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成式AI
icon
搜索文档
汇量科技盘中拉升逾12% 拟于本月底公布业绩 Mintegral为公司核心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 2025-08-19 03:21
股价表现 - 汇量科技(01860)盘中拉升逾12%,报15.75港元,成交额4.99亿港元 [1] - 七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1.2倍 [1] 业绩预告 - 公司拟于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考虑及批准中期业绩 [1] 行业动态 - Applovin二季度营收12.59亿美元,同比增长77% [1] - Applovin纯利8.2亿美元,同比飙升164% [1] - Applovin调整后EBITDA为10.18亿美元,同比增长99% [1] - Applovin调整后每股盈利2.39美元,优于市场预期的2.32美元 [1] - AI成为行业创新核心引擎,"算力-模型-应用-数据"飞轮的正循环已明确形成 [1] - 展望2025年下半年,生成式AI技术有望深化渗透 [1] - 行业供给竞争格局改善及国产替代加速推进,有望共同构筑半导体及元器件行业成长动能 [1] 公司荣誉 - 公司入选2025年《财富》东南亚500强榜单,位列第208位 [2] 业务表现 - AI与机器学习持续投入是推动公司增长的核心动力 [2] - 旗下Mintegral平台2024年收入达14.4亿美元,同比增长47.2% [2] - Mintegral智能竞价产品贡献了超70%的总收入 [2] - 2024年Mintegral游戏业务收入10.4亿美元,同比增长37.0% [2] - 2024年Mintegral非游戏业务营收4.033亿美元,增幅高达82.0% [2]
美图靠AI半年赚了4亿 ,美图创始人称真正的对手不是大厂是初创
第一财经· 2025-08-19 02:57
公司业绩与AI驱动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4亿元 超过2023年全年水平 最大增长动力来自AI驱动的付费订阅业务 [1] - 过去一年公司股价上涨近五倍 AI技术帮助这家曾被视作"旧时代"的互联网企业重回主流视野 [1] - 公司采取"创业公司"运营模式 集中资源投入核心业务 以抓住生成式AI的短暂机会窗口 [1] 行业竞争格局 - 影像领域是AI商业化最快落地的战场之一 新兴AI影像应用不断涌现 行业巨头也在加速布局 [1] - 公司创始人认为主要竞争威胁来自初创团队 因其更具敏捷性和机会捕捉能力 公司正学习初创企业的运作方式 [1] - 开源基础模型成为战略合作关键考量 公司选择阿里作为合作伙伴因其通义模型的开源特性便于与垂直业务结合 [2] 战略合作与技术创新 - 公司获得阿里18亿元战略投资 合作重点在于确保基础模型能力不落后于行业竞争 [2] - 公司采取"如履薄冰"态度应对AI技术革命 警惕市场重构带来的潜在风险 [1] - 开源模型架构被视作重要竞争优势 能有效整合各类垂直模型和业务场景 [2]
对话联想ISG黄山:异构算力融合将成为AI应用落地的关键丨ToB产业观察
钛媒体APP· 2025-08-19 02:43
生成式AI应用发展现状 - 生成式AI从技术竞争转向应用竞争,但企业级AI应用的"iPhone时刻"尚未到来,主要由于企业内部训练数据不足及算力利用率问题 [2] 智算行业增长趋势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智算规模达748EFlops,占整体算力35%,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将达1037.3EFLOPS,2028年增至2781.9EFLOPS,五年复合增长率46.2% [3] - 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1251亿美元,2025年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达2227亿美元,其中生成式AI服务器占比从2025年29.6%提升至2028年37.7% [4] - 2024上半年中国GenAI IaaS市场同比增长203.6%,规模52亿元人民币,占智算服务市场35.6% [4] 算力需求演变 - 行业算力需求从预训练主导转向后训练和推理主导,应用侧对后训练、推理要求更高 [4][5] - 联想案例显示生命科学核磁共振影像处理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20秒,吉利汽车HPC方案落地19种仿真应用 [7][8] 超智融合发展趋势 - 超算、智算、通算融合成为产业重点方向,三一重工通过融合实现产能提升123%,人员效率提升98%,成本降低29% [6][7] -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平台为新药研发等提供全栈智能解决方案 [7] 异构算力融合挑战 - 超算与智算硬件架构差异显著(CPU-FP64 vs GPU/TPU-FP16/INT8),算法和调度机制不同导致融合难题 [8][9] - 联想通过"一横五纵"战略构建万全异构智算平台,AI编译优化器降低训练/推理成本15%,推理时延降低3倍 [9][10] 平台化解决方案 - 主流厂商布局平台化产品:神州数码推出神州文学平台、浪潮信息推出EPAI平台、青云科技推出AI智算平台 [10] - 万全异构智算平台3.0兼容国内多数芯片,提速15倍,并接入DeepSeek等主流开源大模型 [10] 未来计算形态 - 超智融合将推动"超级智能计算"新形态,模糊超算与智算界限,重构计算范式 [11]
靠AI半年赚了4亿,美图创始人:真正的对手不是大厂是初创
第一财经· 2025-08-19 02:4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同比增长12.3%至18亿元人民币[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8%至近4亿元人民币 超过2023年全年3.7亿元的净利润[2]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71.3%至4.7亿元人民币[2] - 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5.2%至13.5亿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74%[3] - 毛利率达73.5% 毛利为13.4亿元人民币[3] 用户增长与商业化 - 付费订阅用户数达1540万 同比增长超42%[4] - 付费用户渗透率为5.5%[4]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2.8亿 同比增长8.5%[5] - 中国内地以外市场月活跃用户9800万 同比增长15.3%[5] - 生产力产品订阅用户180万 同比增长69% 其中开拍产品订阅用户增长超330%[5] AI技术战略 - 采用"模型容器"策略 结合开源模型微调、第三方API及自研垂直模型[6] - 研发投入4.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1%[6] - 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 获得2.5亿美元投资[7] - 基于通义多模态、万相视频大模型提升垂类训练效果[7] - 通过阿里云满足算力需求 特别是AI Agent产品RoboNeo的算力需求攀升[7] 业务发展方向 - 增长战略聚焦AI驱动的生产力和全球化[5] - 生产力工具面向KOL、线上商家、视频博主等B端用户[5] - 全球市场订阅用户排序:中国、美国、日本、泰国、巴西[5] - 与阿里合作推进"AI试衣"功能和"AI商品图"等电商应用[7] - 预期生产力场景收入未来占比过半[5] 行业竞争格局 - 影像领域是AI最快跑通商业化的战场之一[9] - 面临来自初创公司的竞争压力 如AI Mirror等应用成功突围[9] - 大厂正加大在影像AI领域的布局力度[10] - 公司认为初创团队更敏捷、更创新、更容易抓住机会[10] - 公司学习创业团队做法 打破专人专职约束 授予团队更大决策权[11] 公司竞争优势 - 拥有2.8亿月活用户建立的渠道优势[11] - 在影像与设计产品美学上的长期认知积累[11] - 规模化的工程投入能力[11] - 通过战略合作确保基础模型能力保持世界一线水平[8] - 选择阿里合作因通义模型开源 能很好结合垂直模型和业务场景[8]
靠 AI起飞的千亿市值公司,如今要被AI“卷死”了?股价因GPT-5瞬间逆转、CEO亲承:我负有责任
36氪· 2025-08-19 02:15
股价波动与AI战略 - 公司股价在3个月内从峰值529.05美元下跌38% [1][4] - 市值约为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6亿元) [1] - 股价下跌与OpenAI GPT-5演示直接相关 该演示展示通过简短提示创建语言学习工具的能力 [1][6] AI转型与运营数据 - 公司宣布转型为"AI优先"企业 减少对合同工使用并限制招聘除非无法自动化 [1] - 借助生成式AI推出148门新语言课程 课程数量增加一倍多 [2] - 第二季度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0%至4770万 月活跃用户增长24%至1.283亿 付费订阅用户增长37% [2] - 预计全年营收将超过10亿美元 [2] - 毛利率因AI相关成本降低而超出管理层预期 [6] 竞争环境变化 - OpenAI GPT-5可在几分钟内生成包含抽认卡、进度追踪器和词汇游戏的语言学习应用 [6] - 谷歌翻译被曝出测试AI主导的个性化课程功能 支持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葡萄牙语 [7] - 公司10-K报告曾警告生成式AI可能通过快速规模化冲击现有品牌 [6] 管理层回应与调整 - CEO承认对AI应用引发的公众困惑负责 强调从未解雇全职员工且招聘速度保持不变 [8] - 公司每周五举行"AI周五"活动 鼓励团队尝试更高效使用AI [8] - 改变社交媒体策略 从发布尖锐内容转向正面内容以改善公众评价 [3] 法律风险 - 波默兰茨律师事务所宣布调查公司及其高管是否存在证券欺诈或其他非法商业行为 [9]
