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优先
icon
搜索文档
让 AI 云帮客户赚钱,云厂商的下一个赛点
晚点LatePost· 2025-08-29 16:18
文章核心观点 - 云计算行业正从通用基础设施转向以AI为核心的智能优先架构 企业AI云正成为新型利润中心[3][7] - 百度智能云通过全栈AI能力升级 将复杂AI技术转化为企业实际业务价值 推动产业化落地[5][14][18] - 云竞争重点从资源租赁转向工程能力、场景适配与系统集成综合比拼 差异化优势成为关键[8][17][18]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95%尝试AI的企业未获商业回报 但5%成功案例创造超额价值 如初创公司年营收从0增长至2000万美元[3] - 超70%企业高管称上线生成式AI第一年即获得回报[3] - 百度智能云占据中国AI公有云市场近25%份额 大模型平台市场以15%份额居首[14] - 百度智能云支持65%央企、80%系统重要性银行、95%主流车企及50%游戏厂商落地大模型[5] 百度智能云战略升级 - 从"云智一体"演进为"智能优先" 重新定义企业用云方式 非简单添加AI模块[7] - 全栈布局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四大要素 通过百舸平台、千帆平台及行业应用实现技术转化[5][9][10] - 自研昆仑芯第三代AI芯片 部署万卡规模集群 相比通用芯片方案具备价格优势与调度效率[8] - 百舸平台5.0强化多模型高并发调度 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借此缩短30%大模型调试时间[8][10] 平台能力与客户成果 - 千帆平台服务客户超46万 Agent数量超130万 提供完整训练调优、推理部署工具链[9] - 智联招聘通过千帆模型蒸馏功能 将6000亿参数模型压缩至百亿参数 成本降至原三成[9] - 九号公司集成千帆RAG能力与文心大模型 实现多语种智能客服 应对全球化服务挑战[16] - 与中国钢研合作开发冶金感知大模型 从异常识别扩展到流程优化与故障预警体系重构[9] 具身智能与产业应用 - 百度为具身智能提供软硬一体方案 通过百舸IDE提升2倍研发效率 GRPO训练速度翻倍[15] - 文心大模型提供自然语言解析、多模态融合能力 实现复杂场景任务规划与决策优化[15] - 具身智能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 应用于养老护理、危险作业等场景[15] 技术落地与商业价值 - VAST依托百度智能云算力资源 专注模型优化与产品设计 生成3D资产应用于影视、游戏[5] - 网易《逆水寒》借助文心大模型实现NPC自动生成对话行为 提升沉浸感并降低制作成本[5] - 百度AI新业务Q2收入突破百亿元 智能云为主要贡献板块 中标48个项目金额达5.1亿元[14]
云计算游戏规则变了:百度以“智能优先”破局,率先押注Agent生态
第一财经· 2025-08-29 08:30
云计算市场竞争焦点转变 - 云计算市场从资源规模竞争转向智能能力竞争[1] - 过去33个月AI领域发生巨变:算力投入推动英伟达市值达4.4万亿美元增长10倍 催生4000个大模型和近500家AI独角兽 吸引近5000亿美元投资[1] AI云基础设施新定位 - 云厂商新定位为智能优先的AI云 成为智能经济时代新基础设施[2] - 传统云计算比拼IDC规模、网络带宽和存储性价比 AI原生时代竞赛规则改变[4] - AI云基础设施投入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新型利润中心[4][9] 百度智能云战略升级 - 发布百舸AI计算平台5.0和千帆企业级AI开发平台4.0 降低企业AI部署开发成本[4] - 推出数字员工"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和一见视觉大模型平台新能力[6] - 连续六年以24.6%份额稳居中国AI公有云市场第一 2024年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22] 智能时代价值创造变革 - 智能时代核心是Agent(智能体) 封装智能并交付结果 直接创造价值[8] - 企业从需要官网展示信息转变为需要大量Agents接管生产经营环节[8] - 单个场景可能对应多个Agents 企业基础设施要求从降本增效转向直接创造价值[9] AI云四大核心要素 - 算力、模型、数据和工程能力构成AI云核心要素[9] - 工程平台通过调度编排能力融合前三者 形成持续进化的AI云基础设施[10] - 核心要素分为AI计算和AI开发两大类[10] 计算效率创新 - Scaling Laws持续驱动计算效率提升[10] - 百度具备10万卡超级计算集群管理能力 支持不同厂商和代际GPU[10] - MoE稀疏模型架构扩大参数规模 昆仑芯超节点解决通信开销瓶颈[10] 计算范式变革 - 强化学习scaling激发模型深层推理能力[11] - 后训练成为Scaling Laws重心 强化学习训推一体带来最重要计算范式变革[12] - 百舸AI计算平台5.0升级网络、算力、推理系统和训推一体系统[12] 计算平台性能提升 - 网络通信更快延迟更低提升训推效率[14] - 昆仑芯超节点上线公有云 