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串起绿地、碧水、金沙也串起生态蝶变、文旅升级、民生幸福 一条城市绿道里的共赢逻辑
四川日报· 2025-08-18 06:32
银江湖公园的银江沙滩成为当地亲子游热门打卡地。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摄 用好一湾碧水 打造最美"城市阳台" 晨雾还未散,53岁的银江湖公园安全员李惠忠已从绿道起点出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以前哪里有这么多植 被哦。现在不仅树多了,鱼群、飞鸟也多了。"他望着湖水感慨。 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城市依金沙江而建,"邻水不能亲水"一度是攀枝花市民的遗憾。2024年12月,随着 银江水电站的闸门缓缓落下,金沙江攀枝花城区段的水位缓慢上升,总库容近6000万立方米的银江湖悄然呈现。 如何利用好这一湾碧水?攀枝花启动银江湖公园滨江生态休闲廊道建设,并依托这条城市绿道开启了一场生 态修复实践。 8月12日,晨曦微露,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道佳运社区金泉苑小区的61岁居民刘忠禹,已经来到银江湖边, 沿着绿道散步。 刘忠禹还记得第一次在小区里看到施工队捧着图纸比比划划的情景。听他们说要改造小区外的乱草堆,他不 以为意,觉得"能有多大变化嘛"。没过多久,推土机的轰鸣在小区外的边坡上响起,湖岸焕然一新。如今,这条 绿道已经成为他每天散步、舒展的好去处。 金泉苑小区周边的变化,是攀枝花依托银江湖公园滨江生态休闲廊道建设启动的配套设施改造成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矿山“焕新”后,成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
新华网· 2025-08-18 00:36
新华社重庆8月17日电 题:矿山"焕新"后,成了游客眼里的"香饽饽"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蒋彤 进入重庆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时,天空正巧下起了一阵如丝的小雨。雨雾中,成片翠竹落满晶莹的水珠,游客撑着雨伞,沿草木掩映的曲径漫 步,伴着山间虫鸣声,一派悠然景致。 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重庆的矿山修复实践成了记者们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随采访团深入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和北碚区静 观镇中华村,探寻那些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如何摇身一变,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热门打卡地。 "现在你们看到的竹海景象,都是我们生态治理后的成果。"猎神村党总支书记陈宗寿向记者回忆,猎神村曾经大力开采石膏矿,结果村子里灰 尘漫天,水脏地陷。 8月16日,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中华村,游客在矿坑修复改造的运动场内打球。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一处曾是采石工场的地方,经过生态治理和修复,栽种了300多亩桃树和李树,并修建起了高品质民宿。 竹山镇镇长王大会向记者介绍,当地利用山势、小溪、梯田、水塘,将原有石膏矿山塌陷区进行人工微调,实施以"一河一湖一槽一田"为纽带 的乡村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建成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 生态向好带动产业升级。在梁平 ...
矿坑“长出”城市公园(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7 22:01
生态修复工程 - 采用精细施工方式 局部削坡4万立方米 加固稳定崖壁结构为主 避免大面积修整 [2] - 使用锚杆加固围岩 灌浆回填水泥浆和化学浆液 提高岩体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2] - 清运渣土15万立方米 土石方挖填12万立方米 宕口区域平均抬高1.5米 改善土壤板结问题 [2] 水生态治理系统 - 建设宕口底部湖体 生态草沟 雨水花园 人工湿地及生态滞留池等设施 [3] - 通过源头 路径 末端三管齐下方式 实现全链条闭环水治理 [3] - 构建完整的水源涵养和水体自然净化系统 兼具景观美化功能 [3] 生物多样性恢复 - 利用碎石和枯叶堆砌草垛 填充含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 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所 [5] - 公园内已观测到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 商业开发与运营 - 定位为开放共享市民公园 结合科教娱乐 温泉体验及亲子活动等商业配套 [6] - 引入餐厅 咖啡厅 书店等业态 建造矿野拾趣无动力乐园 大凹剧场和露营基地 [6] - 拒绝需加装外力构件的攀岩项目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选择生态环境友好型商业项目 [7] 经济效益与社会贡献 - 2019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 [7] - 无动力乐园 卡丁车 伴山营地及餐饮等消费项目2024年总营收约1600万元 [7] - 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7] 文化教育功能 - 成为江宁区十大研学基地之一 提供地质运动和化石形成等科普教育 [8] - 通过旧砖窑厂改造书店 锈钢板天空廊道等设计保留工业化历史印记 [8] - 带动当地居民返乡创业 促进区域经济活力 [8]
