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

搜索文档
魏琪嘉: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经济日报· 2025-08-25 00:07
核心观点 - 全国已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强化政策扶持和多部门协同是重要经验 需建立长效机制并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巩固成效 [1] - 构建长效机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 需确保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势头 促进产业提质扩容 产业发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政策效果集成的关键举措 [1] 政策支持维度 - 强化供应链渠道建设 需多措并举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提升农产品及副产品附加值 通过区域化策略建设销售渠道 支持品牌策划、文化宣传和产品营销 [2] - 强化脱贫人口就业培训服务 提升培训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点对点信息投送满足产业用工需求 支持多元化就业模式 完善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制度 [3] - 持续发挥定点帮扶作用 提升支持精准性 在对口就业安排、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对接方面做实做细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稳定务工规模 借助帮扶地技术和发展规划优势输出软实力 [4] - 加强监测预警 探索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升数据准确性 重点统计产业发展、就业、经营效益和收入数据 强化大数据分析预警 畅通农户自主申报途径 动态监测数据质量 [5] 产业发展重点 - 供应链建设需"一区一策" 先建设区域内销售渠道 再对接大型商超 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是重中之重 需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乡村产业的赋能作用 [2] - 就业培训需实现与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 新业态和多元化就业趋势明显 需优化全流程技能培训 拓宽就业渠道以提高生活水平 [3] - 定点帮扶需基于对产业结构、短板和发展潜力的了解 着力平台搭建助力产品质量提升 借鉴成功地区经验通过讲座和委培提升帮扶效果 [4] - 监测预警需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统计方法 促进区域信息化平台集约利用 避免重复建设 做好历史数据保存和校验分析以确保数据匹配实际情况 [5]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刘宁主持会议并讲话
河南日报· 2025-08-22 10:46
会议研究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作,强调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央 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科学谋划、系统布局,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创 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要转变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解 决宜居安居问题,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要优化城市体系,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增强特大城市 综合竞争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严格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管理,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优势 互补、错位发展。要突出改革创新,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 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要提升治理能力,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深入 推进城市更新,建好城市"良心工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要促进文化繁荣,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 用传承,丰富城市精神文化生活,守护好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8月22日,省委书记刘宁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 会议审议《河南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2025—2035年)》,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 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锚定目标任 ...
邢善萍在宝鸡市调研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22 00:32
调研行程与重点考察 - 8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在宝鸡市调研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1] - 考察凤县革命纪念馆和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 强调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及文旅融合 [1] - 走访凤县国安寺村林麝养殖基地和太白县绿蕾农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关注种养技术及市场拓展 [1] - 调研太白县白云村美丽庭院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1] - 察看翠矶山水土保持示范园水土流失治理 强调生态保护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1] 乡村振兴工作部署 -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1] - 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 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1] - 立足资源禀赋强化科技支撑 持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1] - 发挥妇联组织和妇女作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 - 扎实推进巩固衔接工作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 问题整改与作风建设 - 抓好反馈和自查问题整改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 常态长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 - 以优良作风和昂扬状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孙东升:把握着力点 激发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2 00:11
