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出海

搜索文档
正泰新能常务副总裁黄海燕:出海征途从走出去到造出去 | 2025出海大会
36氪· 2025-07-28 10:30
公司背景与定位 - 正泰新能是正泰集团旗下专注光伏制造的核心企业 自2006年进入光伏领域 专注于晶硅电池和组件的研发与生产 业务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及地区 [5] - 公司发展历程包括早期参与金太阳项目 供应欧洲最大地面光伏电站 发布ASTRO N产品系列 以及从2006年国内生产到2014年收购德国工厂 2016年投资泰国电池工厂 近期布局土耳其工厂 [5] 全球化战略三阶段 - 第一阶段产品走出去 围绕全球核心市场布局销售网络 在欧洲 北美 中东 亚太设立分公司和销售中心 产品出口至140多个国家 稳居全球组件供应商第一梯队 [6][7] - 第二阶段品牌走出去 产品获国际权威认可 跻身Tier 1组件供应商 出货量全球第6 TOPCon组件出货量全球第四 9年获Kiwa PVEL最佳表现组件供应商 参与联合国大会 COP 彭博新能源财经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8] - 第三阶段产能造出去 为应对美国双反政策 IRA 欧盟CBAM法案及多国贸易保护措施 将制造基地拓展至海外 优先布局泰国及土耳其产能 规避贸易壁垒 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完善全球产业链布局 [9] 技术研发与产品竞争力 - 智能制造方面 公司是业内首家实现光伏加互联网透明工厂的企业 关键工序自动化率高 首创EL瑕疵AI自动检测技术 [10] - 产品创新方面 ASTRO N系列N7组件功率达650W 效率超过24%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获全球首批高温场景IEC认证 [10] 全球布局与本土化执行 - 本土化经营包括建立国际管理体系 培养本土化思维 招聘培训当地员工 聘请当地专业顾问 深入了解本地市场需求 [11] - 品牌培育与市场开发方面 与当地合作伙伴协作 提供差异化产品 尊重文化习俗 遵守法律法规和劳工权益 注重合规运营 [11] - 海外建厂构建多元化供应链网络 减少对单一国家依赖 提升抵御地缘风险能力 缩短交付周期 增强成本控制和市场响应速度 [11] 行业机遇与挑战 - 机遇方面 全球能源转型推动光伏需求保持较高水平 中东北非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重点新兴增量市场 公司已建立完整销售网络并在欧美 亚太 拉美等核心市场设立分公司 [12] - 挑战方面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部分国家推行去中国化和逆全球化政策 出台贸易壁垒和本土化要求 欧美持续推进双反调查 要求产品全流程本地化 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和技术同质化竞争 [12] - 公司采取海外产能加本地人才加合规运营加供应链本地化的四维策略应对风险 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全球领先 [12] 未来战略方向 - 推动融入共赢式出海模式 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 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将中国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复制输出到海外 构建全球韧性产业链生态 [13] - 继续深耕产能造出去战略 保持技术领先 推动绿色能源普及 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13]
光伏出海正当时 郴电国际中标赞比亚光伏项目
证券日报网· 2025-06-15 13:37
公司动态 - 郴电国际与赞比亚能源池公司和卡富埃峡区域培训中心达成光伏项目战略合作意向,分别签订50MW和10MW光伏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1] - 公司将以现金和技术方式入股,在两个项目中分别持股85%和90%,合作期限均为3年 [1] - 郴电国际通过全资子公司郴电新能源公司积极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2025年4月对子公司增资1.5亿元,注册资本达到2亿元 [2] 项目背景 - 赞比亚能源结构单一,主要依赖水力发电,干旱天气影响发电规模,因此积极寻求光伏项目落地以保障能源安全 [2] - 赞比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产铜国之一,电力短缺制约经济发展,光伏项目可提供稳定电力支持 [2] - 非洲多国以矿业和农业为经济支柱,电力短缺严重制约生产,光伏项目可改善配套设施并促进就业 [3] 行业趋势 - 国内企业积极推动光伏产品、服务和整体方案出海,在缺电国家和地区受到高度重视 [1] - 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对低成本、短周期建成光伏项目的需求增长,市场机遇显著 [2] - 光伏发电建设周期短,可实现就近供电,减少长距离输电损耗,是发展中国家破解能源困局的理想选择 [3] 竞争格局 - 除郴电国际外,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材节能也在赞比亚承建光伏项目,中材节能的项目预计可满足园区大部分用电需求 [2] - 赞比亚光伏项目有望成为中国光伏出海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3]
