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再生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文最大太阳能发电站破土动工
商务部网站· 2025-09-05 17:28
项目概况 - 文莱举行3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奠基仪式 标志清洁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 [1] - 项目位于贝林宾村 为文莱目前规模最大的太阳能项目 [1] - 项目预计2026年底投产 年发电量逾6400万千瓦时 [1] 项目结构 - 由Seri Suria Power公司负责开发 该公司为三方合资企业 [1] - 合资方包括Serikandi油田服务公司 政府关联企业Khazanah Satu公司及马来西亚Atlantic Blue公司 [1] - 工程由Serikandi Solarvest公司承建 [1] 社会经济效益 - 年发电量可满足15,500户家庭用电需求 [1] - 每年减少41,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1] - 项目将创造就业机会并作为太阳能技术培训基地 [1] 战略意义 - 项目系文莱实现203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30%目标的关键项目 [1] - 财经部副部长凯鲁丁主持仪式 政府高层及业界代表出席活动 [1]
嘉泽新能: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之发行保荐书(2025年中报数据更新)
证券之星· 2025-09-05 16:13
发行基本情况 - 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指定罗云翔和任毅为保荐代表人 两人均具有丰富的投资银行业务经验[1][2] - 发行人为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601619 简称嘉泽新能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控股股东为嘉实龙博 实际控制人为陈波[2] - 公司总股本为2,434,362,939元 截至2025年6月末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60.29%[2][3] 财务数据摘要 - 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2,264,338.97万元 较2024年末增长1.88% 负债合计1,596,408.03万元 资产负债率70.50%[4] - 2025年1-6月营业总收入131,027.90万元 净利润46,270.79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4.11万元[4]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242,191.47万元 净利润63,108.71万元 应收账款周转率0.74次/年[4][5] 发行方案核心条款 - 发行方式为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发行对象为控股股东嘉实龙博全资子公司博荣益弘 以现金认购[6] - 发行价格2.51元/股 系根据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确定 并因2024年度权益分派调整[6][7] - 发行数量不超过478,087,649股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0,000.00万元 限售期36个月[7][8]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公司所属行业为电力生产中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 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 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15][16] - 国家政策支持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目标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15亿吨标煤以上[16] - 2024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7,699亿千瓦时 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51.8% 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31][45]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 增强抗风险能力[16][30] - 本次发行属于董事会确定发行对象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符合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流还贷的监管要求[21][22] 主要风险因素 - 行业存在电价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上网电价变动风险 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或取消的风险[32][33] - 公司面临弃风弃光限电风险 2024年全国弃风率6.8% 若消纳水平下降可能影响发电收入[34] - 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发放存在滞后性 2025年6月末应收补贴电费382,977.11万元 占应收账款余额的96.06%[36][38]
