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搜索文档
慈善信托的机制创新与社会价值探索
华夏时报· 2025-08-19 07:41
文章核心观点 - 慈善信托凭借法律保障、财产独立性和运营灵活性成为连接金融资本与社会公益的重要桥梁 中建投信托通过"善泉5号"创新采用公证处监察人机制和双轮驱动模式 填补应急救灾类慈善信托市场空白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样本 [2][3][4] 行业现状与规模 - 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244单 累计备案规模85.07亿元 其中应急救灾类占比不足1% 存在显著结构性缺口 [2] 制度创新设计 - 全国首创公证处监察人机制 杭州互联网公证处介入提升公信力 对资金使用和捐赠流程实施法定监督 [2] - 采用"信托公司+慈善组织"双轮驱动模式 信托公司负责资产配置和账户管理 慈善组织负责需求端管理和项目执行 [3] - 通过投资低风险固收产品实现资金保值增值 突破传统捐赠一次性消耗局限 保障慈善可持续性 [3] 社会效能体现 -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在富阳强降雨后3日内完成50万元拨款 解决传统救灾响应滞后问题 [4] - 资金定向用于防灾减灾研究+紧急救助 其中20%投入灾害预警技术研发 形成长效防控能力 [4] - 明确资金用于困难群众慰问+生产设施重建 避免撒胡椒面式援助 实现精准滴灌 [5] 规模效应与拓展 - 首期募集规模超650万元 成功带动3单应急类慈善信托设立 有效扩大区域慈善基金池 [3][5] - 为企业客户提供ESG实践载体 吸引长期资金入场 打开企业回报社会新通道 [3][5] 行业可复制路径 - 监察人模式可扩展至会计师事务所、高校智库等专业机构 引入三方制衡机制 [6] - 建立灾情评估-委托人决策-监察人审核-快速拨付的标准化SOP体系 [7] - 整合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灾情数据库 共建慈善信托-应急管理联动平台 [8] 生态圈层建设 - 为企业客户定制员工慈善信托 满足ESG实践需求 [8] - 为高净值人群在家族信托中嵌入慈善分配条款 满足家族财富传承需求 [8]
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制造2025目标基本实现(26页)
搜狐财经· 2025-08-19 03:07
报告背景与概述 - 摩根大通发布战略研究报告 核心结论为中国制造2025目标基本实现 [1] 中国制造2025政策回顾 - 2015年发布国家战略 分三步实现制造强国目标 [4] - 十大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等 [5] - 两大底层诉求为结构性换挡和安全垫高筑 [5][6] 十大主题深度拆解 - 86%量化指标已完成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以上 [7] - 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和最大出口国 [8] - 航空航天/高铁/造船进入领跑集团 [9] - 汽车业从"在中国为中国"升级为"在中国为全球" [10] - 半导体/新材料/自动驾驶/农业机械仍待攻克 [11] - 高端机床/先进制程芯片/航空发动机仍需外购 [11] - 汽车/光伏/动力电池/传统芯片产能利用率跌破疫情前水平 [12] - 全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逼近75%警戒线 [12] 关键数据表现 - 制造业全球占比从2015年25%提升至2025年30%+ [13] - 对美出口2025年4-5月骤降40% 6月谈判后反弹20%+ [1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AI核心产业规模达1万亿元 同比增长30% [14] - 服务消费占GDP约40% 低于发达经济体70%+水平 [14] - 新房价格较2021年高点下跌10.5% 二手房下跌18.3% [14] - 房地产对GDP贡献从16%降至8% [14] - 跨境支付人民币占比升至54% 美元降至41% [14] - SWIFT体系人民币份额约4% 五年实现翻番 [14] - 产能扩张过快导致顺差被动放大 [14] - 中美科技竞合成新常态 贸易多元化降低对美依赖 [14] - AI投资兴起但核心IP仍由外部掌握 [14] - 新旧经济发展不均衡 潜在增速放缓 [14]
之江潮涌 奋楫争先(前沿观察·挑大梁 看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31
浙江省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5004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在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3] 制造业与外贸行业 - 义乌市2025年上半年货物出口总额达3586亿元 同比增长24.6% [6] - 深化市场采购组货人制度 培育集拼组货企业 放大"市场采购+集拼"优势 [5] - 推进小商品"品牌出海"行动 创建五色预警机制对涉美外贸企业动态监测 [5] - 设立2亿元应急周转资金池 全面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5] 半导体产业发展 - 丽水市打造以关键材料为核心的特色半导体产业链 [8] - 采用"链长抓政策制定和招商 院长抓研发创新 校长抓人才培养 行长抓金融服务"的产业生态构建模式 [10] - 通过引进"小而精"项目形成产业集群 实现百天内厂房结顶 一年内建成投产 [9][10] 农业与乡村振兴 - 乐清市北塘村草莓种植收益比过去翻10倍 亩产收益达2-3万元 [13] - 注册"北塘果蔬"系列商标 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地 [13] - 形成集果蔬采摘 生态果饮 特色餐饮 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 [13] 区域协同发展 - 后宅街道成立大李祖共富联盟 用3条旅游线路串联8个村庄 [12] - 推动81个特色项目稳步推进 形成每周"面对面"协商机制 [12] - 探索"重点村+周边村"组团联动发展模式 包括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 大余村研文旅协同发展等 [14] 基础设施建设 - 丽水机场正式通航 作为华东第一高边坡机场建设历时14年 [6] - 采用"不怕苦 不怕累 不怕难 不怕险"的攻坚精神解决技术难题 [6] 产业创新模式 - 温州市万全镇通过"工业上楼"政策将厂房从1层加盖至4层 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11] - 采用"统租统管集成"服务模式统一管理出租房 打造新居民服务驿站 [11] - 通过问题清单四色预警机制分类处理工业用地 企业培育 文旅卫教等事项 [11]
工行浙江省分行:金融服务丽水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出实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8 12:10
