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联储独立性
icon
搜索文档
25个基点 美联储时隔9个月重启降息
上海证券报· 2025-09-18 19:04
美联储为何选择在这一时刻重启降息?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 一决策同时反映了美国就业市场下行的压力,以及对政治干预与通胀风险的权衡。会议释放的信号清晰 表明,就业已取代通胀成为当前政策的首要关注点。 选择下调25个基点而非50个基点,也显现出美联储正试图平衡其双重使命:一方面须防范美国就业市场 疲软的风险;另一方面警惕过早降息重新点燃通胀。 "当前美国就业市场出现明显的恶化信号,美联储9月降息存在必要性,降息25个基点符合预期。"中信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3个月均值仍在3万人左右,处于 历史低位,并且8月失业率走高、职位空缺数下降也显示就业市场的走弱态势。 从经济预测来看,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有所改善,但通胀仍面临上行风险。美联储将今年和明 年美国GDP增速预测均上调了0.2个百分点,分别为1.6%和1.8%,同时上调通胀预期,并将通胀达标时 间推迟至2028年。"这表明美联储准备在短期内容忍适度通胀,以换取就业市场的稳定。"白雪说。 ◎记者 黄冰玉 陈佳怡 时隔9个月,美联储再度降息——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在议息会议上 ...
利率决议出现唯一反对票,特朗普开始渗透美联储,他能成功么?
搜狐财经· 2025-09-18 17:04
当全球都在关注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时候,其实更值得关注的事情,就在藏在这次利率决议的细节处,这个事情看起来似乎并不大,但长期来看或许将改 变美联储,甚至是美国,最终影响全世界。 此次利率决议以11:1的投票比例通过,唯一持反对意见的是斯蒂芬·米兰,他主张更大幅度的50个基点降息。那这个米兰到底是谁呢?为何他会投下反对票? 为何他这张小小的反对票就足以改变世界? 斯蒂芬·米兰出生于1984年,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波士顿大学学士学位,在美国金融业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在特朗普一期的时候,他曾经担 任美国财政部的经济政策高级顾问。他不仅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 "智力支柱",更被视为 "海湖庄园协议" 的主笔人,主张通过高关税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在 2025年3月的时候,他经参议院确认出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特朗普自 2025 年 1 月上任以来,持续公开施压美联储降息,企图控制美联储,以实行自己大部分降息的经济政策。 7名联邦储备理事会理会就包括了美联储主席,换句话说哪怕你是主席,你也只有投一票的资格。这7个人是由美国总统提名,并且经过参议院投票确认。 4 名地区联储主席则是由除纽约外的 11 个地区联 ...
国际关系专家谈:中美四轮谈判后关注什么?
2025-09-18 14:4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美经贸关系、技术出口管制、人工智能、稀土资源、农业和制造业[1][3][10] * 公司包括TikTok、大型制药公司、半导体企业[2][12][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TikTok框架协议初步缓解中美数据安全紧张关系 被视为稳定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一步 但具体实施细节仍待敲定[1][2] * 协议通过委托数据安全运营 授权算法和相关知识产权等措施解决美国对TikTok的国家安全关切[2] * 美国维持对中国高关税水平 但不会达到148%的极端程度 可能保持在50%左右 以推动制造业回流[3][14][15] * 技术出口特别是半导体管制 以及中国对稀土的掌控是双方竞争的重要领域 中国希望美国放松半导体管制[10][12] * 中美在人工智能发展策略上存在差异 中国侧重工业扩展和应用型AI 美国更注重通用人工智能(AGI)[11] * 中国曾是美国农产品尤其是大豆最大的市场 一度超过美国一半以上的大豆出口到中国 但订单已转移至巴西等国[13] * 美国2024年因芬太尼导致超过7万人死亡 特朗普要求中国采取更坚决措施 如起诉企业和加强管制[8][9] 其他重要内容 * 双方领导人可能在2025年9月19日通话敲定TikTok框架协议 并可能在APEC峰会期间举行高层会晤[5][8] * 美国国内对谈判结果反应不一 强硬派批评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不够强硬[6] * 美联储宣布自2005年以来首次利率下调25个基点 特朗普政府施加政治压力可能侵蚀其独立性[19] * 特朗普关税政策面临法律挑战 最高法院将于11月举行听证会裁决其有效性[20] * 2025年8月份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进一步下降 美国通过第三方进口替代中国产品[23] * 台湾问题仍是潜在冲突点 美国清楚认识到一旦发生战争在西太平洋没有胜算[24][25] * 中美经济联系逐步减少是大势所趋 但完全脱钩不大可能[3][23]
研客专栏 | 9月FOMC:联储独立性压力测试的第一关
对冲研投· 2025-09-18 13:09
文 | 宋雪涛 钟天 来源 | 雪涛宏观笔记 编辑 | 杨兰 审核 | 浦电路交易员 如果说这是一场对于美联储独立性的测验,鲍威尔的表现无疑是合格的;但特朗普与美联储在经济增长诉求上存在的根 本性分歧使得他对美联储的政治压力还将继续加码。 9月FOMC会议的焦点不只是降息幅度,更在于新理事米兰火速加入、理事库克面对法律诉讼、理事沃勒和 鲍曼上一轮投下反对票等情况之下,鲍威尔本人乃至FOMC委员会能否通过这一次的独立性压力测试。 从投票结果看,此次决策中仅有米兰一个人支持降息50bp。与之相对的是,上次投下反对票的理事沃勒与 鲍曼反而与大部队站在一起。 单就劳动力市场而言,当前的动态比上次FOMC时更差;沃勒此前又明确表示在考虑通胀时应把关税效应 剔除,这使得他理应支持更大幅度的降息。对于沃勒而言,他正在输掉成为下一任联储主席的资格。 从点阵图看,2025年降息的中位数从6月的50bp上调至75bp,但这个中位数也相当"危险":19位委员中只 有9位支持降息75bp,1位支持降息150bp(大概率是米兰),人数勉强过半;而2026和2027年的降息预期 依然维持25bp。 从SEP预测看,随着降息的再度开启,F ...
