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AI
icon
搜索文档
加速医疗AI普惠落地,瑞金医院联合华为开源病理大模型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06:25
模型发布与合作背景 - 瑞金医院联合华为开源RuiPath病理模型的核心"视觉基础模型",推动AI在医疗行业的实际应用与普惠落地 [1] - 该模型由瑞金医院牵头研发,华为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是面向临床的多模态病理大模型 [1] - 双方在病理AI领域已有三年合作,通过"医生+AI工程师"深度联合完成端到端流程 [5] 模型技术特点 - 模型具备泛癌种视觉特征提取、视觉-语言跨层表征对齐、长序列深度建模等能力 [1] - 依托瑞金医院百万张高质量数字病理切片数据,借助华为ModelEngine工具链完成数据标注、训练和模型精调 [1] - 在12个主流公开数据集中的14个诊断任务测试中,7项任务达到业界领先水平(SOTA) [1] - 采用算存网协同架构与模型蒸馏优化技术,仅用16卡集群完成训练与部署 [5] - 通过将通用能力蒸馏至32B规模的专家模型,实现"小而美"的部署效果 [5] 模型应用范围 - 覆盖中国每年约90%发病率的19种常见癌种,支持上百项辅助诊断任务 [1] - 开源同时提供覆盖肺癌、结直肠癌等7个常见癌种的测试数据集 [1] - 单病种AI诊断应用上线周期从10天缩短至2天 [5]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有效降低病理AI部署门槛,基层医院无需从头准备数据即可获得临床级模型能力 [2] - 通过标准化数据、工具和评测数据集,解决从模型部署到应用开发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2] - 使头部三甲医院经验能更快复制到基层,助力各级医院诊断能力提升 [2] - 不仅是科研能力共享,也是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的有序传递 [5] 未来发展规划 - 华为将从数据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工具体系开放化及AI商业模式探索四个方面加速医疗AI落地 [4] - 包括完善数据管理运营、构建可跨科室共享的数据平台、推动模型标准化等 [4] - 华为将继续与瑞金医院开展联合创新,共建医疗"Data+AI"新生态 [5]
瑞金病理模型全球开源,医疗器械再获政策支持!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收涨超1%,连续2日净流入!
新浪财经· 2025-07-01 09:12
大盘及医疗器械板块表现 - 大盘震荡走强,医药医疗板块表现强势,医疗器械再度上涨 [1] - 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放量收涨1.08%,连续第2日获资金净流入 [1] -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上涨:热景生物涨超11%,翔宇医疗、心脉医疗涨超8%,乐普医疗涨超7%,迈瑞医疗微涨 [3] 政策支持与行业动态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健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药品目录准入政策指导 [3] - 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包括优化特殊审批程序、完善分类和命名原则等十方面措施 [5] - 高端医疗器械如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5] AI+医疗技术进展 - 瑞金医院病理大模型RuiPath正式向全球开源核心架构,依托百万张高质量数字病理切片数据,覆盖7个常见癌种及下游任务训练 [4] -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受益于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医用外骨骼机器人已率先实现规模化商用,工业消费等领域应用将快速发展 [6] - 脑机接口技术可增强外骨骼机器人的人机智能协同,实现精准控制和康复训练 [6] 医疗器械ETF基金概况 - 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覆盖医疗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低值耗材等核心领域,兼具医药属性和高端制造属性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近47%,包括迈瑞医疗(14.65%)、联影医疗(9.44%)、爱美客(3.95%)等 [7][8]
华为,大动作!