核心观点 - 工行浙江省分行通过战略合作、金融创新和资源整合 大力支持浙江山区海岛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重点聚焦丽水地区 推动城乡融合、生态价值转换和特色产业发展 [1][2][8] 战略合作与政策支持 - 与丽水市政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连续两年实现"百亿"贷款增量 重点支持大花园建设、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样板建设 [2] - 制定《服务丽水山区海岛县工作举措实施方案》15条 聚焦"强城、兴村、融合"三大方向 确保政策精准直达县域发展前线 [3] - 分行行长带队赴丽水调研 承诺以更高标准金融供给服务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2] 贷款规模与增长 - 截至7月末 山区海岛县支行贷款余额突破1600亿元 实现四年翻一番 [1] - 贷款年均增幅26.5% 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 贷存比达124% [1] - 涉农贷款总额达6000亿元 山区海岛县贷款增速显著 [8] 特色产业金融支持 - 为丽水12条特色产业链(含杨梅、茶叶)定制"特色产业贷" 累计为超百户经营主体提供授信超1.3亿元 [4] - 在庆元独家授信1.6亿元支持竹产业升级 整合竹材加工和竹纤维提取产业链 带动村集体与农户增收 [4] - 推行"一县一行一策"策略 配套助农增收金融服务方案 兴农贷余额近9亿元且增幅达30% [4] 生态价值转换与绿色金融 - 落地全省首笔GEP生态价值转换项目(遂昌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 [5] - 支持全省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庆元) 创新推出"浙丽碳效贷" [5] - 绿色贷款余额居当地四行第一 近三年增幅翻三番 "绿化"程度全省第二 [5] 城乡融合与基础设施 - 通过综合授信支持义龙庆高速、青文高速等交通动脉建设 推动"小县大城2.0版"城镇化更新 [7] - 支持"三江口"协同发展区产业平台 助力瓯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仙都黄帝文化景区等文旅项目升级 [7] - 通过"工银兴农通"App等数字化平台打通农产品产销通道 促进山区产品融入消费网络 [7] 创新金融模式 - 探索投贷联动新模式(如"未来股权收益变现") 引入浙江知名基金公司 [7] - 推出"人才贷""创业贷"支持返乡青年创业 [7] - 推广"工银农事通"一揽子金融服务 强化产业协同与要素流动 [4]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看中国经济之“美”
新华网· 2025-08-18 00:07
民生保障政策 - 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约60% [1]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4% [1] - 对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育儿补贴至3周岁 [1][4] - 2025年起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 [4] - 2024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高到4.5个 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4] - 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2024年再提高20元 [4]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约1.9亿人 [4] - 截至2024年末全国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6000余个 [4] - 2024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 [5] - 截至5月底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99.7元、594.9元 [5] 医疗保障体系 - 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可实现医药费用报销约95% [2] - "十四五"时期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4] -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 [4]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 [4] 住房保障建设 - 2024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 [5] - 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等180万套(间) [5] 脱贫攻坚成果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7] - 全国832个脱贫县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 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8] - 近3/4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8]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 [8] 城乡居民收入 - 2024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9]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 [9] 生态环境保护 - 2024年全国完成造林444.6万公顷 [11]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平方公里 [11] - 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 [11] - 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 [11] - 森林覆盖率超25% 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11] - "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 [11] - 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 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 [11] - 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 [11] 水资源治理 - 2024年上半年七大流域及重点河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0.4% 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12] - 209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占比78.0% [12] - 长江刀鲚时隔30年再次上溯至长江中游和洞庭湖区 [12] 大气污染防治 - 2024年上半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8% 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13] - 全国PM2.5平均浓度32.1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2.4% [13] - 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同比降低3.8% [13] - 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3.2% 较2012年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 [13] - 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居世界首位 [13] 区域协调发展 - 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协作补短板、拓市场、添增量提升西部发展能力 [8] - 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9]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看中国经济之“美”
