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贷联动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金融让“硬科技”更硬气(财经眼·为民营经济增动力)
人民日报· 2025-05-18 22:02
公司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粒子,主要用于高端光伏封装膜,提升光伏组件耐候性与发电效率,未来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子封装等领域 [3] - 成功研发镍系催化剂,以乙烯为单一原料,利用国产化助剂和常规聚合装置及工艺制备聚烯烃弹性体,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4] - 拥有全套核心技术和较高技术壁垒,技术可拓展性强 [4] 融资与资金支持 - 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出资1000万元参与Pre-A轮融资,新一轮融资正在推进 [4] - 中信银行通过投贷联动模式提供信贷支持,年初给予1.6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授信额度,3月发放1500万元流动资金信用贷款 [6] - 资金主要用于建设菏泽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线、安庆高端催化剂生产基地,以及补充研发投入、团队扩充和市场开拓 [5] 生产基地与研发进展 - 安庆高端催化剂生产基地已完成主体建设并顺利投产 [6] - 菏泽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线将实现产品稳定下线,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6] 行业金融服务创新 - 安徽省国金公司联合银行机构推出"国金基金丛林贷"产品,累计授信金额超50亿元,授信企业超60户 [7] - 投贷联动模式通过股权融资降低企业负债率,配套银行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 [7] - 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共享尽调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关注企业长期成长价值 [7]
探路科创投资要看重长期成长
经济日报· 2025-05-15 22:11
政策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扩大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1] - 多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发布公告拟全资设立AIC,尚待监管机构批准[1] - 此前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设立AIC,并在上海开展股权投资试点[1] - 试点城市从上海扩大至18个科技创新活跃的大中型城市[1] - 截至目前签约意向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1] 市场影响 - 商业银行设立AIC将为股权投资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1] - 此举为探索"投贷联动"模式提供了新场景与机会[1] - 银行系AIC在结合信贷资金与股权投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1] - 该模式更适合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需求[1] 行业挑战 - 商业银行AIC业务人员多具债务融资思维,风险偏好较低[2] - 传统信贷思维与科技型企业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不完全匹配[2] - 需要从追求安全转向考量风险可控下的成长性布局[2] 解决方案 - 发挥商业银行AIC资金优势,引入更多耐心资金和长期资金[2] - 开展"投贷联动"探索,股权投资先行,信贷资金跟进[2] - 提高投资研究能力,有效发掘培育优质科技企业[2] - 投资机构需具备行业和企业团队分析能力[2] - 优化绩效考核机制,适度拉长考核周期[3] - 改进考核理念,从稳定性分析转向收益性分析[3] - 不以"坏账"为主要考核标准,建立穿越周期的风控能力[3]
这张牌照,兴业银行等了很久
36氪· 2025-05-15 08:26
大势下的牌照 - 兴业银行全资设立的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兴银AIC)于5月7日正式获批,标志着公司期盼八年的AIC牌照落地[2] - 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设立AIC的请示也相继获批,反映监管对商业银行设立AIC的态度发生实质性转变[3] - AIC初期主要功能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高杠杆问题,业务范围已从债转股延伸至股权投资及深度合作[3] - 五大国有行AIC资产规模均不超过2000亿元,最小的是交通银行AIC不到700亿元,不足五大行平均总资产规模的1%[3] AIC的业务贡献 - 五大行AIC作为重要股权投资平台,参与政府引导基金设立和债转股项目,例如北京经开区联合中银AIC和建行AIC设立三支总规模300亿元的基金[4] - 截至2025年2月,五大AIC在18个试点城市的股权投资签约规模达35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并强化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6] - 2019年五大行AIC共实施债转股项目363个,到位资金4250亿元,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7] - 建行AIC参与甘肃能源债转股项目投资11亿元,促成建行后续向甘肃电投集团提供155亿元授信和74亿元贷款[8][9] 兴业银行的AIC布局 - 兴业银行早在2017年五大行首批AIC获批后即启动牌照筹划,但因资管新规过渡期和监管担忧AIC成为表外通道而延迟[9] - 