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

搜索文档
白银有色被立案调查,此前内控等问题曾遭上交所追问
钛媒体APP· 2025-09-11 09:13
公司立案调查事件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公告发布后次日股价跌停 收盘报3.82元 单日跌幅达9.91% [2] 内控问题与舞弊事件 - 全资子公司上海红鹭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货款出现3.88亿元差额 占归母净利润466.91% [2] - 员工收受贿赂导致多发出锌锭产品 另有员工通过伪造销售单据侵占990吨锌锭 涉及金额1.57亿元 [3] - 阴极铜事件造成潜在损失8587.92万元 锌锭事件造成潜在损失2323.64万元 均计入2024年度损益 [4] - 连续两年内控审计意见带强调事项段 但未在2023年报中披露相关事件 [4] 财务表现与会计问题 - 2024年上半年营收445.59亿元 同比下降15.28% 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 同比下滑1859.82% [6] - 会计差错更正导致2019-2021年度归母净利润分别调减41.04%/65.29%/58.28% 2023年度调增30% [6] - 子公司预付款会计处理存在差错 对2019-202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6] 诉讼与税务风险 - 因仓储合同纠纷和买卖合同纠纷确认预计负债3.17亿元 减少公司利润 [8] - 下属三家子公司被税务稽查 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898.48万元 [4]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主营铜锌铅金银等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贸易 国内铜锌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8%/6.08%/0.36% [5] - 2021年以来营收稳定在800亿元左右 但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 [6] 整改措施 - 2024年上线SAP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 但截至审计报告出具日尚未开展验收测试 [4]
济民健康上半年转亏5270万,三大业务营收“滑坡”,陷原副总公章造假风波
搜狐财经· 2025-08-20 11: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3.66亿元 同比下降21.30% [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5270万元 同比转亏且下降307.10% [1][2] - 扣非净利润亏损5320万元 同比下降318.03%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09.62万元 同比下降186.50% [2] 分业务营收表现 - 医疗服务收入1.69亿元 同比下降4.80% [4] - 医疗器械收入7509.72万元 同比下降47.54% [4] - 大输液产品收入1.21亿元 同比下降15.50% [4] 历史业绩轨迹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亏损0.65亿元 2024年亏损0.6亿元 [3] - 2021-2022年净利润持续下滑:2021年1.48亿元 2022年0.34亿元 [3] 重大风险事件 - 原副总裁何清红私刻印章与经销商签订违规协议 涉及销售额约1.17亿元 [6] - 违规协议包含无条件退货及10%资金占用补偿条款 显著增加经营风险 [6] - 事件导致公司面临集体诉讼及高额赔偿风险 股价曾出现跌停 [6] 资产与市值表现 - 总资产25.28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4.7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4.24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3.84% [2] - 当前总市值62.28亿元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70% [7]
药易购完成管理层调整 持续强化企业内控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5:28
核心观点 - 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 总经理陈顺军出任董事长 其具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智化领域经验 强化了市场对公司数智化转型的预期 [1] - 公司ESG评级升至A级 管理层强调坚持长期主义价值观 [1] - 公司独董团队大幅调整 新增三位分别擅长会计、法律和商学领域的大学教授 拓宽战略视野 [1] - 公司聘任拥有保荐代表人资格和多项专业证书的王亚东为审计负责人 其具备银行和券商投行背景 [1] 治理结构变动 - 审计委员会由三人扩充至五人 新委员会由两名董事及三名独董组成 独董干胜道出任主任委员 [2] - 公司持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加强了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及大额资金往来的动态跟踪 [3] - 公司持续强化董事会及关键岗位的内控意识和责任 明确具体责任人 [3] 财务与业务表现 - 公司近两年收入表现平稳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均突破40亿元 [4] - 公司系国内首家医药产业互联网上市公司 深耕院外市场医药流通服务 并以此为基础向上下游拓展 搭建科技大健康生态平台 [3]