一个人被淘汰,是从好奇心退化开始的
36氪· 2025-08-19 01:34
好奇心是一种驱动成长与改变的心理能量,它不仅关乎个人兴趣,更关乎领导力、适应力与持续学习力的养成。像肌肉一样,好奇心也需持续 锻炼,才能更强大地作用于职场与生活。通过摒弃借口、打破常规、尝试新事物等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唤醒并强化这份内在驱动力。 塑造我们的好奇心"肌肉"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能提升领导力、推动持续学习,同时也是雇主高度看重的一项能力。 像其他肌肉一样,要让"好奇肌"更加强大,也需要先激活再锻炼。增强好奇肌的方式有:摒弃借口、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破常规、尝试新事物,以及在 兴趣减退时果断切换关注点。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亲密关系中,好奇心在各类场景中都有用武之地。它驱使着人们展现兴趣、促进发现,最终以某种形式或方法改变所有参与其中的 人——而这一切,都源自好奇者的简单发问:"是谁、是什么、何时、何地、为何"以及"如何发生"。 好奇心的本质是对学习的渴望,是对待新观点的开放态度,是对未知环境与情境的探索动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激发并培养好奇心。 • 每天专门留出20至30分钟,即便是上下班前后,也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好奇心; • 围绕长期战略或优化现有流程与策略等话题积极与同事交流想法; • 养成多问"为什 ...
华泰证券:看好中国在机器人等终端上显著比较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0:16
行业发展轨迹 - 生成式AI正迈入以AI智能体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1] - 智能体发展将沿着先2B再2C最后终端的产业发展轨迹 [1] - 中国在机器人等终端上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1] 宏观影响 - AI智能体引发无就业增长与超级个体并存现象 [1] - 硅基生物对人力的结构性替代已经开始 [1] 微观商业模式变革 - 软件价值创造与Token消耗挂钩 [1] - Token生产与半导体、数据中心和能源等物理基础设施产能深度绑定 [1] - 边际成本为零的软件商业模式逐渐告结 [1]
2025电博会定档!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0:14
展会基本信息 - 2025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1] - 该展会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型展会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并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机构承办 [1] - 展会聚焦全球消费电子前沿趋势 搭建国际交流与产业赋能对话平台 [1] 展会主题与展区设置 - 设立六大主题展区:智慧家庭展区、国际品牌展区、智联融通展区、绿色智行展区、智慧未来展区、电子促消费展区 [3][4] - 智慧家庭展区汇聚海尔、澳柯玛等品牌的家居解决方案 以及云深处、强脑等企业的全栈智能技术 [3] - 国际品牌展区展示海信的超大屏、松下的健康居住方案、索尼的数码影音技术、佳能的影像革命等全球消费电子潮流 [3] - 智联融通展区聚焦5G-A普及、AI大模型落地和6G技术 展示算力网络与生成式AI应用 [3] - 绿色智行展区集结智能网联技术、低空飞行器(无人机、eVTOL)及智慧交通新业态 [3] - 智慧未来展区展示智能家电、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链 包括Hi-Fi音响、黑胶唱片等技术 中国唱片集团首次亮相北方展会 [4] - 电子促消费展区打造"展播街"进行直播带货 汇聚夏普、米技等品牌 