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重庆建设

搜索文档
数字技术绘就山城新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9-04 22:16
数字治理应用 - 重庆高新区含谷镇寨山坪村通过高空瞭望AI摄像头捕捉建设工地扬尘污染事件 并在2小时内完成处置[1] - 重庆构建市-区县-镇街三级贯通的城市治理神经网络 依托基层智治体系实现数字化城市运行[1] - 山地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覆盖1.43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和位移数据[1] - 云阳县渠马镇渠富村座墩石滑坡监测点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捕捉地表位移数据异常 成功触发预警并转移群众[1] 数字化政务服务 - 江北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 加强跨领域业务协同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2] - 万州区公安局通过万汇智警实验室推动警务工作智慧化转型 提升群众安全感[2] - 渝中区以数字化推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2] 企业数字化服务 - 璧山区推出CD级信用评价企业预警应用 接入全国企业信息数据供区内2万多家企业免费使用[2] - 重庆上线企业发展诉求一站式服务平台 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2] - 中冶赛迪构建智慧工厂体系架构 帮助钢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2] - 潼南区对柠檬产业实施全链条智能化管理[2] 数字经济发展 - 重庆积极推进数字重庆建设 赋能治理、服务、发展三大领域[1] - 数字技术推动重庆实现从治理数字化到服务智能化再到产业高端化的转型升级[2]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解困“表哥表姐” 重庆“一表通”智能报表改革为基层减负
央广网· 2025-05-06 14:38
基层报表改革 - 重庆推行"一表通"智能报表改革 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报表 实现基层报表数量 处理时间及参与人员均减少60%以上 [1] - 改革前基层年处理报表超200张 近70%工作时间用于填表 改革后社区工作者可将精力转向实地走访和矛盾调解 [2] - 系统实现数据互通 信息只需录入一次 线上审核替代传统签字盖章流程 节省大量中间环节时间 [2][3] 数据整合成效 - 永川区将178类1000多张报表整合为89个标准化台账 涵盖2539个字段 报表数量从平均115张缩减至11张 满足95%工作需求 [3][4] - 系统上线后持续优化 累计完成2000多次修改 建立动态反馈机制 要求实名评价并纳入考核 [4] - 镇街月均报表从137张降至39张 部门数据获取时间从106分钟压缩至20分钟(压减率81.13%) 专职数据管理人员从43人减至12人(压减率72.09%) [4] 标准化与智能化升级 - 重庆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基层报表地方标准《"一表通"智能报表市级业务数据规范》 统一业务表名称 数据元分类等核心要素 [5] - 未来将深化四级贯通应用 与基层智治平台融合 接入DeepSeek等AI技术打造智能场景 [5] 典型案例 - 巴南区莲花街道通过"一表通"释放人力 成功调解长期邻里纠纷 此前因填表占用精力导致调解十余次未果 [1][2] - 永川区梳理出《残疾人生活补贴变化情况对比表》等11张重复报表 整合为单一表格 消除字段重复填报问题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