风电行业遭特朗普重击!Orsted发布盈利预警,紧急融资94亿美元求生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9:01
公司财务与运营 - 下调2025年营业利润预期 主要受7月和8月低风速及在建项目延期影响 [1] - 计划发行94亿美元紧急配股以维持信用评级 避免跌入垃圾级 [1][2] - 股价从2021年峰值下跌85% 受供应链中断、利率飙升及项目延期影响 [1] 美国项目风险 - 美国Sunrise Wind和Revolution Wind项目陷入不确定性 因特朗普政府反对风电 [1] - 美国官员对Revolution Wind下达停工令 合资企业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 [1] 资本支持与股东行动 - 挪威Equinor承诺提供近10亿美元新资金 并计划参与94亿美元配股以维持10%持股比例 [2] - 特别股东大会预计以三分之二多数票批准配股发行 [2] 行业与市场挑战 - 海上风电行业受供应链中断、利率飙升及政策风险重创 [1] - 标普全球警告股权融资仅能提供3-6个月喘息时间 后续仍面临信贷压力 [2] - 标普已于8月将公司评级下调至BBB-(最低投资级) [2]
零碳园区建设需政企协同
中国电力报· 2025-09-05 07:28
政策框架 - 国家层面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提供顶层设计方案 核心导向包括资金端统筹现有渠道并鼓励地方专项债券支持 信贷端引导政策性银行提供中长期贷款 技术端推动人才引进与专业机构合作 要素保障探索"一个窗口"审批制度 评价体系以"单位能耗碳排放"为核心指标并配套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等引导指标 [2] - 省级层面形成差异化路径 江苏发布《零碳园区建设指南》涵盖七大领域 设定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80% 新型储能容量达日均用电10%以上 浙江构建覆盖能源 资源 产业 环境 管理全链条的量化评价体系 聚焦可再生能源替代与循环利用 [3] - 地市层面侧重可操作性 无锡明确2027年建成10家以上零碳园区 20家以上零碳工厂 推进分布式光伏 风电和氢能发展 杭州构建"1+4+N"财政支持体系 实施40余项技术攻关项目 培育3200多家"双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 [4] 典型案例 - 苏州工业园区零碳示范区以"绿色 低碳 智能"为核心理念 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推广地源热泵技术 发展循环经济 预计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30%以上 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50%以上 [5] - 上海桃浦智创城零碳园区聚焦智慧能源管理与生态化建设 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推广电动汽车和共享单车 计划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碳排放总量较基准年下降80%以上 [5] 电网影响 -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集成光伏与风电减少化石能源依赖 依托微电网与储能系统平滑间歇性 减少弃风弃光现象 [7] - 提升电网灵活性 分布式能源结合智能电网实现快速响应与负荷灵活调度 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7] - 增强电网抗灾能力 微电网具备孤岛运行能力 主电网故障时可独立运行保障重要负荷供电 [7] - 优化电网负荷特性 通过需求响应机制优化峰谷差 提高运行经济性与稳定性 [7] 发展建议 - 发挥电网公司技术创新作用 推广智能电网技术 加大高级计量体系 需求响应系统研发投入 支持微电网与储能系统建设 打造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模式 [8] - 推动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争取电价优惠 补贴 税收减免措施 联合金融机构设立绿色信贷与零碳基金 建立园区层面碳交易平台 [8] - 加强服务优化与能力建设 提供能源审计 方案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组织培训班与研讨会分享技术动态 构建监测评估体系实时追踪能源数据 [9]
安徽首富,身价一日暴涨93亿
投中网· 2025-09-05 02:03
公司股价与市值表现 - 阳光电源股价于9月3日大涨15.30%至114.9元,总市值达2382亿元 [3] - 董事长曹仁贤持股30.46%,身价达715亿元,一年内增长300亿元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3] 业务结构变化 - 储能业务收入178.03亿元,同比激增127.78%,占总营收40.89% [15] - 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下降至35.21% [15] - 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收入83.98亿元,同比减少6.22% [15] 全球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超越特斯拉跃居全球第一 [3] - 海外地区(含港澳台)营收253.79亿元,同比增长88.32% [19] - 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营收181.55亿元,同比增长3.48% [19] - 海外营收首次超越中国大陆营收 [19] 技术研发与突破 - 2003年研制出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光伏并网逆变器 [7] - 2009年国内新能源逆变器市场份额超60% [7] - 储能系统毛利率39.92%,高于光伏逆变器的35.74% [18] 