人民日报· 2025-08-17 22:24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 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60%,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 4%,跑赢GDP增速 [1] - 对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育儿补贴至3周岁,2025年普惠性托位目标为每千人口4 5个,新增66万个托位 [3]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 9亿人,6000余家公立医院设老年医学科 [3] - 2024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 8万个,建设保障性住房180万套(间),中央财政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566 8亿元 [4] - 832个脱贫县培育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 7万亿元,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83 3万人 [7]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 2%,快于城镇居民增速 [8] 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 - 2024年全国完成造林444 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25%,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全球第一 [10] -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100亿元修复草原,年均修复4600万亩,鲜草总产量超5 5亿吨 [11] - 上半年七大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0 4%,209个重点湖库78%水质优良,长江刀鲚重现中游 [12] - 上半年339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 8%,PM2 5浓度同比下降2 4%至32 1微克/立方米 [13] - 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降低3 8%,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3 2%,林草年碳汇量超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13] 产业振兴与区域协调 - 云南盐津县81万亩方竹产业带动农户年收入达40万元,易地搬迁工厂吸纳数百人就业 [6] - 东西部协作通过"产业飞地"等模式推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消费帮扶等四项行动 [7] - 宁夏腾格里沙漠建成153公里锁边带,有效遏制沙尘扩张并保护黄河上游生态 [10]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民日报· 2025-08-17 22:01
民生保障政策 - 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约60% [1]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4% 超过GDP增速 [1] - 对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育儿补贴至3周岁 [1][3] - 2025年1月起实施婴幼儿补贴政策 每孩每年3600元 [3] - 2024年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千人口托位数提升至4.5个 [3]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3]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1.9亿 [3] - 全国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超6000家 [3] - 2024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 [4] - 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80万套(间) [4] - 中央财政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566.8亿元 [4] - 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99.7元和594.9元 [4] 医疗健康体系 - 血友病患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5% [2] - "十四五"新增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4] -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 [4]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 [4]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累计帮扶超680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 [6] - 832个脱贫县培育2-3个特色主导产业 总产值超1.7万亿元 [7] - 近3/4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7] - 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83.3万人 [7] - 2024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 实际增长6.2% [8] - 农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 [8] 生态环境治理 - 2024年完成造林444.6万公顷 [10]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平方公里 [10] - 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 [10] - 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 [10] - 森林覆盖率超25% 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10] - "十四五"以来草原保护修复投入1100亿元 [11] - 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 [11] - 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超1亿亩 [11] - 草原鲜草总产量超5.5亿吨 [11] - 七大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0.4% [12] - 重点湖库水质优良比例达78.0% [12] - 2024年上半年地级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8% [13] - PM2.5平均浓度32.1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2.4% [13] - 2024年能耗强度降低3.8% [13] - 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3.2% 较2012年降超15个百分点 [13] - 林草年碳汇量超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居世界首位 [13] 区域协调发展 - 深化东西部协作 通过产业飞地等模式促进协同共赢 [7] - 推动50%的县建立"教联体"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8] - 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8]
