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可持续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出台20项政策措施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速跑”
政策支持维度 - 河南省政府出台20项具体措施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和提升竞争力 [1] - 政策涵盖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资金补助等多个方面 [1][2][3][4][5] 技术改造支持 - 对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15%设备软件投资补助 最高1000万元 [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改造最高补助500万元 [2] 数字化转型支持 -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 提供免费诊断服务 [2] - 特色型/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最高补助500万元 [2] - 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最高补助200万元 [2] 绿色化改造支持 - 国家级绿色工厂按设备软件投资20%补助 最高500万元 [2] - 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可申请停止用电用水加价 [2] 创新与研发支持 -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按实际投资30%补助 最高500万元 [3] - 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按总投资30%支持 最高2000万元 [3] 进出口贸易支持 - 新认证进出口企业一次性补助不超过30万元 [3] - 简化单证手续 支持境外认证等国际拓展活动 [3] 资金成本优化 - 2025年新增科技型企业贷款1600亿元 [4] - 支持发行特色债券和政府投资基金股权融资 [4] 人力成本降低 - 延续失业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降低政策 [4] - 实施稳岗返还和一次性扩岗补助 [4] 物流成本优惠 - 氢能货车免收通行费 电动货车通行费7折优惠 [4] - 2027年前购置挂车车辆购置税减半 [4] 用地政策改革 - 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不增收土地价款 [5] - 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和混合开发利用模式 [5]
上市公司“成绩单”折射转型升级新动向
新华网· 2025-08-12 06:27
2021年全年业绩表现 - 上市公司整体实现净利润5.30万亿元 同比增长19.56% 扣非净利润4.43万亿元 同比增长24.39% [2] - 非金融类公司营收54.90万亿元 同比增长22.63% 高于整体上市公司营收增速19.81% [2] - 实体类公司成为经济稳定主心骨 金融业采取对实体经济让利举措 [2] 转型升级与创新动能 - 科创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17.26亿元 同比增长11.52% [3] - 创业板155家专精特新企业平均营收10.68亿元(+30.1%) 平均净利润1.31亿元(+28.7%) [3] - 深市绿色产业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增长26.4%和33.9% [3] - 1408家公司披露独立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3] 2022年一季度业绩承压 - 沪市308家公司亏损 625家利润同比下滑 合计占比56% [5] - 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滑17% 计算机通信行业下滑14% [5] - 企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及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4] 政策支持与传导效果 - 深市中小市值实体公司税费现金支出同比减少16.5% [6] - 深市实体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6.5% 扭转2021年四季度下滑趋势 [6] - 政策聚焦降成本与保资金 助力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留存资金用于自身建设 [6]
卫星化学:上半年营收234.6亿元净利润27.44亿元 双双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3: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6亿元 同比增长20.9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4亿元 同比增长33.44% [1] - 研发费用投入7.73亿元 申请专利122件 获授权专利57件 [1][2] 研发创新 - 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领域研发 [2] - 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正式落地 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一体化产研平台 [2] - 构建未来研发中心 加快原创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2] 产业链布局 C2板块 - 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下游产能 [3] - 乙醇胺和聚醚大单体实际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 市占率均超20% [3] - 聚醚大单体全面应用于高性能减水剂 乙醇胺在表面活性剂和气体净化领域获认可 [3] C3板块 - 拥有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丙烯酸及酯产能 [4] - 平湖基地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 打通丙烯到高附加值多元醇深度利用 [4] - 与丙烯酸板块形成上下游闭环 为高分子乳液和高吸水性树脂提供稳定原料 [4] 产品竞争力 - 聚乙烯产品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 成为行业标杆 适用于管材、膜料等多元化领域 [3] - 聚苯乙烯产品在韧性与耐热性方面持续优化 进入多家家电龙头企业核心供应链 [3] - 构建从原料控制、生产优化到渠道延伸的闭环体系 保持行业领先盈利水平 [4] 数字化转型 - 