资本运作与战略布局 - 宣布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 [4] - 2024年11月投资阿基米德半导体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近24%) [10] - 2023年10月参与芯联动力天使轮融资 [11] - 作为LP出资4.9亿元设立新能源产业创投基金 [11] - 2023年12月启动分拆子公司阳光新能源上市筹备工作 [12] - 向阳光新能源增资10亿元,使其估值达193亿元 [12] 全球化扩张进展 - 2006年开始全球市场扩展 [19] - 2018年在印度建立首个海外工厂 [19] - 在中东签署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7.8GWh) [19] - 在英国获得4.4GWh储能订单 [19]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 - 曹仁贤1997年辞去教职创立阳光电源,初始注册资本50万元 [6][7] - 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10] - 公司业务涵盖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 [10]
“四大城燃”中期业绩背后:天然气市场承压,接驳费收入普降
新浪财经· 2025-09-05 00:38
行业整体表现 - 国内四大城燃龙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仅港华智慧能源实现净利润增长2% 其余三家净利润均下滑[1] - 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119.7亿立方米 同比下降0.9% 因气温偏高 制造业PMI复苏缓慢 欧美天然气价格上涨及美国关税问题影响[3] - 燃气接驳收入普遍下滑 因房地产市场疲软导致新增接驳需求天花板显现[3][7] 港华智慧能源业绩 - 营收95.55亿元人民币(约104.37亿港元) 同比下降0.6% 净利润6.94亿元人民币(约7.58亿港元) 增长2%[2][3] - 可再生能源业务净利润增长5%至1.72亿港元 累计光伏并网2.6吉瓦 工商业储能累计并网260兆瓦时[10] - 发行两期REIT产品成功融资10亿元 用于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 城市燃气综合价差提升至0.57元/立方米[10][11] - 客户数量增加38万户 首次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11] 华润燃气业绩 - 营收455.79亿元人民币(约497.85亿港元) 同比下降4.4% 净利润22亿元人民币(约24.03亿港元) 大幅下降30.5%[2][3] - 核心气体燃料销售营收442.98亿港元(占比89%) 同比下降3.5% 总销气量207.6亿立方米[6] - 工业销气量94.5亿立方米下降2.2% 商业销气量48.8亿立方米下降2.6% 居民销气量60亿立方米增长4.2%[6] - 综合服务营业额14.5亿港元下降18.1% 分部溢利5.9亿港元下降22.6% 因反垄断监管趋严[6] - 增加中期派息20%至0.3港元 新签约分布式光伏项目71个(63MW) 分布式能源项目35个(127MW) 交通充能项目107个(109MW)[7] 昆仑能源业绩 - 营收975.43亿元增长4.97% 净利润31.61亿元下降4.36%[2][3] - 天然气销售板块营收800.78亿元增长6% LPG销售板块130.2亿元增长1.03% LNG加工与储运板块43.71亿元下降1.6% 勘探与生产板块0.74亿元下降15.9%[8] - 天然气销量290.95亿立方米增长10.05% 零售气量166.66亿立方米增长2.23% 新增用户39.88万户 累计用户达1685.26万户[8] - 原油平均实现价格从67.77美元/桶下降至62.88美元/桶 新增五个城燃项目[8] 新奥能源业绩 - 营收556.73亿元增长2% 净利润24.29亿元下降5.6%[2][3] - 天然气零售销售量129.53亿立方米增长1.9% 收入304.32亿元增长1.2% 毛利30.92亿元下降1.5%[9] - 天然气批发业务144.67亿元增长17.2% 但毛利由盈转亏0.15亿元 工程安装业务收入17.10亿元下降7.9%[9] - 泛能销售量197.64亿千瓦时持平 收入69.08亿元下降16% 智家业务收入21.56亿元增长3.7%[9] - 新增光伏并网324.46兆瓦(累计988.98兆瓦) 储能并网45.75兆瓦时(累计140.75兆瓦时)[9]
港股收盘 | 恒指收跌1.12% 中芯国际领跌蓝筹 芯片、黄金股回调
智通财经· 2025-09-04 09:2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1.12%或284.92点至25058.51点 成交额3022.33亿港元 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25%至8937.09点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85%至5578.86点 [1] - 兴业证券指出2025年7月以来港股盈利预测持续下修 但中报业绩期后或迎转机 9月可能在议息会议前后震荡 牛市震荡是买入良机 [1] 蓝筹股表现 - 中芯国际领跌蓝筹 下跌6.67%至56港元 成交额106.87亿港元 拖累恒指29.59点 因拟发行A股收购中芯北方剩余股权 [2] - 百度集团上涨2.13%至96港元 贡献恒指4.18点 阿里健康上涨1.56%至6.49港元 贡献恒指1.06点 [2] - 华虹半导体下跌5.42%至45.68港元 拖累恒指3.11点 阿里巴巴下跌3.21%至129.8港元 拖累恒指15.73点 [2] 半导体板块 - 芯片股跌幅居前 晶门半导体下跌7.29%至0.445港元 中芯国际下跌6.67% 上海复旦下跌6.21%至31.72港元 华虹半导体下跌5.42% [3] - 华虹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华力微97.5%股权 中芯国际筹划发行A股购买中芯北方49%股权 [3] - 