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政商要情(5.19—5.25)
经济观察报· 2025-05-25 12:38
港澳山东周合作项目 - 2025港澳山东周在香港举行,山东省与香港达成27个重点合作项目,总投资29.8亿美元,涵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1] - 山东省与香港进出口贸易总额885亿元,同比增长35.1%,新设香港投资企业739家,实际使用港资85.9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72.7% [1] - 香港是山东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山东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长期在港山东籍人士近40万人 [1] 山东高技能人才发展 - 山东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60万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0人,全国技术能手771人 [2] - 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若干措施》,围绕培育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等五个方面提出17条举措 [2] - 2024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9.86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2%,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急剧增长 [2] 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 - "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将于2025年5月26日至30日在山东举办,主题为"携手同行,合作发展",主会场设在济南 [3] - 活动包括友好省州长对话、友城企业对接洽谈会等26场活动,中外总参与人员规模预计达1200人 [3] - 济南、青岛等8市承办相关活动,促进山东与友城全方位、全领域精准对接交流 [3] 济南人才吸引政策 - 济南市举办2025届大学生毕业典礼,累计吸引十几万青年人才留济发展,位列最具人才吸引力100强城市第11位 [4] - 济南市委书记刘强连续四年在毕业典礼上向毕业生发出邀约,强调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4] - 济南连续三年获评最佳引才城市,通过人才政策礼包等创新举措提升人才吸引力 [4] 山东港口青岛港效率突破 -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第十三次刷新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5] - 自主研发的A-TOS码头智能管控系统与A-ECS设备智能控制系统为关键,堆场翻倒率降低5.14%,AGV运行间距缩短2.6%、速度提高3.6% [5] - 码头融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升级算法与算力,系统能在毫秒内从15万余个场位中选出最优堆码位置 [5]
沃野千重浪 中原正担当
河南日报· 2025-05-24 23:26
粮食生产与安全 - 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2024年夏粮总产757.14亿斤位居全国第一,全年粮食总产1344亿斤位居全国第二 [7][22] - 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2024年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以上 [8] -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中原农谷每年为全国提供优质种子45亿斤(冬小麦供种占全国50%) [11]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15] 现代农业产业链 - 农产品加工能力突出:生产全国1/2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汤圆、7/10水饺、4/5酸辣粉 [20] - 累计创建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3个农业产业强镇 [22] - 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84家(其中国家级122家),双汇覆盖全国100多万销售终端,标点食品面点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超90% [25] - 正阳县花生年产量50多万吨,40%原料通过鲁花集团全自动生产线实现增值(每小时灌装6000桶食用油) [22] 种业与科技创新 - 中原农谷汇聚67家高能级平台,与国际科研机构合作构建种业创新生态圈 [11] -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落地河南,洛阳一拖推动"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农机发展 [14] - 全省1.3万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片"技术服务活动,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13] 农业社会化服务 - 全省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超20万家、家庭农场超27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7万个 [17] -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2.28亿亩次,舞阳县农机合作社服务周边2.3万亩麦田 [16][17] 品牌与区域发展 - 构建"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三级体系,推动杞县大蒜、西峡香菇等土特产品牌化 [26] - 通许县年产酸辣粉7.2亿桶(中国酸辣粉之都),带动6.1万人次就业 [29] - 西峡县"菌果药旅"产业链带动3万农民从事旅游业,平舆县产业链群带动9万农户年人均增收3万元 [29]
第二十届西博会开幕在即 甘孜州多维度展示发展成果与产业优势
中国经济网· 2025-05-23 07:46
