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创新

搜索文档
北京四中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多举措助推生态环境修复
新京报· 2025-09-24 14:22
9月24日上午,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四中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发布一批环境资源审 判助推生态环境修复的典型案例,涵盖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多个领域,通过创新裁判方 式、强化预防性保护等举措,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司法保障,同时向社会传递生态保护法治理念。 案例一:安装充电桩替代修复,破解大气污染赔偿难题 某汽车公司在北京销售的两款机动车,因不符合环保生产一致性要求,排放检测结果超过轻型汽车污染 物排放限值被行政部门处罚。随后,某基金会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该汽车公司承担民事侵权责 任。审理期间,某汽车公司认可违法事实并愿担责,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致歉公告。 四中院在向社会公告后,未收到反对意见,随后作出调解书,要求汽车公司停止生产销售不达标车辆, 完善其生产工艺和技术,保证今后生产销售的车辆均达标;同时,要求某汽车公司采用安装新能源电动 汽车充电桩的方式修复生态环境。某汽车公司需要在北京市范围内公共场所安装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100根,并负责维护5年。费用不低于鉴定评估的修复成本。 空气环境本身具有自净能力。四中院通过创新司法责任形式,将传统罚款或修复难以根治的污染问题采 用替代修复方式 ...
落实同等待遇 福建平潭推进涉台司法创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4-12 01:41
台胞陈某在平潭祭扫时引发森林火灾,按惯例需补植复绿,但因陈某长期在台生活,难以履行该义务。 平潭检察院另辟蹊径,引入"司法碳汇"机制——当事人自愿购买等值碳汇抵扣生态损失。"碳汇机制兼 顾法律刚性与台胞生活实际,是双赢之举。"周孙章说。 2023年,平潭检察院在当地台湾创业园中设立了台胞检察事务助理调解室,目前已妥善处置7起台胞台 企司法诉求。周孙章表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前来咨询与调解的案件通过和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化 解。"不少台胞对大陆的相关法规、政策了解有限,遇到问题容易陷入迷茫,这时就需调解室的咨询答 疑功能。" 中新社福建平潭4月11日电 (张杨彬)解决缓刑监管问题、以购买碳汇产品替代生态修复、为台企提供合 同规范建议......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检察院(简称平潭检察院)近期进行了一系列司法实践。 "台胞在大陆的司法需求有其特殊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也需考虑两岸现实差异。"平潭检察院自贸 (涉台)检察室主任周孙章10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谈起办理的一桩典型案例:初到大陆的台商杨某因涉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被立案,虽情节轻微可适用缓刑,但因缺乏足够的本地社会基础,难以落实社区矫正 监管,案件办理一度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