从黄沙漫天到绿意蔓延 卫星瞰四大沙地生态巨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7 07:21
生态治理成效 - 毛乌素沙地陕西榆林段通过樟子松栽植实现植被覆盖率超60% [1] - 浑善达克沙地赤峰段采用草方格固沙技术有效控制流沙移动 [3] - 科尔沁沙地辽宁彰武县流动沙丘基本实现全域植被覆盖 [4] - 呼伦贝尔沙地修复区流沙控制率达95% 植被覆盖度提升至85%以上 [6] 技术应用特征 - 卫星遥感技术持续监测沙地植被覆盖变化 [1][3][4] - 草方格固沙技术在浑善达克沙地形成密集网格化治理格局 [3] - 尔林兔林场实施12万亩规模化樟子松种植工程 [1] 区域治理进展 - 毛乌素沙地尔林兔林场成功转型为绿色生态屏障 [1] - 浑善达克沙地莝草山区域实现沙丘萌发绿意 [3] - 呼伦贝尔沙地陈巴尔虎旗从生态重灾区转变为高植被覆盖区 [6] - 科尔沁沙地南缘彰武县万亩流动沙丘完成植被修复 [4]
ESG一周丨上交所发布“沪市ESG实践二十年”;广东出台全国首部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系统化司法保障文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6 04:48
沪市ESG实践 - 上交所发布《贯彻"两山"理念沪市ESG实践二十年》,系统介绍沪市20年ESG进展 [1] - 沪市超1300家公司单独披露2024年度ESG报告,披露率达57%创历史新高 [1] - 沪市绿色债券累计发行8627亿元,成为全球主要绿色债券市场 [1] 公募基金ESG榜单 - 华证指数发布2025年度公募基金ESG系列榜单,表彰可持续投资优秀实践 [2] - 榜单旨在构建ESG投资生态正向循环,推动理念在公募行业深入发展 [2] 生态修复研究报告 - 自然资源部发布国内首部《中国生态修复与国土整治发展研究报告(2024)》 [3] - 报告系统总结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实践成果,填补领域研究空白 [3] 上市公司ESG披露 -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5年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 [4] - 报告分析A股公司2024年度ESG披露情况及2022年以来对比数据 [4] 上海碳市场改革 - 上海计划自2028年起将年排放1万吨及以上CO₂的高校、医院等纳入碳配额管理 [5][6] - 《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 [5][6] 储能技术创新 - 远景科技集团发布"人工智能超级储充网络",实现储能、充电、AI调度与电力交易四网融合 [7] - 产品通过智能微网和虚拟电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7] 碳配额质押融资 - 广东三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部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司法保障文件 [8] - 《若干意见》提出13条具体规定,涵盖争议处置、减排激励、评估监督等全链条制度 [8]
从生态“痛点”到滨海“明珠”,广西犀丽湾生态修复成果丰硕
中国环境报· 2025-08-15 09:14
生态修复背景 - 犀丽湾曾因气候变化导致海岸侵蚀严重 2021年天文大潮期间滩面最大侵蚀深度超2米 海岸线后退逾10米[2] - 无序开发和监管缺失导致生态恶化 沿岸违规搭建海鲜大排档和养殖棚舍达37处 浅海珊瑚礁覆盖率不足5%[2] - 过度捕捞和污染使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近岸海域水质常年不达标 沙滩遍布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排痕迹[2][3] 修复措施与成效 - 2019年启动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 采用陆海统筹治理思路 分三阶段推进:拆除违规建筑、沙滩植被重建、划定生态保护区[3] - 2022年构建立体防护网体系 累计清理岸滩垃圾82.72公顷 修复沙滩2.52公里 沙滩侵蚀防护效能提升63.38%[4] - 种植耐盐碱植物1.2万株 投放人工珊瑚礁300个礁体 滩肩宽度达50米 绿化覆盖率超80%[3][4] 环境质量提升 - 海域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标准 沙滩沙质优良率提升至95% 海洋生物种类从37种增至89种[6] - 区域鸟类种群增至30余种 其中广西重点保护物种占三成 中华白海豚出现频次提高3倍[4][6] - 建立政府+科研机构+社区协同机制 组建20人民间护海队开展日常巡逻和垃圾清理[4] 经济效益转化 - 2023年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全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 带动周边产业增收3000多万元[5] - 提供1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间接推动2000余名渔民转型从事生态旅游[6] - 严格控制每日游客量不超5000人 推行无痕旅游模式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处理[6]
青山作答 绿水回响
新华社· 2025-08-15 05:29