西博会甘孜州参展概况 - 甘孜藏族自治州借力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全方位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重点推介文旅、能源、有机等优势产业资源 [1] - 展区采用"1+3+N"创新模式,其中"1"聚焦"十四五"发展成就,"3"突出文旅、能源、有机三大核心产业,"N"涵盖美食、天文、非遗等多元文化 [2] - 主题展馆细分为成就展、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展、非遗展三个展厅,以革命红、生态绿、天空蓝三色串联能源、有机、文旅发展图谱 [2] 能源产业发展 - 甘孜州能源可开发量达2.5亿千瓦,其中光伏可开发量1.5亿千瓦居四川省第一 [3] - "十四五"期间建成清洁能源装机2058万千瓦,在建2269万千瓦,水电规模全省第二、光伏规模全省第一 [3] - 全球最大水光互补柯拉光伏电站为标志性成果 [3] 高原特色农业 - 建成97.76万亩"三江六带"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创建50个省州现代农业园区 [3] - 361个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设立有机专柜展示酒肉茶菌果药水蔬粮油十大类优质农特产品 [3] - 47家企业参展农特产品展区,涵盖牦牛、藏香猪、青稞等七大种类 [6] 文旅产业成果 - 拥有115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2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71.85亿元 [4] - 非遗展重点展示德格印经院、"蜀山之王·千面贡嘎"景观及"十一环十骨干"精品游线 [4] - 配套开展非遗歌舞、原生态表演等民族文化展演活动 [7] 投资合作与推广 - 《飞夺泸定桥》主题元宇宙项目将在西部投资说明会签约 [5] - 举办成都-甘孜、浙江-甘孜农商对接会及炉霍县农产品专场推介,多个项目计划现场签约 [5] - 组织20名网络名人组成"甘孜体验团"打卡展馆,电商团队通过直播带货推广松茸、藏红花等农产品 [5]
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02:29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特别询问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及旱情对收成的影响[2] - 河南作为全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用不到6%耕地生产全国近10%粮食,连续8年总产量超1300亿斤[3] - 河南贡献全国主要食品加工原料:1/2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汤圆、7/10水饺、4/5酸辣粉[4] - 国家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红线[6][7] 现代农业发展 - 粮食安全需"藏粮于技",总书记强调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与供应链[9][10] -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包括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11]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出台,明确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惠及农民[15] 农民收入与城乡发展 - 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2年超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从2.72:1缩小至2:1[13] - 总书记要求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14] - 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体现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位一体发展[17]
全省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暨项目招引推进会举办
新华日报· 2025-05-21 22:37
会议背景与核心观点 - 江苏省召开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暨项目招引推进会 省委常委徐缨强调江苏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农业强省 运用新技术 新模式 新业态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 [1] - 江苏具备广阔市场空间 完备产业配套 较强科研实力 畅达交通物流 一流营商环境 得天独厚农业资源 被定位为企业投资兴业"热土" [1] - 新一轮农业发展机会蕴藏在农业新兴产业壮大 传统产业升级 未来产业培育中 政府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服务保障 [1] 会议成果与签约项目 - 13个设区市通过视频推介展示资源禀赋 产业基础 营商环境及农业农村产业化项目招引方向 [2] - 南京国家农高区与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签订合作协议 [2] - 18个新达成正式投资协议的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2] - 省农业农村厅与8家金融机构签署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合作协议 [2] 参会企业与机构 -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71家成员单位龙头企业参会 [1] - 省内外近50家农业企业参会 [1] - 10家新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代表获授牌 [1]
开着“飞机”去种田
金融时报· 2025-05-20 03:13
农业机械化发展 - 山东蓬莱种植大户孙亮祖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小块土地整合为765亩规模化农田,并投资150万元购置80余台大中型农业植保机械,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 [1] - 机械化作业显著提升效率,麦收季农机服务覆盖周边2500余亩农田,带动40多户劳动力就业,年产优质玉米与小麦突破13万斤 [2] - 农业植保无人机应用成为新趋势,具备40公斤载重、190公斤/分钟推料速度、9米播幅等性能,可减少作物损耗并替代人工完成撒药、播种、浇水等作业 [2] 智慧农业转型 - 孙亮祖在果蔬食品博览会上引入农业植保无人机技术,通过APP远程操控实现"轻快活"式田间管理,计划开展小麦、玉米与大豆联合种植 [2] - 烟台农商银行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智慧农业融合,提供选苗育种、农机购置、农资采购等全周期链式金融服务 [3] 金融支持农业 - 蓬莱农商银行3天内发放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决孙亮祖种苗化肥采购资金缺口 [3] - 烟台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达1087.75亿元,较年初新增17亿元,通过绿色通道极速审批春耕贷款,建立播种-仓储全流程跟踪服务体系 [3] - 长岛、栖霞农商银行开设专属服务窗口,保障春耕备耕资金结算需求 [3] 农业风险与应对 - 规模化种植面临自然灾害风险,例如大旱导致520亩土地仅收获1.4万斤麦子,次年通过农商银行贷款打10口机井解决灌溉问题 [1]
效率提升6倍!茂名高州无人机运输荔枝首飞成功
南方农村报· 2025-05-16 02:00
