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孙正义十年蓝图:软银目标是最大“超级AI”平台供应商,已承诺豪掷320亿押注OpenAI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07:13
人工智能战略 - 公司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超级智能"平台提供商,目标是在"赢者通吃"的行业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1] - 公司将超级人工智能定义为能力超越人类万倍的AI技术,并将其战略定位比作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平台地位[1] - 受此战略宣布影响,公司股价当日最高上涨3.2%[1] OpenAI投资 - 公司对OpenAI的累计承诺投资额已达320亿美元,自2024年秋季首次投资以来持续增加[2] - 公司计划最终向OpenAI投资最多400亿美元,展现出对这家AI领军企业的坚定信心[2] - 公司曾错失英伟达的投资机会,2019年出售了约5%的持股,而后者已成为AI芯片市场主导者[2] 接班人计划 - 公司首次公开暗示接班计划,67岁的CEO计划再领导公司10年,同时已在内部物色几名继任候选人[4] - 电信部门负责人Junichi Miyakawa被特别提及为潜在接班人,目前负责在日本推广AI基础设施[4] - CEO表示"如果我成为增长的障碍,公司应该进入下一个阶段"[4] 投资策略转变 - 公司战略从收缩转向扩张,2022年起经历收缩期后,2023年9月Arm上市筹集约50亿美元并股价上涨,为公司提供新的投资资金来源[5] - 公司近期通过出售部分T-Mobile股份筹集48亿美元,进一步增强投资能力[5] - 公司正试图重现早期在阿里巴巴上的成功投资,尽管也曾遭遇如WeWork等失败案例[5] 半导体布局 - 公司今年已斥资65亿美元收购美国半导体设计公司Ampere,强化AI领域布局[2]
孙正义想在美国沙漠里复制一个“深圳”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24 10:14
孙正义的"水晶之地计划" - 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提出在亚利桑那州沙漠打造价值1万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中心,用于制造机器人,是其迄今为止最大胆的赌注[1] - 该项目命名为"水晶之地计划",灵感来自中国深圳的产业集群模式,旨在形成完整的高科技制造生态系统[5][6] - 计划的核心是发展"超级人工智能",孙正义称这是其人生使命[3] 项目进展与挑战 - 软银正与台积电、三星电子等跨国科技公司洽谈合作,同时寻求美国政府税收减免[4] - 项目面临巨额资金缺口,此前"星门计划"已需5000亿美元,新项目资金需求翻倍[7][9] - 需在亚利桑那州培训数千名机器人技术人员和AI工程师,人才储备是重大挑战[10] 中美制造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机器人制造领域占据优势,拥有庞大工程师队伍、成熟供应链和政府支持[11] - 尽管全球AI驱动机器人竞争处于早期阶段,但中国很可能取得领先地位[12] -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面临供应链重建和熟练劳动力短缺等结构性难题[9][11] 孙正义的投资风格 - 以高风险投资闻名,成功轨迹建立在多次"看似不可能"的赌注上[14][15] - 投资理念基于"建好了他们自然会来"的信念,具有强烈乐观主义色彩[13] - 从日本贫民窟崛起成为美国最大外资投资人之一,体现其无畏和执着的投资心态[15]
英国《卫报》:“科技寡头”将人类未来押注于幻想
环球时报· 2025-05-05 22:59
科技行业政治意识形态 - 科技行业领袖根本意识形态始终是极右翼自由主义 支持政府监管豁免和企业权力扩张 [2] - 风险投资公司长期反对政府监管投资业务 体现自由意志主义倾向 [2] - 普通科技工作者多数支持民主党 但行业领袖政治立场与基层存在分化 [2] 企业未来愿景与战略布局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2050年前在火星建立容纳100万人的自给殖民地 作为地球灾难备份 [3] - 蓝色起源主张将万亿人口迁移至太空巨型空间站 每个空间站规模相当于大城市 [3] - 星链用户协议宣称火星不受地球政府管辖 违反国际太空条约 建立完全企业控制的治理模式 [6] 技术可行性争议 - 火星殖民地面临重力系数低 辐射水平高 空气稀薄及土壤含毒素等生存挑战 [4] - 太空资源与地球同样有限 无法根本解决文明发展停滞问题 [4] - 企业控制的太空殖民地存在大气减压和窒息风险 可能成为实施控制的借口 [6] 企业治理模式特征 - 火星殖民地居民将完全依赖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供生命支持系统包括空气 [6] - 贝索斯提出的空间站舰队构想实质是建立"公司文明"替代政府管辖 [6] - 科技领袖通过未来愿景为其威权主义治理模式赋予道德正当性 [2][6]
迎接充满未知的全新文明——读《第三种存在:从通用智能到超级智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5-05 18:18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是1950年代的机器学习浪潮,目标是实现能像人类一样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器 [4] - 第二次是2006年开启的深度学习浪潮,深度神经网络隐藏层可达150层,标志性事件是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 [5] - 第三次是2018年至今的生成内容大模型浪潮,代表性模型包括谷歌BERT、OpenAI GPT系列、Meta LLaMA、百度文心一言、华为盘古等 [6] - 2025年1月中国DeepSeek发布的V3与R1系列大模型性能与LLaMA相当但成本大幅降低 [6]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 2024年12月World Labs实现"空间智能"技术突破,可通过单张图像生成三维世界 [2] - 