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结合市场所需“种”项目 高原乡村“长”出新产业
四川日报· 2025-09-23 22:17
文旅产业发展 - 章光村民宿国庆假期投入运营 露营基地试运营一个月营收近4万元 [1] - 章光村以文旅为产业切入点 依托风景优美资源发展民宿和露营基地 [1] - 岗木达镇构建"一城三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 以县城为目标市场培育乡村产业 [1] 畜牧产品开发 - 阳培村成立壤塘县阳培畜牧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生产鲜牛奶/酸奶/奶渣等产品 [1] - 畜牧产品主要供应县城餐饮门店和机关食堂 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驻村工作队帮助下成立 [1] - 阳培村以牧业为基础发展奶制品产业 作为乡村产业培育方向 [1] 劳务资源整合 - 明达村成立村级劳务公司承接县城城建和地灾治理工程 整合外出务工劳动力资源 [1] - 劳务公司为村民提供稳定务工平台 人均月收入达4000元至6000元 [1] - 通过劳务公司解决工作不稳定和欠薪纠纷问题 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 [1] 村集体合作模式 - 岗木达镇培育的3个项目均采用村集体和村民入股方式 [2] - 通过入股分红增强联农带农成效 同时保障项目长期稳定运行 [2]
河南禹州果林焕新生 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方向
环球网· 2025-09-19 08:16
来源:环球网 近日,秋风掠过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磨街村方沟李子园,空气中弥漫着果香。李子园内,沉甸甸的果实 挂满枝头,既昭示着丰收季的到来,也承载着一段跨越六十载的乡土记忆。 据介绍,这片浸润着几代人汗水的李子园,如今已成为磨街乡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鲜活注脚,用累累硕果 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据磨街村老人回忆:以前,在集体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磨街乡政府将统一购置的李子苗分发至村民手 中,鼓励大家发展果树种植。李子幼苗在这扎根生长,也在村民心中播下了致富的种子。六十载寒来暑 往,有着村民们精心培育、代代相传的老李树的方沟李子园,早已成为人们心中抹不去的乡愁。2019 年,村民方帅返乡创业,承包下这70亩的李子园,决心让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果林焕发新生。 李子园内游客络绎不绝,"免门票入园"让人们尽情享受田园乐趣。园方设计的"李子达人"打卡、短视频 互动等活动,让采摘成为充满趣味的田园体验。日均200余人次的到访量让这片土地焕发活力,仅周末 两天就带动鲜果销售超3000斤。 从生产队时期集体栽种的第一棵李树,到方帅一家精心经营的现代化李子园,方沟李子园既守住了乡愁 记忆,又开拓了增收新路,李子园的变迁是 ...
全国政协委员程玉珍——扎根基层沃土 尽心为民履职
人民日报· 2025-09-04 07:37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 刘寨村重点打造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包括民俗体验 垂钓 酿酒和影视拍摄等业态 [1] - 该村通过挖掘酿酒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村集体收入从负数提升至30万元 年人均收入从不足1000元增长至超过2万元 [1] - 存在内生动力不足 产业规模偏小 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发展瓶颈 需通过跨村联营机制提升产业规模 [3]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 晋城司徒村通过引入文化演艺产业打造司徒小镇 2023年接待游客达110万人次 [1] 农业基础设施挑战 - 山区存在土地撂荒现象 50后60后种不了地 70后不愿种地 80后不会种地 [2] - 山西多地遭受旱情 农田灌溉条件普遍不足 需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改造存量水利设施 [2] 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 建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机装备和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 [2] - 提出建立职业种粮农民评定机制和奖励制度 实行多种多补政策 [2] - 倡导构建一乡一品 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 提升农村产业品牌化和资源盘活效率 [3]