东兴证券指出半导体龙头资产整合频发 体现国家科技战略 通过资本市场泡沫提升高科技产业 [3] - 民生证券认为中芯国际收购中芯北方将显著增厚归母净利润 满足大基金一期等股东退出需求 大基金一期持股32% 成立近11年 处于延展期有强烈退出需求 [4] - 工信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推动算力转换生产力 打造跨平台计算生态 加强CPU及AI服务器攻关 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 [4] - 中信证券指出国产存储芯片及晶圆代工厂份额预期提升 国内先进存储和逻辑晶圆厂扩产需求维持 对国产设备需求显著拉动 台积电等或寻找国产替代供应商 [5] 光伏板块 - 光伏股多数上扬 协鑫新能源上涨8.43%至0.9港元 福莱特玻璃上涨5.67%至11.19港元 信义光能上涨2.07%至3.45港元 凯盛新能上涨1.83%至4.63港元 协鑫科技上涨1.55%至1.31港元 [5][6] - 多家新能源发电运营商集中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 太阳能1-8月补贴资金同比增长232%达24年全年金额170% 金开新能1-8月补贴资金同比增长342%达24年全年金额190% [6] - 集中发放历史拖欠补贴可立竿见影刺激开发商投资积极性 有望对26年国内光伏需求形成支撑 [6] - 工信部方案指出破除光伏等领域内卷式竞争 依法治理低价竞争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及锂电池产业 [6] - 中金认为市场普遍预期9月是光伏反内卷方案实施重要节点 政策落地后板块仍有较大空间 [7] 黄金板块 - 黄金股全线回落 潼关黄金下跌8.93%至2.04港元 中国黄金国际下跌7.43%至115.9港元 灵宝黄金下跌7.19%至15.39港元 赤峰黄金下跌4.84%至27.12港元 [7] - 现货黄金跌破3520美元大关至3531.89美元/盎司 日内跌0.77% COMEX黄金期货跌超1%至3588.3美元/盎司 [7] - 宝城期货认为贵金属加速上行因内外权益市场疲软推升避险需求 资金轮动使避险溢价上升 市场焦点集中美国8月非农数据 将影响9月美联储降息决策 [7] 异动股表现 - 中创新航上涨13.81%至24.72港元 成交额9.19亿港元 与印度Ashok Leyland达成长期独家合作 未来7-10年投资超5000亿卢比(404.5亿人民币)建设电池制造项目 泰国Pack工厂稳定交付 葡萄牙基地投资超150亿元 计划2027年投产 年产能达15GWh [8] - 华领医药上涨14.75%至4.59港元 成交额1.94亿港元 绩后累计上涨逾40% 2025年中期华堂宁销量达176.4万盒同比增长108% 净销售额2.174亿元同比增长112% 确认一次性递延收入12.435亿元 实现盈利11.839亿元 首次业绩期内盈利 毛利率升至54.2%同比增长7.7个百分点 [8][9] - 安能物流上涨10.61%至9.07港元 成交额1.8亿港元 2025年中期零担货运总量682万吨同比增长6.2% 营业收入56.25亿元同比增长6.4% 经调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0.7% 毛利8.8亿元毛利率15.6% 中期分红派息率50% 300kg以下货量同比增长18.2% [10][11] - 胡桃资本下跌36.36%至1.4港元 成交额1771.57万港元 香港证监会查讯显示19名股东持股13.98% 行政总裁持股56.01% 合计持股94.65% 仅5.35%由其他股东持有 公司确认公众持股不少于25% 股价较3月28日0.415港元高出449% [12]
政策风向突变!美国电力行业急转弯:天然气成香饽饽,可再生能源遇冷
智通财经· 2025-09-04 08:56
能源结构转型趋势 - 美国电力开发商大幅提高天然气和水力发电产能 同时削减新建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场计划[1] - 截至2025年中 在建或前期建设阶段的天然气产能达114,000兆瓦 是一年前规划产能的两倍多[1][6] - 可调度电力总产能达159,000兆瓦 远超去年同期的57,000兆瓦[8] 传统能源扩张情况 - 天然气发电厂占在役电力产能46% 占建设阶段产能36%[5] - 约16,300兆瓦天然气产能正在建设中 98,000兆瓦处于前期建设阶段[6] - 水电产能规划约36,000兆瓦 核电规划近8,000兆瓦[7] 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 - 太阳能开发产能降至92,000兆瓦 较2024年同期的112,000兆瓦下降18%[10] - 风电开发产能降至65,000兆瓦 较一年前74,000兆瓦减少12%[11] - 可再生能源总开发产能155,000兆瓦 低于去年同期186,000兆瓦[12] 政策与市场影响因素 - 联邦政府能源政策转变直接影响规划发电产能结构变化[4] - 电网接入等待时间延长及风力发电材料成本上涨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12] - 税收减免和补贴削减导致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被削减[13] 未来能源格局展望 - 天然气发电产能占比将达44% 是其他电源的两倍多[14] - 风能和太阳能占比将分别提升至14% 煤炭发电占比降至12%[21] - 清洁能源在电力结构中占比从39%提升至44%[21]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⑥ | “十四五”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跃升发展
中国电力报· 2025-09-04 08:26
