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头山长出“希望树”
陕西日报·2025-09-17 22:50

造林技术创新 - 采用植保无人机吊运树苗 一次可吊运8-9棵高1.8米的大树苗 日运输量达1000多棵 相比人力运输效率提升显著[1] - 无人机实现精准定位种植点 自动计算飞行距离 并将带土球树苗稳定投放在预定位置[1] - 传统人力运输方式每人每次仅能扛2棵树苗 每日最多完成4趟运输[1] 悬崖造林作业方式 - 采用"石坑客土造林"技术 在石质山地就地凿石挖坑 每个石坑需填充1立方米土壤[2][4] - 初期使用安全绳固定于山顶树木 后期改进为打入1.5米深钢钎固定安全绳 提升作业安全性[3][5] - 单坑挖掘耗时约30分钟 每棵树平均需要吊运10袋土壤 绳索需上下往返20次[4] 成活率提升措施 - 通过"石坑客土+壮苗栽植"技术组合 树木成活率从40%提升至90%以上[6] - 针对强风问题采用深栽深埋技术稳定苗木 并实施保湿保墒措施[5] - 使用较大树苗减少兔害 并根据土质配制专用肥料提升土壤肥力[5] 造林成果与生态效益 - 累计完成近4万亩造林面积 种植约280万棵树苗 其中1万多亩位于黄河西岸悬崖及陡坡生态脆弱区[6] - 黄河沿岸水土流失显著减少 河水清澈度明显提升[6] - 主要树种为适应力强的侧柏 最高树木达4米 悬崖区域树木高度约2米[6] 作业环境特征 - 宜川县地处渭北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 黄河沿岸为石质山地 具有土层稀薄 土壤贫瘠 山势陡峭等特点[1][2] - 悬崖作业面临强风挑战 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期间风势尤为强劲[5] - 岩石表面多沙粒 导致作业人员脚底打滑 作业安全风险较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