上海金山在吕巷镇推出“巷创坊”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新华财经· 2025-07-27 01:46
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 吕巷镇推出"巷创坊"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梳理农村集体闲置资产等潜力资源并导入新兴业态 [1] - 形成三种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腾笼换鸟、主体自投"、"镇村建设、主体租用"、"共建共享、合作入股" [1] - 已落地芳芳源直播基地、金山二姐米糕工坊、十八斗木结构研学基地等乡村新业态项目 [1] 产业资源与项目规划 - 吕巷镇已梳理产业资源并谋划系列项目,涵盖文旅、研学、商务、康养四大板块 [1] - 文旅板块以水果公园为核心,建设百里源美食中心、百里荟乡间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 [1] - 深度融合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娱乐等元素,承接上海乐高乐园溢出效应 [1] 农业合作与科技应用 - 与凯盛浩丰农业签约合作,落地先正达试验站和高效智慧农业综合体 [1] - 吕巷蟠桃通过科技、文化、品牌赋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2] - 引进20多个新品种并开发蟠桃IP形象、文创衍生品及"蟠桃宴"特色餐饮 [2]
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乡村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6-11 22:14
冷水鱼养殖产业 - 城口县雪宝冷江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鸡鸣乡水资源优势建成40个鱼池 预计今年产商品鱼25万斤 产值超500万元 [1] - 该项目带动30多名村民务工增收 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发展冷水鱼养殖 [1] 乡村文旅产业 - 城口县北屏镇松柏村利用木漆资源打造300多平方米巴源问山乡村研学基地 开设10多种课程 [1] - 研学基地累计接待50多批次团队 汇集自然教育 生态研学等业态 农文旅综合收入超500万元 [1] - 松柏村盘活16栋闲置民居 建成大木漆文化展示中心 漆艺工作室等项目 [1] 艺术写生产业 - 咸宜镇打造西南国际写生基地和乡村美术馆 开园后接待游客6100余人次 综合收入50多万元 [2] - 双丰村将腊肉 核桃等农产品包装成研学伴手礼助农增收 [2] 共享农业项目 - 咸宜镇推出300多亩"我在咸宜有块地"共享田园项目 通过线上认购线下种植模式 [2] - 项目已发展130多名"云农场主" 带动20多户村民增收 [2] 农村资源盘活 - 城口县通过盘活荒山荒地 低效土地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康养等新业态 [1] - 当地深化农村"三变"改革 将闲置资产转化为创新资产 释放乡村资源潜能 [2]
困在流量中的村支书们:争议、焦虑与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8 10:09
短视频平台上的村支书现象 - 全国村支书自2024年3月起集中涌入短视频平台,通过创意内容(如舞蹈、水下憋气等)吸引流量,抖音"村支书"搜索指数同比上涨202%[17][18][20] - 主要目的包括推广乡村文旅、带动农产品销售及产业发展,典型案例中四川省帽石村村支书关祖苹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4][6] - 部分内容因过度猎奇引发争议,被批评缺乏文化底蕴,但支持者认为基层干部需突破传统宣传方式以提升乡村知名度[2][3][22] 流量变现与产业带动挑战 - 关祖苹团队因转化率不足解散,直播观看量达20-30万但实际带货能力有限,需依赖专业团队优化供应链和技术[8][10] - 安徽省林庄村第一书记徐若琼面临内容创作压力,1.5万粉丝账号需持续输出高互动内容(如最高7万点赞视频)以推动蓝莓等农产品销售[16][21] - 核心矛盾在于流量难以直接转化为产业规模,部分村集体因销售渠道不足导致产品滞销,需同步解决基础设施与劳动力短缺问题[10][21][26] 基层治理创新与争议 - 村支书身份特殊性(非公务员)使其可灵活运营个人账号,利用公信力优势带货,但账号归属权及收益分配引发讨论[26] - 国家行政学院专家认为,只要不违法悖德,村支书通过短视频助农应被鼓励,本质是基层服务创新的务实举措[25][26][27] - 争议焦点包括内容庸俗化风险及个人IP与乡村发展过度捆绑的可持续性问题,需平衡流量获取与长期产业规划[22][26] 行业趋势与未来方向 - 成功案例显示短视频能间接促进乡村资源整合,如帽石村吸引外地商人承包1500亩土地,但需配套电商与特色产业定位[6][10] - 专业支持需求凸显,包括传播技术培训、产业链延伸及基础设施升级,以提升流量转化效率[26][27] - 赛道内卷加剧,村支书需持续创新内容形式(如四川秀水镇干部油菜花田尬舞获高互动),同时规避同质化竞争[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