农业现代化发展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 加快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 - 农业现代化仍是明显短板弱项 与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相比存在差距[1] - 加快促进农业科技深度发展 优先支持种业 农机装备 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等技术创新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和成果转化[2] 粮食安全保障 - 全方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1] -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统筹粮食生产和支持政策体系 调动农民和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1] - 通过稳面积 提单产 扩产能确保粮食安全[1] 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 健全财政投入 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持续投入保障体系 巩固乡村振兴投入保障长效机制[2] - 营造友好多元投入环境 充分调动各方投入积极性 提升投入效能和效果[2] - 投入需求极大 需打基础 利长远 补短板 调结构[2] 农业国际竞争力 - 推进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 形成农业生产贸易协调发展新格局[2] -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企业 由农业贸易大国向农业贸易强国转变[2] 要素保障与产业融合 - 统筹人力投入 物力配置 财力保障 推进乡村产业 人才 文化 生态 组织全面振兴[3]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3] - 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3]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经济日报· 2025-08-21 22:15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吉林省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方式 覆盖东北近1亿亩耕地 有效减少黑土风蚀水蚀并增加土壤有机质[2] - 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玉米主导产业国家级农高区 鸿翔种业公司科研投入占净利润40%以上 种子出苗率达97.75%[3] - 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2024年达历史新高853.2亿斤 粮食调出量占比62.6%[3] - 青海省门源县建成全国最大北方小油菜种植区 种植面积50万亩 菜籽油加工企业36家 产量超3万吨 年产值突破2亿元[4] - 香满金门源粮油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菜籽油年产量从不足10吨提升至超3000吨[4] - 赣州与大湾区对接建成90家"菜篮子"生产基地和31家"圳品"品牌农产品[5][6] 特色产业发展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公司建成1.4万平方米人参云工厂 开发15个系列近350款人参产品 年加工鲜参1000吨 带动1350余户农户增收[7] - 永吉县建成吉林省单体规模最大园参种植基地 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超5亿元[7] - 江西进贤县文港镇发展毛笔产业 拥有400多家毛笔企业和2200多家作坊 年销售额达16.5亿元[8] - 文港镇2024年接待游客17.2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8] - 青海边麻沟村发展花海旅游 2024年吸引超200万游客 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 其中花海景区收入520万元[9] - 边麻沟景区设置固定岗位近120个 临时工日均50人左右 带动周边乡镇就业[9] 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吉林延边州光东村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 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较2015年增长超10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约翻两番[10][11] - 光东村作为"厕所革命"试点 政府投资350万元改造210户室内卫生间[11] - 钓源古村通过公司化运营模式 村民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解决100余位村民就业[13] - 钓源古村2024年接待游客59万余人次 营业收入1800余万元 拉动区域消费近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钓源古村接待游客45.47万人次 实现营收1309.79万元[13] 基础设施建设 - 青海果洛藏贡麻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 集中整治198户 道路养护提升4公里 基础设施维修改造32处 绿化面积扩充近1.3万平方米[12] - 国网海北供电公司在果洛藏贡麻村打造"石榴籽"电力驿站 破解高原牧区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难题[12]
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人民日报· 2025-08-21 22:13
政治与社会治理 -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 指引前进方向 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奋发进取 [1] -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举办10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班 广泛宣传西藏辉煌成就 [2] - 那曲市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4384场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159个 [2] - 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实施积分兑换机制 激发农牧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 [3] - 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驻村工作队组织农牧民党员集中学习58场次 [6] - 拉萨市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1万余场次 覆盖3949个基层党组织 [6] 经济发展与产业建设 - 日喀则市拥有青稞加工龙头企业9家 年加工青稞超2.5万吨 推动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4] - 川藏铁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中铁隧道局集团参与建设 [4] - 昌都市察雅县实现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动态清零 涉及124户553人 [5] - 察雅县4.68万名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5] - 定日地震受灾地区3723户20468人完成安置入住 [5]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 拉萨市推进南北山绿化工程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4] - 西藏实施美丽西藏建设全民行动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4] 民生保障与灾后重建 - 定日县加快灾后重建产业设施 改善村容村貌 促进就业增收 [5] - 上海市第十一批援藏干部储备符合政策导向项目 深化对口支援工作 [6] - 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打造"桃花村"旅游品牌 [6] 宗教事务管理 -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推进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 - 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 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把握着力点 激发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1 22:12
