焦业绩与行业发展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8-25 12:31
上半年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下降17% [2] - 净利润-48亿元同比下降52% 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下降38% [2] - 含汇票经营性净现金流11亿元同比增加177% [2] 行业市场环境 - 受市场抢装影响Q1供需改善带来涨价潮 但5-6月硅片价格持续下降 [2] - 光伏主链价格逐步跌至历史低位 多环节仍处于亏损阶段 [2] - 行业供给侧进入洗牌阶段 反内卷工作有序推进 [3] 价格趋势与恢复 - 光伏协会倡议各环节厂家不低于全行业成本价 [3] - 7-8月相关产品价格有序恢复 组件价格本周开始上涨 [3] - 整体价格将逐步恢复健康 [3] 电池组件业务布局 - 三个生产基地产能约24GW 通过提升效率与技术迭代扩充产能 [3] - 产品从专注叠瓦补充至半片 BC等产品 [3] - 上半年进行品牌梳理与业务整合 强化品牌矩阵 [3] 产能与战略规划 - 海外布局产能 国内强化生态合作 [3] - BC战略借助国内生态升级海外产能 利用现有基地提升成本竞争力 [3] - 国内通过研发线优化产品与产线设计 [3] 成本控制措施 - 硅料降本源于内部原料消耗率和清洗加工技术突破 [4] - 非硅成本降本来自晶体晶片单炉产量提升 细线化推广及单台费用下降 [4] 海外市场拓展 - 东南亚 印度 中亚 欧洲 土耳其等地需求增长 [4] - 在非壁垒型市场合作稳定 对新增需求积极配合 [4] - 布局海外产能机会 [4] 行业整合与并购 - 行业面临供给侧产能过大和需求不确定性问题 [3] - 过往整合多为横向和纵向整合淘汰落后产能 [3] - 公司有现金流和资金储备 有能力参与并购 [3]
亏损中的援手:弘元绿能托管无锡尚德的危与机
新华财经· 2025-07-15 09:48
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事件 - 无锡尚德于2025年5月26日以"经营不善、无力偿债"向无锡新吴区法院申请预重整,债权申报截止日期为7月16日 [2] - 这是公司第二次面临破产重整,2013年首次破产后被江苏顺风光电接盘,此次接棒者为弘元绿能 [2] - 弘元绿能控股子公司弘元光能将取代厦门建发成为无锡尚德新托管方,并表达作为重整投资人的意向 [2] - 两家企业同属无锡,尚德长于品牌与海外渠道,弘元则在上游硅片、装备端深耕,此次合作被视为"同城救援" [2] 弘元绿能财务状况 - 弘元绿能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9亿元至3.5亿元,较去年同期11.57亿元亏损大幅收窄 [3] - 公司2024年巨亏27亿元,硅料环节毛利率低至-15.29%,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6188万元 [3] - 二季度全球组件需求骤降、价格雪崩,N型M10硅片6月底现货价较4月高点下跌31% [3] - 公司注册资本6.79亿元,2024年末净资产118.84亿元,资产负债率59%,勉强符合重整投资人条件 [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光伏行业面临"规模失灵",技术迭代与价格战让老牌企业难掉头 [3] - 2024年全球组件出货前四厂商占比TOP10的63%,二线品牌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3] - 尚德曾提出"2026年30GW组件销售"目标,但不敌N型TOPCon、HJT、钙钛矿等技术冲击 [3] - 欧洲市场季节性转淡导致库存高企、现金流告急 [3] 合作战略与资产处置 - 弘元绿能希望通过托管尚德在不新增资本开支情况下将组件产能从4GW级提升至10GW级 [4] - 双方同处无锡,物流、人力、政策资源协同优势明显 [4] - 弘元绿能5月7日以12.45亿元出售内蒙古鑫元硅材料27.0737%股权,对应实缴出资额10.20亿元 [5] 行业整合前景 - 若整合成功,无锡或诞生从硅片到组件、从装备到渠道的垂直一体化新龙头 [5] - 整合涉及债权博弈、投资人遴选、技术路线抉择等难题 [5] - 事件折射中国光伏行业23年来的野蛮生长与残酷洗牌 [5]
2025光伏SNEC:即使入不敷出,也要装得“很棒”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5 11:39
行业现状 - 光伏行业陷入集体亏损,隆基、晶澳、晶科等巨头2025年Q1利润断崖式下跌,部分企业现金流为负 [1][5] - 组件价格跌至0.62元/W,跌破成本红线,普遍出现倒挂现象 [1][5] - SNEC光伏展人气低迷,黄金展位空置,行业大佬缺席,反映行业冰封现状 [4][5] 企业财务表现 - TCL中环2024年亏损近百亿元,2025年Q1继续领跌光伏亏损榜 [5] - 通威股份2025年Q1营收159.33亿元,同比下滑18.58%,亏损25.93亿元 [6] - 隆基绿能2025年Q1营收136.52亿元,同比下滑22.75%,亏损14.36亿元 [6] - 阳光电源表现亮眼,2025年Q1营收190.36亿元,同比增长50.92%,利润38.26亿元,同比增长82.52% [6] 行业困境与挑战 - 光伏行业平均毛利率为负,现金流净流出超百亿元,超50%企业缩减资本开支 [10] - 市场化交易导致电价跌至0.0159元/度,全国21省出台分时电价政策 [10] - 高库存与低需求倒逼企业"以价换量",行业陷入价格内卷 [11] 行业自救措施 - 行业共识包括限产、限价、限投资,压缩无效产能提升利润边界 [14] - 通过技术标准、绿色认证、碳值考核提升门槛,挤出落后产能 [15] - 推动从硅料到组件的全面整合,硅料"六巨头"已启动并购基金计划 [16] - 限制出口总量,转向输出标准、品牌与系统解决方案,避免低价抢单 [17] 展会反思与建议 - SNEC展会成本高昂,展位租金达2180~2380元/㎡,企业投入上百万元但收效甚微 [7] - 行业呼吁减少"特装秀",将资金投向技术突破、绿电直供+储能+碳证一体化解决方案 [20] - 展会从"狂欢"转变为行业自我检讨与战略转身的契机 [22][23]
