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农业强国建设步履铿锵(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7-12 22:10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 山东沂南县竹泉村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和传统手工艺品销售,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至4万元,实现产业兴旺和收入提升 [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2994.8亿斤,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1] - 我国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3] 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 - 山东博兴县庞家镇通过农机合作社联合社统一调度35台收割机,1.2万亩麦田不到一周完成收获,实现从粮田到粮仓一站式服务 [3] - 张庄村800亩耕地统一种管收后面积净增10%以上,村民亩均年分红超1000元,同时可务工增收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云南昭通市细沙河村从偏远落后山村转型为生态竹乡,新建宜昭高速和采笋道,引进竹笋加工厂,改善基础设施和产业条件 [4] -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14051元增长至2024年17522元,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4] 农业科技创新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启用,自主研发的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控制器已应用于国内外农场 [5] -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6]
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7-10 21:18
夏粮产量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 [1] - 在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较重旱情的情况下,夏粮产量保持稳定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1] 播种面积与地区表现 - 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25个有夏粮生产的省(区、市)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 [2] - 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分别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新疆因种植结构调整减产4.0亿斤 [2] - 西部部分地区调减夏杂粮、春小麦等夏收作物,改种玉米等秋粮作物,夏粮播种面积减少 [2] 播种面积稳定的原因 - 各地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撂荒地复耕复垦力度 [2] - 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启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2] - 上年秋冬播期间冬小麦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3] 单产与生产技术 - 2025年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基本持平 [4] - 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抗旱浇麦,大部分农田实现有效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4] - 各地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落实小麦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 [4] - 中化农业MAP河南温县中心采用"农机+农技"策略,先进农机效率提高1倍,提前完成播种计划 [4] - 甘肃白银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全程托管"服务模式,覆盖小麦精准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环节 [4] 政策与科技创新 - 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5% [5] - 稳步实施智能农机、丘陵农机、农业机器人等农机研发专项,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15kg/s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等高端智能农机开始产业化应用 [5] 粮食安全与产能建设 - 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去年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7] - "十四五"规划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目前累计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7] - 全国粮食类农民合作社55.1万家、家庭农场174.9万个,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年服务面积超过21.4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6.1亿亩次 [7] - 农业农村部将强化对农垦企业发展指导,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带动小农户增收行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行动 [8]
刘国中在北京调研时强调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 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快讯· 2025-07-09 12:28
农业科技创新 - 强调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1] - 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1] - 强调集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资源力量,构建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 [1] 种业发展 - 提出扎实推动种业振兴行动,围绕产业急需加快创新突破,提升种源自主可控能力 [1] - 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种业规范发展 [1] 农业机械化与生产效率 - 聚焦农业机械化短板,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发推广 [1] - 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植物工厂、合成生物等现代生产模式 [1] - 大力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各类技术集成应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1] 数字农业 - 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1] 科技成果转化 - 突出产业化导向,发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加快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科技服务 [1] - 强调打通科技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打通农业科技创新堵点
经济日报· 2025-07-09 02:27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进展 - 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1] - 黑龙江省通过"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每千克黑土有机质含量比4年前增加4.1克,集成推广74个高效增产技术模式 [1] - 浙江省推进"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今年将建成300个数字农业工厂,实现15种重点农产品"浙农码"全覆盖,加速AI大模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面临的挑战 - 农业科研力量分散,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 [2] -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薄弱,难以将先进技术及时送达农民 [2] -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企业在研发中的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 [2]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措施 - 建立国家级农业科技统筹协调机制,聚焦生物育种、智能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系统等"卡脖子"领域联合攻关 [2] - 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规模,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下沉一线,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推广 [2] - 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对承担国家级项目的企业给予奖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科技领域 [3] - 高水平建设农业高新区和科技创新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研发、转化、推广一站式服务 [3]
田园生化深交所IPO“已问询” 曾获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11:46