核心观点 - 中国可再生能源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跃升发展 装机总量突破21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近60% 风光累计装机达16.8亿千瓦 超过火电装机 接近美欧总装机2倍 [2][3][4]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显著提升 2024年风光发电量1.83万亿千瓦时 为2020年2.5倍 2025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占比全社会用电量近四分之一 [6][7] - 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占全球市场70%以上 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推动全球风电光伏成本过去10年下降60%和80% [9][10] -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2025年能源法施行 绿证交易规模扩大 2025年上半年核发绿证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 交易绿证3.48亿个同比增长1.18倍 [12][13] 装机规模跨越式发展 - 风光年均新增装机由"十三五"千万千瓦级跃升至亿千瓦级 2023年新增2.9亿千瓦 2024年新增3.5亿千瓦 2025年1-7月新增近2.8亿千瓦 [3] - 截至2025年7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1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60% 其中风电光伏累计装机16.8亿千瓦占比46% 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3] - 分布式光伏爆发式增长 截至2025年7月底装机达4.97亿千瓦 是2020年底6倍多 占全部光伏装机比重45% 中东南部地区新增装机中分布式占比约70% [4] 基地化开发与结构转型 - 大型基地建设从局部示范转向全面铺开 单体规模从百万千瓦级跃升至千万千瓦级 降低单位建设成本并提升竞争力 [4]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大幅提升 2024年风光发电量1.83万亿千瓦时 相当于全年第三产业用电量 远超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6] - 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2024年19.7% 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 新能源由补充角色转变为核心主力 [7] 技术创新与产业优势 - 全面掌握10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核心技术 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风电叶片最大长度、钙钛矿电池效率均为世界之最 [9] - 中国生产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占全球市场70%以上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过去10年分别下降60%和80% [10] 政策体系与市场机制 - 出台《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 推动整县光伏、"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实施 [12] - 2025年能源法正式施行 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加快修订 [12] - 绿证交易规模快速扩大 2025年上半年核发可交易绿证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 交易绿证3.48亿个同比增长1.18倍 [13] 应用场景拓展 - "光伏+"产业、风光制氢、绿电直连等新模式持续发展 零碳工业园区、零碳景区等新业态加速涌现 [10] - 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 RE100组织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后需求快速增长 [13]
瑞银房东明:A股市场静待花开!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08:11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关注度提升 - 参会嘉宾和企业代表人数创历史新高 美国和中东投资者大幅增加 体现对A股关注度持续提升[1] - 海外投资者对包括中国资产在内的非美元资产配置意愿逐步提高 全球分散投资趋势下投资中国信心不断增强[3] - 海外投资占A股可流通市值仅7.4% 远低于亚洲其他国家10%-50%的水平 增配中国资产空间巨大[5] A股市场投资环境与资金流向 - 全球降息预期叠加国内低利率创造良好流动性环境 市场收益特征显现将吸引场外资金继续参与[5] - 支持性政策持续发力及外部环境趋于明朗 A股有望保持上行[5] - 瑞银证券服务的中资机构对A股、中概股、港股信心增强 外资交易型投资者过去一年不断增加投入[5] - 养老金和主权基金等配置型投资者尚未大举投入 因决策谨慎且受地缘政治及关税问题扰动[5] 外资关注重点与投资偏好 - 外资关注三大方面:关税及地缘政治扰动、经济及企业基本面情况、政策落地效果[6] - 对"反内卷"政策最关心能否真正转换为股东回报 可能需要一两年观察时间[6] - 关注行业包括AI产业链、生物医药、新消费等新兴产业 以及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优势产业[6] - 传统企业加大资本开支投向AI赋能降本增效 头部互联网大厂因AI领先而股价表现强劲[6] 人民币汇率走势 - 人民币具备走强基础 美联储即将启动降息 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超配后需要分散投资[8]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 美元将会走弱 人民币自然走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