一个财务经理的“贪腐教科书”
虎嗅· 2025-06-22 23:28
公司治理与内控漏洞 - 财务经理身兼数职,分管财务、采购、投标及子公司业务,权力高度集中[2][20][24] - 公司对子公司业务缺乏关注,体量小且长期微盈利状态使其成为管理盲区[46][47] - 内控系统形同虚设,虽有CRM、OA等管理系统但无法覆盖实际业务盲区[89][90] 采购环节贪腐手法 - 耗材采购通过批发市场无票交易,利用项目间耗材消耗差异虚报数量并55分成[10][12][15] - 刻意选择高毛利项目消化虚报耗材,因高毛利项目本身可能存在人员空额问题[17][18] - 子公司采购通过篡改客户需求内容,将高毛利服务改为低毛利产品套取差价[26][27][34] - 利用产品规格差异(国标/省标)虚报采购成本,实际采购低价产品交付客户[37][38] 资金管理问题 - 投标保证金通过个人账户周转,挪用多年未退还款项且通过账务混乱掩盖[63][66][69] - 利用现金工资发放环节平账,掩盖个人往来账户异常[78][79] - 微信转账记录显示同名账户互转成为关键证据,暴露虚假报销行为[44] 其他贪腐方式 - 虚构送礼需求截留50%礼品,并通过甲方名义索要[19] - 联合他人私分工会采购物资并通过二手平台变现[58][59] - 利用挂靠资质管理费定价权及人员调配权谋取私利[81][84] - 所有经手支出均收取回扣形成系统性贪腐[86] 行业普遍现象 - 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能人治理"现象,关键岗位权力缺乏制衡[91][92] - 表面合规流程与实际业务执行严重脱节,系统记录与实物流动无法对应[41][53] - 行业存在陪标围标、资质挂靠等灰色操作空间[80][83]
零售业40%损耗来自“家贼”?家贼不妨,企业必亡
36氪· 2025-06-12 04:46
行业现状 - 全国便利店平均毛利率20.1%,但损耗率连续三年突破1.8%,其中员工监守自盗占比超过40%[1] - 零售行业普遍存在员工监守自盗现象,从连锁卖场到小城超市均受影响[1] - 员工盗窃行为从个体作案逐渐演变为有组织的犯罪网络[4] 典型案例分析 - 内蒙古大福源购物中心因16名员工联手盗窃半年内亏损200万元倒闭,审计显示87万元商品被盗[2][4] - 某连锁超市防损员张某两年内盗窃86箱名酒,涉案127万元[5] - 电商员工李某利用系统漏洞盗取73部iPhone,涉案48万元[7] - 山姆会员店前员工张某冒领550万元名酒,伪造协议套现[8] - 珠宝店店长吴某某盗窃1029.91克黄金饰品,价值50万元[9] - 乌鲁木齐珠宝销售胡惠三年盗取几十公斤黄金首饰,变现1894万元[9] 作案手法 - 生鲜区员工利用消防通道转移商品[2] - 收银员使用"1元通关术"低价结算高价商品[2] - 店长勾结供应商伪造进货损耗报表[2] - 利用系统漏洞修改退货记录[7] - 滥用商品调价权限低价自购转卖[7] - 利用未注销的系统权限冒领货物[8] 企业应对措施 - 苏宁易购投入3亿元升级AI监控系统,内部盗窃案下降62%[17] - 荷兰Jumbo超市将员工最低工资提高20%并设立5%利润奖金池,盗窃率下降18%[17] - 沃尔玛中国引入EAP员工帮助计划,提供心理咨询和经济援助[17] 员工福利与管理 - 某企业提供底薪3500元+绩效1500元+岗位补贴500元的基础薪资结构[18] - 包含五险一金、重大疾病保险、员工餐折扣等福利[18] - 设立结婚贺金、生育贺金、育儿补贴等关怀福利[18] - 每年带薪休假40天,婚假产假等假期制度完善[18] - 设立委屈奖5000-8000元,老员工贡献奖等特殊待遇[18] 行业反思 - 技术防控如AI监控只能治标,需关注员工心理需求[17] - 提高员工待遇和归属感是降低盗窃率的有效手段[17][20] - 商业本质是信任,企业需真正把员工当家人[20] - 员工尊严感和归属感是防范监守自盗的核心[19][20]
派林生物内控缺陷两任董事长被警示 一季度营收净利双降股价跌超50%
长江商报· 2025-05-13 23:12
内控问题暴露 - 公司因内控缺陷和内幕信息管理缺位被山西证监局责令改正 [1][3] - 违规行为包括子公司与客户签署未纳入内控体系的补充协议、重大事项未进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等 [3] - 两任董事长(李昊、付绍兰)、总经理(荣先奎、袁华刚)及董秘赵玉林被出具警示函 [4][5] 经营业绩与产能扩张 - 2018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长逾8倍 但2024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4%和26 95% [2][9] - 业绩下滑因子公司派斯菲科二期扩产停产导致供应量减少 扩产后年产能提升至1600吨 [9] - 广东双林二期扩产后年产能将达1500吨 公司总产能超3000吨 预计2025年业绩改善 [9] 行业地位与战略发展 - 公司通过并购派斯菲科及与新疆德源合作 浆站数量达38个(行业前三) 采浆量超1400吨(千吨级第一梯队) [8] - 产品数量11个 位居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第三(行业最高14个) [8] - 2021至2024年营收从19 72亿元增至26 55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3 91亿元增至7 45亿元 [8]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分歧 - 2023年公司经历管理层更迭 付绍兰与大股东胜帮英豪争斗后以联席董事长身份回归 [5][6] - 战略分歧曾存在:前任实控人浙民投主张多元化 付绍兰坚持聚焦血液制品主业 [7] - 付绍兰2024年薪酬377 23万元(董监高最高) 同比增加72 13万元 [2] 市场表现 - 股价从2020年8月高点49 82元/股(前复权)跌至2024年5月13日的21 82元/股 跌幅超5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