SNEC光伏展前瞻:上下游大整合落地在即,应用扩容支撑产业线性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11:5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表现为大变革与大洗牌并存,淘汰与新生同在,行业面临系统性重塑[4] - 2025SNEC大会参会人数明显减少,部分厂商未设展台,但头部企业仍坚持参展以展示实力[1][4] - 行业从周期性迭代进入颠覆性重构阶段,发展模式从线性增长演变为螺旋式上升,市场化程度加深[8] - 行业面临三大挑战:国际贸易壁垒加剧、产能扩张与价格竞争反噬、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新要求[13] 行业整合与政策建议 -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提出,2024下半年至2025Q1是供给侧改革关键窗口期,需政企联动推动产能出清[8] - 建议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技术淘汰+政策约束去产能,严控新增产能(除颠覆性技术外)[8] - 天合光能CEO高纪凡强调需推进硅料和中下游整合,严控产能扩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9] - 提议建立国家调节基金修复行业生态,将硅料和组件价格修复至合理区间[9] 市场数据与增长潜力 - 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超600GW(同比+30%),总装机突破2.2TW,与中国煤电规模持平[10] - 中国2024年新增装机278GW,总装机887GW,占电力总装机27.6%,新能源装机占比超60%[10] - 预计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达5200-5800GW,其中中国占1800-2300GW,中欧美印合计3300-3800GW[12] - 海外市场梯度发展:欧洲韧性凸显,美国新增发电首选光伏,中东/非洲/拉美成新增长极[12] 应用场景与技术创新 - 光伏应用场景持续扩容,沙戈荒大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成为主流,2030年沙戈荒装机或破500GW[11] - 跨界应用(交通/BIPV/工业)将贡献50%以上利润,2030年中国交通光伏装机或超50GW,BIPV达150GW[11] - 非并网光伏电力跨界供给有望占发电量50%以上,工业领域光伏需求60%来自高载能行业[11] - 需加快AI/大数据与光伏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完善区域合作与绿电直连机制[16] 电力市场化进展 - 2024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1.01万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量55%,2025年占比将进一步提升[16] - 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达2048亿千瓦时(同比+195%),累计交易量突破3000亿千瓦时[16][17] - 绿证交易活跃,截至2024年底累计核发49.55亿个(可交易33.79亿个),累计交易4.46亿个[17]
时隔四年重启,帝科股份7亿洽购原杜邦集团旗下光伏银浆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2:40
收购计划 - 帝科股份拟以6.96亿元收购浙江索特60%股权 [1] - 浙江索特控制原杜邦集团旗下Solamet光伏银浆业务 [1] - 此次收购对价较2021年12.47亿元估值更低 [5] 收购方式 - 由发行股份收购改为全部现金收购 [2] - 实控人史卫利作出业绩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87亿元 [6] - 构成关联交易,需经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外的股东审议通过 [6] 行业背景 - 导电银浆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特别是光伏、汽车等领域 [2] - 2017年后国产化兴起,帝科股份等国内企业逐步获得市场份额 [2] - 光伏行业技术迭代推动银浆需求增长,N型电池渗透率快速走高 [2] Solamet业务优势 - 深耕电子浆料行业40余年,是全球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的先驱者 [3] - 2023年实现LECO技术规模化量产,2024年推出低固含高效TOPCon背银产品 [3] - 在BC电池、HJT电池、钙钛矿叠层电池等领域具备技术领先性 [3] 财务数据 - 浙江索特2024年资产总额24.36亿元,营业收入35.5亿元 [6] - 2024年净利润扭亏为盈,录得5091.13万元 [6] 客户资源 - Solamet主要合作方包括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知名厂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