依托"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通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核心环节 [5] - 搭建集安全环保、应急响应、能效分析、物流追踪于一体的数字管理平台 [6] - 连云港石化轻烃一体化智能工厂与嘉宏新材料双氧水智能工厂入选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6] 绿色发展与ESG - 构建涵盖烯烃、高端新材料、绿色能源副产氢等多个板块的绿色循环体系 [7] - 产品单耗与碳排水平位居行业最优 通过高纯氢气副产、低碳原料替代实现全过程低碳管理 [7] - MSCI ESG评级由B跃升至BBB ESG评级从A晋升至AAA 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认定 [7] 行业环境 - 化工行业面临"高成本、弱需求"双重压力 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 产品供应周期拉长 [1] - 全球经贸环境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关键化工品和能源出口受限加剧行业经营难度 [1]
“清凉鸡舍”稳产忙——山东巨野蛋鸡产业走访见闻
新华网· 2025-08-09 23:11
行业概况 - 巨野县是全国重要的蛋鸡养殖基地,拥有规模化蛋鸡养殖场404家,蛋鸡存栏量达2600万只,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3亿元 [1] - 鸡蛋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有力保障"菜篮子"供应 [1][6] 科技应用 - 现代化鸡舍采用恒温控制系统,温度控制在28摄氏度以下,确保蛋鸡舒适度和蛋品质量 [2] - 立体养殖架配备风机和水帘冷却系统,实现空气均匀流通 [2] - 智能化改造后,养殖场仅需5名工人即可高效管理,日产鲜蛋稳定在1万余斤 [4] - 自动喂料系统能精准将科学配比的饲料送达每一层鸡笼 [4] 环保措施 - 鸡粪被集中运送到密封发酵罐,日均处理畜禽粪污1000多吨 [2] - 年产沼气约1800万立方米,副产品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利用 [2] - 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 [2] 电力保障 - 入夏以来蛋鸡养殖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7% [6] - 打造"双环网+智能终端"高可靠性供电网络,确保恒温通风、自动饲喂系统稳定运行 [6] 产业支持 - 畜牧服务中心定期组织专家检查疫病防控、科学饲喂方案及降温设备运行 [4] - 完善的电力保障网络为鸡舍提供"不间断电源" [6]
悦达投资以“两新一智”模式推进转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7 06:41
新能源业务发展 - 公司以"两新一智"模式推进转型,重点发展新能源业务、新材料业务和传统业务智能化改造 [1] - 2024年华丰378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2025年灌东150MW渔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 [1] - 规划未来三年实现1GW至2GW累计装机 [1] - 大丰润龙49MW风电项目已并网,三峡悦达阜宁160MW/320MWh共享储能项目和东台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正在推进 [1] 新材料业务进展 - 参股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实现量产,综合产能1.5万吨 [1] - 产品获头部电池厂家验证通过,出货量年增4倍以上 [1] 传统业务升级 - 纺织板块通过智能化技改和数字化转型,绿色产品销量大幅提升 [2] - "五类"特色纱线、"1+4"面料、"四超"等特色产品效益贡献率均达87%以上 [2] - 2024年"四新"功能纱线销售1640吨(同比+66.8%),绿色棉类销售6386吨(同比+59.9%),再生类套件销售1407.96万元(同比+76%) [2] - 拖拉机业务海外市场新开发经销商17家,2024年外销1320台,完成200台销售目标 [2] 投资业务贡献 - 参股的京沪高速、陈家港电厂等项目2024年合计贡献投资收益及现金分红超1亿元 [2] 未来发展展望 - 公司加速从传统产业运营商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型公司"转型 [2] - 依托盐城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与自身资源禀赋,有望在"双碳"时代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2]
一文搞懂,低空经济低空空域平台基础设施
搜狐财经· 2025-08-07 05:41
低空空域平台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 - 通用机场是核心组成部分,提供起降、备降、停放和能源补给服务,如江苏南通如皋通用机场支持旅游观光和航空作业飞行 [3] - 多样化起降站包括小型无人机平台(城市物流)、中型起降场(农业植保)、大型枢纽(货运)、eVTOL专用场和直升机平台(医疗救援) [4] - 通信网络需突破4G/5G的150m高度限制,通过融合专网/卫星实现1000m覆盖,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正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 [5] - 导航系统需差分定位和多模态融合技术提升精度,监测设施依赖雷达/光电传感器实现低空飞行器精细化识别 [6] - 能源站分为充电式(电动飞行器)、加油式(燃油动力)和新型能源站(氢能),保障设施包括紧急备降场和专业检修库 [7][8] 建设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通用机场达451个,5G低空网络加速覆盖,但东部与中西部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 [12][13] - 技术标准碎片化导致设备兼容性差,通信协议不统一影响跨区域飞行 [14] - 建设资金压力来自土地购置、设备采购等多环节,制约规模扩张 [14] 未来发展趋势 - 智能化方向:AI和大数据将应用于航路动态规划、自动预警和能源管理 [15] - 一体化融合:起降设施与通信/能源网络无缝对接,并与地面交通系统协同 [16] - 绿色化转型: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环保材料降低碳排放 [17] 行业意义 - 安全价值:精准导航和实时通信可预防碰撞事故,监测设施提供气象预警 [10] - 效率提升:多样化起降站缩短任务周转时间,智能航路系统优化空域利用率 [11] - 创新驱动:基础设施完善催生低空物流/旅游等新场景,推动产业链技术升级 [11]
速度比高铁还快!人民网“行进中国”聚焦永荣数字化革命
人民网· 2025-08-06 02:44
