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智一体
icon
搜索文档
十年埋伏,百度智能云迎来「抢攻时刻」
雷峰网· 2025-08-30 04:26
文章核心观点 - 云计算市场正从资源驱动转向智能驱动 大模型成为关键变量 百度智能云通过十年云智一体战略布局 在AI云新赛道实现换道竞争 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导行业发展方向[4] - 百度智能云以24.6%市场份额稳居中国AI公有云第一 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冠军 2024年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13]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27%达65亿元 AI新业务收入首破百亿大关 同比增长34%[38] 云计算市场发展路径 - 过去十年中国云计算主旋律为规模扩张与资源竞争 部分厂商采取"先有云再上AI"策略 AI业务被单独划分为技术探索特区[9] - 云与AI二元结构造成技术与业务脱节 前沿AI技术成果难以快速反哺云业务主航道[10] - 百度智能云2015年开放运营即确立云智一体核心战略 是全球最早重视智能的云平台 三年前率先搭建国内最大GPU集群[10] 差异化竞争战略 - 云智一体战略使公司避开传统云市场资源价格战红海 开辟AI云蓝海市场[13] - 双重身份优势:既是云计算资源提供者 又是人工智能技术全栈布局者 深刻理解云与AI协同发展[13] - 通过全栈AI产品技术与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构建武器库 培养以云智一体为核心的全局思维[14][15] AI云新基建四大核心要素 - 算力、模型、数据和工程能力构成AI云四大核心要素 是大模型发展的技术基石[18] - 平台化战略整合要素:打造AI计算平台实现算力资源与工程能力深度融合 构建AI开发平台实现全链路赋能[18] - 企业对基础设施要求从降本增效转向直接创造价值 AI云从成本中心转变为新型利润中心[17] 纵向技术深度构建 - 百舸AI计算平台5.0针对网络、算力、推理系统和训推一体效率四大瓶颈进行重点迭代[25] - 网络升级:VPC网络达200Gbps 自研HPN网络支持单集群10万卡RDMA互联 端到端延迟压缩至4us[25] - 算力突破:昆仑芯超节点将64张卡放同一机柜 单卡性能提升13倍 单机训练性能提升10倍 单卡吞吐比国内同类产品高15%[26] - 推理系统优化:通过解耦、自适应和智能调度三大策略 DeepSeek R1推理吞吐提升50%[27] - 训推一体设计:将推理采样、奖励评估、训练更新打造成高吞吐低时延流水线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现两倍提效[28] AI开发平台升级 - 千帆平台升级至4.0 定位为企业一站式Agent工厂 已诞生130万个智能体 服务46万家企业[30][32] - 模型库扩至150余款 涵盖通用大模型及金融、视觉、语音等高性能模型[32] - 发布RFT强化反馈精调工具链 在千问7B模型上提升43%效率 仅需数百条样本数据[33] - 多模态RAG支持图片、表格等数据类型检索 文心大模型数据开发效率提升30%到6倍[33] - 一见视觉大模型平台支持一句话生成专业级视觉AI应用 将数周开发流程压缩至分钟级[34] 横向产业拓展成果 - 2025年上半年以大模型中标项目48个和5.1亿元金额稳居双第一[36] - 超65%央企落地大模型选择百度智能云 金融领域覆盖80%系统重要性银行及150余家保险、券商和基金公司[36] - 95%主流车企和超半数游戏厂商落地大模型时选择百度智能云[36] - 具身智能领域获二十余家客户 其中4家为全国TOP4[36]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采用百度智能云解决方案 强化学习训练速度提升一倍多[37][29]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327亿元 百度核心收入263亿元 归属百度核心净利润74亿元 同比增长35%[38] - AI新业务收入超100亿元 同比增长34% 主要受智能云业务增长带动[38] - 2025年上半年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34% 高于2024年上半年的低双位数增速[38]
让 AI 云帮客户赚钱,云厂商的下一个赛点
晚点LatePost· 2025-08-29 16:18
