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北京:预计超过5000000000000!
北京青年报· 2025-09-15 05:38
杨秀玲介绍,五年来,新"两翼"发力齐飞,北京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 全部开学开诊,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 面提升功能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成为首 都文化新地标,环球影城成为北京文旅新名片。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保 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 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产 业协作由"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的 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北京经济总量五年预计增加约1.4万亿 9月15日,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 济社会发展成就。 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 ...
“十四五”成就|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19号线二期等计划开工建设
北京青年报· 2025-09-15 05:38
平原新城经济发展 - 平原新城新增企业超过40万家 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1] - 经济总量接近万亿规模 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超过30%[1] - 重点产业蓬勃发展 成为企业投资发展热点地区[1]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开工建设[1] - 集中实施大批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1] - 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提速 产业空间承载能力不断增强[1]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 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开诊 儿童医院亦庄院区 宣武医院房山院区开工建设[1] - 第四实验学校 清华附中昌平学校等30多所学校建成投用 人大附中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校加快建设[1] - 推进优质中小学位超过5万个 北京工业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加快建设[1] 产业创新发展 - 清华国重"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顺利 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落地[1] - "园区+企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初步形成 高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增强[1] - 各区形成特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以年度政策 任务 项目清单方式推进实施[1]
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19号线二期等计划开工建设
北京青年报· 2025-09-15 05:38
【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19号线二期等计划开工建设】#北京晒十四五成绩单#9月15日,"十 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介绍,平 原新城(房山、顺义、昌平、大兴和亦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 环",发挥着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重要节点作用。"十四五"以来,平原新城新增企业超过40万 家,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 开工建设,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 郭茂勇) ...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04:50
每经编辑|程鹏 潘海福 据北京日报9月15日报道,"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北京亮出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今天上午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 一场上,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京津冀三省市通力合作,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 能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 大运河博物馆 夜景(从左至右,2024年2月28日摄)。新华社发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科技成果区域转 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 产业协作由"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十四五"收官时北京GDP 预计迈上5万亿台阶 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五年来,北京经济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十四五"收官时,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计 ...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
北京商报· 2025-09-15 04:1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和岳)9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成就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 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 25%,"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产业协作由"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 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北京商报· 2025-09-15 04:18
北京商报讯(记者 和岳)9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成就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三省市通力合作,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 现。 ...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第一财经· 2025-09-15 04:09
据北京日报,9月15日上午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北京 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京津冀三省市通力合作,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 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 "十四五"时期,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有序,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 业企业超3000家,用疏解的"减法"换取了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加法"。 新"两翼"发力齐飞:北京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 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能品 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成为首都文化新地 标,环球影城成为北京文旅新名片。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 保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 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六链五群"产业 ...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 2025-09-14 11:0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体进展 -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首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以"高起点规划 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区域经济总量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1] - 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分别为49843.1亿元(北京 5.2%增长) 18024.3亿元(天津 5.1%增长) 47526.9亿元(河北 5.4%增长) 增速均超全国水平[8] - 2024年上半年区域GDP达5.7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8]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升级 - 北京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4] - 科技 商务等新设经营主体占比从2013年40.7%提升至2024年67.7%[4] -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引进超300家高精尖企业 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余家[3] - 北京城市副中心2024年完成418.6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屋建筑 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1200家[4] - 通州区202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7%[4] 天津产业承接与创新发展 - 2024年上半年天津市工信局引进疏解功能资源项目总投资219.64亿元[6] - 天津12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小米 理想等北京整车厂供应链[9] - 天津港拥有148条集装箱航线 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500多个港口[13] - 天津港中亚班列物流时间压缩近50% 物流费用节省约20%[13] 河北产业承接与协同发展 - 河北22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北汽 一汽丰田及小米 理想等整车厂供应链[9] - 首衡高碑店市场承接北京果蔬 副食等业态 吸引8700余家经销商入驻[7] - 雄安新区总开发面积214.9平方公里 总建筑面积5588万平方米 建成5127栋楼宇[7] - 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模式 2024年将交付160辆轨道交通列车[10]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 -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12] - 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0多亿元增长至2024年840多亿元 年均增长率25%[12] - 京津冀汽车产业产值超8400亿元[9] - 三地共同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 北京顺义园区已签约10个重大项目[10] 交通一体化建设 - 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和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1.1万公里[15] -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完成80%工程量 建成后三河至北京副中心仅需9分钟[14] - 三河市至北京开通11条定制快巴线路 日均客运量超6000人次[14]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 实现44项人社服务"一卡通办" 6.4万余家医疗机构"一卡通结" 3900多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6] - 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 193家图书馆"一卡通阅" 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17亿人[16] - 京津3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近500所学校开展合作[17] - 京津冀914家医疗机构实现60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 56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7]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 2024年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超60%[17] - 水环境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 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十四五"目标要求[17]
创新协同机制推进协同发展
经济网· 2025-09-14 01:39
政务服务协同机制 - 河北省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一窗通"平台实现企业迁址申请仅需15分钟完成[1] - 京津冀三地共同推动105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 - 雄安新区与北京市级及12个区建立互联互办机制 3500余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云窗口"跨区域通办[3] - 雄安新区实现192项事项京雄同城化办理 并推出209项资质资格互信互认[3][4] 产业协同与创新发展 - 京投装备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已交付18种车型及1000余辆车辆 形成"北京研发 河北转化"模式[5] - 河北省2024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1092.2亿元 同比增长34.8%[6] - 河北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5.67万辆 机器人产量达3.3万台套且同比增长近一倍[7] - 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集聚近百家企业 唐山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6][7]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 - 京蔚高速全线通车使北京至河北蔚县通行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2小时[8] - 京津冀三地实现25项人社服务事项及6.4万多家医疗机构"一卡通"应用[9] - 社会保障卡支持跨省就医直接结算 案例显示单次医疗费用报销超10万元[8] - 京津冀协同立法推动社保卡在3900多条交通线路和193家旅游景区通用[9]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9-13 22:26
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时代里谋篇落子的第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这条主线,始终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故事,每天都在这片2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这项历史性工程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奋力打开新天地,区 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区域经济总量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三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展优势、各显其能、相互赋能,推出一系列 务实举措,着力强化政策支持、设施联通、产业协作,京津冀广大干部群众以"满格"状态实干奋斗、决 战决胜"十四五",处处呈现协同发展崭新气象。 突出优势、错位发展,各显其长、各展其能 "京津冀一体化相得益彰,最后说谁也没有吃亏,谁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好东西" 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 ...