科技创新与自动化转型 - 公司超细旦锦纶生产车间仅需2名工人管控30多台自动化设备 实现高速运转生产[1] - 自动化设备瞬间生产速度超过高铁 纱线抽丝速度使相机难以捕捉[1] - 视觉人工智能检测技术将单产品检测时间从20秒缩短至2秒 准确率提升至99.9%以上[3] 生产效率与成本优化 - 数字化变革使厂房面积减少60% 单位能耗降低40% 人均产量提升55%[3] - 实现"一个车间单元、两名员工、一天五十吨产量"的高效生产模式[3] - 全流程智能制造覆盖订单至交付各环节 上下游产业链全面打通[3]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成功研制高性能防晒锦纶材料 抓住防晒衣市场加速扩容机遇获得大批订单[2] - 可再生产品当前占比公司产量3% 年减碳量超6万吨[4] - 从产品设计源头融入可再生理念 包括纽扣商标等细节采用可再生材质[4] 行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纺织制造业从传统"千人纱、万人布"模式转向"智改数转、数智赋能"[4] - 福州新区发挥全省最大数字资源集聚区优势 引导行业数字化转型[4] - 数字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纺织企业共识[4] 资源循环利用 - 通过分类回收、环保脱色、深层精滤等工艺实现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4] - 可再生纺织品经熔融纺丝后可重新进入纺织制造流程[4] - 企业持续探索环保原料使用和生产工艺优化以降低生产能耗[4]
2025年中国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产量、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再生纤维素纤维产量达到515.5万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4 06:33
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概述 - 再生纤维素纤维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具有吸湿性、透气性、染色性能优越等特点,被誉为"会呼吸的面料" [3] - 产品分为普通纤维素纤维和差异化纤维素纤维两大类,差异化产品包括Tencel、Modal、竹纤维、甲壳素纤维、铜氨纤维等 [5][7] - 行业发展经历三代技术迭代:20世纪初普通粘胶纤维→50年代高湿模量粘胶纤维→90年代Tencel/Newcell等新型纤维 [7] 产业链与市场现状 - 上游原料主要为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2024年中国棉花产量616.36万吨(同比+9.7%),但年消费量达750-850万吨需依赖进口 [9][11] - 下游应用集中于服装(裤子/衬衫/T恤等)和家居(毛巾/床上用品等)领域 [9] - 2024年中国再生纤维素纤维总产量515.5万吨(同比+7.5%),其中粘胶纤维占比86%(443.5万吨),莱赛尔纤维占比8% [13][14] 主要企业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包括中泰化学(粘胶纤维营收18.12亿元)、南京化纤(粘胶短纤营收4.81亿元/+45.11%)、新乡化纤、恒天海龙等 [16][17][19] - 中泰化学构建氯碱化工+粘胶纺织双主业,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17] - 南京化纤推进4万吨莱赛尔项目,2024年莱赛尔业务营收0.71亿元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升级:涡流纺技术应用将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稳定性 [21] - 市场需求增长:环保属性推动服装/家纺/医疗等领域需求扩张 [22] - 产品创新:企业开发智能调温、抗菌防螨等复合功能化纤维 [24] 相关企业名录 - 上市公司:中泰化学/南京化纤/新乡化纤/恒天海龙/吉林化纤等9家 [1] - 非上市企业:唐山三友集团/宜宾丝丽雅集团/山东雅美科技等7家 [2]
命运与共好伙伴 | 访华85次 我是尼中友谊的见证者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01 08:31
1955年,尼泊尔与新中国正式建交。七十载光阴流转,尼中友谊历久弥坚,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区域合作典范,为地区 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尼泊尔于2017年正式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于去年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国迎来加强互联互通的新时代。该 框架下的几个项目旨在帮助尼泊尔从"陆锁国"转变为"陆联国"。 图片由作者提供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世界之巅,见证了两个古老文明跨越千年的友谊。 首先,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将越来越紧密。两国对于保护喜马拉雅山生态、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可以携手推进环保经验与实 践交流,致力于保障可持续发展。中国对太阳能和水电项目的投资,结合尼泊尔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同时为区域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其次,在数字经济与技术合作共绘合作共赢新图景。随着尼泊尔寻求经济现代化和促进电子政务等方面加快步伐,中国在5G技术、电子商务和智能基 础设施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提供先进经验。跨境贸易、旅游推广和教育数字平台的应用等非常契合尼泊尔拥抱数字时代的愿望。 再次,在快速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加强区域一体化和 ...
千万消费券助力丰台汽车市场 40天销售额突破10.5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31 14:20
活动效果 - 公司旗下平台作为唯一指定互联网合作平台参与北京市丰台区汽车消费券发放活动 累计发放并核销1000万元汽车消费券 [1] - 消费券直接撬动汽车销售额10.5亿元 带动汽车销售5199辆 [1] - 纯电车型销量占比超过50% 反映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1] 业务协同 - 用户领取汽车消费券时可同步获取购物美食、文体体验、文旅休闲等全场景优惠福利 [1] - 活动带动餐饮、零售、体育、文旅等多业态协同联动 放大消费乘数效应 [1] - 助力构建以汽车消费为引擎多业态深度协同的消费生态 推动区域消费市场全域升温 [1]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持续发挥消费领域专业能力与资源优势 提升供需两端连接质量与效率 [2] - 持续激发北京消费潜力与区域消费活力 支持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