文章核心观点 - 云计算行业正从通用基础设施转向以AI为核心的智能优先架构 企业AI云正成为新型利润中心[3][7] - 百度智能云通过全栈AI能力升级 将复杂AI技术转化为企业实际业务价值 推动产业化落地[5][14][18] - 云竞争重点从资源租赁转向工程能力、场景适配与系统集成综合比拼 差异化优势成为关键[8][17][18]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95%尝试AI的企业未获商业回报 但5%成功案例创造超额价值 如初创公司年营收从0增长至2000万美元[3] - 超70%企业高管称上线生成式AI第一年即获得回报[3] - 百度智能云占据中国AI公有云市场近25%份额 大模型平台市场以15%份额居首[14] - 百度智能云支持65%央企、80%系统重要性银行、95%主流车企及50%游戏厂商落地大模型[5] 百度智能云战略升级 - 从"云智一体"演进为"智能优先" 重新定义企业用云方式 非简单添加AI模块[7] - 全栈布局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四大要素 通过百舸平台、千帆平台及行业应用实现技术转化[5][9][10] - 自研昆仑芯第三代AI芯片 部署万卡规模集群 相比通用芯片方案具备价格优势与调度效率[8] - 百舸平台5.0强化多模型高并发调度 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借此缩短30%大模型调试时间[8][10] 平台能力与客户成果 - 千帆平台服务客户超46万 Agent数量超130万 提供完整训练调优、推理部署工具链[9] - 智联招聘通过千帆模型蒸馏功能 将6000亿参数模型压缩至百亿参数 成本降至原三成[9] - 九号公司集成千帆RAG能力与文心大模型 实现多语种智能客服 应对全球化服务挑战[16] - 与中国钢研合作开发冶金感知大模型 从异常识别扩展到流程优化与故障预警体系重构[9] 具身智能与产业应用 - 百度为具身智能提供软硬一体方案 通过百舸IDE提升2倍研发效率 GRPO训练速度翻倍[15] - 文心大模型提供自然语言解析、多模态融合能力 实现复杂场景任务规划与决策优化[15] - 具身智能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 应用于养老护理、危险作业等场景[15] 技术落地与商业价值 - VAST依托百度智能云算力资源 专注模型优化与产品设计 生成3D资产应用于影视、游戏[5] - 网易《逆水寒》借助文心大模型实现NPC自动生成对话行为 提升沉浸感并降低制作成本[5] - 百度AI新业务Q2收入突破百亿元 智能云为主要贡献板块 中标48个项目金额达5.1亿元[14]
AI云时代:云计算产业的新变局与长期主义者的领跑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8-29 12:10
行业趋势与变革 - 中国2024年诞生50个千亿级参数大模型 推动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74.1% 远超通用算力增幅 智算中心利用率突破70% [1] - AI技术重塑云服务架构与价值逻辑 催生"AI云"新范式 突破云计算长期增长瓶颈 开启行业第二增长曲线 [1] - AI与云计算紧密共生重构技术与商业边界 云计算竞争格局开始松动 竞争焦点从计算成本转向解决业务难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2][4] - 微软与OpenAI 2020年5月在Azure云平台构建首台AI超级计算机 为云计算产业带来新曙光 [2]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百度智能云提出"云智一体"发展策略 以全栈AI技术优势引领AI开发范式变革 [4] - 公司拥有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AI技术栈 包括2016年发布中国首个自主研发深度学习框架"飞桨" 2018年推出云端AI芯片"昆仑" 2019年启动预训练大模型研发 [4] - 百度智能云提供三层架构服务:基础设施层(AI IaaS)含自研昆仑芯芯片和百舸AI异构计算平台 平台服务层(AI PaaS)以千帆平台为核心 应用解决方案层(AI SaaS)面向具体场景 [5] - 公司以"AI带动云"为核心驱动力 通过全栈自研AI能力吸引客户上云 实现换道超车 [6]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百度智能云以24.6%市场份额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第一(IDC 2024年报告) [6] - 