2024年底资管新规整改完成,兴业银行表外投资规模从2017年的2.67万亿元压降至1.21万亿元,信托计划从9159亿元降至3350亿元[11] - AIC牌照为兴业银行在净息差收窄背景下打通"投贷联动"提供新路径,有望缓解公司增长乏力问题[13] 兴业银行的业务短板与机遇 - 公司对公贷款规模3.44万亿元居股份制银行首位,但权益投资仅通过兴业国信资管开展,净资产规模仅110亿元且受监管限制[16][17] - 缺乏AIC牌照导致兴业银行错失四川能投50亿元债转股项目,被中信系机构联手拿下[17] - AIC将帮助兴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2024年广东区域不良贷款余额同比翻倍并亏损17.21亿元[19] 管理层与牌照落地 - 兴业银行AIC牌照的获批是几代管理层接力成果,高建平任内提出申请但受表外业务整改拖累,吕家进任内完成关键突破[20][21][22] - 吕家进曾主导邮储银行IPO,调任兴业后避开闽系房企风险,并推动跨境理财通和AIC牌照落地[22] - AIC需与兴业国信资管整合以实现业务协同,顶层设计和人才机制是下一步重点[22][23]
“一人行”启篇 “众人行”谋远 ——来自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一线报道
金融时报· 2025-05-14 06:30
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 - 济南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城市,通过"六专四价"金融服务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 - 试验区获批后,济南推动直接融资加速对接科技企业,引导银行机构创设88款科创企业专项信贷产品,驻济保险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3500亿元 [6] - 济南建立"金融辅导+科技辅导"服务模式,组建242支金融辅导队和200名科技辅导员,为科创企业提供精准化金融服务 [8] 企业融资案例 - 山东北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从200万元信贷起步,通过投贷联动模式获得2000万元股权融资,实现1亿元营收并打开京津冀市场 [2][4] - 山东麦港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获得齐鲁银行300万元远期共赢利率贷款,该产品采取前低后高利率模式支持中期流动资金需求 [5][6] - 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通过"人才贷"业务获得1000万元授信额度,解决种质基地建设资金需求 [7][8] 金融产品创新 - 齐鲁银行推出"科研贷"产品,贷款期限达10年,支持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被央行评为优秀金融创新产品 [6] - 建设银行开发科技企业"技术流"评价体系,从五大维度评估创新能力,为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公司投放6000万元贷款(3000万信用贷+3000万知产质押贷) [9] - 济南农商银行完善"人才有价"体系,根据人才等级动态调整信贷额度(如泰山学者从500万增至1000万) [8] 数字化服务平台 - 济南高新区"园区通"平台构建数据通、融资通等四大模块,实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测评和全景信息展示 [11] - "泉融通"平台整合113家机构、416款产品,累计发布融资需求435.4亿元,实现放款345.16亿元,开发"数据可用不可见"解决方案 [12][13] - 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专利评估"一键导出",与"泉融通"平台互通提供知产交易、质押融资等服务 [13]
招行、中信银行拟设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南方都市报· 2025-05-11 23:11
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动态 - 招商银行拟出资150亿元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将成为公司全资一级子公司 [1][2] - 中信银行拟以自有资金100亿元设立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将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试点业务 [1][2] - 兴业银行已获准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为首家获批股份行 [4][5]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金融监管总局3月5日将AIC股权投资试点从18城扩至14省 明确支持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 [1][4] - 原有5家国有大行系AIC(工银/农银/中银/建信/交银)成立于2017年 现试点扩容旨在加大对科创和民企支持 [4] - 分析师指出头部股份行及地方大型商业银行因资金实力和客户基础优势最可能率先布局 [4] AIC业务功能演变 - 初期定位为债转股工具 通过债权转股权帮助企业降杠杆 [6] - 现已扩展为综合投资平台 业务涵盖并购重组、夹层投资 近年重点转向支持科创企业 [7] - 银行系AIC可整合母行资源实施"投贷联动" 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7] 公司战略表述 - 招商银行称设立AIC有助于丰富综合化经营牌照 完善投商行一体化经营 [2] - 中信银行强调此举系响应国家"科技金融"战略 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3]