21深度|美联储的“十字路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3:09
美联储政策调整与内部动态 - 美联储于9月17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 00%至4 25%之间 这是2025年首次降息 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的再次降息 [1] - 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投下唯一反对票 主张更激进地降息50个基点 其立场被视为白宫对货币当局的公开干预 但11比1的投票结果凸显美联储内部凝聚力 [2]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 "适度长期利率"仅是双重使命的衍生品 无需独立政策操作 强调政策重心回归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再平衡 [8] 点阵图与利率路径分歧 - 点阵图显示19位票委中 仅1位反对本次降息 其余18位中对年内进一步降息路径分歧显著 6票支持不再降息 2票支持再降25基点 9票支持再降50基点 1票支持降125基点 [4] - 对未来降息速度的立场势均力敌 9人支持年内再降25基点或不再降息 10人支持再降50基点及以上 反映美联储尚未形成广泛共识 [5] - 经济预测显示美联储将2025年GDP增速预测从1 4%上调至1 6% 同时将2026年利率终点预测从3 6%下调至3 4% 呈现"更高增长 更低失业 更高通胀"组合 [5] 经济背景与政策影响 - 就业市场疲软为企业招聘意愿减弱和增长动能不足 通胀粘性主要源自关税带来的供给端冲击 而非需求过热 为降息提供宽松空间 [7] - 若联邦基金利率适度下调且通胀稳定在3%~4%区间 将利好实物资产与贵金属 如能源 金属 房地产及黄金 同时美元走弱可能使部分新兴市场受益 [6] - 中性利率出现结构性抬升 若美联储过度宽松可能导致通胀再度失控 政策操作需保持渐进和谨慎 避免过快释放宽松信号 [9] 未来政策展望 -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预计美联储2025年年内降息共计75个基点 纽约联储前信贷风险主管理查德·罗伯茨预测年底或2026年初可能再有一两次25基点降息 [7] - 政策框架核心仍为"逐会决策"与"数据依赖" 未来路径呈渐进调整之势 不确定性较高 鲍威尔强调无预设单边降息路径 将高度依赖数据表现 [8][9] - 鲍威尔任期将于2026年5月届满 特朗普政府对下一届主席提名和理事会结构重组的意图 意味着美联储独立性面临持续性制度性压力 [3]
8月美国非农数据点评:鲍威尔暂时通过了独立性的压力测试
国金证券· 2025-09-18 11:28
美联储独立性测试 - 9月FOMC会议焦点是美联储独立性压力测试,而非降息幅度[3] - 投票结果中仅新理事米兰支持降息50bp,沃勒和鲍曼未延续上轮反对立场[3] - 鲍威尔强调"以理服人"原则,暗示米兰大幅降息主张缺乏认同度[4][10] - 美联储通过集体决策展现独立性,鲍威尔回避政治干预问题[4][10] 经济预测与政策分歧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降息中位数上调至75bp(6月为50bp),但19位委员中仅9人支持[7] - SEP预测上调2025年GDP至1.6%(6月1.4%),2026年GDP至1.8%(6月1.6%)[10] - 2026年核心PCE预期上调至2.6%(6月2.4%),失业率下调至4.4%(6月4.5%)[10] - 特朗普与联储存在根本分歧,要求更高增长(联储2026年预测仅1.8%增速)[5][23] 市场影响与风险 - 黄金成为最大输家,杰克逊霍尔会议后10%涨幅反映市场对联储独立性担忧[10] - 风险包括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全球关税影响、技术突破推升信用需求[6][24] - 美元指数或转向区间震荡,需基本面数据确认拐点[13]
48票赞成47票反对,美投票结果出炉,特朗普出国,美军击沉3艘船
搜狐财经· 2025-09-18 11:03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9月,全球各大权威媒体和官方平台陆续发布了一连串影响全球格局的重磅消息。美联储人事变动、英美高层互动,以及美军在拉美的 军事行动,每一件都牵动着世界神经。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和路透社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紧张指数已升至近十年来高位。而在美联储独立性、欧美同盟关系、拉美安 全局势等关键议题上,各方分歧加剧。 9月1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48票赞成、47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斯蒂芬·米兰出任美联储理事的提名。白宫官网随即发布公告,确认总统已签署米兰的 任命文件,并再度重申"美联储必须维持独立运作"。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投票的结果并非意料之中——仅一票之差反映出美国两党在货币政策和经济治理上 的剧烈对立。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米兰的顺利上任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次由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美联储理事,且以"无薪休假"形式保留原职。多位参议员在 投票后公开表达担忧,认为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英美分歧再现,伦敦抗议成焦点 就在美联储理事任命尘埃落定的同一天,白宫发布消息,总统携第一夫人应英国方面邀请,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国事访问。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与 《金融时 ...