百度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27% 推动AI新业务首次突破100亿元 同比增长34% [7] 产品迭代与升级 - 百度百舸AI计算平台迭代至5.0版本 重点升级推理能力 昆仑芯超节点实例实现64张卡同机柜部署 大幅提升单卡性能与吞吐 [6] - 百舸平台发布强化学习框架BRL 提升训练与推理效率 将单点吞吐推至极限 [6] - 千帆平台升级至4.0版本 打造以Agent为核心的一站式企业级服务平台 提供模型、编排、数据等开发能力 [7] 未来发展方向 - 百度智能云升级"云智一体"战略 致力于提升智能天花板与扩大智能渗透面 目标成为支撑中国AI引领世界的底座 [6] - 公司解决方案应用领域从传统行业扩展至创新赛道 为未来科技竞争占据有利地位 [7]
AI云,重画的起跑线
远川研究所· 2025-08-29 07:04
AI与云计算融合趋势 - AI与云计算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姿态绑定,AI云成为新范式,推动云计算产业突破长期桎梏并跑出增长第二曲线 [1] - 2024年中国新增千亿级别参数大模型50个,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74.1%,是通用算力同期增幅的三倍以上,智算中心利用率持续突破70% [1] - AI彻底改变云服务架构与价值逻辑,产业进入应用规模化落地期,需求从底层AI算力基础设施走向一站式端到端解决方案 [1] 云计算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7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6%,但行业陷入同质化价格战困局 [5] - 海外云计算巨头率先发起价格战:亚马逊AWS最高降幅40%,微软Azure超50%,谷歌云超60% [5] - 私有云定制化解决方案虽可避免同质化,但面临碎片化瓶颈,需求非标导致成本高企 [8] AI重构云计算商业模式 - AI模型训练依赖云计算超大规模计算能力,打开市场空间并带来技术革新,在同质化与碎片化间取得平衡 [8] - 竞争焦点从"计算力价格"转向"业务难题解决能力",从资源规模竞争升级为创新解决方案竞争 [9] - 微软与OpenAI合作构建AI超级计算机,为云计算产业开辟新赛道 [3][5] 百度智能云战略布局 - 百度拥有完整AI技术栈:芯片层(昆仑芯)、框架层(飞桨)、模型层(文心大模型)和应用层 [10] - 2020年提出"云智一体"战略,以全栈布局优势引领AI开发范式变革 [11] - 提供三层服务:基础设施层(AI IaaS)支持三万卡集群部署;平台服务层(AI PaaS)千帆平台作为企业级大模型开发工厂;应用解决方案层(AI SaaS)提供开箱即用Agents [14][15] 技术突破与性能提升 - 百舸AI计算平台5.0实现推理能力全面升级,推理算力占比达58.5% [18] - 昆仑芯超节点实例单卡性能提升13倍,单卡吞吐提升近一倍,较国内同类产品高15% [19] - 强化学习框架BRL将训练推理效率提升9倍,万亿美元参数模型可在几分钟内运行 [19] 市场表现与生态建设 - 百度智能云以24.6%市场份额连续六年蝉联中国AI公有云第一 [16] - 2024年第二季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27%,AI新业务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4% [21] - 千帆平台4.0扩充模型库至150个,提供Agent开发基础设施,降低开发门槛 [19][20] 行业应用与落地实践 - 解决方案覆盖金融、冶金、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3D创作及AI眼镜等创新赛道 [20] - 千帆慧金金融模型在认证考试和推理计算评估集上超越SOTA通用模型 [20] - 推出数字员工"AI吴彦祖"和一见SOP合规分析能力,为客服、营销及视觉AI应用提供范本 [20]
云市场淘汰赛,谁能活到最后?
虎嗅APP· 2025-08-28 13:54
