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778玉米种子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从录取通知书读出农业为何吃香
经济日报· 2025-08-12 00:01
农业院校报考热度提升 - 农业院校录取通知书设计体现科技创新 如吉林农业大学采用可食用菌物纸张 南京农业大学嵌入水稻种子 中国农业大学附赠小麦玉米和水稻种子 其中玉米种子农大778累计推广约1200万亩[1] - 涉农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升温 农业院校扩大招生规模 城镇生源与女性生源比例提高[1] - 现代农业具有技术密集特征 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 改变年轻人对农学的刻板印象[1] 农业学科转型发展 - 农业延伸出更多细分产业与全新业态 新赛道具备极大发展潜力和职业前景[2] - 涉农高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布局学科设置产学研结合 课程融合多学科知识 实现农工农理农文等深度交叉融合[2] -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农业高校[2] 农业专业设置创新 - 农业院校专业设置接地气 瞄准就业风口和产业需要 如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推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3] - 现代农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既勤于思考又敢于创新[3] - 农业学科从冷板凳变成热赛道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企业和用人单位认可其人文情怀吃苦精神实际能力[3] 农业人才流动特征 - 职业选择与专业选择不一致是常见现象 学农人才流向其他领域或其他学科人才进入农业均属正常[4] - 各行各业人才跨界进入农业体现行业吸引力[4] - 农业院校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无论是否直接从事农业[4]
从录取通知书读出农业为何吃香
经济日报· 2025-08-11 22:05
对农业来说,各行各业人才选择跨界进入,本身就是吸引力的体现。对学生来说,无论将来是否直接从 事农业,在学校里获得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将让人终身受益。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农业院校自身的成长也让人刮目相看。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2024—2035年)》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农业高校。事实上,近年来涉农高 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从专业布局、学科设置、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很 多课程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了农工、农理、农文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在农业院校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咖啡香气飘满楼道,这是云南农业大学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日常场 景,该专业是我国首个系统性培养咖啡全产业链人才的专业。中国农业大学推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 专业,这是全国首个以宠物产业为核心培养方向的本科专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咖啡已变成很多人的 刚需,咖啡主产区急需专业人才;宠物经济更是热门,从养护到医疗,收入相当可观。人们发现,农业 院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接地气,尤其是瞄准就业风口、产业需要的专业。 农业不会辜负人才。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
录取通知书军备大赛:没有黑科技,都不好意思见人
36氪· 2025-08-08 09:29
菌物纸张技术 - 吉林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采用李玉院士团队研发的菌物纸张,原料为菌丝体纤维替代传统植物纤维,标注"源自蘑菇,低碳环保,自然健康"并证实可食用[3][5][7] - 菌物纸张生产通过菌丝体自然生长形成片状结构,需筛选菌种和基材并优化诱导工艺,技术门槛高[11] - 相比传统造纸,菌物纸张具备显著环保优势:生长周期仅几天至几周,可垂直种植提升单位产量,使用秸秆等农业废料为基材,加工过程减少化学药剂且可自然降解[13] - 技术延伸应用包括菌物硬纸玩具、蘑菇皮革、高强度复合材料等,展示材料科学潜力[15] 李玉院士团队科研成果 - 李玉院士团队收集全球2/3已知黏菌品种(400余种),发现36个新种并开发改良品种,推动中国食用菌年产量从80年代5.78万吨增至4000万吨(占全球75%)[17][20] - 柞水木耳项目通过品种改良实现跨区域种植,带动陕西柞水县593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助力2020年脱贫[19] - 创新灵芝菌袋种植法突破轮种限制,实现稳定年收且有效成分提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 - 吉林农大建立国内首个菌物学本科专业、菌物学院及菌类种质资源库,李玉81岁仍主讲十余门课程[22] 高校科技通知书军备竞赛 - **材料领域**:北京化工大学采用0.2mm超薄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耐高温/酸碱且强度高,应用航空领域[23][25] 北京科技大学附赠氢基竖炉冶炼的"绿钢"校徽,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75%(0.5吨/吨钢)[26] 哈工大附超轻航天热防护材料徽章,耐3000℃高温且减重30%,用于登月工程[29][30] - **农业与海洋科技**:中国农大附赠抗病害高产种子如"农大778"玉米,根系发达防倒伏[32] 中国海洋大学附南极海水样本吊坠,展示极地科考资源[34] - **工程装备**:上海交大附"天鲸号"挖泥船沙漏模型,该船曾8个月填造南海5个礁盘[36] 高校科研实力跃升 - 自然指数榜单显示中国高校包揽全球第2-10名(中科大、浙大、北大等),仅次哈佛[47][48] - 2013-2023年中国高校承担全国60%基础研究、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三大科技奖项占比60%[49] - 通知书科技展示反映高校从文化情怀转向硬核技术自信,如北大2011年附游戏光碟、南航2015年用二维码等早期尝试,现已覆盖材料、农业、海洋、航天等多领域[45][47][38]
三夏进行时丨录取通知书里的农业高科技
人民日报· 2025-08-04 00:15
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本科录取通知书。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夏忙时节,也是准大学生们梦想实现的季节。随着各地农业大学的年轻学子们陆续收到2025年录取通知 书,本报记者来到田间地头、实验现场,探访3份录取通知书背后的故事。一张小小的"纸片"藏了哪些 高科技、新成果?如何激励年轻学子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编 者 中国农业大学——这里的玉米抵抗力强 【亮点】 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本科录取通知书,附有学校科研团队培育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种子。其中,2020年 通过审定的玉米种子"农大778",对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的主要病害具有良好抗性,广泛应用于河北、 山西、辽宁、安徽、山东、河南等地,累计推广约1200万亩。 推广期间,针对玉米锈病导致减产等问题,研发团队不断攻关,增强品种抗病性。该团队多年来深耕玉 米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领域,已成功选育19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累计增产80多亿公斤。 【现场】 日头泼下来,地里腾起一层雾气。玉米绿油油、齐刷刷地挺立着,精神头十足。 河南鹤壁,淇县迁民村田垄间,滴灌软管贴着地皮,把液体肥料"喂"到每株玉米根须旁。合作社带头人 纪明立猫着腰、瞪着眼 ...
录取通知书里的农业高科技(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10
中国农业大学玉米育种成果 - 玉米种子"农大778"对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主要病害具有良好抗性,累计推广约1200万亩 [9] - 研发团队针对玉米锈病导致减产等问题持续攻关,增强品种抗病性 [9] - 团队已成功选育19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累计增产80多亿公斤 [9] - 合作社试种"农大778"后,亩产稳定在1600斤左右,种植面积从2022年500亩扩大至2024年2000亩 [12] 安徽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 - 小麦种子"安农98"通过国家级审定,产量高、抗病能力强,抗倒伏、耐高温表现优异 [16] - 近5年选育并通过国审的小麦新品种达8个,新品种诞生周期至少10年 [17] - 分子育种实验室通过基因技术定向改良特定性状,提高育种效率 [16] - 加代室控温控光加速小麦生长,育种周期缩短约一半 [16]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种植技术 - 杂交水稻团队育成的骨干品种和主推技术为杂交水稻大面积节本增效作出突出贡献 [18] - 再生稻种植实现"一种两收",每亩地可节约成本约500元 [18] - 试验田每年筛选40个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最终仅2-3个品种进入大田推广 [19] - 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超400万亩,种粮大户广泛受益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