通威股份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 组件海外销量同比接近翻番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30 03:0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9.9亿元,同比下降33.87% [1] - 净利润亏损70.39亿元,同比下降151.86%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保持正流入,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约400亿元 [2] 业务构成 - 光伏业务实现营收597.9亿元,营收占比65.00% [1] - 农牧业务实现营收317.4亿元,营收占比34.50% [1] -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业务营收414.2亿元,占比45.03% [1] - 饲料、食品及相关业务营收317.4亿元,占比34.50% [1] - 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营收199亿元,占比21.63% [1] 光伏业务表现 - 高纯晶硅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市占率约30% [1] - N型硅料产出占比超90%,电子级多晶硅实现批量稳定供货 [1] - 太阳能电池销量87.68GW(含自用),同比增长8.7% [2] - TNC电池产能超150GW,连续八年全球电池出货量第一,市占率约14% [2] - 组件销量45.71GW,同比增长46.93% [2] 技术进展 - 成功导入60对棒还原炉、高沸裂解、废硅粉回收等关键设备和技术 [2] - 综合电耗降至46度以内,硅耗降至1.04Kg以内 [2] - 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降至2.7万元/吨以内(不含税) [2] 海外拓展 - 在沙特、波兰等多国获得GW级项目订单 [3] - 突破欧洲大型能源集团合作壁垒 [3] - 在中东与新兴市场收获大单,包括南非、阿联酋等地 [3] - 新增16个区域产品认证,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 [3] - 组件产品覆盖70多个国家与地区 [3]
市场瓜分殆尽!中国光伏“横扫”日本,价格战即将爆发?| 能见派
新浪财经· 2025-03-07 01:03
中国光伏企业进军日本市场 - 2025年被视为中国光伏企业全面进军日本市场的元年,大量中国企业首次参展日本国际智慧能源周,包括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的新面孔 [1][3] - 日本光伏市场规模约5GW/年,目前已被中国企业瓜分完毕,组件领域全部为中国品牌,支架、电缆、辅材等供应链也主要由中国企业主导 [1][3] - 头部企业如晶澳科技2014年在日本出货量达1GW,爱旭股份2023年进入日本后订发货量成倍增长,2024年目标300MW [3][6] 日本市场政策与需求 - 东京都2025年4月起强制新建住宅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预计将推动户用光伏装机规模显著增长 [4] - 日本拟将工商业屋顶光伏并网电价提高3倍至36日元/千瓦时(原12日元),购电周期从20年缩短至5年,大幅缩短投资回收期 [4] - 日本客户对产品美学和品质要求高,且忠诚度高,但需长期沟通建立信任,晶澳科技采用全球统一价格体系,与国内价格相近 [6][7] 市场竞争格局与技术趋势 - 行业预测2025年日本市场将爆发价格战,新进入者可能通过低价策略冲击市场,但现有企业强调品质优先 [6] - BC(背接触)组件在日本展会受多家中国厂商力推,逐步成为主流技术路线,部分客户要求30+30年质保(行业标准为25+30年) [7] - 亚洲光伏市场占比从2023年37.5%持续上升,日本及东亚分布式光伏成为出海关键战场,对比欧洲市场占比下降至40.7% [8] 企业动态与供应链 - TCL solar以全新品牌形象重返日本市场,海辰储能、仁卓智能、亿纬氢能等中国企业首次亮相日本展会 [3][5] - 中国全产业链价格自律初见成效,海外市场价格逐步回升,供应链稳定性增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