万腾外汇:美联储降息为何让全球市场情绪复杂?
搜狐财经· 2025-09-18 10:46
欧洲市场今日开盘表现亮眼,但英国富时100和250指数却明显落后于欧洲大陆股市,因投资者在英国央行利率决议前表现更为谨慎。本周包括加拿大 央行、挪威央行和美联储在内的多家央行均已降息,但英国借款人似乎难以享受同样的待遇。预计英国央行将在2025年余下时间维持利率不变,因为 通胀水平仍远高于2%的目标。不过,随着英国本周将迎来一系列重要数据,失业救济申请人数上升与核心通胀回落的组合,或许能推动市场形成一种 观点:若趋势持续,英国央行未来可能不得不采取更宽松的政策。眼下会议更可能将重心放在量化紧缩(QT)上。由于英国央行不得不更依赖主动出 售国债以缩减资产负债表,市场普遍预计其将明显放缓QT步伐。对于市场而言,这种放缓或缓解部分国债收益率上行压力,但若被解读为政策立场转 鸽,则可能打压英镑。 澳大利亚就业数据意外疲软,报告显示就业人数变动为-5,400,远低于预期的+21,200。这是过去四个月里第三次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尽管失业率仍相 对稳定,却引发市场联想到与美国的相似性。这一结果导致澳元今早在多数货币对中走低,市场对澳洲联储在11月降息的预期升至61%。不过,澳元 的疲软在一定程度上被新西兰元的下跌掩盖,因新 ...
美联储降息“走钢丝”:25基点太少,50基点太多
虎嗅APP· 2025-09-18 10:27
以下文章来源于每经头条 ,作者每经记者 每经头条 . 专业+深度+故事+传播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每经头条 (ID:nbdtoutiao) ,作者:岳楚鹏,编辑:王嘉琦、兰素英,原 文标题:《 "25基点太少,50基点太多":美联储降息"走钢丝","特朗普代言人"投下唯一反对票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 当地时间9月17日 (北京时间18日凌晨) ,美联储宣布了 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下调25 个基点。 "空降"美联储的理事斯蒂芬·米兰 (Stephen I.Miran) 上任仅一天,就投下了反对票, 力主激进降 息50个基点,他仍身兼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代表了特朗普大幅降息的立场。 在就业与通胀之间,美联储的"双重使命"正面临挑战。议息会议声明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 政策重 心已从抗击通胀转向提振就业。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以下简称"每经记者") 表示,9月的降息 决策是一个政治与经济的双面镜,25个基点显得有点少,50个基点则过多。 巴克莱研究团队向每经记者预测指出,美国失业率将小 ...
鲍威尔的最后一搏?新美联储通讯社:降息是权衡“政治”和“经济”压力后的艰难选择
华尔街见闻· 2025-09-18 10:20
文章还强调,美联储正在应对传统独立性面临的非凡挑战,同时还要处理增长放缓和通胀粘性等复杂问题。这些因素使得当前的政策决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 加复杂和充满风险。 就业市场疲软引发担忧,结构性变化还是暂时的周期性疲软? 周四,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知名财经记者Nick Timiraos撰文称,当美联储在周三宣布降息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但实际上这可能 代表着鲍威尔证明美联储独立性和履行"双重使命"的"最后一搏"。 随着鲍威尔的主席任期将在春季结束,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对抗和经济不确定性。 文章的核心观点认为,鲍威尔正在进行一场高风险的政策赌博——在经济并未发出明确衰退信号的情况下选择降息。这是他任期内第三次尝试这种微妙的操 作,即不是因为衰退迫在眉睫而降息,而是为了预防衰退的发生。 此前,特朗普曾多次喊话,鲍威尔必须立即降息,而且幅度必须比他预想的更大。 什么因素促使美联储做出这次降息决定?答案很大程度上指向了就业市场的显著放缓。 鲍威尔在周三表示,七周前美联储同意维持利率不变时,"劳动力市场状况良好"。但最新的修正数据显示,8月份的三个月平均就业增长从最初报告的15万降至 2.9万,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