支持1万亿参数模型几分钟内运行[14] - 百舸平台助力具身智能研发 使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效率提升2倍[15] Agent开发基础设施 - 企业需要易用强大且支持Agent范式创新的开发基础设施[17] - 千帆平台4.0以Agent为核心 提供模型、编排、数据和企业级能力[18] - 模型库升级包含150多个模型 涵盖深度推理、视觉理解、视觉生成和语音[18] 模型性能突破 - 百度蒸汽机视频生成模型登顶Vbench榜单 接入千帆4.0[18] - 自研行业专精模型以百亿参数实现千亿参数模型效果[18] - RFT工具链将精调数据需求从数千条降至数百条[18] 多模态与搜索能力 - RAG升级至多模态 支持图片表格等数据检索[19] - 百度AI搜索MCP Server解决大模型实时数据需求[20] - 开发者可在千帆开发发布自有MCP Servers[20] 平台规模化应用 - 千帆平台企业用户超46万 Agents开发量突破130万[21] - 提供多智能体协作模式和全链路检测能力[20] - 完善权限管理和企业级数据安全保障[21] 生态竞争优势 - 百度通过云智一体战略实现换道竞争 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22] - 优势包括AI心智提前占领、模型与云原生融合及多领域落地场景[22] - 生态竞争成为关键 各厂商将核心场景转化为AI云优势领域[22] 工业与教育应用 - 一见视觉大模型平台发布工序合规分析能力 解决工业产线经验传承问题[23] - 数字员工覆盖营销招聘等七个场景 支持定制化开发[23] - 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应用端到端语音语义大模型和数字人技术[24] 全栈能力构建 - 从芯片、框架、平台到应用的全栈积累构成真正护城河[24] - 智能成为云本身 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锚点[24] - 推动产业迈向Agent驱动的智能经济时代[24]
智能降级
36氪· 2025-08-25 00:10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智能体开发存在"智能降级"陷阱 即通过添加人类规则(提示词)限制大模型通用智能 导致最终产品价值为负且用户体验不佳[1][4] - 规避该陷阱需遵循"智能优先"原则 停止教AI思考 转而提供高质量独家数据作为思考材料[6] - 未来成功智能体应聚焦三大方向:独占性上下文整合、高势能工具箱提供、自我优化能力构建[6][14][19] - Glean类"上下文平台"代表正确方向 通过打通企业数据孤岛实现智能乘法效应 而预设流程的"工作流AI"(如5万美元合同分析工具)因灵活度不足必然失败[20][26][34] - 终极形态是"无人公司" 人类仅设定目标与监督 智能体体系自主决策执行 该转型需以数据中台为底座[36][39][43] 智能降级问题分析 - 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试图用提示词规则优化AI 实则戕害其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通用智能与涌现能力[2] - 规则限制导致损失大于局部收益 用户反馈"不好用" 尤其当需求敞口巨大且贴近现实(如律师工作)时弊端显著[2][4] - 大模型及通用搜索技术进步反而加剧该陷阱 因底层智能增长与上层规则约束产生根本性冲突[5] 智能优先解决方案 - 核心逻辑是承认AI无属性智能已超越人类 人类角色应从"蹩脚老师"转为"情报官" 提供独家高质量数据与上下文[6] - 需构建复杂评估系统以确保目标达成 但具体技术细节未展开说明[6] - 企业独占性上下文(如内部会议记录、客户数据、产品研发信息)构成唯一护城河 智能体需安全高效整合这些私有数据[7][8][9] - 需提供API工具箱(如查库存、下订单、发邮件)而非僵化流程 让AI自主选择工具达成目标[16][18] - 人类侧重点应是补数字化课程 而非优化智能技巧 最大成本与障碍来自人力而非技术[12][13] 产品形态对比 - 失败形态(工作流AI):以5万美元合同分析工具为例 存在上下文缺失、流程僵化、价值孤点三大缺陷 深度整合不足导致灵活度低下[20][24][25] - 成功形态(上下文平台):以Glean为例 不预设流程 专注打通企业数据孤岛(Slack、Google Drive、Jira、Salesforce等)构建统一知识图谱[26][27] - Glean模式本质是数据通路构建 其价值随大模型升级(如GPT-4到GPT-5)暴增 而工作流AI可能失效[34] - 数据中台是智能体基础底座 国内数据中台项目大量失败反映AI深度应用现实难度[28][32][42] 行业范式转变 - 从"流程优先"(人类设计流程、AI辅助)转向"智能优先"(AI处于C位、人类搭建环境)[36][37][38] - 终极形态为无人公司:智能体体系根据目标(Goals)、上下文(Context)、工具(Tools)自主运行 人类仅设定目标与监督结果[39][43][44] - 需重新定义AI本质 避免上述规则导致智能降级 但该理念尚未被广泛理解认同[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