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 农业现代化是明显短板弱项 需提高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以培育新动能[1] - 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统筹粮食生产和支持政策体系以稳定供给[1] - 优先支持种业 农机装备 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的技术创新[2] 乡村振兴投入与要素保障 - 需健全财政投入 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的持续投入保障体系以提升投入效能[2]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3] - 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多元价值实现三产业融合[3] 农业竞争力与国际合作 -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和成果转化 补上科技和装备短板[2] - 推进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 形成农业生产贸易协调发展新格局[2] - 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企业 实现向农业贸易强国转变[2]
“十四五”中国农村公路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已提前完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8:34
农村公路建设成就 - "十四五"前四年全国农村公路新改建71.6万公里 总里程达464.4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长6% [1] -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9.5% 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94.6% [1] - 中央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2200亿元 带动全社会完成农村公路投资约2万亿元 [1] 资金投入与补贴 - 投入农村客运补贴资金444.5亿元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超4000亿元 [1] - 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安全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1] 未来发展重点 - 持续优化完善农村公路路网 切实加强农村交通安全保障 [2] - 扎实提升农村运输服务品质 全面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质量 [2] - 农村公路发展进入增量精准建设与存量更新提质增效并重的新阶段 [1]
展现新面貌 焕发新活力(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46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推进 - 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2]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4] - 坚持人口、产业、公共服务、城镇、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8] 农业数字化升级 - 江西数字化养殖基地通过扫码溯源技术实现鸡蛋全周期管理,每日产量4万枚,年产值约1300万元 [1][3] - 应用5G与物联网技术实现鸡舍温湿度实时监测和自动喂料,深化人工智能精准营养调控 [3] - 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81家和1147家,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 [5] 生态资源转化与旅游开发 - 吉林松花湖度假区通过四季运营模式,夏季客流量预计突破40万人次,冬季设50条雪道总长55公里 [3][4] - 南沟村发展149家民宿,年接待游客2000人,年收入超1500万元 [4] - 青海湖生态旅游带动环湖8个乡镇20个村超2万名群众增收,通过政府主导和农牧民分红机制 [1][4] 科技创新与资源优化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30年科研实现盐碱地改造,推广155万亩稻田,年产20.6亿斤水稻,帮助种粮大户毛印华150公顷稻田增产20万斤,利润超100万元 [6] - 江西望仙谷景区由废弃矿山改造为网红旅游地,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提供6500个直接就业岗位,带动周边3万余人就业 [6][7] 金融支持与资本流动 - 青海创新活畜抵押和订单融资产品,累计发放抵押贷款超30亿元,帮助牧民桑科获得6万元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7] - 资金投入推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普惠金融资源投入 [7]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吉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98%,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7.1%,新建宜居农房1.8万余户,新改建农村公路3700多公里 [9][11] - 青海实现医共体县域全覆盖,通过"岗位派驻+巡回医疗+远程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0] 数字化治理与乡村振兴 - 江西"湾里办"智慧平台实现群众诉求90%以上当日受理和解决,通过智能分拨机制24小时内处理故障 [10][11] -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乡村治理,构建分级处置和部门联动机制 [11]
展现新面貌 焕发新活力——赣吉青三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33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江西新余市良山镇森凤蛋鸡散养有限公司通过5G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养殖 每天产鸡蛋4万枚 年产值约1300万元[3] - 吉林松花湖度假区通过四季运营模式将冰雪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夏季客流量预计突破40万人次[3] - 吉林市南沟村发展民宿产业 全村149家民宿可同时接待游客2000人 年收入超1500万元[4] - 青海省共和县尕日拉村通过生态旅游带动环湖8个乡镇20个村超过2万名群众增收致富[4] - 江西上饶市望仙谷景区通过文旅开发吸引310万人次游客 为村民提供65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7] 农业产业化升级 - 江西省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 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81家 省级1147家 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5] - 吉林省镇赉县通过科技改良盐碱地 水稻播种面积达155万亩 产量20.6亿斤 种粮大户毛印华150公顷稻田实现纯利润100多万元[6] - 青海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活畜抵押和订单融资产品 累计发放抵押贷款超30亿元[7]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9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7.1%[9] - 青海省实现医共体县域全覆盖 通过"岗位派驻+巡回医疗+远程指导"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10] - 吉林省新建宜居农房1.8万余户 新改建农村公路3700多公里[11] - 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湾里办"智慧平台实现90%以上群众诉求当日受理和解决[10][11] 科技创新与资源转化 - 森凤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营养调控 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3]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推广水稻育苗基质和稻蟹共养新技术 帮助农民节本增效[6] - 青海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通过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农牧民分红的机制实现生态红利共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