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化

搜索文档
关税战正酣,印度对中方趁火打劫!莫迪这波操作把中企整笑了
搜狐财经· 2025-05-07 13:09
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政策 - 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拟将中国企业在印合资公司的股份上限设定为10%,并要求转让核心技术 [3] - 该政策针对中国企业形成"特供版"投资限制,其他国家企业可100%独资 [3] - 印度电子制造业76%的零部件依赖中国进口,政策与产业现实严重脱节 [3][5] 印度本土制造业现状 - 印度"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投入260亿美元补贴,但本土手机品牌市占率不足5% [3] - 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降至14.3%,失业率突破10% [8] - 外资对印投资暴跌40%,中企对印投资同比骤降78% [8] 中企在印度的运营困境 - vivo被塔塔集团强制收购51%股权,生产线仍依赖中文操作指南 [3] - 小米印度公司被罚款629亿卢比,但维持零件库存不组装的生产停滞状态 [8] - OPPO印度工厂70%零部件需从中国进口 [5] 印度产业链对中国依赖 - 班加罗尔半导体工厂90%封装设备来自中国 [5] - 印度钢铁产业60%焦炭需从中国唐山进口 [5] - 塔塔集团新能源车电池组依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供应 [5] 国际企业市场替代 - 三星和苹果迅速填补中方品牌撤离后的市场真空 [5] - 越南强制技术转让导致日韩企业撤离的历史教训 [8] 美印合作与产业矛盾 - 美国推动印度成为反华急先锋,但印度3亿吨钢铁产能因缺乏中国焦炭陷入瘫痪 [8] - 印度对中国钢铁加征关税后,本土高炉无法正常运转 [8] 中印产业发展差距 - 中国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时,印度仍在为月产30万辆汽车的目标庆祝 [10] - 印度GDP增速从8%下滑至5%,远低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 [8][10]
这才是中美贸易战最大的转折点,中国没趴下!美国却失去主导地位
搜狐财经· 2025-05-02 19:26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在中美关税大战中已无能力控制中国走向,其关税政策成政治秀,“脱钩”失败,“去中国化”未遂,美国正“失控”,主导权悄然转移 [3][6][13] 245%关税:不是杀手锏,是最后的情绪表达 -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光伏和半导体征245%惩罚性关税,震撼力不如2018年首战 [3] - 中国社会和经济质变,不再依赖美国市场,关税成美国政治秀,作用有限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3] - 美国制造业未回流,通胀加剧、消费者成本上升、企业投资放缓;中国企业布局海外市场,全球化产业链复杂难断 [5] “脱钩失败”是美国最大痛点 - 关税大战实质是控制权和主导力博弈,美国试图“脱钩”压制中国,结果自身全球控制力下降,中国加速独立 [6] - 美国围堵下中国内循环、创新发展,如自研芯片架构、发展锂电池、海外建厂等 [7] - 美国关税政策想遏制中国制造、维持规则制定权,但该权力正动摇 [9] “去中国化”未遂,全球市场反而更加依赖中国 - 美国想“替代”中国,但无国家能替代中国制造能力,也无国家愿为其战略买单 [10] - 2023年中国电动车出口同比增70%,一半以上进欧洲;欧洲光伏装机多来自中国;英伟达、ASML重视中国市场 [10] - 美国战略错判,低估中国韧性、高估盟友配合、误判全球市场意志,盟友有自身利益考量 [12] 美国“失控”,是这场博弈的真正底牌 - 美国关税是政治秀,其已“失控”,政策不系统、手段无后劲、目标模糊,盟友关系不稳 [13] - 美国从“规则制定者”变“规则干扰者”,正瓦解自己建立的全球体系,中美竞争是制度等方面较量 [15] 结语:不是中国赢了,而是美国出完了牌 - 美国关税是其控制力丧失的信号,无法规定博弈规则,最多制造扰动,主导权已转移 [16][18]
追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足迹
新华网· 2025-04-29 15:37
新华社台北4月29日电 题:追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足迹 新华社记者杨晓静、刘斐 1661年4月末,郑成功登陆台湾。在台湾,郑成功兼具民族英雄、开垦台湾先祖、地方神明与神话人物的特质,以他名字或封号命名的学校、街 道、地名数不胜数,彰显他在台湾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尤其在台南市,郑成功登陆宝岛初期的众多文物古迹构成了台湾社会的特殊记忆场 域,也见证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联结。 这是台南安平古堡内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雕像(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郑成功祖籍福建南安,出生于1624年,同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南部。1661年至1662年初,郑成功挥师东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为中 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 台南市中西区的赤崁楼是郑成功踏足宝岛的"始迹楼"。这里前身为荷兰人所建的"普罗民遮城",是控扼台江内海的战略要冲。364年前,郑成功率 军从台湾西南沿海进入台江内海,"先克此城"。清代,这里增建了海神庙、文昌阁、蓬壶书院等中式建筑,与残剩的荷兰式基座交织成独特的历 史拼图。 如今,地处闹市的赤崁楼已不见昔日"登临眺远,波光辉映,云影徘徊"的夕照美景。2022年动工的两阶段修复工程尚未完工,院内散落着 ...
特朗普用战时法律增产重要矿物,加紧脱中国
日经中文网· 2025-03-21 03:23
美国重要矿物供应链政策调整 - 特朗普签署《国防生产法》总统令 旨在扩大重要矿物的国内生产 以应对经济和国家安全需求 该法律授权总统在紧急状态下对企业活动下达指示[1] - 美国重要矿物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 约80%的汽车电池及军用产品所需矿物由中国生产 政府计划通过联邦土地开发及政企合作确保资金支持[1] - 《国防生产法》历史背景 该法律于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通过 特朗普曾在2020年疫情期间运用该法增产医疗设备[1] 中美矿物贸易摩擦与管制措施 - 中国强化矿物出口管制 2023年对半导体材料镓、锗实施出口限制 2024年9月将汽车电子阻燃剂原料锑列入管制清单[2] - 特朗普政府批评联邦监管过度 称美国矿物产业因监管衰退 导致国家安全受制于"敌对外国势力"[2] - 拜登政府政策差异 民主党政府倾向从东南亚和非洲采购矿物 因环保考量对本土开采持谨慎态度[1] 行业战略动向 - 美国加速供应链本土化 通过紧急对策减少对中国矿物的依赖 重点涉及稀土等战略性资源[1][2] - 中国将矿物作为贸易战筹码 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影响美国汽车、电子及军工产业链[2] - 历史产能对比 美国曾为全球最大矿物生产国 当前产能衰退引发国家安全担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