天天基金网· 2025-07-01 05:14
瑞金医院RuiPath病理大模型开源及成果发布会 核心观点 - 瑞金医院宣布开源RuiPath病理大模型的视觉基础模型,标志着国产医疗AI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共享的跨越式进阶 [1][2] - 该模型由瑞金医院在华为团队支持下研发,经历数字化到智慧化两阶段,覆盖7大常见癌种并启动全球多中心计划 [2][4][5] - 华为提出四点倡议加速医疗AI落地,包括数据标准化、共享化基础设施、工具链开放及商业模式构建 [7][8][9] 技术细节与成果 - 模型基于上百万张高质量数字病理切片数据,结合华为ModelEngine工具链训练,配套7大癌种测试数据集与实践指南 [4] - 病理数字化阶段实现数据格式统一,存储空间节省45% [11] - 智慧化阶段通过"医生+AI工程师"模式实现泛癌种精准识别,单病种AI应用上线周期从10天缩短至2天 [13] 行业影响与规划 - 病理大模型开源将缓解中国病理医生缺口大、基层初诊符合率低的困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4][6] - 全球多中心计划联合12家医疗机构,目标提升诊断可及性、推动标准化及技术创新 [5][6] - 华为与瑞金医院合作案例展示"Data+AI"新生态潜力,未来将持续联合创新 [2][13]
平安好医生(1833.HK):平安集团赋能 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携手构建服务网
格隆汇· 2025-07-01 02:59
公司概况 - 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旗舰公司,于2018年5月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1] - 公司践行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深耕"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两大核心枢纽建设,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商 [1] - 公司成为平安集团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财务业绩将并入平安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1] 财务表现 - 2024年首次实现全面盈利,总收入为48.08亿元,全年盈利0.81亿元,整体毛利率为31.7%,与去年基本持平 [1] - 医疗服务收入增长平稳,养老服务板块收入增速加快 [1] - 综合金融用户(F端)业务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9.6%;企业客户端(B端)业务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32.7% [1] 技术布局 - 公司布局医疗AI领域,持续探索提升相关技术及应用,有望提升业务竞争力 [2] - 凭借自主研发及平安集团技术优势,深化各业务环节信息化、数字化,探索AI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落地 [2] - 已对DeepSeek大模型进行部署应用及验证,拓展AI模型在海量数据整合、医健养服务等场景的赋能 [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4.59亿元、61.57亿元、69.77亿元,同比增长13.5%、12.8%、13.3%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3.11亿元、4.17亿元,同比增长152.1%、51.4%、34.0% [2] - 2024年实现全面盈利,2025年一季度业绩持续向好,全年有望实现双位数收入增速指引 [2]
卫宁健康(300253):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医疗智能化进程持续推进,AI新品有望带动业绩增长
华鑫证券· 2025-06-30 12: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医疗智能化进程持续推进,AI新品有望带动业绩增长,虽短期业绩承压,但新一代产品有望推动业绩回升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展示了卫宁健康与沪深300的市场表现对比情况 [2][3] 短期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2亿元,同比减少12.05%;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减少75.45% [4]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45亿元,同比下滑30.24%;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下滑68.18%,主要因部分下游客户需求释放递延、交付验收延后以及新一代产品WiNEX升级替换未转化为规模收入 [4] 医疗AI产品情况 - 2025年2月公司发布医疗大模型WiNGPT 2.8和医护智能助手WiNEX Copilot 2.1,WiNGPT 2.8信息抽取准确率提升至93%,质控具体场景准确率超95%,整体性能提升约3%-5%;WiNEX Copilot 2.1聚焦场景深化等三大方向,支持接入DeepSeek,实现从PC端到移动端应用 [5] 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 - 公司自成立专注“一体化”解决方案,2015年布局医疗健康服务领域,2017年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2023年发布自主研发大模型WiNGPT并通过备案,以技术创新赋能业务 [6]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31.44、35.85、40.88亿元,EPS分别为0.18、0.22、0.2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9.7、48.9、40.5倍 [7][8] 财务报表预测 - 给出2024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及对应增长率、利润率、周转率等指标 [10][11]
上线独立App,支付宝医疗AI这盘棋要怎么下?