董希淼解析金融增量政策:房地产新模式转向“租购双轨”,险资入市或催生蓝筹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5-09 11:51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支持稳楼市、稳股市、健全科技金融体制 [1] - 政策包括加快出台房地产融资新制度、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试点、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等 [1] - 政策背景为应对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 [2] - 政策叠加效应显著,如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LPR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减轻房贷负担 [2]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单一售卖"转向"租购并举",未来可能形成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双轨制 [3] - 全国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约38万亿元,新模式需创新融资支持租赁住房建设和租房贷款 [3] -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银行根据商业原则自主决定放贷 [3] - 机制需防范系统性风险,银行应坚持准入标准,地方政府应搭建银企对话平台 [4][5] 保险资金入市影响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4.4万亿元,占比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9% [6] - 政策拟新增600亿额度,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定向投入A股,带来几千亿增量资金 [6] - 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提高5个百分点,但入市节奏由机构自主把握 [7] - 保险资金偏好高分红蓝筹股如银行股,政策鼓励投向硬科技领域 [8]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从五大行扩展至全国性商业银行,支持"投贷联动"模式 [9] - 建议AIC设立范围扩大至优质城商行,发挥银行业资产占比超90%的优势 [10] - 科技保险可为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保单可作为银行授信增信依据 [10] - 科技保险保障范围可能包括研发成功率、产品安全性或核心人才保障 [11]
股份行加速布局AIC:招行、中信银行拟设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13:30
股份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动态 - 招商银行拟出资150亿元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将成为公司全资一级子公司 业务范围待监管批复 [2][3] - 中信银行拟以自有资金100亿元设立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将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 [3][4] - 兴业银行成为首家获批筹建AIC的股份行 5月7日获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6] AIC政策背景与市场格局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3月5日发布通知 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 试点机构数量将稳妥有序增加 [5] - 此前我国仅有5家国有大行系AIC(工银/农银/中银/建信/交银投资) 均于2017年设立 主要开展债转股业务 [5] - 政策鼓励下 具备资金实力和客户基础的头部股份行及地方大型商业银行成为新设AIC主力 [6] AIC业务功能演变与战略意义 - AIC功能从最初债转股工具扩展至综合投资平台 业务范围新增并购重组、夹层投资等领域 [7] - 当前AIC重点转型为产融结合枢纽 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7] - 中信银行强调设立AIC是响应国家科技金融战略 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4] 行业影响与实施进展 - 兴业银行获批筹建标志着AIC市场破局 距国有行首批设立已间隔8年 [7] - AIC可结合银行母体资源 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7] - 招商银行表示设立AIC有助于完善投商行一体化经营 对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 [3]
股份制银行AIC破冰 开启多元竞争新篇
经济观察网· 2025-05-08 06:48
行业格局变化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兴业银行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六家持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也是首家由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起设立的AIC,打破此前五大国有行垄断的市场格局 [2] - 兴业银行需在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兴银AIC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为该行全资子公司 [2] - 兴业银行设立专业AIC是响应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将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开展债转股业务,助力降低企业杠杆率,并加大对科创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2] 政策演变与试点进展 - 我国银行系AIC的发展始于2017年,首批五家机构分别隶属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初期主要围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展开 [2] - 