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叉学科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大学探索学科会聚构筑创新高地特色模式
新华网· 2025-09-28 03:42
"我们要努力去做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才能形成具有突破性的原创成果,培育新兴交叉学科 增长点,打造基础研究优势学科集群。"浙大发展规划处处长尹建伟说,目前,浙大21个学科入选一流 学科建设名单,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 浙大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生态,成为浙大学科拔尖造峰中的亮眼 风景。 这是浙大"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简称"创新2030计划")实施以来的重要成果之一。浙大 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探索以学科会聚构筑创新高地特色模式,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以 重大战略问题为导向,前瞻布局和重点发展一批会聚型学科领域。"创新2030计划"分批实施11个学科会 聚研究计划,将学科会聚的理念转化为大规模实践,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驱动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以最先启动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会聚研究计划"为例,该计划不仅获批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等 高能级创新平台,还成立了全国首个"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荣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成为脑 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汇聚的战略基地。 浙江大学脑机智能 ...
大学专业三年优化启动 急需学科专业实施超常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8-28 16:38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优化行动方案 -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提出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布局学科专业点 [1] - 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 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 [1] - 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 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 [1] 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21年将交叉学科新增为第14个学科门类 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两个一级学科 [2] - 455所高校共设立616个交叉学科 [2] - 2022年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交叉学科门类下设7个一级学科 包括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和区域国别学 [2] 高校交叉学科实践案例 - 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聚焦能源与健康行业塑造极交叉学科形态 学生可自由组合不同学科形成培养计划 [4] - 复旦大学在集成电路、国家安全、纳米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建设若干学科专业 实施学科交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4] - 复旦大学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全部采用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集成电路领域推出7年制星陈计划本博融通培养项目 [4][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证增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牵头起草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指南 带动全国120多所学校申报低空领域学科 [5] 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与发展 - 2023年2月以来高校新设本科专业3229个 撤销专业2534个 工学专业调整力度最大 新增专业1395个 撤销专业823个 [6] - 工学新增专业中人工智能94个、智能建造83个、智能制造工程72个 [6] -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国内供求比例为1:10 [6] - 2018年人工智能专业首次获批 至2024年7年间已有621所高校备案和审批通过人工智能专业 [6]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政策支持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强化人工智能跨学科牵引带动作用 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 [7] - 工信部支持拓展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 调动产业资源支撑人才培养 建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学科专业 [7] - 复旦大学推出覆盖全体本研学生的AI大课 构建AI-BEST课程体系 包括AI通识基础课、AI专业核心课程、AI学科进阶课程和AI垂域应用课程 [8]
大学专业三年优化启动
第一财经· 2025-08-28 16:13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 -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对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3] - 方案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布局学科专业点 [3] - 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 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 [3] - 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 布局建设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 [3] - 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 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 [3] 交叉学科建设发展现状 - 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交叉学科新增为第14个学科门类 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两个一级学科 [5] - 2021年数据显示455所高校共设立616个交叉学科 [5] - 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交叉学科门类下设7个一级学科 包括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工程和区域国别学 [5] -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交叉科学部 下设4个科学处聚焦物质科学、智能与智造、生命与健康、融合科学领域 [5] 高校交叉学科实践案例 - 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聚焦能源与健康行业塑造极交叉学科形态 学生可自由组合不同学科形成培养计划 [6] - 复旦大学在集成电路、国家安全、纳米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建设若干学科专业 实施学科交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7] - 复旦大学2024年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全部亮相 全部采用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本研融通模式 [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证增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牵头起草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指南 带动全国120多所学校申报低空领域学科 [8] 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进展 - 2023年2月以来高校新设本科专业3229个 撤销专业2534个 其中工学专业调整力度最大 新增1395个撤销823个 [10] - 工学新增专业中人工智能94个、智能建造83个、智能制造工程72个 [10] -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国内供求比例为1:10 [10] - 2018年人工智能专业首次获批 至2024年7年间已有621所高校备案和审批通过该专业 [10]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措施 - 方案提出实施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 加快教学内容迭代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11]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强化人工智能跨学科牵引带动作用 推动多学科融合发展 [11] - 工信部支持拓展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 调动产业资源支撑人才培养 支持高校参与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2] - 复旦大学推出覆盖全体本研学生的AI大课 AI-BEST课程体系从AI通识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学科进阶课程和垂域应用课程四个维度设计 [12]
大学专业三年优化启动,急需学科专业实施超常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8-28 13:58
从中央到高校,都在为人工智能赋能专业、产业以及两者的融合作出部署和支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 先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都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质,这也对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提出更高要求。 8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 年)》(下称《方案》)公布,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方案》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 科专业点;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实施新兴学科和 交叉学科孵化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对社会需求明显 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等。 加速交叉学科布局 随着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 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近年来也提升了对交叉学科的重视程度。 本次《方案》提到的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也是多个高校 ...