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坚定做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搜狐财经· 2025-08-16 05:05
民营经济的历史性贡献 - 民营经济集中了全国92%以上的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60%的A股上市公司 [3] - 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3] - 12.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产业投入超1100亿元,惠及1800万贫困人口;23.51万家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资额1.2万亿元,捐赠564亿元,覆盖16.19万个村 [3] - 2025年上半年15.1万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83.8万个 [3] 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20字寄语,与2016年"四个典范"、2020年"五点希望"一脉相承 [4][6] - 民营企业需坚守主业、加强自主创新,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实现突破 [10] - 需加快智改数转,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10]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对小微企业新增授信23.6万亿元 [12] 民营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 福建、浙江等地民营企业通过长期专注主业、品牌升级实现国际领先 [10] - 需加大研发投入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10] - 工商联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0] 企业治理与社会责任 - 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 [13][14] - 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参与公益慈善,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15][16] - "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进边疆"等行动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 [16]
上海GDP重返全国前十,温州、徐州冲刺万亿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4:53
长三角经济总量与增速 -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量达163916.95亿元,稳居"15万亿台阶"之上 [2] - 江苏GDP总量最大(66967.8亿元),浙江增速最快(5.8%),江苏(5.7%)、安徽(5.6%)增速均高于全国(5.3%)[2][6] - 上海GDP达26222.15亿元,同比增速5.1%,排名从全国第11升至第9位 [5][6] 万亿GDP城市表现 - 长三角9座万亿之城上半年GDP均突破5000亿元,上海(26222.15亿元)、苏州(13002.35亿元)、杭州(11303亿元)领跑 [3][10][11] - 温州(4831.9亿元)、徐州(4509.3亿元)接近5000亿元大关,均将2025年定为冲刺"万亿GDP城市"关键年 [10][11] - 合肥增速达6%,南通赶超合肥升至长三角第7位 [11] 第三产业主导与区域差异 - 上海第三产业占比达79.09%创历史新高,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14.6%(3637.29亿元),贡献GDP增长1.7个百分点 [6][7] - 江苏、浙江、安徽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5.0%、59.82%、56.33%,安徽第二产业增速6.4%领先长三角 [8] - 浙江过半地级市增速超6%,舟山(6.9%)、绍兴(6.8%)、台州(6.6%)表现突出,民营经济活跃为重要驱动 [14][15] 新兴城市与增长亮点 - 绍兴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4158亿元),滁州(2124.6亿元)、湖州(2080.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 [13] - 17座城市增速≥6%,盐城反超扬州(3791.5亿元 vs 3782.2亿元),滁州排名上升1位 [13][15] - 南京上半年GDP首次突破9000亿元(9179.18亿元),常州首次突破5000亿元(5079.13亿元) [11]
长三角半年瞰①:上海GDP重返全国前十,浙皖多地增速破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0:59
省级GDP表现 - 长三角三省一市2025年上半年GDP总量达163916.95亿元 稳居15万亿台阶以上 [1] - 江苏GDP总量66967.8亿元 居全国第二 浙江GDP总量45004亿元 居全国第四 安徽GDP总量25723亿元 居全国第11 上海GDP总量26222.15亿元 从全国第11升至第9 [1] - 浙江GDP增速5.8% 领先长三角 江苏增速5.7% 安徽增速5.6% 上海增速5.1% 三省增速均高于全国5.3%水平 [2] 第三产业主导地位 - 上海第三产业占比达79.09% 创历史新高 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3637.29亿元 同比增长14.6% 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 [2] - 江苏 浙江 安徽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5.0% 59.82% 56.33% 均超过50% [4] - 上海服务业贡献显著 金融业受中概股回归提振 物流业保持优势 但制造业贡献较小 [3] 第二产业增速差异 - 安徽第二产业增加值9938亿元 增长6.4% 领先长三角 江苏第二产业增加值28391.1亿元 增长5.5% 浙江第二产业增加值16952亿元 增长5.6% 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5445.91亿元 增长3.9% [4]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 有望提升制造业占比 [4] 万亿GDP城市表现 - 长三角9座万亿之城上半年GDP均突破5000亿元 上海26222.15亿元 苏州13002.35亿元 杭州11303亿元 南京9179.18亿元 宁波8861亿元 无锡7735.15亿元 南通6581.2亿元 合肥6514.7亿元 常州5079.13亿元 [4][5][6] - 合肥增速6% 领先万亿GDP城市 南通增速5.8% 超越合肥升至长三角第7位 [4][6] - 温州GDP4831.9亿元 增速6% 徐州GDP4509.3亿元 增速6.2% 接近5000亿元大关 均冲刺万亿GDP城市 [4][6] 其他城市经济亮点 - 绍兴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 达4158亿元 滁州和湖州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1][7] - 17座城市GDP增速达到或超过6% 舟山以6.9%领跑 绍兴和淮安以6.8%并列第二 台州 丽水 黄山以6.6%并列第三 [8][9] - 盐城以3791.5亿元超越扬州3782.2亿元 上升至长三角第13位 滁州上升至第24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