无人机运输荔枝首飞成功 - 茂名高州成功举行低空无人机运输荔枝首飞仪式,标志着荔枝运输正式迈入"低空经济"新赛道[3][4][5] - 活动由高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中国电信高州分公司承办,平山镇党委和政府协办[2][3] - 无人机从山头果园起飞,沿预定航线精准飞抵1公里外的冷链中心[4][14] 无人机技术优势 - 无人机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达厘米级,远超消费级无人机的米级精度[16][17] - 使用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飞行控制平台,可同时调度和监控多台无人机作业[18][19] - 无人机运输具有快速配送和灵活路径选择的独特优势[12] 运输效率与成本 - 使用的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149.9公斤,吊运载荷85公斤[21][22] - 传统人力运输成本约0.4元/斤,无人机运输降至0.15元/斤,降幅达62.5%[22][24] - 无人机运输速度达5分钟/公里,每小时可运输约3000斤[23][24] 荔枝产业影响 - 无人机运输破解了丘陵地形导致的"运输难"和"损耗高"瓶颈[11][24] - 平山镇荔枝以果头大、甜度高、上市早等优势常年抢占早熟市场[10][11] - 该技术让荔枝更快入库保鲜,减少运输损耗[27][28] 产业发展前景 - 首飞是高州探索"低空经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里程碑[29] - 规模化应用无人机将推动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30] - 该模式有望让荔枝更新鲜、果农更富裕,助力乡村振兴[31]
小麦也有“身份证” 丰收和播种在这里“同框”
央视新闻· 2025-05-15 13:52
小麦生产与收割 -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冬小麦黄金收割期为5月中旬至6月,依次从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海麦区到西北麦区展开 [1] - 西南麦区冬小麦面积约1500万亩,占全国冬小麦面积的4.5% [1] - 四川成都平原区小麦种植面积达200万亩,当前已进入收割高峰期 [12]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 天府粮仓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达90多平方公里,其中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达10万亩 [1] - 园区实现稻麦同框作业,同时进行小麦收割和水稻插秧 [3] - 园区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乡村公路、机耕道、智慧化信息服务平台,使双抢作业更高效科学 [5]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 - 园区设立农业中试车间,用于集成展示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 [6] - 新品种推广需经过中试基地测试、国家或省级审定、大面积示范三步流程 [8] - 每年通过编号盲盒方式对数百个水稻和小麦品种进行产量测评,确保品种筛选公正公开 [8] 农业配套服务 - 园区管委会提供多项农事服务,包括气象站、农资商店和电动车充电桩等设施 [10] - 四川常年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左右,是我国油菜主产省 [12] 粮食生产概况 - 我国粮食生产按季节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夏粮是全年第一季生产 [13] - 夏粮主要包括夏收谷物(小麦、大麦等)、豆类和薯类,生长期为上年10月至当年6月 [13] - 夏粮收购期一般为当年5月中旬至9月30日 [13]
潍坊联通智慧服务,保障2025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顺利举行
齐鲁晚报· 2025-05-15 07:02
展会概况与规模 - 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 覆盖45万平方米展区 打造11大主题展馆 [1] - 汇聚全球2600余个蔬菜品种 其中花青籽番茄衢椒1号减脂黄瓜等400余个新品种首次亮相 [1] - 集中展示100余项前沿技术 包括智能栽培与生态循环等现代农业创新 [1] - 五号馆融合《齐民要术》文化 八号馆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再现农耕智慧 [1] 通信网络保障措施 - 成立30余名骨干组成的专项保障团队 分阶段推进网络保障工作 [3] - 主会场及周边5公里完成三轮网络压力测试 部署5G微基站与物联网设备 [3] - 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信号覆盖强度 提升用户网络感知 [3] - 应急通信保障车可满足15000部终端接入需求 提供媒体直播与支付双重保障 [5] - 云网一体指挥平台实现通话零中断 直播零卡顿 支付零延迟 [5] 技术性能与服务成果 - 展会首日5G下载速率峰值突破900Mbps 保障央视新华社等媒体高清直播 [8] - 移动支付成功率高达99.98% [8] - 央视媒体云平台支持4K超高清直播与实时数据分析 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5] - 创新产品包括随意连云电脑CPE等 吸引参展商客体验 [5]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千兆光网与5G-A技术逐步融入农业田间地头 [10] - 创新成果从展会走向乡村 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10] - 通信技术赋能农业产业 实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 [10]
“秸”尽其用折射现代农业密码(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12 22:10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 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综合利用率达88.3% [1] - 秸秆用途多元化,包括肥料、饲料、能源、基料及工业原料 [1] - 秸秆饲料化利用年增长2个百分点,年利用量达1.73亿吨 [2] 技术创新与农业应用 - 收割机加装粉碎抛撒装置实现秸秆还田,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 [2] - 青贮秸秆技术通过粉碎、发酵将玉米秸秆转化为高营养牲畜饲料 [2] - 秸秆能源化利用包括打捆直燃、热解气化、沼气等方式,助力乡村能源结构优化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 [3]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秸秆从"能用"到"高值化利用"的转型 [4] - 秸秆利用贯穿生产、加工、能源、环保环节,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 [3] 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 - 秸秆饲料化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 [2] - 秸秆基料种植食用菌等创新应用拓展农业产业链宽度和深度 [3] - 秸秆能源化契合"双碳"目标,贡献零碳排放生物质能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