2018年原银保监会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为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打开制度空间 [2] - 2021年上海试点开展非债转股目的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2024年试点城市扩展至北京、天津等18个地区,并放宽投资金额与比例限制,2025年3月进一步出台政策扩大试点范围 [3] - 当前AIC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 [3] 股份行入场与行业影响 - 兴业银行作为首家获批的全国性股份行,其布局被视为行业转折点 [3] - 头部股份制银行资本实力雄厚,且有强烈的综合化经营需求,通过设立AIC可整合集团资源,提供"投贷联动"等综合金融服务 [3] - 允许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AIC,体现了监管层支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明确导向 [3] - 市场预期其他头部股份制银行的AIC筹建申请也将陆续获批 [4] 行业挑战与建议 - 股权投资的高风险属性与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原则存在内在冲突,在流动性管理、资本配置、风险管控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均需建立配套机制 [4] - 业内人士建议监管机构可引导商业银行优化考核体系,给予股权投资业务合理的风险容忍度 [4] - 银行系AIC的发展有望为实体经济特别是科创领域注入更多资本活水 [4]
“深圳商行+香港投行”有何想象空间 跨境“商投联动”直指这些企业丨跨境新金融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06:53
深港金融业优势互补 - 深圳提出"深圳商行+香港投行"模式 旨在结合深圳间接融资和香港直接融资优势 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综合融资服务 [1][9] - 该模式首次出现于2023年深圳相关文件 2025年"深圳创投十九条"进一步优化 提出畅通上市渠道 丰富并购工具 加强金融机构协同等要求 [1] - 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25家 催生更大科技金融需求 "投贷联动"成为突破口 [1] "商投联动"主力机构 - 深圳商业银行分为总部在深的招行 平安银行等 以及国有大行 股份行深圳分行 [3] - 香港中资银行子公司如招银国际 建银国际等持有境外投行牌照 与母行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3] - 部分香港子公司回深设立PE/VC机构 如招银国际资本(深圳) 建银国际(深圳)等开展境内股权投资 [3] 模式运作机制 - 同一体系内协调紧密 可实现融资快速落实 最小化知情范围提升信息保密性 [4] - 香港子公司发挥业务前端切口作用 总分行提供信贷基础并引流客户 [3] - 典型案例包括招银国际参与比亚迪H股配售 中银设立50亿大湾区科创基金等 [7] 深港金融定位协同 - 深圳定位产业金融中心 香港定位国际金融中心 共同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5] - 2024年多家银行联合举办赴港上市主题活动 如中行与中银国际 农行与农银国际等 [5][6] - 深圳举办"星耀鹏城"系列活动 包括"走进港交所"等上市培训论坛 [5] 模式创新方向 - 除集团内协同外 "深圳创投十九条"鼓励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新合作模式 [10] - 深圳银行加强同香港外资机构联系 如平安银行与渣打 东亚银行等举行业务交流 [10] - 未来"股债结合 商投一体"或成深港支持科技产业的战略选择 [11]
记者观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大行为何还“补血”?
券商中国· 2025-03-31 14:34
财政部注资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 财政部发布520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案,创我国银行业单批次股权融资总规模纪录 [1][2] - 四大国有行A股股价在方案发布后首个交易日悉数上涨:建设银行涨幅3.64%,中国银行上涨1.82%,交通银行上涨1.22%,邮储银行上涨0.19% [1] - 定增价格较A股溢价8.8%~21.5%,增量资金预计可撬动银行信贷增量约4万亿(按8倍乘数效应) [3] 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国有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1.5个百分点以上 [3] - 除交行外,其他五家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23年下半年均有提升,建行最高达14.48% [3] - 截至2024年2月末,大行总资产规模188.55万亿,占银行业42.5%,同比增长7.6%,增速高于商业银行平均增速7.2% [4] 资本补充的必要性分析 - 大行作为资产投放主力军,信贷投放扩张增速(7.6%)高于行业平均,长期需补充资本以维持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4] - 国信证券归因三重因素:总资产高增速、资产结构调整(风险权重大的资产占比提升)、ROE回落或分红率提升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减弱 [5] - 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如股权直投)资本消耗大,五大行旗下AIC试点已签约3500亿元,表内投资占比从4%提高到10% [6][7] 资本补充的战略意义 - 邮储银行表示注资有利于形成稳健信贷结构及拓展非信贷业务(如投贷联动)发展空间 [8] - 补充资本不仅撬动信贷增量,更支持大行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领域以多元化方式服务实体经济 [8] - 大行需通过资本补充实现金融活水"上量"(规模)与"提质"(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