并举办抖音电商和腾讯视频号专场活动 [4] - 沃尔沃、腾势、小鹏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将展示充电解决方案与通勤体验 [4] 技术焦点与行业趋势 -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推动消费电子产业智能化转型 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成为家庭AI中枢 [2] - AI技术与智能硬件融合成为行业发展关键 展会重点呈现数智生活新体验 [2][3] - 低空经济、物联网、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企业集聚 助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升级 [6] 国际化参与与合作 - 通过德国推介会等国际化布局吸引全球资源 加拿大展团带来WAT可穿戴治疗设备和纽洛斯智能健康魔镜 [6] - 法国展团呈现新一代信息技术 英国展团展示XOR手机等创新产品 [6] - 展会搭建产业会客厅 为青岛勾连全球电子消费产业链提供新连接点 [6] 城市与产业赋能 - 展会将为青岛打造"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动能 [5] - 推动消费电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构建"会展+优势产业"生态圈 [6] - 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展播街"等创新模式刺激本地消费升级 释放线上线下消费潜能 [6] - 绿色展会理念贯穿设计、搭建、运营全过程 彰显城市可持续发展担当 [7]
华泰证券:生成式AI正迈入以AI智能体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36氪· 2025-08-19 00:14
行业发展轨迹 - 生成式AI正迈入以AI智能体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1] - 智能体发展将沿着先2B再2C最后终端的产业发展轨迹 [1] - 中国在机器人等终端上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1] 宏观影响 - AI智能体引发无就业增长与超级个体并存现象 [1] - 硅基生物对人力的结构性替代已经开始 [1] 微观商业模式 - 软件价值创造与Token消耗挂钩 [1] - Token生产与半导体、数据中心和能源等物理基础设施产能深度绑定 [1] - 边际成本为零的软件商业模式逐渐告结 [1]
蔡浩宇首款 AI 游戏正式上线,试玩后我发现最该慌的是多邻国
36氪· 2025-08-18 23:49
游戏产品分析 - 游戏「Whisper from the Stars」采用全对话推进机制,玩家需通过语音或打字与角色Stella互动,剧本设定为天体物理学生遭遇星际意外[2] - 游戏AI模型具备强上下文记忆能力,能存储玩家个人信息和偏好以增强代入感,角色微表情和情绪变化表现生动[3] - 游戏采用云技术导致声画不同步,延迟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不影响体验[3] - 后期任务触发机制存在缺陷,需通过冗长对话才能激活关键词,导致玩家体验割裂[9] - 游戏定价27元人民币,完整通关时长约6小时,当前仅支持英语版本[1] AI技术应用 - 该游戏采用大语言模型实现NPC自由对话,角色可生成超过100,000行对话内容,技术灵感源自《黑客帝国》[11] - 行业出现多款AI对话游戏原型,包括英伟达与Convai合作的赛博拉面店Demo,索尼计划用OpenAI技术重塑《地平线》对话系统[11] - 微软MUSE模型尝试用AI直接生成游戏画面,但可玩性仍受限[12] - AI在游戏原型构思阶段效率显著,可缩短「构思→试错」周期,但落地阶段仍需人工把控玩法逻辑和多样性[22] 行业趋势 - 蔡浩宇提出激进观点:AIGC将颠覆游戏开发,未来仅顶尖天才团队和业余爱好者能持续创造价值[13] - GDC 2025报告显示33%游戏开发者已使用生成式AI工具简化工作流程[13] - 头部厂商如Naughty Dog和CD Projekt RED认为AI目前仅适用于概念验证阶段,核心创意设计仍需人工完成[23] - 《赛博朋克2077》开发方表示AI构建复杂游戏世界尚有技术瓶颈,距离实际应用有较大差距[23] 产品体验评价 - 游戏初期AI交互带来新鲜感,但长期体验显示节奏缓慢、目标模糊,易陷入「有话聊无事做」的真空状态[19] - 星际探索设定与自由对话机制存在割裂,背景故事仅起辅助作用且可能破坏沉浸感[16] - 行业共识认为游戏性设计仍是AI难以突破的领域,需遵循传统开发「基本法」[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