钛媒体APP· 2025-06-30 01:08
蚂蚁集团医疗AI战略布局 - 公司将医疗板块升级为核心业务之一,推出独立AI健康应用"AQ",定位为AI版"健康管家",提供健康科普、就诊咨询、报告解读等服务[2] - AQ已连接全国超千家医院、近百万医生,并适配鱼跃、三诺等慢病管理设备及华为、苹果等可穿戴设备[2] - 医疗AI布局始于2023年,包括与浙江卫健委合作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推出医疗大模型、收购好大夫在线等[2] - 董事长井贤栋和CEO韩歆毅罕见共同为AQ站台,显示该业务在公司战略中的重要性[2] AQ产品技术架构 - 基于自主研发的医疗大模型,构建超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底座和千万级医疗知识图谱[3] - 采用千亿参数多模态模型,具备对疾病特征、诊疗逻辑的深度理解能力[3] - 名医AI分身通过针对性学习医生诊疗经验,例如对毛洪京医生加训100小时结构化诊疗经验和5万篇科普及论文资料[4] - 融入医学循证机制,所有结论均标注RAG来源,引用最新顶尖医学知识[4] 医疗生态构建策略 - 过去10年已打通医保支付、医院挂号、好大夫在线等基础服务,覆盖大部分省份医疗数据[5] - AQ定位为"智能体管家",可调度医保智能体、医院智能体等解决具体事务,Q3将推出智能体开放平台[5] - 推动全场景覆盖,从支付宝内嵌到独立APP,未来布局PC端,目标实现"Inside everywhere"[5] - 通过开放合作整合资源,构建覆盖医疗健康全链路的服务体系[6] 行业挑战与应对 - 医疗AI领域行业标准尚处探索初期,公司正推动相关标准建立,预计"今年之内会有大动作"[7] - 面临"AI不做诊断"边界维持、责任划分等监管挑战[7] - 医疗体系复杂性和地域差异大,需深入打通院内核心流程[7] - 短期不以商业化为目标,长期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7]
最后机会~招商: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28 11:40
大会基本信息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行 聚焦"前沿技术·从研发走向临床应用"主题 [1][6] - 会议规模约500人 参会嘉宾包括政府、医院、龙头企业、技术初创、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跨界代表 [8] - 大会议程包括主题演讲、品牌展位、企业宣传、奖项评选等环节 重点探讨医疗科技从研发到临床落地的实践路径 [4][6][8] 核心讨论方向 - AI与智能系统:医疗AI与大模型落地挑战、多模态数据融合、医生工作流嵌入等话题 [7][9] - 影像设备升级:国产影像系统机会与瓶颈、专科影像平台打造、数据闭环与术中集成趋势 [10][15] - 高值耗材创新:新一代介入产品系统设计、效率提升与学习曲线优化、影像引导新应用 [11][15] - 能量平台发展:超声刀/射频/高频电产品迭代、多能量平台整合、术中整体解决方案 [12][15] - 材料技术突破:可降解/智能响应材料临床挑战、材料器械融合机会、差异化产品验证 [13][15] 行业互动与展示 - 设置圆桌讨论环节 探讨创新产品如何进入科室、医企协作路径、临床流程重新设计等实际问题 [14][15] - 大会将评选全球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奖 在主舞台集中展示前沿技术 [8] - 提供品牌展位、宣传资料发放、活动环节标识嵌入等商业合作权益 [4]
蚂蚁AQ应用上线 AI如何让医生们“分身有术”
环球网· 2025-06-27 02:21
产品发布与功能 - 蚂蚁集团推出独立AI健康应用AQ,提供超100项AI服务,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及近200位名医的AI分身 [2] - AQ具备"问答更专业、服务更全面、健康更懂你"三大特点,其前身"AI健康管家"已在支付宝服务超7千万用户 [4] - 核心功能包括追问式问诊(如腹痛定位)、皮肤病识别(50类)、医学报告解读(99%常见报告,准确率超90%)、药品识别(25000余种)及用药提醒 [4] 技术能力与数据支撑 - 技术底座为蚂蚁医疗大模型,在医学视觉文档解析等领域刷新行业基准,HealthBench与MedBench评测达行业领先水平 [5] - 模型基于超万亿tokens医疗语料和千万级医疗知识图谱,具备千亿参数多模态架构,实现疾病特征深度理解 [5] - 医疗VQA任务诊断推理得分68.19分,国内首批通过国家信通院医疗大模型双域可信评估,获安全测评最高等级"优秀" [7] 医疗资源整合与普惠应用 - AQ连接实体医疗资源,覆盖全国342个城市,名医AI分身(如王俊院士、廖万清院士)经100小时诊疗数据训练,可7×24小时服务 [6] - 案例显示:毛洪京医生AI分身单日服务量达11万人次,远超线下每月600人的接诊上限 [6] - 提供院内导航、跨省就医方案等30余项服务,替代收费300-800元/半天的线下陪诊师 [6] 行业痛点与政策背景 - 中国医疗资源结构性短缺:7.8%的三级医院承担50%以上门诊量,西部三甲医院占比不足5% [8] - 慢性病导致85%死亡占比(2.6亿患者),相关支出占医疗总费用70%,肥胖人群达3.5亿但专业门诊覆盖率低 [8] - 2024年政策将"AI+健康管理"列为重点方向,社科院认为AQ有助于弥合资源鸿沟 [8] 健康管理生态构建 - 与鱼跃血糖仪、华为手表等设备打通,推出血糖管理、呼吸管家等智能体,形成慢病管理闭环 [8] - 功能延伸至饮食热量识别、心理健康评估等,推动AI从"辅助工具"向"全周期健康伙伴"转型 [8] - 公司强调将持续开放平台,连接医生、机构与用户,助力普惠医疗 [8]
医渡科技20260626
2025-06-26 15: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医渡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 - 2025财年总收入7.15亿元,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3.7%,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8%,净亏损同比收窄38.9%至1.35亿元[2][10][18][22] - 不含大模型研发投入的现有业务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25.6%至3900万元,OPEX总金额同比下降23%,OPEX占收入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2][6]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同比收窄23.8%至2.5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资金储备约37 - 38亿元[2][4][11] 业务表现 - **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国内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5%,三大业务板块在手订单7.89亿元[2][8]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2025财年收入2.7亿元,同比下降23.7%,毛利率上升1.4个百分点至33.5%;活跃客户132家,全球前二十大药企中有16家是客户,前二十大客户收入留存率87.5%;累计完成411项临床研究和275项真实世界研究项目,DIGICAP系统医院签约数量翻倍至47家[18] -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报告期内收入1.22亿元,同比下降28%,严选高质量项目,增加惠民保业务市场渗透率,放弃成本高、利润薄项目[22][23] 医疗AI应用 - 自研医学大模型幻觉率下降80%,基于超5000亿TOKEN数据训练,在医疗垂类场景下综合评分优于Deepseek R1[2][8][9] - AI中台已落地30多家头部医疗机构,AI诊疗助手辅助医生服务患者累计2.6万人次[2][9] - “1 + N + X”医生口述产品矩阵,以AI中台为基座,集成多个大模型,赋能全流程;AI中台2.0上线三月内在30多家头部三甲医院部署,病历书写时间缩至30秒,TNM分期评估耗时减少70%[5][14] - 新一代数据中台EVA 5.0融合大模型和医院数据平台,数据流通速度提升,采集、治理、质控效率提高4倍以上;灵犀智管平台助力医院运营效率提升30%,灵犀智研平台将文献矩阵生成时间缩短至1 - 2小时[5] 合作成果 - 为110家中国顶尖医院和44个政府机构提供解决方案,医院网络覆盖超4000家,服务生命科学活跃用户132个,全球前二十大跨国药企中有16家是客户,健康管理平台活跃用户超2400万[2][6][7][8] - 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构建AI中台,实现全院数据共享和智能应用落地;与中山肿瘤防治中心合作加速数字化建设;与中肿合作建立肿瘤大数据平台,智能体使用率达80%,单个医生月均使用超150次,接诊效率提升50%[17][18] 未来规划 - 2026财年,AI for Medical业务预计收入增长约20%,AI for Life Science和AI for