AI云市场变革与竞争格局 - 大模型引发全球变革 33个月内催生4000个大模型、近500家AI独角兽 吸引近5000亿美元投资 英伟达市值增长十倍突破4.4万亿美元[2] - 中国AI公有云市场CR5超75% 较2020年提升23% 行业进入洗牌期 核心逻辑从出租算力转变为交付智能成果[3] - 2024年中国AI公有云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 百度/阿里/华为三家头部厂商合计占62%份额 较2023年提升8%[5] 头部厂商竞争优势 - 头部厂商具备全栈技术研发/万卡级智算集群投入/行业案例沉淀三大壁垒 中小厂商采购成本高10-30% 效率仅为头部自研框架1/9[6] -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5.7万亿元 AI云占比超30% 增速为传统云2倍 万卡集群硬件投入超50亿元 年运维成本数亿元[7] - 65%央企和80%系统重要性银行选择百度智能云 行业落地经验成为关键选择标准[8] 技术演进与产业落地 - 百度智能云以24.6%份额连续六年中国AI公有云第一 千帆平台支撑46万企业 制作130万Agent 2025年中标48个项目金额5.1亿元[13] - 2024年中国大模型平台市场规模16.9亿元 百度智能云以14.9%份额居首[9] - Agent经济规模预计2027年超3万亿元 百度千帆4.0支持多智能体协作 应用于快消行业全流程任务[15] 生态建设与产业渗透 - 百度智能云服务95%主流车企/50%以上游戏厂商/重点具身智能企业 以及VAST/李未可等新锐公司[19] - 2025Q2百度AI新业务收入首破百亿 智能云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7%[19] - 昆仑芯超节点获中国移动十亿级订单 3万卡集群通过信通院五星级测评[16] 行业发展路径差异 - 头部厂商分化明显:部分聚焦消费端AI场景依托C端生态 另部分采用全栈技术+产业深度路线深入工业/能源/汽车领域[11] - 云原生成为AI项目落地主流选择 百度2019年率先提出AI云概念 比行业早2-3年[12] - 后训练Scaling成为模型竞争关键 强化学习训推一体推动AI计算范式变革[9]
当拼算力不再稀缺,AI云开始拼懂行业
36氪· 2025-08-28 13:42
云计算行业演进 - 云计算从PC互联网时代的IT基础设施外包和服务器租赁 演进至移动互联网时代支撑高并发需求的稳定性和弹性扩容 再到大模型驱动下成为企业智能能力的提供者 [1] - 行业竞争从拼资源、拼价格转向拼智能、拼行业理解和交付能力 [1] - 全球云厂商如OpenAI借助微软Azure构建模型生态 Anthropic借力AWS扩张 甲骨文凭借AI实现业务重新增长 [1] 中国市场转变 - 百度智能云从追赶者变为AI云赛道领跑者 [1] - 云计算竞争从"卖资源"转向"卖智能、卖价值" [1] 历史竞争格局 - 2006年至大模型出现前 云计算竞争围绕资源规模、带宽和价格策略展开 [2] - 企业上云主要诉求是成本优化与弹性扩容 [2] - 国内厂商依托基础资源、资金和渠道优势占据公有云市场份额 [2] 行业拐点 - OpenAI和Anthropic等AI创企爆发后 客户需求从算力托管转向智能能力 [2] - 金融行业要求实时风险识别和报告生成 制造业希望提升质检准确率 游戏厂商需要陪伴式交互 [2] - AI开发与推理需要更高算力、更稳定延迟和端到端优化 推动云厂商向智能能力交付者转型 [2] 百度智能云战略 - 2015年对外提供云服务时确立AI云战略方向 当时市场仍关注资源调度和性价比 [4] - 2019年内部业务如搜索、网盘、智能驾驶和地图迁移至云智一体架构 实现模型与算力闭环优化 [4] - 2020年正式向外部市场推出云智一体战略 成为国内最早喊出AI云战略的云厂商 [4] 战略先发优势 - 前置规划和投入为百度智能云在AI云赛道超车奠定基础 [5] - 2022年后其他国内云厂商才陆续提出AI云和云智融合策略 百度已提前五年实践 [6] 差异化竞争 - 行业风向从拼价格和资源转向拼谁更懂业务和贴近需求 [7] - 百度智能云通过全栈自研闭环能力形成护城河 包括昆仑芯、百舸AI计算平台、千帆大模型平台和一见视觉大模型等 [7] 技术能力升级 - 百舸AI计算平台5.0版本训练和推理效率大幅突破 缩短模型迭代时间 [7] - 昆仑芯超节点实例是上一代实例的8倍 吞吐比同类厂商旗舰产品高出15% [7] - 通过解耦、自适应和智能调度三大策略实现MOE推理吞吐模型提升50% TTFT低至0.5秒 [7] 千帆平台能力 - 千帆4.0成为功能最完备的企业级AI开发平台 打通大模型开发、精调到Agent应用交付全链条 [8] - 模型能力升级 引入150+精选模型服务和自研视频生成模型百度蒸汽机 推出RFT精调工具链降低部署门槛 [10] - 增强智能体部署工程稳定性 包括多智能体协作、多模态RAG检索和百度AI搜索能力 [10] - 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支持数据采集、处理到模型训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0] - 千帆平台已孵化130万个智能体 服务46万家企业 覆盖制造、能源、金融、汽车和教育等领域 [10] 行业针对性服务 - 一见视觉大模型平台针对工业质检、流程合规和安全生产等领域 [10] - 