报名开启|中关村国际青年论坛:诚邀全球青年学者共探AI前沿
机器之心· 2025-08-20 09:47
机构定位与理念 - 专注于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科研机构 秉持"极基础 极应用 极交叉"的颠覆式研究理念和"极经典 极前沿 极实战"的人才培养理念 [2][3] - 通过科研项目载体开展前瞻性科学探索和学生培养 致力于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 [3] - 与国内31所顶尖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合作 践行项目制"超常规"科教融合培养体系 [14] 学术活动与影响力 - 2024年9月成立以来已举办两届国际青年论坛 吸引来自7个国家的98名海内外顶尖青年学者 [5] - 论坛议题覆盖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及跨学科融合前沿方向 构建高质量全球学术网络 [5] - 2025年论坛设置邀请报告 Oral Presentation 圆桌论坛 Poster Session等核心议程 促进跨界合作与知识交流 [6] 资源支持体系 - 提供高性能算力与专项经费支持科研保障 配备专业导师与优质生源团队支持 [16] - 建立头部高校 国家级机构 海淀科创企业合作网络 [16] - 提供人才落户 子女教育 住房补贴等政策支持 协助基金申报和横向项目 [6] 人才发展平台 - 提供多元个性化人才评价体系 享有北京市及海淀区两级人才政策全方位支持 [17] - 为海外学者提供短期访问计划 访问时长8天至6个月 覆盖副教授以上高级研究人员及企业首席科学家等群体 [18] - 要求申请人取得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博士学位2年以上 具有顶会顶刊论文发表或前沿项目经历 [15]
2025年光学工程前沿交叉科学大会在浙江金华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14:53
会议概况 - 2025年光学工程前沿交叉科学大会在浙江金华开幕 聚焦新材料、空天科技、绿色能源、脑机交互与量子计算五大前沿交叉领域 [1] - 大会主题为"交叉、融合、创新、发展" 参会人员围绕"极微观""超快超强超稳"等维度展开探讨 [1] - 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深化 科学研究范式迎来历史性重塑 [1] 行业影响 - 光子学和光子技术是当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会议召开将提升光学工程及交叉学科服务科技前沿的能力 [1] - 会议加速中国光学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学科融合 促进新兴方向领军人才的培育 [1] - 大会组委会共邀请210位专家作特邀报告 204个专题分会邀请报告汇聚多领域杰出中青年领军专家 [1] 学术内容 - 山西大学副校长张天才作《中性单原子阵列及其与光学腔强耦合的操控与测量》报告 [2] - 清华大学孙洪波作《非线性激光制造: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报告 [2] - 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作《超构表面光场调控:从1.0到2.0》报告 [2] 产业对接 - 大会联动金华策划本地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路演、高层次人才现场招聘会等配套活动 [2] - 开展"政产学研金服用"联动板块的"揭榜挂帅" 精准对接难题攻关方案 [2] - 举办新质生产力成果展 集中展示跨领域融合创新的发展动能 [2] 人才引进 - 设立"招才引智"人才发布专区 超140家企业参加并对接相关科研人员 [2] - 19家用人单位发布287个岗位需求吸引专业人才在金华投资兴业 [2] - 举办面向35岁以下青年学者的追光论坛及PhotoniX Prize评选活动 聚焦青年人才培养 [2]
热钱,藏在冷门专业里?
36氪· 2025-07-02 00:13
高考志愿填报与专业选择 - 高考志愿填报应从传统"分数优先"思维转向结合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研判 [1] - 现代高等教育市场呈现专业分化趋势:传统热门专业人才饱和,新兴产业相关"潜力专业"崭露头角 [1] - 选专业本质是选行业,需锚定处于上升通道的行业匹配相关专业 [2][3] "双碳"政策相关行业 - 在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目标下,企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带动减碳控排行业崛起 [5] - 2022-2023年新能源行业碳排放管理职位增长率达52% [6] - "双碳"人才结构呈哑铃状:从业5年以上占29%,3年以下占52%,3-6年经验人才供需失衡 [6] - 碳管理咨询师、碳交易员等岗位起薪达万元以上,反映市场高度需求 [6] - 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从业人员450万,预计2030年将达6300万,缺口5850万 [8] 邮轮行业人才需求 - 2023年全球邮轮客运量3170万人次(达2019年107%),预计2027年突破3950万 [11] - 2024年中国邮轮游客202万,春节上海邮轮出入境人次同比增337.5% [11] - 中国船员在全球邮轮占比不足5%,本土邮轮公司发展催生专业人才需求 [12] - 预计2030年中国邮轮旅客量500万人次,需10-30万运营人才 [14] - 邮轮行业基层岗位起薪8000-1万/月,5年后薪资可翻倍,10年后达3-4万 [16] 人工智能行业就业现状 - 49.2%职场人希望跳槽至AI领域,但Top高校门槛限制多数求职者 [17] - 91.3%企业面临AI人才短缺,但落地场景不清晰导致就业不确定性 [19] - AI伦理方向兴起:国际科技公司设Responsible AI团队,国内大厂成立AI伦理委员会 [20] - 中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推动企业加强内容审查 [22] 新兴交叉学科发展 - 教育部2025年本科专业目录新增29种专业,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市场刚需 [9] - 国际邮轮管理专业融合航运经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 [14] - AI伦理学为文科生提供就业机会,全国多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20][22]