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转型 -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1] - 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1] -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1] 林业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化 - 浙江丽水青田县拥有30.67万亩油茶林且面积居全省第一 [3] - 2024年油茶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9亿元 [3] - 全县林业总产值高达73.8亿元 [3] 生态修复与文旅产业发展 - 浙江金华武义县坛头村通过生态修复发展湿地特色文旅产业 [5] - 宁夏通过关停矿山实施生态修复统筹多系统治理 [7] - 实现从靠山吃山到护山养山的生态转型 [7] 生态理念实践成效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1] -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协同共生 [8] - 中国绿色发展成就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动力 [8]
微视频丨青山作答 绿水回响
新华社· 2025-08-15 04:12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成效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中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提升绿色低碳产业经济比重[2] - 浙江丽水青田县油茶产业年产值突破9亿元 林业总产值达73.8亿元 通过林业改革将30.67万亩油茶林资源转化为共富动能[4] - 宁夏实施矿山关停与生态修复 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系统治理 实现从"靠山吃山"到"护山养山"的生态转型[6] 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模式 - 浙江金华武义县坛头村通过生态修复与闲置资源盘活 发展湿地特色文旅产业[7] -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可协同共生 中国绿色发展成就为全球提供清洁美丽未来解决方案[9]
渝人治水,重庆“流域智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15 03:06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重庆生态质量指数达66.96 高于全国年度值11.01 [1][13] -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达Ⅱ类标准 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 [1][13] - 三峡库区危岩治理清患率达96.3% 431处存量危岩已完成415处治理 [10][13] 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 - 开州区投资近4亿元建成水位调节坝工程 形成15平方公里汉丰湖 [4] - 种植落羽杉等10余种耐水淹植物600余亩 成活率超90% [3] - 建设湿地林泽和鸟类生境 每年吸引35种2万余只水鸟越冬 [3] 智能化环境管理 - 奉节县启用"江清岸洁"智管平台 部署25个物联网感知设备 [8] - 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年均打捞漂浮物2万余吨 本周清漂量达169.4吨 [6][8] - 采用分类处置流程 可回收木材以每吨20元价格出售 [9] 生态经济效益转化 - 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上半年接待游客422万人次 同比增长48% [5] - 环湖夜间经济消费规模达85亿元 举办国家级水上赛事22场 [5] - 形成"预警-拦截-清理-处置"四重防控体系保障长江航道安全 [8][12]
北疆逐绿 点石成金
中国能源网· 2025-08-14 08:33
核心观点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通过新能源开发、循环经济创新和矿山生态修复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赢的绿色发展 [1][3][6][9] 新能源发展 - 新能源装机规模从2012年46.5万千瓦增长至833万千瓦 十三年间占比跃升至近50% [3] - 2025年清洁能源发电量预计达181亿千瓦时 可节约标煤543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148万吨 相当于种植6200万棵成年树木 [3] - 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年供电89.34亿千瓦时 节约标煤282.12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753.91万吨 [4] - 2023年底新能源装机突破700万千瓦 较前一年实现翻番 [4] 生态治理协同模式 - 达拉特旗光伏电站治理库布其沙漠1.6万亩 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4] - 西乌珠穆沁旗建成全国最大排土场光伏项目 利用8331.3亩土地 促进生态恢复 [4] - 通辽火电贮灰场通过光伏改造实现植被恢复率100% [4] 循环经济创新 - 创建全国首个"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模式 年消耗1000万吨劣质褐煤 [6][7] - 2025年二季度电解铝生产绿电比例达26.7% 年使用绿电30亿千瓦时占比近三成 [7] - 扎哈淖尔绿电铝项目绿电占比超80% 采用高效电解槽 氟化物排放仅为国标五分之一 年减碳120万吨 [8] - 霍林河循环经济绿电比例将提升至35%以上 风电光伏装机105万千瓦占电网容量36.8% [8] 矿山生态修复 - 累计投入复垦资金18.87亿元 修复生态面积8.86万亩 播种牧草9.4万亩 种植乔木14万棵灌木1806万株 [11] - 排土场植被覆盖率从65%提升至90% 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达95% 土壤肥力提升1-2个等级 [11] - 通过封闭式储煤运煤系统实现"储煤不见煤 运煤不露煤" 有效控制扬尘 [12] - 无偿向牧民提供优质牧草饲料 促进牧民增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