公司上市进展 - 田园生化深交所主板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拟募资6.2975亿元,国海证券为保荐机构 [1] - 公司是农药制剂行业唯一获得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企业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主营业务为农药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领先的农药制剂企业 [1] - 拥有非专利农药制剂、创制农药制剂、高工效农药制剂等创新领域,产品涵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药肥等 [1] - 成功产业化创制化合物农药毒氟磷,成为防治农作物病毒病的主流产品之一 [1] - 以毒氟磷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技术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 开发超低容量制剂及施药器械、药肥等高工效农药和植保技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12亿元、17.74亿元、17.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2.29亿元、2.49亿元 [2] - 2024年资产总额16.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9.60亿元,资产负债率44.59% [3] - 2024年净利润2.4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58% [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24% [4]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53%、2.71%、4.24%,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4]
刘国中在广东调研
证券时报· 2025-07-05 14:28
农业领域发展 - 强调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包括种业、农机、饲料、种植养殖技术等[1] -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发挥农业科技为农服务、联农带农作用[1] - 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 -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1] - 加强农民工稳岗就业支持,包括跟踪监测、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1] 医疗健康领域发展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医院和科研机构攻关药品医疗器械前沿科技及"卡脖子"技术[2] -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补齐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短板[2] - 加快构建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2] 区域经济与产业调研 - 实地调研深圳市、广州市的港口码头、科创中心及农业、农机、电子、跨境电商等企业,了解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展[1] - 走访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重点关注产品创新及应用情况[2]
刘国中在广东调研时强调:有力有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应用
快讯· 2025-07-05 12:05
农业科技创新 - 强调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包括种业、农机、饲料、种植养殖技术等 [1] -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发挥农业科技为农服务、联农带农作用 [1] - 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 -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1] 医疗器械研发应用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医院和科研机构攻关药品医疗器械前沿科技及"卡脖子"技术 [2] - 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2] - 加快补齐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短板,满足高质量医疗需求 [2] - 构建药品医疗器械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2] 区域经济与产业调研 - 实地考察深圳市、广州市的港口码头、科创中心及农业、农机、电子、跨境电商等企业 [1] - 关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及农民工稳岗就业进展 [1]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经济日报· 2025-06-25 22:27
农业科技创新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的根本动力 每一次农业生产力的跃升都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 [1] - 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 衡量标准包括农业产出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自主掌握 依赖他人科技成果无法获得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1] 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 生物育种和农业5G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 -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 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2] 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方向 -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集中力量攻关农业"卡脖子"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 - 补齐短板弱项与实现弯道超车并举 在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 [3]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 [3] -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整合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 [4] 农业科技创新实施路径 - 统筹农业科研资源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 构建梯次分明的创新体系 [5] - 聚焦产业急需领域 攻关核心种源和智能农机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 [6]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建立创新联合体 [6] - 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 加强农业传感器、专用芯片和AI大模型等技术研发 [7]
田园生化主板IPO,60岁董事长李卫国“十人亲属团”参股
搜狐财经· 2025-06-23 13:16
田园生化本次拟募资6.3亿元,用于区域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农服销售新渠道负能建设项目等。 董事长、总经理李卫国实际可控制田园生化45.08%的股份表决权,是田园生化实际控制人。 李卫国今年60岁,他还兼任公司研发中心总管。 | 序号 | 股东姓名 | 持股数量(股) | 持股比例 | 在发行人处任职情况 | | --- | --- | --- | --- | --- | | 1 | 谢建龙 | 7.000.000 | 6.67% | 重事 | | 2 | 李安龙 | 5,763,419 | 5.49% | 黄事 | | 3 | 李卫国 | 5.744.100 | 5.47% | 董事长兼总经理与研发中 心总管 | | 4 | 李金荣 | 4,868,000 | 4.64% | 无 | | 5 | 韦志军 | 3.060.000 | 2.91% | 董事兼副总经理 | | 6 | 邓国刚 | 3,001,000 | 2.86% | 无 | | 7 | 罗伟宏 | 2,300,000 | 2.19% | 无 | | 8 | 许瑞 | 2,192,182 | 2.09% | 无 | | 9 | 任宏伟 | 2,062 ...
田园生化IPO:农药制剂销售全国前五,贵州大学曾入股
搜狐财经· 2025-06-23 12:34
公司基本情况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深市主板IPO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国海证券 会计师事务所为大信会计师事务所[3] - 公司成立于2001年 注册资本1.05亿元 位于广西南宁市 主营业务为农药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3] - 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卫国实际控制公司45.08%股份表决权 并兼任研发中心总管[5] 行业地位 - 在中国农药工业协会2022-2024年发布的全国农药制剂销售TOP100名单中 公司均排名前五[3] - 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农药行业销售额1.5亿元以上制剂企业名单 公司排名第6名[3] 财务业绩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12亿元、17.74亿元和17.5亿元[6]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2.29亿元和2.49亿元[6] 募投项目 - 拟募资6.3亿元用于区域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农服销售新渠道赋能建设项目[3] - 区域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14,993.40万元 使用募集资金14,993.40万元[5] - 农服销售新渠道赋能建设项目投资总额8,017.50万元 使用募集资金8,017.50万元[5] - 其他项目包括广西顺安绿色农用化学品及配套加工中心项目(一期)投资23,395.27万元 厂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基地绿色及数字化改造项目投资15,744.73万元 河南金田地生产基地智能化改造项目投资6,000.00万元[5] 历史股权问题 - 贵州大学入股及退股曾存在程序瑕疵 未对公司进行评估[6] - 2007年贵州大学以毒氟磷专利技术转让收益认购公司36万股股份 认购价格2.5元/股[8] - 2012年贵州大学通过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36万股股份 转让价格3.9元/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