一见·工序合规分析可在几分钟内生成复杂工序AI技能 [10] - 数字员工产品线基于慧播星数字人技术 服务于营销、客服和内容创作等场景 如AI吴彦祖口语陪练 [11] 系统协同能力 - 懂业务的AI云需要底层算力与框架自研能力、通用平台能力以及应用产品交付能力三项系统协同 [11] - 百度智能云是少数能同时打通这三关的玩家 能交付可持续落地产品并在多个行业跑出范式样本 [11] - 服务65%的中央企业、80%的系统重要性银行、TOP10手机厂商、95%的主流车企和全国200多个重点城市和地区的大模型落地项目 [11] 身份转变 - 百度智能云从传统云计算资源竞赛抽身 转向云智一体道路建立技术优势和长期价值 [14] - 逐步成为新范式下的引领者和AI云赛道领跑者 [15] 财务与市场数据 - 2025年上半年百度总营收652亿元 AI新业务营收194亿元同比增长36% 智能云是主要贡献力量 [16] - 二季度单季百度智能云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7% [16] - 2024年中国AI公有云市场规模195.9亿元 百度智能云以24.6%份额稳居第一 连续六年累计十次夺冠 [16] - 在大模型平台和AI数字人市场同样位列第一 [16] - 2025年上半年中标48个大模型项目总金额5.1亿元 覆盖金融、能源和政务等行业 [16] 行业标准制定 - 推动行业采用模型能力包交付范式 从金融到能源客户采纳百度技术标准 [16] - 主导交付路径和行业落地流程 [16] 趋势与实践 - 客户不再单纯购买云资源 而是要求AI解决业务问题 [16] - 百度智能云第一个清晰表述并实践这一趋势 提供算力资源、平台能力、交付工具链、行业模型服务和生态支撑 [17] - 客户跟随完成范式迁移 其他云厂商比照其架构重塑产品线 [17] 行业未来 - 中国云计算进入下半场 从卖资源拼规模转向懂行业创价值的竞争阶段 [19] - 技术能力、系统稳定、行业理解和开箱即用缺一不可 [19] - 门槛变高节奏变慢 要求更多综合能力 [19] - 百度用十年提供答案 在AI重构产业全球浪潮中为中国云厂商提供新解题范式 [19]
当拼算力不再稀缺,AI云开始拼懂行业
36氪· 2025-08-28 13:35
云计算范式转移 - 云计算竞争从资源价格转向智能价值交付 企业需求从算力托管转向智能能力 [2][3][5] - 全球云厂商形成共识 AI开发推理需要更高算力稳定延迟和端到端优化 [5][6] - 金融行业要求实时风险识别报告生成 制造业需视觉大模型提升质检准确率 游戏厂商需要陪伴式AI交互 [5] 百度智能云战略布局 - 2015年确立AI云战略方向 早于行业主流资源调度性价比思路 [7][9] - 2019年内部验证云智一体架构 搜索网盘智能驾驶地图等核心业务迁移至统一平台 [9] - 2020年正式推出云智一体战略 早于国内其他厂商2022年才提出的AI云策略 [9][10] 技术能力构建 - 全栈自研闭环能力覆盖昆仑芯百舸平台千帆平台及视觉大模型数字员工应用 [14] - 百舸AI计算平台5.0训练推理效率大幅突破 昆仑芯超节点实例达上代8倍 吞吐高同类厂商15% [14] - 通过解耦自适应智能调度三大策略实现MOE推理吞吐提升50% TTFT低至0.5秒 [14] 平台与应用落地 - 千帆4.0成为最完备企业AI开发平台 支持150+精选模型和自研视频生成模型百度蒸汽机 [16][19] - 平台已孵化130万个智能体 服务46万家来自制造能源金融汽车教育等领域企业 [20] - 一见视觉大模型平台支持工业质检流程合规 工序合规分析可几分钟生成AI技能 [20] - 数字员工产品线基于慧播星技术 服务营销客服内容创作等场景如AI吴彦祖口语陪练 [20]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服务65%中央企业 80%系统重要性银行 TOP10手机厂商 95%主流车企 [21]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652亿元 AI新业务营收194亿元同比增长36% 智能云为主要贡献 [26] - 二季度智能云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7% IDC显示2024年AI公有云市场195.9亿元 [26] - 以24.6%份额稳居第一 连续六年累计十次夺冠 大模型平台和AI数字人市场同样第一 [26] - 2025年上半年中标48个大模型项目总金额5.1亿元 覆盖金融能源政务等行业 [26] 行业标准与生态影响 - 推动模型能力包交付范式 客户采纳百度技术标准主导交付路径定义行业流程 [26] - 提供算力平台能力交付工具链行业模型服务和生态支撑 其他厂商比照其架构重塑产品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