中学生如何做出“漂亮”的科技项目
虎嗅· 2025-07-01 13:02
科技项目的定义与价值 - "漂亮"的科技项目需具备科技含量、学术水平和实用性,能解决生活或科学领域的问题 [1] - 优秀科技项目有助于大学申请(尤其美国理工科名校)、深化课内知识理解、提升综合竞争力 [1] 项目方向选择 - 选择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及其细分方向),激发主动性和持续性 [2] - 交叉学科项目(如生物+电子+软件)比单一学科更具科学价值,案例:多肉植物生长研究通过增加传感器、LED光源和软件分析实现升级 [3][4] 选题与实施策略 - 选题需结合兴趣方向持续学习观察,优秀选题会自然浮现,案例:天文爱好者通过补充光学设计、自动控制知识后开发出手机控制的全自动激光指星笔 [6][7][8] - 实施过程需分解问题、学习工具并逐个突破,案例:胶囊碰撞力学研究通过SolidWorks设计装置、高速摄像及Python图像处理完成复杂实验 [11][12][13] 项目展示与能力提升 - 优秀呈现方式包括科学论文(需写作能力)、社交媒体视频或文章,直接影响项目影响力 [15] - 全流程投入(方向选择、选题、实施、展示)是成功关键,非功利性探索能显著提升综合能力 [16]
密集迎来“新”大学,为城市竞争格局打开想象空间
央视网· 2025-06-28 07:50
高等教育格局变化 - 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数量达3167所 较2024年新增55所高校 57所高校更名/转设/升本 [1] - 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受关注: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大湾区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均位于沿海万亿GDP城市 首批招生规模不足百人 [1] - 16个内地城市大学数量超50所 30个城市超20所 但部分经济强市高等教育配置不足 如东莞仅有7所高校 在校生不足20万 [2]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 - 办学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6大方向 大湾区大学设数学/物理/计算机等5个本科专业 [5] - 福耀科技大学设6所学院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 首批4个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6] - 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大湾区大学联合区域大科学装置 福耀科技大学每所学院设校企联合实验室 [6] - 师生比极高:宁波东方理工大学70名本科生配100+教授 福耀科技大学50名本科生每人配4位导师 [7] 城市与高等教育联动 - 经济强市补短板路径转变:从"外引"合作办学转向自办新型研究型大学 深圳高校数量2014-2024年从9所增至17所 在校生从8.76万增至17.6万 [9][10] - 新型大学更契合城市需求:专业型/小而精模式能精准对接产业创新 如大湾区大学动态组建交叉学科中心 [5][10] - 高等教育创新价值:新型大学推动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创造"转型 重塑城市竞争格局 [11] 区域产业协同 - 办学与地方产业深度绑定:长三角/大湾区的大科学装置和科技企业为新型大学提供资源支持 [6] - 人才培养方向体现区域特色:福耀科技大学设运载与智慧交通学院 呼应福建汽车玻璃产业优势 [6]
市教育考试院公布2025本科各批次录取控分线 录取形势如何 志愿如何填
解放日报· 2025-06-24 01:57
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 上海市2025年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02分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为505分 艺术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为302分 舞蹈类 戏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为220分 体育类本科文化控制分数线为281分 [1] 招生计划与录取率 - 2025年上海秋季高考考生人数达6.3万余人 较去年增加近1万人 在沪招生总计划数同步增加 预计本专科总体录取率与往年接近 [2] - 2025年共有784所高校在沪招生 较去年768所增加16所 其中本科院校697所 较去年675所增加22所 [2] - 高校在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学科领域 以及新工科 新医科 新文科 新农科 交叉学科增投在沪招生计划 [2] 志愿填报指导 - 填报志愿需关注高校办学水平 优势专业 结合自身学科特长 兴趣爱好 同时需注意招生章程中办学性质 办学地点及专业具体要求 [3] - 考生需综合选考科目 分数 位次 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等信息合理填报志愿 [3] - 市教育考试院将公布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考生成绩分布表 综合评价批次入围考生成绩分布表 艺体类投档成绩分布表供参考 [3] 选考科目与招生趋势 - 2025年物化双选科目要求的招生计划占比进一步增加 建议物化双选考生重点关注相关院校专业组及专业 [4] - 其他选考科目组合考生也有对应科目要求的院校专业组及专业可选 [4] 招生录取流程与监管 - 市教育考试院按投档规则将考生电子档案投档至高校 高校按招生章程进行录取 [5] - 招生单位严格执行"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 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纪检部门监督重点环节 查处违纪行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