Care业务收入增速争取与行业一致并超越同业;努力提升毛利率,预计剔除自研大模型投入的现有业务管理口径EBITDA翻倍[29][30] - 继续执行与高盛的2400万美元TRS合约,根据股价择机直接回购[30] - 全面打造“1 + N + X”Copilot医疗产品矩阵,提升患者体验和医疗效率[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从2024财年的26%降至2025财年的20%,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从29%降至26%,且未对产品相关研发费用资本化[11] - AI药师在北京肿瘤医院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智能客服助手解决患者预约和服务咨询等问题[13] - 医渡科技已连续三年作为深圳惠民保主运营平台,第二期参保人数超600万,参保率超35%居全国首位;连续四年担任北京惠民保主运营,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累计受赔案件超37万件[24] - 超过85%的客服工作由AI智能客服承接,实现秒级回复,AI客服赋能深圳惠民保项目,业务转化率提升近10%,高峰期响应率提升27%[25] - 自主研发的糖尿病数字疗法产品获美国FDA和海南省药监局双重审批,入选海南省2 + 3健康服务包,患者治疗效率提升34.5%,空腹血糖达标率提升32.6%,餐后两小时血糖达标率提高7.5%[26] - 在天津市经开区复制落地健康服务模式,数字疗法研发管线持续丰富,开展居民减重、阿尔兹海默症数字疗法及糖尿病三类医疗器械院内探索[27] - 与中科院滕高军院士合作推出肝癌诊疗智能体“小肝人”[28] - 中标多个创新临床试验项目,如IGT - 001创新细胞疗法项目、某滴眼液三期临床研究项目等,通过AI解决方案赋能中国首个大样本量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真实世界研究,将研究周期压缩至14个月,效率提升40%[21]
树兰医疗郑杰:计算医学终极目标是“生命仿真”,AI未来医院要朝无界化发展
钛媒体APP· 2025-06-25 13:30
树兰医疗AI战略布局 - 公司自主研发AI健康智能体Dr.Shu正式发布,覆盖诊前分诊、诊中病历生成、诊后健康管理等全流程服务,并创新性引入"健康管家"模块跟踪用户健康数据生成个性化方案[12][13] - 公司提出"All in 科技"战略升级,以计算医学重构医疗模式,良渚医学中心将发展为AI未来医院,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实现"无边界全场景"全生命周期服务[17][18] - 公司自研医院信息系统(HIS)作为数据基建基石,2016年推出国际多学科协作平台iMDT,支撑后续AI技术嵌套组合[16] 计算医学发展路径 - 计算医学被定义为融合多尺度生命建模、统计学习与AI技术的交叉学科,核心目标是构建患者特异性数字孪生(PDT),实现精准个性化医疗[4][7] - 数据能力分层迭代路径:从EMR(电子病历)→EHR(跨机构数据)→PHR(含穿戴设备数据)→PLC(个人生命云)→PDT(个人数字孪生)[5] - 全球发展态势:欧盟推进虚拟人体孪生数据库,美国NIH的Bridge2AI项目聚焦多模态数据,FDA加速AI医疗器械审批[3] 医疗数据标准化突破 - 公司创始人发起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OMAHA),构建含百万级术语的"七巧板"医学术语集,打破国外依赖[6] - OMAHA推出HiTA技术栈实现与国际标准(SNOMED-CT/HL7 FHIR)映射融合,2025年累计收录924项健康信息标准文档[7] - 医疗数据共享需突破标准化门槛,个人健康数据年增长率达爆炸式但碎片化严重,完整数据需行业协同[5][6] 医疗AI落地四大方向 - 智慧管理: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如病历智能检索,已成为全球首要落地场景[11] - 智慧服务:克利夫兰诊所构建社区数字孪生研究健康差异,公司Dr.Shu实现智能导诊等场景[11][12] - 智慧科研:NIH基于多模态数据探索疾病标志物,公司参与人工器官计算医学实验室[8][11] - 智慧医疗:数字分身模式突破远程医疗半径限制,已在精神科/内科等专科应用[12] 学科建设与行业协同 - 公司联合创办树兰国际医学院,设立计算医学课程,获批浙江省人工器官与计算医学重点实验室[8] - 与每日互动等数据智能公司战略合作,构建AI医疗数据底座闭环,提升模型准确率[2][18] - 计算医学需多学科交叉人才,AI快速迭代为学科增添新内容[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