自2022年起生成式AI以月为单位加速迈向通用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接近公共在线文本总量天花板 [7] - 通用人工智能定义为能跨领域学习推理的智能,超级人工智能则是假想的超越人类认知能力的系统 [6] - 马斯克预测到2030年AI超越人类的概率达100% [7] 人工智能经济影响 -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传统经济学原理,动摇"理性人"假设和资源稀缺性等基础理论 [8][9] - 人工智能将重构分工理论、就业目标、生产函数、价格曲线、储蓄投资模型等经济概念 [9] - 人工智能代表的技术创新表现为连续创新过程,由供给创造市场,不存在产品过剩问题 [9] - 未来将出现人工智能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新兴交叉学科 [10] 人工智能产业应用 - 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系统融合硬件、软件及基础设施,全方位渗透经济活动各领域 [10] - 人工智能劳动效率高于人类且无物质消费需求,可超越资源短缺限制进行内容生产 [9] - 人工智能将改变经济活动模式、经济结构布局和制度框架 [10] 人工智能企业动态 - OpenAI联合创始人预测超级人工智能将在2026年到来 [2] - 中国企业在AI大模型领域取得突破,百度、华为、DeepSeek等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6]
未可知书籍推荐 | 《第三种存在》:人工智能,倒逼人类再进化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3-15 12:54
第三种存在理论 - 人类文明基于两种传统存在形式:物理性物质存在和精神意识存在[1] - 人工智能催生出兼具物质与精神特征的第三种存在形态[1] - 第三种存在具有独特构造与运行机制,正显著影响前两种存在形式[1] 第一种存在特征 - 表现为物理/化学/生物/宇宙等物质形态,被自然科学实证[3] -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通过技术创新持续开发地球物质资源[3] - 哲学层面被定义为唯物主义,构成"人类世"的物质基础[4] 第二种存在特征 - 体现为认知/意识/思想等形而上的精神存在[4] - 哲学层面归类为唯心主义,推动人类进化进程[4] - 自然人作为两种存在的结合体,兼具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6]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从1936年图灵机到2022年ChatGPT历经86年技术积累[6] - 实现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范式转换[6] - 当前AI已具备自然语言处理/自动推理等类人能力[6] 第三种存在的影响维度 - 改变经济运行方式与知识生成模式[9] - 重构社会组织形态与国际政治格局[9] - 推动决策机制与意识形态的数字化转型[9] 人工智能技术演进 - 通用人工智能(AGI)具备跨领域学习推理能力[11] - 超级人工智能(ASI)认知功能将超越人类智能[11] - 行业预测显示ASI可能在2026-2030年间实现[11] 技术冲击与挑战 - AI技术正成为全球生产要素流动的核心驱动力[11] - 面临技术失控/企业垄断/国际竞争三重挑战[11] - 倒逼人类重新定义智能边界与文明形态[11] 学科融合趋势 - 诺贝尔奖证明传统科学需结合AI深化认知[11] - 计算主义成为数学形态的新存在主义[5] - 元宇宙等虚拟世界构成第三种存在新形态[7]
晚点财经丨理想:二季度将是公司今年最困难季度;一个OpenAI核心团队的最后三个月
晚点LatePost· 2024-05-21 04:34
理想汽车 - 公司预计二季度将是今年最困难的季度,面临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多重挑战 [2] - 一季度汽车销售收入242亿元,环比下滑近30%,经营利润转负亏损5.84亿元 [2] - 整车毛利率保持19.3%的行业优秀水平 [2] - 公司预计二季度收入299-314亿元,交付量10.5-11万辆,平均售价约27万元 [3] - 账面存货达121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77%,其中2023年底存货结构为整车39.14亿元、其他完成品5.04亿元、原材料和半成品25.22亿元 [3][4] - 公司曾因车型换代在2022年三季度计提8亿元存货减值损失 [5] - 纯电车型MEGA面临销售压力,厂区停放千辆以上对应约5亿元产值 [6] 电动车行业 - 纯电动车在中国市场面临技术实现困境、原材料价格波动、基础设施不足和政策退坡等挑战 [6] - 2021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降至10万元/吨 [6] - 特斯拉和比亚迪带头降价引发行业价格战,压缩纯电厂商利润空间 [6] - 2023年全球仅特斯拉和比亚迪通过纯电车型实现盈利 [6] - 中国电动车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蔚小理2022年应付账款分别增至297亿元、222亿元和518亿元 [10] OpenAI - 超级对齐团队因计算资源限制和研究方向分歧已实际解散 [7] - 团队负责人苏茨克维和莱克辞职,莱克公开指责公司偏离安全文化 [7] - OpenAI被曝要求员工签署严格离职保密协议,违反可能失去股权 [7] - CEO阿尔特曼承诺将删除相关保密条款 [7] 滴滴 - 柳青辞任总裁和董事职务,升任永久合伙人,继续负责人才与组织建设 [7][8] - 柳青和程维组成滴滴合伙人,有权任免执行董事 [7] - 2023年公司总收入1923亿元,中国区业务经调整EBITA为53亿元 [8] - 柳青曾主导多轮融资包括苹果10亿美元和创纪录的45亿美元融资 [8] 其他行业动态 - 国际金价创2454.2美元/盎司历史新高,SPDR黄金持有量从817吨增至838吨 [13] - 5月国产网络游戏获批96款版号,今年累计获批570款 [14] - 新加坡新冠病例数环比增长90%,KP.2变异株占比超三分之二 [15] - GPT-4o中文语料库存在数据清洗问题,混入无意义短语 [16] - 蓝色起源完成第7次载人飞行,累计将38名乘客送上太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